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室内攀岩馆
开家室内攀岩馆
攀岩运动在欧美国家非常受民众喜爱,我国攀岩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和热爱。攀岩运动场馆吸引了攀岩爱好者的目光,这也给投资这种项目带来机会。
项目概况:
攀岩是从登山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是指人类利用原始的攀爬本能,借助各种装备作安全保护,攀登峭壁、裂缝、海蚀岩、大圆石以及人工岩壁等。攀岩充分表达了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的愿望。那在岩壁上稳如壁虎、矫若雄鹰的腾挪窜移,韵律与力度中透着的美会让所有的人由衷感叹“峭壁芭蕾”的无尽魅力。
1983年,法国人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并在法国举行了首届室内攀岩比赛。人工岩壁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攀岩运动的科学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实现了人们把大自然中的岩壁搬到城区室内的久远梦想,这既满足了都市人群参与攀岩运动的需要,又避免了野外攀登所带来的风险与不便,现代意义上的攀岩运动从此便在世界各地迅速地推广开来。
室内攀岩———普通人的时尚运动1987年我国正式引进专业攀岩运动,不久就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并逐渐成为都市中的一项时尚娱乐方式。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久居水泥丛林的都市人开始更多地将目光从户内移到户外,期望在与自然的融和中体味返朴归真的感觉。在众多的户外自然运动中,集休闲健身、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攀岩运动,自然就成为越来越多崇尚自然的人们的当然之选。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无法享受野外攀岩的乐趣,于是人们便在市区的'室内建造了各种的攀岩场馆,攀岩也就从超人的运动、勇敢者的游戏变成了一个有惊无险、大众喜爱、易于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健身项目,成为都市的一种新兴时尚运动。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你可以到攀岩场馆,去体会一种惊心动魄的新鲜刺激,感受一下有惊无险的身心放纵,真正体验在岩壁上跳舞的感觉。在采访中,很多玩家谈到,他们热爱室内攀岩的理由除了使力量、速度、柔韧、灵巧、耐久等基本运动素质得到增强之外,还能强化人的心理形态、机能等生理素质基础上的意志、品质、调控能力等心理素质,“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热爱上这项健康、时尚的运动。”
室内攀岩馆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就是攀岩墙。攀岩墙大大降低了野外攀爬天然岩场可能发生落石、坠落等各种危险,可以在完全没有外在危险的仿真状况下体验攀登之乐趣,挑战自我极限。同时,有了攀岩墙就使得室内攀岩不受天气、时间影响,全年皆可使用。另外,对于现代都市忙碌的工作人群,人工攀岩场的兴建,可以节省大家大量的旅途时间,让喜欢冒险的人随时体验惊险、刺激。
投资分析:
室内攀岩馆档次不一, 初期经营可选择较低价位攀岩装备,前期投资主要看人工岩场的规模和造价,室内人工岩场通常采用钢架 玻 璃钢结构,普通钢架木板结构较为经济。一般的造价需5万-8万元人民币。
先在室内学爬人工岩壁,再去领略野外攀岩的刺激,是一般初学者的学习过程。因此室内攀岩馆适宜开设在体育场所或附近,像体育馆、健身俱乐部甚至综合娱乐场所里面,租用场地或者与其配套经营。还可以开设在一些健康型住宅社区附近。
攀岩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专业型人工岩壁。该系统是由合金岩板、钢架结构和专业支点等部件组合而成,岩板表面凸凹有致并与钢架结构共同组成直壁、俯壁、屋檐等各种曲度的攀登岩面,通过形状、大小、疏密程度各异的支点构成难度不同的攀登路线,并可根据训练或比赛的要求随时调整。此专业岩壁还可以分为难度赛、速度赛和抱石赛等类型的岩壁。
第二、仿真型景观岩壁。该系统直接脱模于大自然中的真山实壁,充分还原自然岩壁的纹理特征,造型丰富,现场感极强,可传达与野外攀登别无二致的身心感受。景观岩壁使用树脂、石英砂和 玻 璃纤维等自然及合成材料(创业网:),采用三明治的加工方法,即在蜂巢式的双层基板上将树脂、 玻 璃纤维一层层地铺积,最后再喷涂树脂、石英砂浆作表面粗糙化处理,如此层层加工的岩壁才能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这是一般的抗碱 玻 璃纤维混凝土岩板所不可比拟的。
第三、儿童游艺岩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岩面被设计成漂亮的卡通图案和完整的童话故事,并配以儿童喜爱的卡通造型支点,使得整块岩壁极富趣味性和娱乐性。岩壁使用无毒无污染的工程塑料为材质,高度在2至3米之间,地上铺以柔软的安全地垫,绝对符合游乐场所的安全要求,另外还有充气型的攀登山丘可供选择。
第四、模拟攀岩登山机。攀登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健身器械,它浓缩了攀岩、登山的运动要领,集康体娱乐于一身,可极大提高锻炼者的耐力、心肺机能和手脚协调性。无论什么运动,强度、耐力、柔韧性、需氧量都是基本元素。没有其他的锻炼器械比攀登机能更好地结合这些元素。
