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雄安新区发现多少处文物遗存?

据悉,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半年的考古调查发现文物遗存263处,早至新石器时期,晚至明清时期,历代遗存都有发现。

据介绍,263处文物遗存中包括遗址189处、墓葬43处、古代建筑15处、近现代文物16处。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战国、汉代为多,涉及城址、聚落、墓葬、窑址等;地上遗存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碑刻以及近现代革命史迹。

新闻配图

位于雄县的宋辽边关地道,都是挖洞砌筑而成,内设休息区、议事厅、兵器库等功能区,被誉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位于容城的南阳东周、汉代遗址群,是一处中型城址,其承载的东周燕文化和汉代文化是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配图

二、雄安新区有哪些新发展?

作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河北雄安新区,成立一个多月来已经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5月的白洋淀,碧波荡漾,游人如织。白洋淀已经成为人们认识雄安新区的窗口,而望月岛则是这个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岛上的群众从未曾想到,靠“广播喇叭抓阄”发展起来的村子,竟能够成为如今万众瞩目之地。

望月岛的火爆是白洋淀的一个缩影。根据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白洋淀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同比增长256.5%。4月至“五一”小长假之前,白洋淀接待游客88700人,同比增长377%。“五一”期间,白洋淀旅游平稳有序,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54.02%。

不限于白洋淀,位于雄县的宋辽古战道,也从淹没于市井之中到如今被人们关注,游客在地道内穿梭,感受时代变迁。甚至三个县的县政府都成了“景点”,游客纷纷驻足留影,见证并记录着历史。

伴随着雄安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这里呈现以下特点:

淡季变旺季。安新县某旅行社负责人白新宁说,往年这个时候是淡季,我们都是走出去对接外地客户,现在不仅不需要我们出去宣传了,淡季还成了旺季中的旺月了。4月我们旅行社接待的游客同比增长了两倍多。

更加注重环保。安新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克信说,我们要确保白洋淀“天蓝、水清、苇绿、荷红”。30人的水上保洁队打捞水上漂浮垃圾,淀内所有景点都必须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景点产生的垃圾每天都被送到处理厂。县里相关部门联合对白洋淀进行常态化巡查,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捕捉水鸟、采摘荷叶荷花等行为。

文化气息越发浓厚。旅游注重的是文化底蕴,雄安新区是革命老区所在地,文化底蕴丰厚。小兵张嘎文化、芦苇画等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的发展,我们共同瞩目!

三、河北雄安新区是怎样的未来之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

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雄安规划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

亮点之一:“组团式”格局: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城市发展富有弹性

未来雄安,整个城市将呈现组团式格局。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河北),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白洋淀中安新县赵庄子村依水而建的民居。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介绍说,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新区规划了战略留白空间,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弹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说。

亮点之二:鲜明“中国面孔”:不都是水泥森林,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雄安新区将是“中国面孔”,规划建设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朱子瑜说,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

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街坊呈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之三: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雄安规划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改革创新是雄安的灵魂,是新区成长的第一动力。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之四: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

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

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打造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石家庄,工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调试建筑物的幕墙(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六:交通“快慢结合”:站城一体、窄路密网,“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雄安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北京和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

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初期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亮点之七:数字孪生的城市:同步规划“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具有智能化特征。杨保军说,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亮点之八:绿色低碳:雨水“流不走”、管廊地下藏

“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助力节约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

新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之九:留住乡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殷会良说,新区规划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

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亮点之十: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我国安全城市的典范。

《雄安规划纲要》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视点

四、雄安新区的历史、政治、地理意义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以促进北部地区的区域和经济发展,并弥合首都与周围的工业农村地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雄安新区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强同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我们这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尤其需要保持历史耐心,有计划分步骤推动新区建设。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以改革开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环京津冀周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短板;以实干铺底,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认真,一茬一茬踏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雄安新区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