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有哪些旅游景点呢?
说到西宁这座城市,可能有很多人对它比较陌生,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首先西宁它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青海省的东部,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此外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西宁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为此西宁还获得了“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等美称。
那为何大家对于西宁这座城市会觉得比较陌生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旅游景点知名度超过了城市本身的名气吧,西宁这座城市拥有很多的旅游资源,它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三处西宁市境内的景点,去西宁旅游的时候不要忘记打卡了。
首先介绍的是东关清真大寺,这座寺庙修建的时候是很早的,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中屡遭毁坏,现在大家前去参观看到的建筑是1913年时候重新建设的,该建筑是我国西北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寺庙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并且还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每逢周五的时候,这座寺庙都会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人流量很大。
第二处地方是丹噶尔古城,这座城市出现的时间不算早,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地理位置很优越,所以古城自从建立以来就备受商旅游客的欢迎,素有“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在这座古城里面有着很多古建筑,比如说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在古城还是小有名气的。这座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
老爷山,它位于西宁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这座山素有“北武当”的美称,那么为什么这座山叫老爷山呢?是因为山顶原来有太元宫也就是关帝庙,所以称之为老爷山。老爷山它的主峰海拔2928米,山上植被茂密而且庙宇众多,大多庙宇都有悠久的历史了。老爷山整体上是呈西北向东南走向,山势雄伟,风景如画。
二、青海西宁有什么特色
住宿:西宁:青海的旅游服务只有西宁较为完整,比较方便的有青海宾馆和西宁大厦。西宁大厦位于西宁市建国路,地处繁华商业区,距西宁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仅0.5公里。 青海湖:到青海湖景区旅游一般都住宿在鸟岛宾馆,也可以自备帐篷在湖边过夜。格尔木:格尔木对很多旅游者来说并不是旅游目的地,而只是一个中转站,到此地可住宿在格尔木宾馆,背包族则可以找价格便宜实惠的招待所入住。
吃的东西有:请看吧!酸 奶:这里所说的酸奶,不是我们常喝的那种工厂加工出来的,而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然后回族人民自己摆在街头上卖的那种。这种自制酸奶味道绝对正宗、口味绝对赛过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甜 醅:制法: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
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什锦人参果:用青海牧区特有的蕨麻(人参果)为主料,并配以青梅、京糕、薏米、莲子、核桃仁、葡萄干、冰糖等料制作而成的甜味菜肴。制作方法如下:先将人参果洗净褪皮,和莲子(去心)。薏米一起上笼蒸熟。葡萄干也洗净略蒸。把青梅、京糕切成小丁,后用水化开冰糖,滤除杂质,放入已蒸熟的人参果里和青梅、京糕、薏米、莲子、核桃仁、葡萄干等,烧开后略加团粉勾芡,即可装汤盆上桌。
发菜蒸蛋:青海高原盛产发菜。发菜细如丝,柔如棉。此菜是西宁的特色名菜。
制作方法如下:先将鸡蛋清和鸡蛋黄分离,搅均蛋清,加入盐、姜、花椒粉等佐料,作为衬底;后在蛋清上面放发菜,上笼蒸片刻,待蛋白和发菜初凝成形,再倒入搅均的蛋黄蒸至熟透为止;取出,切成方块或菱形,反过来码入盘中,浇上内含木耳、黄花、笋片、香菜末、团粉少许的鸡汤或肉汤,滴几滴香油即可上桌。
焜 锅 馍:它是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的面食品。焜锅馍,其制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面团,揉成和焜锅大小相似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然后将焜锅埋入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烙出的馍馍,外脆内软,香气扑鼻。
尕 面 片: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条:拉条,又叫拉面,是青海人民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食品。拉条和面片的制作方法大体相似。不过,拉条的面团要多揉,且稍软一些,待面醒后才能拉。拉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扁形的,又叫“兰叶”;一种是圆形的,又叫“鸡肠子”。
