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景点都有哪些常见的坑钱、骗人的伎俩?
在外我们的旅游途中,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坑,这里讲几个会经常遇到的陷阱以及壁垒的方法
第一,拍照收费。在景点里面,当游客看到一些穿着很有特色的当地人时,总是会忍不住的拍照留念。但其实很多人是要收钱的,尽管他们和你合照时什么都不说,笑得很开心,但是当你要走的时候就会和你要钱,而且不给钱不让你走。除此之外,一些比较特别的建筑拍照也是要要收费的,最好在拍照前仔细看看周围有没有相关收费的牌子。
第二,旅游景点餐馆两份菜单。有些旅游景点的餐馆菜单在点菜和结账时是不一样的,吃完饭结账时就会发现价格会比点菜时贵许多。所以在旅游景点吃饭时最好在点餐时候就把账结了,或者用手机把菜单拍一下,避免出现商家抬价现象。
第三,低价旅游团。很多人在旅游时总是想尽可能的降低花销,因此会选择低价旅行团。但低价旅行团一般都会出现强制消费的情况,商家通过回扣来提高自己的收益。所以在选择旅行团时一定要慎重,不要只考虑价格,以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第四,旅游景点的纪念品。事实上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在景点外也是有销售,但价格比外面价格贵好几倍。假如旅客在旅途中想带一些特产或者纪念品回去给亲戚朋友,可以去不在景点的一些商铺,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二、旅游消费陷阱有哪些?
刚高考完的小慧报了某旅行社的跟团游,在旅行的途中经历了导游安排购物,体验某少数名族“洞房”习俗,体验这项习俗时,导游没有通知他这个是要收费的。
随后在到达某景点的时候明明景点票只要30,结果导游团队说给大家先垫付100,还不是通票,结果到了景点内其他项目还是需要自己掏钱,而导游则可以拿到50的回扣。
然后到了景区内导游又以不玩xxx就是白来一趟,配合教练唱双簧,比如某项水下世界旅行,看海底奇观,掏钱之前说可以在水下玩40分钟,结果小慧下水20分钟不到就被教练以氧气快用尽为由催上岸,小慧还没看到教练所说的特色景点。不愉快的小慧忍着怒气,继续旅游。
傍晚导游又给大家介绍来这里不买些特产,宝石,贝壳回去怎么对得起这次的旅游呢,然后给大家说这里的珠宝珊瑚贝壳比内陆要便宜很多,买到就是赚到,小慧在导游的带动下买了一串水晶手链,回家之后给朋友看,被珠宝设计的朋友告知这是假的,气愤的小慧找旅游公司理论。
那么这个案例当中导游给小慧下了多少消费陷阱?都触犯了什么法律?如何维权?
消费陷阱1:导游强制安排小慧进行购物
旅游中,购物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车上睡觉的时候被导游叫醒购买东西,或者是强制买东西,旅游购物不可以随便安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有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也就是说,对于非游客自愿的购物消费,安排购物是违法行为。
消费陷阱2:诱骗旅游者进行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其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因此,吃回扣是犯法的。
消费陷阱3:“特产、纪念品”为名兜售假货
外出旅游,购买当地特产和纪念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不少游客上当受骗,满载而归的结果是假货。
《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导游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如果导游有以上的任意行为,旅行社应当承担责任。
提醒各位要去旅游的小伙伴一下,一定要确保交易时与售货员作出的口头承诺都列明在发票上,买了货物后也要确认一下是不是好的,更加要注意提货时不要被掉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