第五、攀岩戏水乐园。根据泳池的建筑环境,将攀岩墙设计成攀登、戏水的结合体。它可以是攀岩墙式的,也可以是充气堡式的,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成各种形式和难度,以适应不同运动层次和不同年龄的游玩者。
以上不同的攀岩墙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十多万元尝试做老板:
投资建一家室内攀岩馆最大的开支自然就是攀岩墙。攀岩墙价格不一,根据面积和高度不同价格有较大的区别,一般都在10万-20万元左右。为此,有关专业人士作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投资方案。
以下投资方案以10万元的攀岩墙为例,仅供参考:
投资方案以投资兴建一道宽近4米,高10米的攀岩墙,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下:
攀岩墙(包括岩板、钢架、设计安装以及支点和攀岩装备等)一次性投资额:10.2万元,按10年摊销,每年成本费用1.02万元
攀岩器材费:1-1.5万元攀岩项目人员工资费用(保护员两人):2万元/年
攀岩墙场地费用:按5万元/年计。
攀岩项目经营收益:攀岩馆以每天经营时间10小时计,折合满员时间4小时,每小时按5人攀爬计算,收费标准30元/人次,一年收入为:20人次/天×30元/人次×30天×12月=21.6万元。第一年毛利:216000-10200-50000-15000-20000=120800元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2)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预算线和时间限制线相交的区域,如下图所示OCEK,双重限制线为CEK , CEK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OCEK表示既满足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又满足时间的要求和消费组合。而区域JCE表示只满足时间限制并不满足价格、收人限制;区域EKD只满足价格、收入限制,但不满足时间限制。
旅游者最大满足的选择:E点为均衡点,表示在杭州旅游2天,上海旅游5天,用尽500元收入和7天假期,该旅游者获得最大消费满足。图中无差异曲线I与双重限制线CEK相切于E点,消费者在E点表示的组合进行旅游并获得的效益为最大。
可见,无差异曲线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收入、旅游偏好、时间以及两种旅游产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效用最大化,对两种旅游产品的选择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它运用在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决策中,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中国攀岩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起步阶段
早在二十世纪初,欧美的攀岩运动已渐成雏形,六七十年代更有大批爱好者以狂放的热情推动了攀岩的发展。但攀岩有其特殊的场地和装备要求,是一项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运动,所以我国在起步上要落后很多,而且必须依靠政府机构的扶植才得以起始。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人到日本学习攀岩运动的相关攀爬技术和运动规则。同年10月,在北京附近的怀柔大水裕水库自然岩壁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1990年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大型人工攀岩场并举办了比赛。人工岩壁使比赛更具精确性和可操作性,1993年攀岩比赛被国家体委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全国攀岩锦标赛开始每年进行。
这一阶段,国内的攀岩运动几乎局限于很少的几所与地矿部、登山协会挂钩的大中专院校,主要通过体育教研室选拔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来充实攀岩群体。攀岩对这些人员而言更大程度上是训练项目而不是爱好。长春地质学院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地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人工岩壁,也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攀岩项目,他们的选手在当时的竞技攀岩排名榜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民间萌芽
与此同时,民间攀岩运动悄然兴起。萌芽诞生于思想上较为前卫的北京青年中。北大、清华、北理工等院校组建了户外运动俱乐部,攀岩是他们重要活动之一。也许有不务正业之嫌,但这种吃饱穿暖之外的追求,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渴望却是新潮的,体现并继续带动了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中国登山协会的前辈对这帮年轻人的举动持肯定和扶植的态度。这些青年在北京近郊的百望山、鹫峰等地,清理开发了数条顶绳攀登的路线。路线的选择和保护点的设置方面可能都稍显幼稚,但总算迈动了起始的步伐。