酿 皮: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浓厚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馓 子: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馓子是用头罗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 面 片:在面片已下锅的同时 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条、木耳,待面片开锅,即用漏勺捞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锅食用。
烩 面 片:先将肉片、豆腐片、新鲜蔬莱,如;红辣椒片等在锅中煸炒,放上羊肉汤,加盐、味精、酱油、姜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进黄花、木耳烧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丝待用。再将面片煮熟,用漏勺捞在碗中,舀上烹调好的烩菜即可食用。
狗 浇 尿:又称狗浇尿油饼。本地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青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港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青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微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人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厨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壶盛放青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蜂尔里脊:做法:将里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盐、姜末、椒粉少许,调制成丸子。以蛋加水粉搅匀成糊,涂在丸子上,然后在熟油中炸成金黄色,出锅浇上芡汁,装盘上席。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甜酸可口。
手抓羊肉:吃肉时,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待水开锅,捞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将羊尾巴给客人,然后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习俗。
烤羊肉:做法:将羊肉切成小片,串穿于铁扦上,放特制的长方形烤炉焙烤。然后在羊肉上抹上酱油、精盐、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并翻动铁扦。其肉嫩味香,营养丰富。 羊杂碎: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肝、肺、肠、胃、蹄等切片,舀原汤汁,加调料,即成。杂碎柔、嫩、烂、脆,汤香味浓。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爆焖羊羔肉: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三、环青海湖骑行之旅(1)带你探寻不一样的西宁市
出处 : Biketo.com|美骑网 作者 : TOMYLOVE
近期收到诸多关于青海发生地震的消息,人都会对所去过的地方产生共 情感 ,虽然身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津,但这个美丽地方的灾情依然深深牵动着我的心,祈祷大家都能平安度过危机。我和青海的联系,那还得从五一假期的一次单车旅行说起。
“开车太快,走路太慢,唯有骑车恰到好处”,单车旅行一直是我记录和了解世界的方式,在完成环台湾和环海南两次单车旅行后,这次五一假期我将目光放在了神秘而美丽的青海湖。这次骑行从西宁市出发,用大约4天时间顺时针环湖一圈,这也是大多数环湖车友们所选择的路线,话不多说,下面就开始我的游记介绍吧!
想要完成一次顺利的长途骑行,一台可靠的自行车非常重要,这就让我把目光放在了共享小黄车上,每天都要承受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骑行使用,小黄车的可靠性自然不用多说,就定它了!绑上驼包直接出发!
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共享小黄车虽说坚实耐用,但毕竟是公共产品,骑着它折腾我良心过不去,就算真的能骑着它去青海湖,这一趟下来,可能新闻都没得上,人直接都累没了。思来想去,还是我的小黄车最靠谱,这位老伙计陪我去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风景,这次旅行可不能少了它。
在自行车托运方式上,我选择N多次的"合作伙伴"——中铁快运,火车托运的优势就是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把车推到托运房,填单寄出即可。缺点就是运输途中对自行车的保护性差些,如果车哪里撞伤了都需要你自己担责。因此,如果你骑的是怕磕碰的碳车,这种方式就不太适合你,用纸箱或木箱打包才是王道。
经过近30个小时的绿皮车之旅,我在五一当天的中午到达了这次旅程的起点——西宁市。
在我的印象中,这座城市特殊且又充满魅力,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处,西宁市成为了一个汉、回、土、藏等多民族融合的城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都能在这里和谐共存,因此造就了西宁璀璨而丰富的绚烂文化。抱着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期待,我等不及在旅店休整,从行包房取到自行车绑上驼包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启在西宁市的闲逛之旅。
