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团整个市场份额
2010年美团整个市场份额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根据美团公开信息查询可知,2010年美团整个市场份额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六。
在线旅游平台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在线旅游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客流量减少,市场规模下降。但是我国疫情的控制较好,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目前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派系为主,行业集中度高。
疫情对在线旅游市场冲击较大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线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景区闭园,航班停飞,餐馆暂停营业,酒店闭店等,最重要的是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消费等,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客源大量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19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
在线旅游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原因大福下降。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人民币,线上渗透率预计达到16.7%,成功突破万亿级规模,同比增长11.4%,增幅较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首次岀现负増长。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预测,2020全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950亿元,同比下降26.84%。
携程高位领先其他平台,美团线上旅游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携程,去哪儿,飞猪,继续保持哦高位运行;第二梯队为同程旅游,艺龙,美团,途牛,驴妈妈等现在旅游组成。第三梯队为其他在线旅游平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酒店、机票,还是周边游、出境游,携程双管旗下,一方面布局自身业务,同时也通过资本收获盟友。另一方面,美团在中低端酒店咄咄逼人,2019年美团点评全年交易额6821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323%。
注:在线旅游厂商交易规模指数由个在现场旅游厂商季度公开财报中应收数据,营收入同比增长,环比增长,供应商征资数据支持核算而来。
在集中度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以携程、去哪儿为主体的携程系共占69.47%的市场份额,从TOP3份额来看,携程、去哪儿和同程旅行共占80.55%的交易份额。
未来在线旅游行业仍然是增长趋势
疫情对在线旅游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另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出游的消费模式:无人酒店、电子机票、AI机器人服务等减少接触的旅游服务更被消费者所看重。消费需求升级叠加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将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也将持续放缓,到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在国庆假期,在旅游和消费方面出现了哪些趋势?又有哪些新特点?
公园或者是说那些古城了,因为大家都是比较欣赏那里的生态环境的。
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
在国庆期间,太多人外出旅游,你来我的城市旅游,我来你的城市旅游,在这八天的假期里,很多人都安排得满满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节日,众所周知,除了春节,只有国庆节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但春节是回家的日子,所以只有国庆日才是旅行的最佳时间,所以中国国庆期间的消费水平确实很高。2022年,国庆节旅游人数已达到4.22亿,国庆节假日期间可旅游的地方更多。
经济复苏更上一个发展台阶
其中,红色旅游、夜文化活动、住宿酒店等新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的欢迎。从市场反馈数据来看,这些新的黑马项目确实带来了大量收入。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不同方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的新时尚,也将在疫情下对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让旅游从业人员看到春天。此外,全国黄金周期间的机票价格也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内航线的旅客人数超过320万。
微旅游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的旅客人数比上一个中秋节假期增加了约15%。乘客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也是由于机票价格下跌。随着机票价格的下降,乘客们继续探索新的度假需求,短途旅行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期间,短途旅行,特别是露营,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消费趋势上,国庆节给懒人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提振。国庆节是消费时间。根据京东的数据,整个黄金周的家庭消费份额已经从详细的场景分割转变为改进的趋势整合。
携程VS飞猪VS美团 谁才是在线旅游之王?
“ 旅游 +互联网”催生了众多 旅游 新模式,在线 旅游 是其中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标准的制定,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在线 旅游 正在成为 旅游 业的主要模式。根据Analysys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 旅游 交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规模,达到10866.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有所回升。
在线 旅游 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2014年以来,携程先后参股或收购了途牛、同程、艺龙、去哪儿等OTA,在行业打造出携程系。目前,在线 旅游 业已经形成以携程系、阿里、新美大三大实力角逐的格局,那么携程、飞猪、美团究竟谁才是在线 旅游 之王呢?
