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导游,在带团国内旅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法律风险及如何预防。

作为导游,预先设计带团国内旅游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及预防:

1.资质风险

没有旅游资质的旅行社是不能接旅游业务的,如果签订合同,就存在风险。

防范:一是要求旅行社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二是到网上或旅游局查询,发现无资质赶紧换旅行社。

2.合同风险

旅行合同可能存在免除旅行社责任、加重旅行者自身承担人身意外的条款,这种不利条款在产生纠纷后就会发生争议。

防范:旅客一定要细读合同,拒签免责条款,旅行社不配合就更换旅行社。

3.保险风险

旅行社赠送的保险,险种可能不全。如果游客没看清,又恰好发生事故,游客就可能吃亏。

防范:如果赠送的保险里险种少或保额少,就需要及时去保险公司投保相应险种。

4.伤害风险

旅行社为保证游客人身安全发出行为警告后,游客不听劝阻造成人身伤害,游客的这类起诉法院一般不支持。

防范:游客应要求旅行社提供详细的文字版出行方案,包括交通方式、日程安排、沿途注意事项等。

5.举证风险

旅途中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没及时锁定证据,可能会在诉讼中举证不力。

防范:游客可保留照片、录音、摄像和购物小票等,这些都是法院认可的证据。此外,报警记录也可作为相关证据。

旅游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理性消费:避免旅游纠纷

其实很多不愉快的旅游纠纷是可以避免的,市旅游质检所所长梁远超这样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游客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理性消费。

提醒市民:首先报名参团时,要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确认其经营范围,注意查看“一证一照”,即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和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国内旅行社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包含港澳的出境旅游须由有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经营,不要选择中介公司和咨询公司。”其次,树立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念,追求质价相符的产品,而不能眼睛只看到低价,一分钱一分货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旅游纠纷往往与低价密不可分。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跟选定的旅行社签订正规的旅游消费合同,最好签由主管部门监制的格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义务和违约责任。针对以往投诉较多的自费、购物次数多、占用游览时间多的问题,建议游客在出发前确认好行程中费用所包含的项目和景点的停留时间,以便必要时通过导游或领队交涉;购物要索取正式发票。

再者,出门旅游,虽然图的是个“乐”字,但平安是前提,游客还应树立旅游安全意识和风险转移意识,购买个人旅游意外险,这是由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

理性维权:避免过激行为

旅游途中,遇到旅行社违约时,要尽量沟通、协商解决。梁远超提醒广大消费者,出门前,先记下组团社的联系电话和投诉电话。旅途中出现问题时,先与地接社导游或领队多沟通,不能解决时,再与组团社联系,要求妥善处理。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比如拒绝登机、登船、中断旅行,这样将使自己的损失扩大,属于维权过当,扩大部分的损失将不会得到赔偿。

如果现场交涉后,仍无法解决,游客可在返程后再追究旅行社违约赔偿责任。有5种维权渠道可供选择:报名的组团社、市旅游质监所(含各区县,投诉电话96927)、消委、合同仲裁机关或直接向法院起诉。投诉时效为90天,投诉范围包括合同上约定的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如果不是合同约定的购物点、参观点,游客自行游购,发生意外,均属游客自身问题。对调解不成的案件,依据有关规定作出裁决。保证金赔偿案件一般在90天内审结。

向消委会投诉。消费者在旅游中遇到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投诉信要写清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编、电话号码;被投诉方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编、电话号码;投诉事件经过及有关凭证、材料。

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已被法院受理的案件,消费者委员会、质监所将不再受理。

向旅游质监所投诉的条件有:(1)投诉人是旅游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的旅游者和其合法代理人;(2)有明确的被投诉旅行社,具体的要求和事实根据;(3)属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适用的范围。

旅游投诉应当向旅游质监所递交赔偿请求书,列明以下内容:被投诉旅行社的名称、导游姓名;请求人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年龄及团队名称、地址、电话;赔偿请求和根据的事实、理由与证据;游客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旅游行程安排表、发票等资料的复印件。

怎样维护自己的旅游消费权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旅游度假。然而在旅游的途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当他人侵犯你的合法权益时,你该怎样学会动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旅游消费途中大家最在意的几个问题!

霸王条款"如何认定?

【案例】云南昆明导游小庄带着一个东北旅行团沿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线旅游。旅行社用了两三页宣传资料,把沿途的景区景点吹得天花乱坠,等到签合同时,游客发现,上面列出的主要是诸如"远眺苍山"、"车观三塔"、"远望虎跳峡"等条文。外地游客对此并不知情,到了实地才发现,浏览的不过是车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连停下来拍张"到此一游"照片的时间都没有。一整趟下来,除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和不用门票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外,旅行社基本没有安排像样的景点。游客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赔偿。

【解读】所谓"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一些旅游服务企业在旅游合同中设置的种种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既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与我国日趋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格格不入。

对"霸王条款"问题,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请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旅行社擅改行程怎么处理?

【案例】梁某等26人参加了广州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丽江五天游。行程的第二天早餐后,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了茶马古道旅游项目,收取每人100元。行程结束后,梁某等人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增加的自费项目款。

【解读】导游的行为违反了游客与旅行社之间的约定,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全额退还梁某等人参加自费项目的款项。

旅游过程中,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怎么办?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有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等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双倍赔偿其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解释还规定,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动期间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经营者未尽到必要的提示义务、救助义务,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行李物品丢失怎么办?

【案例】广州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爱琴海9日旅行团,游客与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该旅游团到达土耳其后,全团客人在一次下车参观景点时,由于司机大意没关好车窗,导致全团游客让领队保管的护照及游客携带的财物在旅行车中被盗。案发当日,全体游客被送往酒店等待警方寻找并通知了中国领事馆。经过多方联系,次日早上,前往领事馆补办临时护照,但由于当地导游不熟悉路况,并没能如约到达领事馆,只好与领事馆商议待照好相片后于第三天上午(周六)加班处理。补办了护照后,第三天晚上全团客人终于安全回国。

【解读】按有关部门规定,领队收取游客证件办理有关手续后应立即归还,除非游客要求领队帮忙保管,游客个人证件应由其本人自行保管,由于领队工作失误导致游客证件丢失,旅行社应承担相应责任。出团前游客购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