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为什么旅游业却不是很发达?
洛阳可以说见证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其本身就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1500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因此洛阳也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同时,洛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洛阳市多年来举办的洛阳牡丹文化也是蜚声中外。有这么优越的先天条件,洛阳市怎么会旅游业不怎么发达呢?
实际上洛阳市的旅游业相当发达,从旅游业数据看,洛阳仅2016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14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23.9%,超过全国平均线11%,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洛阳市的旅游业是相当发达的。
其实问题就出在人们对洛阳市的了解不够深入上。
首先,洛阳不是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它与丽江、黄山、三亚等城市纯粹依靠旅游业发展为主不同,洛阳市的主体产业是以工业为主。因此就会有许多人认为洛阳旅游业没有什么宣传。
然后就是洛阳的旅游景点相对分散,相对于古城集中分布的开封,洛阳市旅游景点开发成本较高,因此洛阳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或许这也是洛阳旅游在人们印象中不太发达的原因之一。
二、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报告2000字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晨星成长计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3到30万的成长资金,解决考研学费、留学、旅游问题,可登陆官网查询】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文章阅读网: )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方式
在选择旅游消费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约占51%;其次是选择个人游的,占21%;而只有28%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在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的学生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来自城市的学生明显多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有关。
四、大学生旅游的方式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出游方式选择与同学结伴而游的(约52%)占大多数,与男(女)友一起的约占21%,数字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而与家人一起(约6%)和独自一人出游(约21%)也占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大学生正处于感情萌发的时期,与情侣同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途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培养共同兴趣、增加双方的感情。相反,选择与父母亲人同游的人很少,只占6%,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的因素,以及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等原因,影响大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五、大学生旅游的次数(每年)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年出游次数为1次为约32%, 2次为约53%,3次为约10%,4次约3% 和5次以上为约2%。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年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少数有条件的学生也有年出游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但每年出游次数为五次以上的很少。
六、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在以往外出旅游的花费上,游览、门票占其主要,占总数的约67%,其次是吃的,约占14%,交通约占19%。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53%)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为有80%左右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来自家庭资助的。
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同时安全第一在大学生旅游中感觉是最重要的约占43%,其次是费用的约为23%,舒适度约为22%,旅游的经历约为12%。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也趋向保守。选择徒步及旅行自行车出游的人数也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显然大学生旅游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旅行社可以考虑开展徒步、自行车旅游的相关项目,满足市场需求。≤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七、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3%),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33%,报刊广告约占12%,旅行社咨询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
根据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部分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旅游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八、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看,大学生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约75%左右的大学生对旅行社不满意。
导致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这两项的比例分别约达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 约占23%,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约占15%。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
九、大学生旅游的优点
(1)开拓视野
旅游最基本的优点可谓拓宽视野。来自于川大的IS同学说:“我觉得出去旅游最大的优点就是开拓了我的视野。我这次去了西塘,见识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了解到一些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虽然这是旅游,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另外,我还在旅游期间吃了很多他们那儿的地方特产,他们那里的水果也特别甜,并且比这里便宜,总之,我觉得旅游还是好处多。”
(2)强身健体
出外旅游无论是乘车还是徒步旅行,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通过旅游,可以强身健体。来自于武大陈应同学五一期间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在我跟他聊天时,他讲到道:“我没有出省旅游,只在杭州逛了几天,也不用带太多的行李,不过也累得够呛,但是走了这么多路,我也锻炼了身体。”
(3)放松心情
走出学校,没有学业的压力,我们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的身心。来于中财王聪同学,他笑着说道,“旅游,旅的是心。平时在学校里,除了看书就是这样那样的活动,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五一黄金周正是放松心情的一个好的机会,我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出去旅游的。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身心得到放松,我可以忘掉所有疲惫沉醉在美景中。我觉得在平时疲惫的生活中,要多出去走走,让疲惫的身躯舒展一下,轻松一下。”