攀岩的发展
很多人都会认为1997年对于中国攀岩运动是一个值得记下一笔的年度。建于北京宣武门的攀岩馆吸引和聚集了相当数量的爱好者。作为第一家成功运营的商业性攀岩场所,宣武门攀岩馆为攀岩者提供了一个基地,正是这批最早的北京攀岩爱好者成为攀岩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中兴力量。
多运动的发展源动力来自于官方支持和商业炒作,攀岩也不例外。就在1997年,颇具规模的“郎酒”杯全国攀岩邀请赛在官方和企业的合作运营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比赛的盛况使得攀岩得到商家和媒体的青睐,也激励了爱好者的斗志与热情。
与没有收入的学生相比,爱好者有资金作为后盾,这就带来了个人攀岩装备的消费潮。他们耗费金钱和精力从香港或者国外带回当时市面上根本没有供应的装备。需求意味着商机,爱好者的规模扩大推动了装备店、俱乐部的诞生和发展。国产人工岩壁及攀登支点也应运而生。中国的攀岩运动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兴盛阶段
接下来是1998年华山的国际邀请赛,国际好手的技艺展示让我们叹为观止,也树立了奋斗的目标。国外的教练和高手来中国授艺,官方和民间的国际交流活动开始蓬勃发展。
1999年也是热情高涨的一年。攀岩圈中出现了明星、偶像,实力派选手成为爱好者瞩目和跟随的焦点。号称四大金刚的丁丁(丁祥华)、茂茂(李文茂)、徐洪波、赵雷以高超水平和卓越号召力占据了这一期的榜首。99年首届湖州极限运动大赛对攀岩从时尚娱乐角度作了都市化、大众化的定位,推动攀岩以越来越迅猛的速度走进城市青年的生活空间。
高潮时期
在偶像垄断期的同时,攀岩也慢慢多元化了。京郊白河峡谷在官方、商家和爱好者的共同集资集力下,开发出一批质量不错,难度适中的先锋攀登路线。广西阳朔以92年TODDSKINNER开辟的数条路线为基础,发展成为南方的攀登基地,并为攀岩在广州、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竞技方面,更多省市的大学、俱乐部有了自己的人工岩壁和运动员队伍,比赛成绩百家争鸣。国内选手开始进军亚洲赛场并取得一席之地。从承接亚洲杯、亚青赛、亚锦赛到世界杯,中国在攀岩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状
人工岩壁的出现使攀岩已发展到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项娱乐。目前在国外,各种攀岩俱乐部到处都有。每年都有大型、小型、室内、室外、成年、青年、男子、女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攀岩比赛和娱乐活动。另外在一些体育中心、军警训练基地以及一些特种部队中也开展了这种训练。在欧美、原苏联及亚洲的日本、南韩攀岩运动已相当流行,世界上的攀岩水平数欧美,特别是法国与美国最高,相对法国在人工岩壁上占优,美国在自然岩壁称强;在亚洲,日本、南朝鲜水平较高,他们有些选手已达到世界水平;中国大陆、香港及台北的水平大体相当,同属亚洲中流水平。
攀岩运动在我国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加,发展前景十分可喜。从1997年开始,国内每年要举行两次以上的全国或国际性比赛,98年8月在西岳华山举行了国内迄今为止总体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攀岩邀请赛,99年9月我国第二次承办了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相当多,而参与攀岩已成为那里许多青少年的时尚。尽管目前攀岩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广,值得欣喜的是,通过近几年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东南沿海、西南及西北等地区的许多人士正纷纷开展这项运动。全国已经建好或正开始修建各种各样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场地供人们训练和娱乐。
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旅游和冒险运动。目前国内的旅游资源的情况是“绝对资源丰富,相对资源贫乏”,即景点多,但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而旅游、休闲形式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攀岩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极限运动,的确是这几方面的完善结合,她对推广全民健身及推动当地旅游、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多山,地理资源丰富,可供攀岩的悬崖峭壁比比皆是;中国人比较灵巧、轻捷,善于攀岩,只要下工夫,我们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进入攀岩运动的世界先进行列。
户外运动旅游刚性服务特征是什么?
户外运动旅游刚性服务服务特征是安全,服从,团结,镇定。做好一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