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8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多少?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8月2日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国家发改委2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消费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和价格司司长岳修虎出席。
刘宇南指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有几个特点:一是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例如,上半年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了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和旅游产品多样性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文化娱乐市场十分火爆。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马拉松等体育消费势头非常强劲,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
三是网上零售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增长了30.1%。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1万亿元,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了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7.4%,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四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持续释放。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增长很快,乡村市场比重逐步提高,上半年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0.5%,增速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比达到14.4%,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他指出,在看到消费平稳运行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消费领域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是比较突出。比如,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
途牛2018年Q4市场份额28.63% 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
中新网3月5日电 3月4日,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8年第4季度》显示,2018年第4季度,中国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25.12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途牛2018年第4季度市场份额28.63%,比第3季度继续提升,持续位列行业第一名。
2月28日,途牛最新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及2018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途牛打包 旅游 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3%;2018年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1090万元。这是途牛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与此同时,途牛还实现了上市以来首次全年正向经营性现金流2.7亿元。
Q4在线度假 旅游 稳定增长 途牛市场份额继续行业领先
2018年第4季度,虽然在线度假 旅游 伴随着行业季节性波动由“旺”转“淡”,但在国庆假期、冬季 旅游 、“清年假”、寒假研学、圣诞元旦 旅游 的带动下,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继续稳定增长,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5.5%。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国庆假期作为长线 旅游 的窗口期,对于国内中长线、出境 旅游 带动作用明显,而此类产品用户相对较高的客单价保证了4季度交易规模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在这一行业环境下,Analysys易观监测发现,4季度途牛在线度假业务同比增长20.2%,这一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营销和资源优化使得运营效率大幅提升。营销方面,途牛旅拍亮相“双11”,订金5折优惠、下单送壕礼、5对新人尾款免单以及抽“锦鲤”赠全球五大目的地“机票+酒店+蜜月旅行”等优惠活动提升了用户参与度和话题度。国庆过后的产品降价也促进了错峰游的交易增长。产品方面,途牛旅拍的加入升级了“瓜果亲子游”和“蜜月游”的相关产品,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体验。在用户体验方面,途牛黑卡的上线,帮助途牛有效搭建会员生态的框架。同时,创新导游“异地派遣”机制,促进了优质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目的地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
针对季节和用户需求对产品和营销进行配置的同时,对服务和产品的升级创新保证了途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Analysys易观监测显示,2018年第4季度,途牛、携程、驴妈妈、美团点评分别以28.63%、23.93%、13.41%和9.37%的市场份额位列前四位,合计份额达到76.32%,市场集中度维持在高位。
服务网络和销售网络优势显著 途牛首次实现全年Non-GAAP盈利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在用户对 旅游 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流量成本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提升优质服务的覆盖度和细致度成为厂商留住用户的重要途径。
途牛提升优质服务覆盖度和细致度的布局,更多体现在完善服务网络和销售网络两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途牛已拥有509家自营门市,其中自2018年1月1日新增345家自营门市。通过拓展门市数量,途牛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曝光度,同时可以更好地与线下消费者互动,提升更多城市线下客户的体验。
为了进一步挖掘存量客户价值以及带来流量新增,途牛还积极布局社群营销。途牛社群营销主要阵地包括微信群、“苔客”小程序、“途牛海报工具”小程序等。其中,截至目前,途牛运营微信群累计入群人数接近14万,2019年1月,群内途牛会员产生的交易额超过6000万元。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途牛拥有29家自营地接社,其中包括25家国内随往地接社和4家海外地接社。2018年,途牛国内随往地接社还创新推出导游“异地派遣”机制,促进了优质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目的地服务品质提升提供了机制保障。海外自营地接社方面,目前,途牛已在日本、泰国、美国、奥地利等目的地设有海外地接社,可以为出境 旅游 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地接服务,同时也为目的地资源的扩展提供了助力。
通过持续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途牛有效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同时推动途牛首次实现上市以来全年Non-GAAP盈利1090万元。
途牛 旅游 网CEO于敦德表示:“2018年,我们完善了销售和服务网络,开设了多家自营门市和地接社,为更多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取得了不少成绩。2019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客户体验。客户是我们的核心资产,我们将利用公司在打包 旅游 产品上的核心优势,实现差异化,更好地服务和维护我们所有客户。”
哪一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了20000亿元
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渗透率稳步提升推动了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国内旅游业被迫按下暂停键,在线旅游行业受到冲击,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跌至冰点,市场规模大幅下滑。