(4)增进友谊
在我交谈中的几个同学都是与朋友一同出外旅游的,问及旅游的优点,他们都说可以很好的增进友谊。来于川音小谢同学说:“通过旅游,我与朋友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因为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旅游期间,可以更好地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呈现以下特点:
1、出行时间固定。大学生的空闲时间都是以学校的课程安排为准,所以出行时间很固定,主要集中在五一、国庆黄金周。
2、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大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或是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出来的,所以“穷大学生”基本都是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同时在旅游中的购买力比较弱。
3、旅游出行目的。大学生旅游主要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所以选择的景点主要是自然风景区。
4、信息来源单一。大学生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因此大学生旅游一定要考虑资金方面的问题。故旅游前的功课必须做好,针对这一点,我搭建了大学生自助游的平台。
传统的随团旅游,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但代价是失去了自由;自己出行有了随意安排的自由,但凡事都需自己操办,难免玩得尽兴。自助旅游似乎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取长补短。而调查结果也说明这种新型旅游方式潜力巨大,这是否意味着在自助旅游市场上,令一场战争又要开始了呢
三、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出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从政府主办向市场化运作、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拥有旅行社89家,门市部104个;注册导游员2160人,见习导游员610人;旅游景区83家,其中5A级1家、4A级10家、3A级9家、2A级2家;星级饭店61家,其中四星级7家、三星级22家;旅游车船公司12家,旅游专用车辆560辆,游船公司5家,游船293艘;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00余家;休闲娱乐设施315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万名,间接从业人员30万名,旅游业在洛阳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多关于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四、关于洛阳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历史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将近千年,仅次于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地理气候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行政区划
现辖6区1市8县:
市辖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
县级市:偃师市。
县: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
经济
历史上的洛阳居华夏腹心,和长安一起作为东西二京达两千多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元代后衰落。 近代传统上的洛阳城的经济(晚清到民国)并不是以农耕经济支持的,据老人们讲,过去的洛阳城内居民十之八九靠倒卖文物为生,即盗墓,甚至发明了中外闻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
现代的洛阳市是一个建国后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洛阳就有7个。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拖拉机、轴承、矿山机械、铜加工等全国领先。但是随着改革后暴露的一些体制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有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十分艰难。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成功运作,洛阳的发展恢复了较快的速度,以机械工业为主,还有冶金、建材、石化、纺织、食品等门类的工业开始复苏,是一个恢复生机的工业城市。
洛阳市政府同时从“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两条路出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很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洛阳三宝“唐三彩、宫灯、仿青铜器”是传统工艺名产。所产杜康酒为中国名酒,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交通
铁路:陇海、焦柳铁路,境内陇海复线1984年实现电气化。
国道:连天、晋襄两条公路干线在此交会。黄河公路大桥贯通黄河南北。
高速:连霍、太澳、洛少高速公路横贯其间。
机场:洛阳机场(LYA)。净空良好,年可起降天数在国内机场中最高。
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华山松、冷杉、桦、油桦等林木。还有党参、黄芩、防风、天麻等珍贵药材。
洛阳牡丹誉满中外,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动物资源居河南省首位,有獐、貂、水獭、大鲵及多种珍贵鸟类。
矿产资源丰富,有黄金、钼、铅、铝、铜等。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
人口与居民
总人口630多万,市区人口140万。
洛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近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人口比较多的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
洛阳是个移民城市,居民来自中国各地。经过中华民国初期的灾荒,洛阳的人口大幅减少,许多人逃往临近的省份(如陕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发起“支援国家建设运动”,大量知识分子,工人从东北、上海,江苏等地迁入洛阳,这些人及其后裔在洛阳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约占40%强。但随着近年河南发展的相对落后,这部分人中逐渐出现了外迁(前往较大城市或外国)的现象。在分布上,城市的涧西区和西工区的外来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是洛阳的新区和大型国有企业聚集区,这一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区与瀍河回族区大多为原住居民,工商业先对落后。
文化旅游
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俱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从河图洛书,到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在此探究礼义;汉代,张衡在此发明地动仪,写下《二京赋》;六朝时期,这里出现了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唐代,李白和杜甫在此把酒论诗,白居易和元稹在此互相唱和;宋代,司马光在这里修成《资治通鉴》
国花牡丹
洛阳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牡丹的培育,所以洛阳的牡丹花很有名气,牡丹历来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通常人们会用雍容华贵来赞述洛阳牡丹。牡丹在洛阳的专门栽培,可以追溯到唐代或唐代以前,有武则天招百花祝寿,唯花王牡丹迟到,武则天大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在今天,洛阳市政府也把牡丹的栽培作为发展经济的旅游资源之一来重视,市内和郊区都有几个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他们兼有旅游、研究的作用,每个基地都有火车站直达的公交车。
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
白园位于龙门山东山,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墓。