首先要打卡的便是西宁市的著名景点——东关清真大寺。这座威严高耸的建筑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融合了汉、藏、伊斯兰等多种文化风格,当我走近这座寺庙,抬头向上仰望时,心中真的会不自主的产生一种敬畏感。据说进入清真寺会有许多繁琐的要求,我对此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没有进入参观。
大寺旁聚集买大枣的回族人民。白色的“号帽”是回族人民的标志,至于为什么要戴这种白色的小帽,原因是为了做宗教礼拜,做礼拜时是不能露头发的,因此戴上这种无沿的小白帽既符合教法也方便于做礼拜,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标志性的民族服饰。
到寺庙旁边的一条生活老街——下南关街逛逛,一进街口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分量十足,我们大西北的水果可不是盖的~
正好抓拍到一位和蔼的回族老人~
我实在是太喜欢西宁老街中这种色彩丰富的撞色风格了,有点地中海或是中东地区的格调,这种风格在全国城市中算是独树一帜。
躲在车屁股后方的两位小男生。五月份的西宁不是很热,但阳光却是非常明烈,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闲逛时我几乎被晒得睁不开眼,不过这种午后阳光沐浴在身上的感觉是还是相当惬意的。
路边一架军绿色“二八大杠”吸引了我的目光,经历了这么多年还能保养得如此铮亮,可以看出车主是一位十足的爱车之人。
不是说西宁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体吗?怎么会没看到最为常见的明清建筑呢?正当我纳闷之时,一座漂亮优雅的鼓楼映入我的眼帘。
当然,西宁并不仅仅是一座只“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这座城市在新时代下也迸发出新的活力。骑行闲逛中我也不时看到大片高耸而现代化的建筑,这种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穿梭的感觉非常有意思。
除了撞色风格的老街外,西宁街头的建筑也同样“五彩斑斓”,西北人的浪漫就是这么直白简单。
逛了一整天,晚上实在想不到吃啥,于是随便找了一家清真餐馆,点了一份牛肉蛋炒饭。不得不说,这分量是给得相当足,我差点没吃完,当然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吃完饭快晚上7点半了,我走出餐馆差点没把我惊呆,什么!?天居然还是亮的!这实在是让我这个从未到过西北的“白痴”一时适应不了。
根据天气预报的显示,青海大部分地区到晚上8点才会日落。虽然早就听闻西北地区落日晚,但当我真正身临其中时,还是会有种时空交错的错觉。明天就要开始正式的骑行旅途了,计划从西宁出发,途径湟源县,最后达到环湖起点——西海镇,虽说行程只有104公里,但对于我久不活动的“老胳膊老腿”而言,这或许也是不小的挑战,于是我早早上床休息,为明天的骑行养精蓄锐。
西宁市——西海镇
可能是因为太过兴奋的缘故,昨天晚上我一夜未眠,但这丝毫没能影响我早上的亢奋状态。之前有做过功课,了解到西宁市的昼夜温差会比较大,吓得我赶紧套上冲锋衣出门,结果发现清晨的西宁也就那么一回事,温度和内地差不多。
清晨朝气满满的西宁市区,今天的天气应该会很不错~
离开喧嚣的西宁市区后,我沿着G109国道一路向前,体验着大西北独特的荒凉感。
天天约骑放鸽子的人注意哈!小心老王把你们收走!
山下的这条河流便是“湟水”,别看它既细窄水量又小,但它却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此外,这条河还是黄河的主要来水源之一,也是兰州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
面前的这座山崖立有“明长城遗址”的石碑,可惜我没拍到这块碑。从图片中看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当如此霸气的山崖矗立在你眼前时,还是会给你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的。
虽然说风景单一荒凉了一点,但是109国道的路面状况真的非常好,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林荫道路,给你单调的旅途增加一些小情调。
前半段的旅程非常顺利,虽然道路有一些起伏,但至少没到让你崩溃的程度,中午时分我便到达了湟源县。这座小县城 历史 悠久,汉藏文化融合,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便是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 历史 ,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自西汉以来,丹噶尔就成为了商贸要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等建筑,当你穿行徘徊于古城之中,你都会不得不感叹于这些建筑构造的精美。
古城街道内一个卖纪念品的老爷爷,看到我举起手机拍照,他还非常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不要拍我”。
可爱的牦牛玩偶
逛完丹噶尔古城的主干道,我骑车拐入旁边狭窄曲折的民巷,这些安静的角落才是真正能够吸引我的地方。
在灰白砖墙围成的小巷街道中,这颗桃花树显得格外亮眼,想必屋主一定是个温情好客的人吧~
中午休息时买了一杯饮料,居然惊喜地发现它和我的防晒霜有点搭。说起防晒霜,是因为我要彻底摒弃“粗糙狂野”的骑行风格,不能像在海南和台湾一样,任凭自己晒成彻彻底底的“菲律宾人”,这次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男孩”!
