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寿县有没有什么地方特色食品
[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著名点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色泽乳白滋润。品尝起来,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而且含多种果香味,深受群众喜爱。大救驾不仅味道好,而且名称也很独特,这就更增加了它的魅力。
为何取名大救驾呢?这得从它的诞生说起。在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国正处在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后期的周朝,在英明之主柴荣的统治下逐渐强盛,大有统一全国的势头。当时,周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就是在十国中势力最大的南唐。公元956年,柴荣派大将赵匡胤攻取南唐的淮南地区,在攻取淮南军事重镇寿春时遭到南唐军队顽强的抵抗。寿春的守将刘仁赡是南唐的优秀将领,长于计谋,他带领南唐军队防守得非常出色。赵匡胤率强大的周军苦苦攻打九个多月,才拿下寿春城。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击战,不仅让周军付出很多条生命的代价,活着的人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主帅的赵匡胤更是殚精竭智,疲惫不堪,以至体伤神黯,不思饮食。赵匡胤的厨师多年跟随在主帅身边,见主人如此,心里非常着急,想方设法在饮食上面翻花样,但都未有效果。后来他参照当地的点心做了一种圆饼献上。赵匡胤看到这种色如凝脂,金丝盘绕的糕点,顿时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很多。赵匡胤恢复食欲后,也很快消除疲劳。几年之后,赵匡胤夺取柴氏政权,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还没有忘记当年在寿春吃的点心,并说这种点心曾救过他的驾,就赐名为“大救驾”。
一千多年来,大救驾在原料、配方、制作技术上又有了多次改进,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渐成为全国名点。
二、寿县古城所有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瓦虾
瓦埠湖所产的白虾在清代曾被列为贡品,为了区别于一般白虾,特取“瓦虾”。
瓦虾体长5~8厘米,甲壳呈银白色,略显晶莹之光,肚腹上有一道浅褐色细条纹。甲壳薄、肉满、细嫩。它与一般海虾、河虾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烹煮后外皮不会变红,仍然白洁如玉。如果取活虾去头壳,蘸香醋麻油食之,鲜香绝伦,佐酒最佳。
熟食的清炒虾仁、葱爆虾仁、盐渍大虾、油炸绻虾,都是不用寻常的美味。还可以制成干虾、虾仁、虾片、虾酱,即便于储藏、运输,又不失其鲜香品质。
2、牛肉汤、羊肉汤
牛肉汤、羊肉汤是老寿州人早点摊上必不可少的饮食,方便快捷,营养美味。在现代仍然是大众的最爱。牛肉汤,是把上好的牛肉煮成烂熟,待其凉后,切成小薄片。将红辣椒末、香葱末、姜末、胡椒粉,咸盐,一起放入大锅烧开,制成汤料。
食用时,把牛肉和粉丝一起放在滚开的汤料里涮一下,取出放入碗中,浇上汤料,撒上香菜末即成。这种汤,将牛肉的香味与鲜、辣融为一体,是人们百吃不厌的传统快餐。用同样的方法,将牛肉换成羊肉,也就成了另一种美味快餐——羊肉汤。
3、羊头肉
寿州羊头肉选料精细、味道醇厚。制作羊头肉的原料,必须是新宰的鲜羊头,经过去毛、清洗、煮、闷、去骨、压扁、冷却等等工序,才能成为一个个扁圆形的成品。
此地的羊头肉不同于北方的白水羊头肉,是一种凉拌食品。食用之前,用快刀将扁圆形固体的肉饼切成薄片,置于盘中,另将香油、酱油,葱花、胡椒、辣椒末制成调料,食用时,将羊肉薄片蘸着调料即可。佐餐、佐酒最佳。
4、豆腐脑
豆腐脑是“八公山豆腐”食品系列中的一个品种,用上等黄豆磨成的豆浆制成的,外形介于固体的豆腐与液体的豆浆之间那种半固体状态,洁白、细嫩,入口清香、爽利。把它从特制的瓮罐型陶缸内用铜制扁勺取出,放入碗中,添加佐料即可食用。与一般豆腐脑不同的是,它在碗内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稍一搅动便成了由碎块组成的“漂汤”,不会成为那种细末的糊状。
是寿州街头的特色小吃。在食用前,还可以添加不同的配料,使其成为不同口味的豆腐脑。有咸豆腐脑、甜豆腐脑、辣豆腐脑、牛肉豆腐脑、羊肉豆腐脑、粉丝豆腐脑等。
5、大救驾
“来到八公山下,不可不吃‘大救驾’。”这是本地民间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说,寿州八公山下的大救驾味道很美,不品尝品尝就会有遗珠之憾。
大救驾用面粉、白糖、猪油,再加以桂花、青红丝等几十种辅料,制作出了真正的大救驾。这种扁圆状的糕点,是用油酥出来的,形成了内外几十层酥脆的薄皮,内陷中还有冰糖、菊脯核桃仁等衬料,吃起来,脆而不硬,油而不腻,清香爽口。圆圆金黄且层层焦酥香甜的大救驾就成了招待来宾、馈赠亲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