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1、旅游者因素: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动机、素质

2、旅游资源因素:数量、等级、组合因素。

3、旅游交通因素:便捷程度、交通工具及其安全性。

4、旅游地接待因素:服务体系、区位、价格。

5、经济社会条件:发达程度、开发程度、旅游政策等等。

旅游需求内在原理:

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基本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于成替代关系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当旅游 产品价格相对上升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下降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可见,在其他影响旅游需求量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旅游产品价格的升降而呈现反方向的变化。

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成正方向变化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有限的,当价格发生变化时,一定量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购买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当旅游产品的价格下降时,虽然可自由支配的收人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增加的,从而使人们有能力以原有水平的收入扩大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这种价格变化的收人效果表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旅游产品需求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即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越多,尤其表现为外出旅游次数或在外旅游天数的增加,反之亦然。

请论述法规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法规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对消费者的影响来说的话,其实不管是在哪一个方面,只要他们旅游者和消费者遵守法规法就。是很好的。

经济地理背景对旅游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利影响:(1)扩大就业;(2)带动交通、饭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3)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4)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利影响:(1)景区开发和交通建设可能破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2)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可能导致当地人民生活秩序受影响,物资供应紧张;(3)加剧环境污染;(4)交通拥挤,影响社会治安;

经济危机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下最显著的特点是从居民消费支出转变成政府财政支出,原本那些预算作旅游性支出,会被改变用途成为基本生活支出或者存起来以备急需,因为经济危机下,失业是很有可能的。

对于非旅游城市来讲,这对旅行社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因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是组团,要是企业组织员工旅游或者百姓出游热情下降,那么这个行业便会萧条。但是,现在旅游行业普遍没有过冬的意识,这次泰国旅游瘫痪后,东南亚游却在乘机涨价。台湾游也是,陈江会后,航线已经截弯取直了,时间和费用会省很多,但团费却没有降。这说明这个行业心态的确浮燥,他们该学学王石,在拐点期就该收缩防线。

其实,经济危机对旅游行业来讲,影响其实很早就体现出来了,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取消了,但十一并末井喷,接下来的黄金周是春节,春节是大家团聚的日子,本来就不是旺季,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将迎来阵痛,很多小公司会关门。

对于旅游城市来讲,因为他们有地接业务,所以危机不如组团地这么单一,但由于本次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持外导证及实习导游会比较惨,因为业务突然消失了,如果中导们放低身价的话。

但同样是旅游城市,也要分开看待,张家界是旅游城市,它的业务源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国内团,另一块是韩国团。本次经济危机在亚洲第一个倒下的是韩国,因此海外团的人就少了,另外,湖南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出游意愿不是很强烈,作为组团社,他们的差价也抽不了多少,因此挂靠导游很多会另谋出路。

而杭州,就完全不同。杭州是长三角的卫星城,浙江的省会。杭州有西湖和千岛湖两大著名旅游资源。杭州由于旅游不是其唯一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个城市的思维已经完全国际化,因此这个城市的景点是全免费的,而且这个景区完全不用坐几小时的山路进去,因为西湖就在城市的中心,市区的一半是景区。而且杭州作为一个极度休闲的城市,刚开完世界休闲博览会,接下去马上迎来世博会的客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危机对杭州影响是完全正面的,即使客人为了省钱也愿意找免费的景区。

另一点,杭州因为是浙江的省城,经济发达,浙江人有钱,因此他们的组团业务不用太担心。

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大很系统的,这里我只能简单举个例子谈谈。其实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决策者要及时改变思路,尽快适应这个危机。

(另,楼上ZJW143的文章转自光大证券的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旅游酒店:经济危机与旅游业的发展》,劳驾以后引用请在‘参考资料’中注明出处,另外,你转贴时请把那些图片也转过来,否则就请改一下。谢谢!)

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总需求。经济发展了,群众对旅游的需求也就大了。群众主动外出旅游的人数也就多了。因为经济的发展是与群众的钱袋子密切相关的。群众如果收入低,那么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投资于基本的吃饭部分,只有收入多了,恩格尔系数才会降低,才会更多投资到旅游方面。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改造。我们知道很多的景点在千百年的自然侵蚀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如果不作出优化,旅游景点的价值已经很小了。这就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修复。同时科技创新也会实现大旅游发展,既在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将景点的发展同步,实现了信息流和客流的完美结合。

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影响政策环境,例如国家对旅游事业的支持,采用精准扶贫的方式促进旅游业发展等等。而有的国家,例如非洲经常会因为战乱而导致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旅游业,所以地缘政治会对旅游业供给造成不小的影响。

自然历史人文等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内涵。例如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所以旅游发展较快,而有的地方虽然有景点资源,但是没有开发出地域文化,所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落后。

旅游资源的承载力;影响容纳客流的能力,例如有的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守着巨大的旅游资源,但是因为道路问题,停车位少的问题,以及客运站的线路少等因素,导致客流受到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明确了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各界的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旅游项目建设。

这一开放的投资政策促进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但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总体上呈持续优化趋势。

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年均增长率,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为9.8%,企业/政府旅游增长率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

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未来几年将有重大投资机会。 

扩展资料: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

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2.47%。

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