资历对比:携程发展历程更长
1999年,携程网正式成立。近二十年来,携程致力于在线 旅游 OTA发展,并通过投资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到2019年,携程正式发布“G2战略”,聚焦高品质及全球化布局。
而美团点评以及飞猪在在线 旅游 市场的布局远慢于携程。美团点评于2013年正式推出酒店预订业务,2018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随之推出“Food+Platform”战略,通过本地生活服务带动在线 旅游 业发展。2019年4月,美团推出“长青计划”,聚焦酒店业务。
飞猪前身为阿里旅行,2016年阿里巴巴正式将阿里旅行升级为飞猪。飞猪背靠阿里流量优势,发展在线 旅游 业务,并聚焦于平台化发展。2018年10月飞猪宣布“新旅行联盟”计划,开启数据智能时代的深度连接,构筑全链路连接的行业新生态。2019年10月,飞猪发布“新旅行联盟”2.0升级版,上线全新店铺运营体系,结合品牌营销和会员体系,提升商家数字化运营能力。
从三家公司的发展历程看,携程早于美团和飞猪10年以上年布局在线 旅游 市场。所以,论资历,携程 历史 更久,经验更为丰富。
经营业绩对比
由于飞猪未披露其相关经营数据,故本文在经营业绩对比方面侧重于携程和美团点评。
——经营收入层面:携程拔得头筹
根据Analysys数据,2019年中国在线 旅游 厂商交易指数前七位排名依次为携程、去哪儿、飞猪、同程艺龙、美团点评以及驴妈妈 旅游 。总体来看,2019年以携程、去哪儿为首的携程系的公司经营明显优于飞猪、美团点评等在线 旅游 厂商。
具体从经营收入来看,携程的营业收入远超于美团的到店、酒店及 旅游 收入,但美团的经营增速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美团在 旅游 相关业务方面正加速布局。2019年携程的营业收入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15.2%;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收入仅为222.75亿元,同比增长40.6%。
同时结合二者的交易额来看,2019年度携程的总交易额(GMV)达到8650亿元,同比增长19.3%,继续保持全球在线 旅游 行业第一;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交易额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仍与携程有较大差距,仅为2221亿元。
注:携程于2018年首次公布交易额。
——盈利能力层面:携程毛利高于美团,但美团盈利能力略胜一筹
从携程和美团的毛利来看,携程的毛利要远高于美团,其中2019年,携程的毛利达到282.9亿元,同比增长14.8%,而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毛利仅为197.46亿元,同比增长40.1%;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毛利率均高于携程,2019年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毛利率为88.6%,高于携程9.27个百分点,说明,近年来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的盈利能力要略胜一筹。
细分市场对比:携程全面发展,飞猪、美团持续布局
——携程系占据在线交通和在线度假
从在线交通细分市场来看,根据Analysys数据显示,2018年携程系在在线交通和在线度假的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水平。2018年携程+去哪儿的在线交通市场份额达到54.4%,占据半壁江山;而飞猪通过“出境游”战略在在线交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市场份额达到16.1%。但在2019年10月,携程发布“G2战略”,全面布局海外市场,将迎面竞争飞猪出境游市场,抢占在线预订机票份额。
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头部企业份额同样稳固,市场集中度高。从OTA型企业来看,2018年头部四家企业总份额达74.9%,市场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其中途牛继续位列首位,市场份额达28.4%;从平台型厂商来看,2018年飞猪占据首位,市场份额大28.3%;但从整个在线度假市场来看,携程系依然较为领先。而2019年3月,飞猪推出度假细分领域的“飞猪购”业务,从在线度假层面直面竞争携程的在线度假领域。
——美团超越携程,成为在线酒店市场第一
从在线酒店预订市场来看,根据iimedia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美团点评的在线酒店预订量占总订单量的50.9%,高居首位;而携程系(携程+去哪儿)的占比仅为33.1%;同时2019第三季度美团酒店间夜量占比达48.8%,也位居行业第一。总体来看,美团酒店于在线酒店预订市场已经超越携程,成为第一。
前瞻观点:携程系仍占据行业龙头地位,飞猪美团步步紧逼
总体来看,携程坚持稳健的发展战略,且目前无论从资历、业绩方面,都在在线 旅游 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飞猪和美团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凭借阿里流量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优势,从不同层面与携程展开激烈竞争,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10000+行业报告免费阅读。
美团2021年亏损超235亿元,有哪些原因令其由盈转亏?-
后疫情时代,美团(3690.HK)营收稳中有升。3月25日,美团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公司营收1791.2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6%;公司年内亏损235.3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7.08亿元;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55.7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21亿元。
餐饮外卖是美团重要营收业务,2021年该业务经营溢利61.75亿元;不过,“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的政策要求,以及提高骑手权益保障的企业责任,也增加了美团经营成本。到店、酒旅业务是美团经营营利的一大来源,2021年该业务经营溢利142亿元。
不过上述两大业务经营溢利抵不过美团新业务扩张造成的亏损,以社区团购、共享出行、即时买菜等业务为主的美团新业务在2021年经营亏损384亿元。与此同时,美团也不断提高公司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支出达167亿元。
2021年对于美团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公司业绩由盈转亏。与此同时,美团反垄断处罚也尘埃落定,被处34.42亿元罚款。受政策和大环境影响,美团2021年股价整体下行,当年峰值460港元/股,此后在当年7月与11月两度跌破300港元/股。2021年12月31日报收225.4港元/股。截至3月25日收盘,美团报收135港元/股,跌幅8.16%。
“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仍然克服困难,努力为数亿消费者提供放心便捷的生活服务,帮助商户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展线上运营,帮助更多创业者与就业者实现稳定收入。”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会坚定不移地履行平台责任,坚定不移地加大 科技 投入,坚定不移地继续拓展业务,围绕‘零售+ 科技 ’战略,深耕中国市场,为商家、用户、骑手等生态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餐饮外卖经营溢利61.75亿元,提升骑手权益保障
