一、精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对民族地区来说,更需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更好地助推当地实现共同富裕。如此,在有效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后,必然会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这个过程中,大力开发红色 旅游 资源,可以带来多层次的积极意义。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上 历史 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要实现共同富裕,任务更加艰巨。但民族地区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具有丰富的 旅游 资源。这些 旅游 资源,一是民族地区具有良好的山水风貌,二是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风俗,三是具有良好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绿色 旅游 资源的开发,都在尽可能用活用好红色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也能更好地推进当地发展。去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我国大力推进红色教育,大规模推进红色资源的开发。现在红色资源再结合民族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会吸引更多游客。尤其是一些民族地区,要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有稳定的游客资源。这对于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正是如此,才需要“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将红色资源与 旅游 资源深度结合,能够带来十分良好的效果。比如北京延庆区是革命老区,将之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北京,通过红色 旅游 ,传承红色文化,可以持续激励新一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爱党爱国。另外这个过程中,也会让我们深刻回忆 历史 ,看到在革命年代,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推进民族独立与复兴。如此各民族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感情也会更深。也是如此,更会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与时代使命感。
近年来,“ 旅游 +红色”的发展模式,逐渐成为民族地区推进当地发展的重要抓手。比如当下我国正在以长征路线为纽带,带动长征路线附近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好的乡村振兴效果。去到这些民族地区,借助红色文化,会激发当地的发展热情。比如说到长征中感人经历,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半张被子”。半张被子发生的地方,是在湖南湘西民族地区。那么可以以这个感人经历为基本出发点,带动当地 旅游 业发展,促进当地快速发展。这就是找准 旅游 与红色的结合点,更好地推动当地发展。这一点贵州省做法值得推广。贵州省近年来围绕“长征路”,重点打造研培体验一体化基地,将“长征路”沿线红军村连接起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更好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地区要快速发展,需要全国人民积极支持。这种支持,需要以合作共赢方式进行。最好的办法,是打造项目合作,或者实行消费扶贫,或者实行红色 旅游 。毕竟其他地区人民来到这些红色景区,本身就是在进行高品质消费。关键是这种高品质消费,还具有红色教育意义。当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来到民族地区,进行红色 旅游 ,必然会及时推进民族地区借助红色 旅游 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二、什么是红色资源
一般泛指革命遗址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制约红色资源建设健康发展的因素:一是保护形势严峻。众多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自然和人为损毁十分严重;大量革命文物散落民间,处于无保护、无管理的状态,有的省保存不善或已损毁的革命遗址甚至占到了总数的40%。二是过度开发与缺乏利用的现象并存。有的地方大兴土木,热衷修建各种人造景观,破坏了革命遗址的整体风貌;有的地方纪念馆规模宏大,配有大型的声光电演示,但对红色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而大多数处于贫困地区的红色资源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十分落后。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一些红色资源景区分别由宣传、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有的地方虽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但运行不畅,或政出多门,互相争利,或遇事推诿,管理缺失。
三、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哪些?
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围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尤其是以长征沿线为重点形成的井冈山、瑞金、遵义、雪山草地、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1.伟人故里
主要是革命伟人、将帅祖籍地或出生成长的地方,其核心资源包括故居、墓地/陵园、生产生活活动遗址遗迹和曾使用过的物品及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资源。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周恩来故居和邓小平故居等。
2.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
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革命战争、历史事件、重要机构及活动发生地的遗址、遗迹等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主要是指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活动旧址及其遗留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建筑和历史文物等。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和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湖南浏阳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3.墓碑(群)/烈士陵园
主要指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士而修建的墓碑(群)、烈士陵园等。其主要功用是缅怀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如雨花台烈士陵园。
4.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是指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本身拥有一定红色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建造的综合性历史纪念馆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物,包括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及收藏的物品等。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5.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指在这段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艺,具有感召力和时代精神的文化遗产,包括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如:刘三姐的故事、毛泽东诗词、铁道游击队。
四、怎样将红色旅游与农村建设相融合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它以丰富的历史内涵、生动的实物景观、特有的红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红色旅游在让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发展机遇。不少地方的实践表明,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亮点,而且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把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而且可以极大地推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上结合。发展红色旅游与进行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政策扶持,也都属于政策扶持的范围。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具体景点大都散布在农村区域。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央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对发展红色旅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与此同时,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目标任务的一致和时间空间的吻合,为在政策上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因此,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上结合。目前,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决定了当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相对有限。而这些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唯一性、多层开发性和扩张性。唯一性是指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各不相同、不可替代。多层开发性是指红色旅游资源在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的开发上是多方面的。扩张性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从红色资源本身来讲,随着对中国革命历史问题研究的深入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些资源还在进一步的发现中;二是各地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越来越注重系列开发;三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这些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是这种特殊性,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应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努力走出一条以红色旅游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革命老区发展路子。
文化上结合。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绝大多数与农村有关系。从历史上看,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进行的。可以说,离开了农村环境,许多红色资源将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与孕育它们的农村环境分不开的。今天,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也离不开农村。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地处农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将面临被深度乃至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要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必须把发展红色旅游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景点布局、景观设计、文物保护与周围农村环境相协调,确保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