古墓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西50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是中国最大的墓志石刻集中地。现存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志1185件,故称“千唐志斋”,有石刻唐史之称。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中原第一高峰。
重渡沟
龙峪湾
天池山
木札岭
倒回沟
花果山
鸡冠洞位于洛阳西南160公里处,是一座天然石灰岩溶洞。该洞全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形态奇异,景色瑰丽,被称为北国第一洞。
洛阳牡丹久负盛名,驰名中外,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的“牡丹花会”游人如潮。2005年后4月8日至5月8日举办“牡丹花会”。
黄河小浪底水库
玄奘故里位于洛阳市东30公里处缑氏镇陈河村,后人为纪念唐代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的卓越成就,修建了唐僧寺,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座大殿,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的,四周山川连绵,风景宜人。
东周文化广场包括一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的车马坑博物馆,博物馆主要由车马坑展览馆和东周文物陈列馆共同组成。
文化遗址有仰韶遗址、红旗屯遗址、王湾遗址、二里头遗址等。
名胜古迹还有洛阳八关、太室阙、嵩阳书院、山陕会馆、西汉壁画墓、中岳庙、塔林、关林等。
科研
洛阳轴承研究所 国家轴承检测中心
中国一拖技术中心 国家拖拉机检测中心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
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
中国一航洛阳613研究所
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
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 原洛阳工学院。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农专,洛阳医专等合并而成。
洛阳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历史最悠久、久负盛名的高级外语人才培养基地。
洛阳师范学院 原洛阳师专。优秀教师培养基地。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原洛阳建材专科学校。建设部重点院校。
洛阳第一高级中学 洛阳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拖一高 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轴一中 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孟津一高 孟津县重点中学,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新安一高 新安县的重点中学,洛阳市重点中学。
友好城市
日本冈山市,于1981年4月6日缔结
回答者:286847002 - 魔法师 四级 2-6 18:54
洛阳旅游介绍
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给洛阳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洛阳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其中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此外还有二程墓、白园、关林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洛阳的自然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天津晓月”、“龙门山色”、“洛浦秋风”、“马寺钟声”等洛阳八景风格不同,景色秀丽,畅游其间,定会使您乐而忘返。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 ,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候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次年12月,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称洛阳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次年洛阳县撤销,一部分并入洛阳市,其余部分划入偃师、孟津等县。
近年来,洛阳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相继实施了以“建设7路5桥1园、整治3个景点、搞好3项公益设施”为主要内容的“75133”工程,以绿、亮、净、美、畅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形象工程”和以景区建设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景区、文明城市”工程,,大规模改造了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市区路网,兴建了东西长达14公里、绿地147万平方米、水面148万平方米的洛河风景游览区,新建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煤气、集中供热等公共设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洛阳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0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近300公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广场景点绿化等绿化工程成效显著,建成了牡丹广场、洛浦公园。青年宫广场、中亚广场等一批公共绿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已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容市貌整洁畅亮。目前,洛阳正以突出名城特色、实现洛河南北对应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努力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统一。
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这些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利用。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
洛阳位于豫西山区,东临嵩岳,西依秦岭,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风景名胜。北25公理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及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与崇山峻岭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北方千岛湖的壮观画面。东80公理有中岳嵩山及少林寺名胜, 青山叠翠,峰峦耸峙,寺庙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龙峪湾、花果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伏牛山,有栾川老君山、洛宁神灵寨、嵩县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个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还有“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北国水乡重度沟和陆浑水库旅游度假区等景点。这些胜景密布且景景相连的自然景观,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狭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壮,融雄峻、奇险、秀丽于一炉,集豪野刚阳、明秀阴柔为一体,兼具南北自然风光之神韵。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特别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区旅游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些久违人间的于生丽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五、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
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