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
1.文化创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反过来,旅游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力。
2.文化“深度游”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专业规划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中国旅游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并出现了以世界遗产为核心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遗产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英国遗产旅游业发展迅猛,年收入高达260亿英镑,几乎成为该国旅游业的支柱。
3.康体保健游已经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内容
文化性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特质之一,体现在旅游产品的各个方面。
随着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出游能力渐趋增强,文化体验游成为游客热衷选择的旅游产品类型,其中康体保健游因为能够迎合现代人越来越强的医疗保健意识和康体养生需求,成为广泛关注和备受推崇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类型。
三、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创造红色旅游新模式
这一次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具有红色主题内容的灯光秀展示了科技发展变迁,讴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畅想未来科技进步为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红色旅游的模式。
一方面,近几年我国景观照明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7年市场规模796.1亿元增长至2019年市场规模为1244.0亿元,前瞻初步估计我国2020年景观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505.2亿元。
另一方面,我国的红色旅游规模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景区综合收入高于国内旅游业整体水平,2019年我国红色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848亿元,同比增长29%。
去哪儿平台上2020年红色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287元,根据文旅部数据,2020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人次,前瞻估计202年我国红色旅游经济贡献突破1万亿。
红色旅游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越发的年轻化。“90后”、“00后”占比将近30%。这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切身的体验到我国逐步强大的过程,具有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文化自信程度。同时影视剧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热度的带动也十分明显。电视剧《觉醒时代》播出之后,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热度飙升,在驴妈妈平台搜索量同比增长了400%。
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景点通过演绎、文创、沉浸式体验圈粉无数。其中,红色影视基地、红色实景演出等多样化景点备受游客热捧。如《延安颂》、《井冈山》、《红色娘子军》等节目推出多年,常演不衰。文创环节则搭乘高颜值、极具创意的“网红”属性的产品供不应求。例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产品突破100款,“望志路106号”冰箱贴和U盘等爆款文创。
光影秀与红色旅游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发展红了旅游景区的浸润式体验的方式。除了在城市标志性建筑进行光影形势,还有可以将光影与红色目的地和景区的体验类项目相结合,借助新颖的沉浸式剧本体验,以红色文化遗址为场景,用挑战赛的形式让大家寓教于乐,充分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圈粉无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文化旅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国家重视推动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文化旅游是什么?
文化旅游不是为了旅行而打出文化的旗帜,去消磨一段时光;而是为了文化不惜千里迢迢旅行去亲身经历、去沉浸其中,从中获得独一无二的愉悦感。换言之,文化旅游重要的不是旅途和目的地,而是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旅游是配角,文化是主人,这才是文化旅游的真实内涵。
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同期GDP名义增速高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比重稳步上升,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
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出境市场平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文化旅游受阻
如果说中国文化旅游是一个软件的话,要让这个软件完美运行起来,一定要与之相配的硬件,这个硬件便是省际高速的连通。以我所经这五省来看,交通先进的省份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但是在出省大通道建设上,依然非常不乐观,与交通相对落后省份相差不大。总体感觉,各省普遍不乐意更多修建跨省大通道。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以地方建设为主,地方出于自身经济发展考虑,往往优先建设连接经济相对发达地市和省区的高速公路,而在连接经济欠发达地市和省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害怕自己出钱出力修路,让邻省占了便宜,宁可选择以山为关、以河为卡,不愿意开辟更多的出省通道,人为地阻碍地区间经济文化交通,也让文化旅游者深感遗憾。
其实,文化不是某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旅游几乎都具有跨地区的特性,比如搞的禅宗文化主题文化旅游,还有类似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大别山文化旅游等等,都是分布在跨省区域上的,如果在交通互联互通上迟迟怀着地方利益至上的小算盘,文化旅游这场盛宴,想做出更饱满的内涵和更加丰富的层次,那无疑不可能的。
现在,国家已经将发展文化旅游,视作未来经济新增长点而加以重视,一是将省际高速公里的规划和修建主导权从各省收归中央,凡是跨省通道,都应该由中央交通部门来主导,这就避免了地区本位主义的干扰;二是应该对省际区域较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强督促和考核,让他们拿出不怕别人占便宜、大家一同发展文化旅游的诚意和勇气来,共享文化资源,共同分配文化利益,把文化旅游这场大戏唱得更加精彩!
五、我国旅游文化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旅游的多样化趋势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将向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娱乐型、运动探险型等;
二、旅游空间扩展的趋势科技的进步,旅游的空间活动范围更加广阔,不但可以轻易地进行环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海、月球或更远的宇宙太空发展,出现革命化的新的旅游方式;
三、远程旅游迅速发展,在未来2O年间,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远程旅游的增加;
四、旅游大众化趋势,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
五、文化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
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更多关于我国旅游文化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