但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及在线旅游平台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在线旅游发展,目前在线旅游已经逐渐复苏,预计2021年将有较大幅度反弹。
未来,伴随着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进入稳态,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将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巨大。同时,在线旅游市场将往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线旅游产业简介:涉及领域广,参与企业多
在线旅游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商业模式,是指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预订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线下付费获得旅游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与旅游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而将旅游资源整合制作成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的在线旅游平台则是在线旅游产业的核心。
在线旅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参与企业数量众多,且所处行业十分广泛。在线旅游产业链的上游是旅游资源的供应商,包括交通、住宿、旅游项目、服务支持等资源,涉及航空、高铁、客运、酒店、景气、租车公司、娱乐设施、保险签证等诸多企业。
在线旅游产业链的中游是旅游产品整合及分销的线上线下平台,按照模式可以分为线下分销和线上产品整合及分销;线上产品整合及分销模式根据客户群体不同和平台模式不同又可以分为B2B平台、OTA类B2C平台和非OTA类B2C平台。
在线旅游的下游主要是各类营销平台,包括个人原创的UGC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移动应用等。此外,对在线旅游提供支持服务的产业也可以算作产业链的一部分,例如支付、旅游金融、到达服务、出行信息提供等,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中。
发展现状
——旅游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在我国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加之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我国在线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在线旅游企业积极与旅游资源供给方合作,双方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相继推出性价比远远高于传统旅游行业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在线旅游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营销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我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旅游预订)达到41001万人,2019年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行业
——目前行业已经逐渐复苏,预计2021年有较大幅度反弹
不过,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政府陆续积极出台旅游业相应支援措施,如各地方政府、文旅行业发放旅消费券、2020年7月下旬国家将景区接待游客量上调至承载量的75%等。
同时,在线旅游平台也积极自救推出“超值套餐”活动,如携程推出“2020旅游复兴V计划”,启动10亿复苏基金、美团启动“一千零一夜”旅行直播、飞猪推出“随心飞”产品,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目前已经逐渐复苏,而这一迹象最早体现在2020年下半年。
2020年6月以来,我国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逐渐恢复以往水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32亿人。与此同时,在线旅游新增用户规模也重返稳定增长时期。
2020年8月以来,新增用户规模均在1300万人以上。用户留存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30日留存率在58%左右。预计2021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会有较大幅度地反弹。
注:1)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统计仅对APP启动时长或页面停留时长>10秒的有效活跃用户数据进行统计。
2)新增用户规模统计结果不包括新机预装在线旅游APP数据。
竞争格局
——几大平台均有互联网巨头靠山
目前,我国在线旅游主要参与者有携程旅行、美团、去哪儿、同程旅游四大平台,这四大平台背后均各自背靠我国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携程旅行背靠百度;同程旅行和美团背靠腾讯,不过携程旅行持有同程旅行旗下同程艺龙26.14%的股份;飞猪背靠阿里巴巴。
——携程系一家独大
我国最早进入在线旅游产业是携程旅游网,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之久,携程旅行也凭借先发优势,不断在在线旅游市场中布局,业务覆盖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等领域。2015年10月通过换股的方式收购去哪儿网,加上背后有百度股东的流量入口和资源优势,在线旅游领域变为携程系一家独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携程旅行市占率达到40.7%,去哪儿旅行市占率为17.5%,合计携程系市占率达到58.2%。
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进入稳态,其用户增长也逐渐趋缓,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处于渗透率提升、用户增长的高成长阶段,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规模占比由2017年的35.9%上升至2019年的46.1%。
202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需求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低线城市需求崛起趋势不变。未来,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将成为在线旅游增长的主要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往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线旅游需求向低线城市转移之外,未来在线旅游产业也将呈现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年轻客群正在成长,未来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目前30-45岁是我国最核心的高支柱型消费群体,当前消费能力最强;25-30岁是我国最好的高潜型消费群体,美团深耕的是这类群体,消费能力尚未到顶。
随着代际更替,大约3-5年后,二三十岁的年轻客群将成长为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而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渐变化,旅游市场结构也将逐渐向低龄化转变,在线旅游市场也将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Y世代是在线旅游的消费主力军,占比达到37.8%。X世代用户在线旅游占比排名第二,为28.7%。95后旅游消费能力快速释放,约四分之一在线旅游需求来自Z世代用户。
随着年轻情侣相聚需求及本地用户周边游需求持续增加,在线酒店预订从过去的异地预订为主向本异地场景并举转移,主流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布局本地化在线旅游,主打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在本地酒店预订市场占据优势,易于实现“酒店+餐饮”等的配套服务。携程早在2017年就上线了“玩转当地”频道,未来也将持续发展本地化战略。
随着消费者的住宿需求更加多样化,共享住宿逐渐流行,民宿为在线旅游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房源,而且民宿对在线旅游的依赖度更高。相较于酒店的统一场景,消费者也乐于在旅程中体验多样化的住宿场景,多样化也将逐渐成为在线住宿的主要模式。
——市场规模将突破两万亿元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标准的制定,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在线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的主要模式。未来,在线旅游或将逐渐代替传统旅游,在旅游产业中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预计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