然而,当我以为后半段的路程会和前半程一样顺利时,却殊不知后半程是一段彻彻底底的“噩梦之旅”,这剩下的短短50公里让我几经崩溃,直到现在想起腿都止不住发软。
骑出湟源县后,109国道就变成了315国道,但骑着骑着就碰到了一个收费站,这就让我丈二摸不着头脑了,我该不是骑上高速了吧?这收费站长得和高速收费站一模一样,我反复查看对比了几次高德地图,在确定没人拦我后,才将信将疑地继续向前。
但骑出不远后,我发现真正的麻烦来了,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的风量突然陡增,最可怕的居然还是不偏不倚的正面逆风。这让之前信心满满的我开始有了些许担忧,如果接下来的路程都是这种情况,那我真的有可能完犊子。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成真了,在进入山谷密布的道路时,逆风越来越大,而且还是一阵一阵地猛刮,力度几乎能把你瞬间掀翻。没办法,就这一条路,回头还要再骑50公里呢,因此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奋力踩踏,努力地控制住车把,并默默祈祷着这该死的大逆风能赶紧停了吧!
大西北荒凉的山谷,有没有火星基地内味了?在如此人烟罕迹的地方,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感觉。
惊现的一处山间“小瀑布”
站在路边的小山坡上眺望315国道,从外观来看真的和其他高速公路没什么区别,不过自行车是可以免费上的,摩托车也可以上,收不收费就不太清楚了。
18公里每小时?测速仪大哥你怕是太抬举我了,现在以我的状态能骑到8公里每小时就很不错了~
途径一座漂亮的水库——东达滩水库,这是目前湟水流域最大的调节型水库。水库波光粼粼,不少水禽在此栖息,照片不远处有几只鸭鸭悠闲地游荡在水面上,不知道眼尖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
水库的南岸有长1.2公里,宽50至80米的天然草场,因此这也成为了牧民们放牧的理想之地。如果不是为了赶路,如此惬意的环境我真的能坐上一天。
图上一共有176只羊咩咩,大家要不数一下看对不对?离开水库后,此时距离西海镇还有不到20公里,而逆风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越吹越大,路上我已经遇见了两队下来推车走的骑友们了。这真的是我骑行生涯中最为漫长的20公里,每骑大约2-3公里,我都不得不停下暂时歇一会,频繁地打开高德地图查看着所剩的距离,当距离仅剩个位数时,我却愈发感受到终点的遥不可及,心情也越来越烦躁,此时的我就像一名在阵地上蠕动的士兵,每向前“推进”一公里,都能视作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终于熬到了今天旅程的终点——西海镇,此时的我已是精疲力竭,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多10公里,我可能就也要下来推着走了。西海镇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座小镇,因此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群可爱的人。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国际敌对势力的核讹诈,一群伟大的科学家隐姓埋名来到了西海镇,在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并在此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因此我认为,无论高尚的形容词都无法衬托出这群科学家、这座城为共和国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小镇内的建筑都有明显的上个世纪风格
街道干净空旷,人真的非常少,这给原本就曾是禁区的西海镇增添了另一分神秘的色彩。
221厂总指挥部旧址,真的很难想象老一辈科学家在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不会被世人所知的情况下,依然义无反顾踏上西北这块土地的决心。
不远处矗立着毛主席的塑像
空旷的西海广场
又累又饿的我在西海镇街头逛了一圈,终于找了一家不错的麻辣烫店,可能是因为店主是回族人的缘故,麻辣烫的做法和口感与内地有着很大不同,不过好在味道还是相当不错。这趟旅程算是一开始就给了我个“下马威”,今天的悲催遭遇让我感到了明显的腿部酸痛,明天就要进入正式的环湖路程了,希望青海湖能善待我这个“老胳膊老腿”的孤身骑友吧!
(未完待续......)
