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320个乡村入选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2019年7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包括北京古北口村、浙江余村、贵州云舍村、四川战旗村在内的320个乡村入选。
从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区域分布情况看,新疆及新疆兵团共计有15个,排名首位;其次浙江、湖北、湖南重点村分别为14个,其余省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分布也相对均衡。
多样化、体验化、融合化成未来主要趋势
截止目前,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提升及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消费模式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乡村游形式逐渐多样化。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路径也日渐形成了“乡村主题化、体验生活化、农业现代化、业态多元化、村镇景区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等8大新趋势。
在我国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的发展过程中,《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政策指出,至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达到6000个,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以上,农家乐300万家,带动5000万个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为避免集中性,趋同性旅游消费提出方法论建议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青睐,但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其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乡村旅游与一般景区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并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消费和需求3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丰富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有所帮助和促进。
2017年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怎么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居民对于乡村自然田园风光的向往程度不断加深,乡村旅游也得以迅猛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表明,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依然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者创造需求就是其获取持久生命力的法宝。乡村旅游有大众化发展趋势;其次,旅游者对于乡村旅游环境,乡村旅游服务,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的要求在提升,乡村旅游经营开始关注乡村旅游科学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铭智旅游策划做过很多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关联广泛的类别,正切实发挥着强劲的带动作用。显然,繁盛的旅游市场和高度关联的旅游产业对于实现地区发展和民众的就业、增收都意义非凡。也许,这也是有关部门决心在2017年部署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前提条件之一。
放眼未来,按照既定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围绕三个方面13条具体政策措施,料想乡村旅游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农业新品种。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和人工培育的优势,挖掘开发新颖的农作物蔬菜园艺等新品种,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体现不同乡村旅游景点的差异性。
二是展示农业生产新工艺。
无土栽培、高架立体等现代园艺栽培新方法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农业新产品。
农业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丰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药材蔬菜、野生蔬菜让游客大开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创意葫芦等让游客爱不释手,跑山鸡、乌嘴鸭、藏香猪等让游客谗馋涎欲滴。
2、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典型代表,为乡村旅游的智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开发微博、微信、网络社区、易信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购(团购)、导览、导航等智慧化服务。
乡村旅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营销推广平台,更要创新服务、产品、市场。如通过可穿戴移动终端,将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的画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游体验。
开发乡村旅游动漫、游戏等产品,将旅游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戏中去,让游客玩游戏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当地乡村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加游客黏性。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乡村旅游消费者地域分布、消费特征,进行精准营销、跨界营销。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大数据对乡村旅游进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预测,帮助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监控和危机管理能力。
3、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乡村性”,要从旅游要素出发,深度挖掘并融合乡土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突出生态、绿色、环保、休闲特色,抓住文化、资源、生态和生活差异,满足市场需求。
一是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合理改造,优化布局,培育以美丽田园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游。
挖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文化内涵,形成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旅游业态。
举办农味鲜明的乡村旅游节庆或乡村美食节,营造出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
二是与休闲文化融合。
培育知识型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型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型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不同层次的乡村休闲文化游,实现引人、怡人、动人、养人目的。
三是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培育乡村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如形成乡村演艺、影视等创意案例。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消费。
4、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建设相融合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拉动和提升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的建设,而后者又能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及资金积累,加快其发展。
应积极推进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村建设,形成乡村科技旅游社区、乡村景观旅游社区、风景名胜旅游配套服务社区、农家乐服务群旅游社区等,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专业村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特色村应坚持产业集聚、差异化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建设中须强调城镇特色与文化氛围,尊重乡村风貌、记得住“乡愁”,打造特色、注重体验;
注重引导、强调社区参与,多模式共建;整合资源、塑造品牌;
强调土地利用的适度集约,坚持保护优先、注重智慧平台构建,建设资源型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服务型小镇,发挥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5、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旅游市场的开发、创意产品的营销更新了农民的市场观念;
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做大做优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因此,有效推动两者的融合创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消费行为有哪些
乡村旅游消费行为有吃饭,住宿采摘,还有许多娱乐节目也需要你消费。
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怎么做??
《爸爸去哪儿》火了,同样火的还有节目拍摄所在地,灵水村和宁夏沙坡头。两个旅游点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变成了现在的声名远扬,节目播出后,申请来灵水村旅游的团队就暴增了近两倍。这无疑也催生了亲子游新模式,目前不少旅游社开始以“爸爸去哪儿”为吸引点,准备开始推出亲子游类的体验活动产品。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罗娟认为这种亲子游产品会比较有市场,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自从《旅游法》实施之后,旅行社团队旅游有所减少。以昆明的旅游市场为例,2013年十一黄金周,昆明市接待旅游团队4578个,同比减少14%,接待团队游客人数6.03万人,同比减少22%。主要是因为《旅游法》的实施,旅游产品及线路报价平均上涨30%以上,部分游客在高价望而却步,有的则选择自由行。旅游社要想重新夺回客户,必须开发品质高、新颖旅游产品,让旅游团的价值更大来吸引游客抱团。而像《爸爸去哪儿》这种融旅游、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游”将是一大突破口。
二是父母如果考虑带孩子去玩,那么旅游产品质量好一般比价格实惠重要,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一向很“大方”,很注意对孩子的“投资”。
三是家庭旅游的市场规模会继续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交通的便捷、营销的诱导都将提升居民的旅游消费倾向。前瞻产业研究院依据对近十年城乡居民出游率变化的分析,利用多项式回归进行预测分析得出:2013-2017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出游率将保持逐年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出游率将分别达到4.53次/年和2.29次/年。
同样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将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增长率将保持在12%以上,2017年中国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将达到1457.86元。家庭旅游的市场规模预计年增长在15%以上。
你也可以参考前瞻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不,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