在疫情反复等压力下,美团的餐饮外卖业务依旧保持增长,2021年年度交易用户数及人均交易频次均创下 历史 新高。单日订单峰值于2021年8月突破5000万单,并于当年12月再度创新高。全年交易笔数达144亿笔,同比增长41.6%。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中消夜、 奶茶、沙拉及轻食等品类增长显著。供给增长有效带动中高频次用户的订单量增加。因此,餐饮外卖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13%,年度交易用户平均交易频次同比增长25%。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7021亿元,同比增长43.6%;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经营溢利由2020年的28.3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1.75亿元,同时经营利润率由4.3%增至6.4%。
不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随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引导外卖等网络平台合理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用技术赋能促进平台内经营者降本增效。
2021年,美团外卖等平台主动优化平台收费模式,推行试点“费率透明化”。与此同时,骑手权益保障也是美团一大责任。当年7月,美团成立了外卖骑手服务部。在2021年,美团举行了136场骑手恳谈会。
财报显示,美团外卖总营收中绝大部分为骑手配送成本。2021年,在美团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约为527万人。美团外卖骑手配送成本为681.83亿,同比增长38.3%,占美团外卖总营收比例达71%。
此外,财报的各细分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从商家、用户处收取的餐饮配送服务收入为542.04亿元,而全年骑手配送成本为681.83亿元。上述数据表明,美团全年用于直接补贴骑手的费用近140亿元。
到店酒旅经营溢利142亿元,新业务经营亏损384亿元
后疫情时代下,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业务实现稳健增长。2021年美团到店、酒店及 旅游 业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加53.1%;经营溢利由2020年的81.8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41.93亿元,而经营利润率则由38.5%提升至43.3%。
财报显示,美团2021年到店业务的交易量、交易金额及年度活跃商家数均创 历史 新高。美团加强对全国低线城市的渗透。休闲 娱乐 、健身、养老服务、医疗及宠物服务等品类增长势头强劲;而手工活动、录音棚、光影互动馆、减压体验馆等品类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酒店及 旅游 方面,2021年境内酒店间夜量增长34.5%。此外,美团巩固于低星酒店领域的竞争优势,将线下用户引流至线上平台,助力更多酒店商户数字化营运。在高星酒店领域,2021年高星酒店间夜量占比超16.5%。
2021年,美团继续扩大对新业务尤其是商品零售的投入。2021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84.4%。经营亏损由2020年的109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384亿元,经营亏损率同比扩大36.6个百分点。
社区团购是美团新业务的 探索 方向。2020年下半年,社区团购开始新一轮行业竞争,当时滴滴、美团、拼多多、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加码投入,不过随着政策规范与市场发展,2021年社区团购行业跌宕起伏,橙心优选面临业务减缩,京喜拼拼也传出减员撤城。
目前,美团优选还算稳健。财报显示,美团优选得益于清晰的政策引导与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取得了 健康 的增长。“次日提货”三级仓配物流网络体系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大部分社区和农村。未来,将把严格遵守监管规定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注重均衡、高质量的增长。
美团闪购在2021年12月的单日订单量峰值超过630万。在供给端,拓展了商品品类并与更多优质的本地商店建立合作,鲜花、超市及便利店等品类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今年年初,推出24小时药品配送服务。2021年,美团买菜用户规模和交易金额继续增加。
高营收高投入,研发费用达167亿元
高营收与高支出是美团2021年业绩特点,公司营收创 历史 新高,而经营利润由盈转亏,一定程度上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财报显示,美团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109亿元增至2021年的167亿元,同比增长53.1%。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导致雇员福利开支增加。
另一方面,美团也加大无人物流研发投入,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进行常态化试运营近1年,截至目前已覆盖8000多户居民,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3万订单。美团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在上海落地,将逐步覆盖华东地区的“3公里15分钟达”低空智慧物流网络。
此外,美团自动配送面向室外场景推出了低速即时配送的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12月,美团自动配送车服务在北京顺义区已拓展到20个小区,配送近19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超70万公里,日均配送1000多单。
与此同时,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也大幅提高。销售成本由2020年的807亿元增长69.2%至2021年的1367亿元,而占收入百分比由70.3%同比增加6.0个百分点至76.3%。主要原因是餐饮外卖配送相关成本增加,以及在零售业务及其他新业务的发展及 探索 。
此外,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0年的209亿元增加94.8%至2021年的407亿元,而占收入百分比由18.2%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至22.7%。主要由于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开支以及雇员福利开支增加。此外,招聘了更多雇员来支持新业务的快速增长。
“美团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广大中小商家以及骑手等相关的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会继续把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的目标,努力带动消费和行业转型升级,让所有相关方都能从中受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美团将围绕‘零售+ 科技 ’的战略进行长期投入,通过创新和 科技 驱动,助力更多创业者、就业者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