四、青海西宁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习俗 ?经济状况以及气候。越具体越好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 西宁市简称宁,因取“西陲安宁”之意而得名。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主要工业基地。西宁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2261米,地理坐标东经101°77′、北纬36°62′。地势自北向 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 气压低、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西宁市现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海湖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及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49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面积380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11月1日,西宁市总人口达220.87万人, 占全省39.25%,城镇化率达到63.7%。
西宁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省会。
西宁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的表达方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 和藏族的“拉伊”等。其中2010年西宁市的“汉族民间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序号7)。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西宁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34万人,占总人口25.96%。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宗教并存,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友好、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
西宁市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机场每年客运吞吐量以45%的速度递增,现已实现和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通航。2011年伊始,西宁机场二期工程核心建设项目,航站楼现已开工建设。1997年6月开通的“兰—西—拉”(兰州—西宁—拉萨)通讯光缆工程,是青海、西藏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重要途径。
西宁市把旅游业作为最具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战略规划。西宁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环西宁200公里“中国夏都”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青海湖、日月山、塔尔寺、原子城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西宁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避暑城市,中国十大安静城市(社会噪音),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及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等。目前西宁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形成了群众体育、传统民族民间体育、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晨练的人数不断增多,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传统的赛马、拉巴牛、摔跤、武术等体育活动有声有色;竞技体育成果显著,西宁市湟中县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大型赛事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特别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随着一年一度的“郁金香节”、“青洽会”、“藏毯博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西宁的知名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走进高原,走进西宁,旅游观光、投资置业。
四海的宾朋,我们尊贵的客人,来吧,雪域古城欢迎您,高原夏都欢迎您,喝一碗甘洌醇香的青稞美酒,温暖你我炽热的心灵!
五、谁能向我介绍一下青海省西宁市?
西宁简介:西宁,青海省省会,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湟水谷地。市区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4880米,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中国三大避暑圣地之一!西宁现辖6区3县。总人口246万,市区人口102万,是黄河上游和青藏高原最大城市!也是该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西宁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高原古城,这里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四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的塔尔寺、中国最大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号称中国第二大悬空寺的北禅寺等均坐落于此!西宁周边风景优美,有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鸟岛,坎布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天池,农牧分界区——日月山等美丽的景点!呈现出雪域高原及黄土高原相结合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带给你绝对不同的震撼!西宁史称海藏咽喉,历来交通便利,航空:西宁曹家堡机场与全国十几座大中城市通航。铁路:兰青线与青藏线交汇于此每天有数十趟列车发往全国各地。公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的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现有兰西高速、西倒高速、西塔高速、西互高速形成西宁与外界的高速网落通道!另外青海省还拥有数千公里的二级以上公路通达四方!西宁市内出行更加方便,有1——109路公交车连通市区,更有7000辆出租车可随时为您服务!西宁市内拥有在建五星级宾馆三座,四星级宾馆三座,三星级宾馆数十座,以及若干座中底档旅馆、招待所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西宁由于地理为位置及海拔的因素,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夏天是西宁最美的季节,当内地酷热难耐之时,西宁的最高气温却只有26度左右,晚上睡觉还需盖棉被,更妙的是,西宁少有蚊虫,根本不需要蚊帐等物,能让您每晚都有甜蜜梦乡!再加上西宁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使这里成为中国三大避暑圣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夏都!每年夏季,传统的西宁三大盛会便会逐一拉开帷幕,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前来参观游缆!
它们是:每年五月的中国青海郁金香节,它是中国最大规模的郁金香展,400多万朵各色的
郁金香花儿盛开在西宁的各大广场公园,把西宁装扮成花的海洋!每年六月的中国东部企业参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它是西部有影响力的投资盛会之一,每年七月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它是国际自盟批准的国际2.3级赛事,也是目前亚洲最高级别的自行车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高水平车队前来参加(多为tt1级职业车队) 在热爱旅游的人看来,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西宁,您不用担心吃不习惯,因为西宁因吃而出名——小吃便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本色!! 西宁饮食文化发达,全国各地风味您都能在这里找到,西宁本地的特色小吃有烤羊肉、面片、拉面、干拌、酿皮、甜醅、手抓等等(超级狂多!)。西宁饭店酒家众多,多为川菜、本邦菜、湘菜、粤菜口味!西宁现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争创中国园林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城市。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的明珠都市将诞生!人民安局乐业、青山碧水环抱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将矗立在湟水谷地!我的家乡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