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类型旅游者需求特点

一、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的特点:

1、希望游览地是稳定的地区;

2、希望在日光下进行游览活动,且轻松愉快;

3、希望旅游设施要齐全完备;

4、希望整个旅途中旅游活动安排得较满,且活动量要小;

5、希望乘坐豪华舒适型汽车到达游览地

二、异向中心型旅游者却与自向中心型旅游者相反。

1、希望去非游览地;

2、热衷于在别人参观这一地区前就先去新的经历;

3、希望去那些不寻常的游览地;

4、希望乘飞机到达游览地;

5、希望只安排最基本的旅游活动,自由支配时间要多,活动量要大。

三、混合中心型旅游者介于自向和异向中心型之间,多数人属于混合中心型。一般来说,对于收入偏低的人多是自向中心型,对于收入较高的人多半是异向中心型。掌握旅游者类型,对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扩展资料:

旅游需求分类

一、物性需求

物性需求是旅游中所占分量最大的一块,它满足了人的几乎所有感官的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感体验与静谧体验等等。

二、人性需求

人性需求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情感体验(如蜜月、感伤、孤独、亲情、友情)、科学与智慧体验(如实习、田园生活、科考、智力游戏等)、运动体验(体育、探险、极限挑战等)、商务体验(如拓展、合作、谈判、会务、展览等)。

三、神性需求

主要是宗教体验。宗教对人的吸引总是特别的,与宗教有关的文化古迹、建筑景观对人的吸引也是独特的。

以物性、人性、神性需求作为三大类别框架,继续细分,我们知道有多少需求,就会有多少游憩方式——而这正是旅游设计的核心问题。

四、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的需求、二是文化的需求。由于旅游产业的兴起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很多拥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已经开始对此日益重视,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之一。

同时,旅游也是最好的宣传本地文化的手段,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当地的形象以符号的形式铭记在游客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当地的社会知名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者类型

二、商务旅游的特点

有的企业的员工一年里面有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商务旅游,所以对于商务旅游附近的国际酒店就必须要提前预定好才行,不过对于商务旅游酒店的选择,那我建议四个字:适当折中。酒店预订好之后,那么就要对周边的地景区、周边餐饮,以及娱乐、交通等了解清楚。不过这样和普通的旅游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商务旅游才行,商务旅游有主要的五大特征能够进行区别。

一、出行目的的多重性。

对于商务旅游在国际上是非常流行的,虽然说商务旅游是以观光为主要目的,但是又能够同时加强公司的凝聚力,并且还能够达到展示公司形象的目的,所以国际上会把这一类的旅游也归为商务旅游范畴。

二、从出行的主要动机界定。

一般从旅游者的动机与商务活动来界定是否属于商务旅游,若是旅游者是以商务做为主要的目的,那么那就是商务旅游者,虽然说在商务活动以外,还是会有部分的商务客人安排一些观光旅游活动,但是这一类仍然属于商务旅游而非观光旅游,也不属于度假旅游。

三、旅游服务的综合性。

商务旅游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商务游客提供全套旅游管理项目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只是机票预订、预订酒店。在解决方案里面包括有,咨询服务、降低旅行成本、打理旅行接待服务等等。

四、商务旅游者的附带性。

一般商务旅游者会带上亲戚朋友,或者其他的贴身工作人员结伴出行,在商务旅游者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随行人员就会去进行观光、度假旅游活动等。

五、商务活动的复合性。

商务旅游活动包括有:展览、会议、谈判、考察、科技文化交流、政治访问等,这些都可以列入到商务旅游活动里面。而且在随着区域间的合作增加,政治访问活动在商务旅游里面的比重更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商务旅游的意义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季节影响、停留时间较长等特征。

一是消费能力强,重质不重价。商务旅游者的交通和住宿餐饮等费用由公司支付,加上他们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因而商务旅游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据调查,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为2.5∶1)。较强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务旅游者不太关注消费服务的价格,而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更注重服务的效率、品质、个性化及完善程度,更看重物有所值。

表1:2002年入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情况表

单位:美元/人天

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探亲访友 商务、会议 宗教朝拜 文体科技交流 其他

137.43  131.32  118.05  165.36  149.55 126.06  108.37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华参加商务、会议活动的海外客人的人均天消费,比观光客人的人均天消费高出20%以上。

另外,国内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也比其他游客高,据北京市旅游局2001年进行的国内旅游调查,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327.4元,比观光客人的人均消费高出42.2%。

二是消费倾向明显。资料表明,商务旅游者的消费项目中,住宿、餐饮、交通、会议、宴会、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比较稳定并占有较大比例。观光游览、购物和娱乐等消费则依商务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是重访率高。2003年,中国境外游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但4次以上来华的就高达72.1%,远远高出观光客的33.9%;来北京的境内商务客人中,4次以上来京客人的所占比例比境外商务客人更高。

四是时间观念强,对商务配套设施需求大。商务游客旅行日程安排紧凑,强调效率,因此,他们希望旅行公司提供的商旅服务能统筹安排,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近些年来,商务游客越来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据有关方面调查,10个国际商务客人中就有6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他们在酒店中使用传真比例高达97%,有超过50%的国际商务客人在差旅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因此,他们往往对办公地和住宿房间是否有宽带网比较计较。另外,商务客人对电子信箱、电传、国际直播电话等使用频率也较高。

五是散客为主,受季节影响小。统计表明,商务客人中散客居多,他们的主体是公司或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商务客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商务活动,完成商业目标。因此,旅行时间、旅行方式和目的地等在出行之前基本上已经确定。对商务客人来说,旅行意味着工作。观光旅游者所追求的旅游吸引物在他们选择目的地的决策过程中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商务客人的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从离开到返回工作地的时间等都是公司和机构的安排。对大多数商务旅游者来说,进行商务旅行是一种公务,不受季节和气温影响。这些就意味着商务客人在旅行过程中和在目的地期间,需要较多的“管家式服务”,以减少旅行过程中非工作本身所带来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商务客人停留的时间较长。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调查,来华海外商务客人在华停留超过15天者达15%,而观光客人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文体交流客人停留15天以上者达21.4%,远远高于观光客人的停留时间。国内游客中的商务客人的停留时间也明显多于观光客人和其他类型的游客。在北京的国内游客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文体交流客人(15.1天),从事商务活动的客人停留时间为7.4天,均比休闲游览(4.8天)停留的时间长。 从趋势来看,全球商务旅游活动正日益增加,商务旅游市场前景看好。发展商务旅游,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顺应地区旅游产业升级的现实要求。区域发展商务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带动地区综合收入的大幅提高

现代商务旅游者所具有的消费层次高、往返次数多、购物欲望强等特征,必然给商务旅游目的地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带动地区综合收入包括旅游收入的大幅提高。

2、可以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旅游产品都有一个由观光旅游等低端产品向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等高端产品过渡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产品结构优化的过程,是一种必然的增长和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商务旅游的发展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加速作用。另外,对于那些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比较稀缺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商务旅游设施来吸引商务客人,靠举办各种会议、展览等来发展商务旅游的办法来振兴地区经济,拓展旅游业的内容和范围。

3、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理论研究和实际表明,旅游产业对其他行业和产业具有强大带动性,据测算,旅游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比为1:4。作为旅游产业一部分的商务旅游产业对本地区各行业和各产业的带动性就更大,商务旅游中的会议会展活动等具有非常强的联动效应,拉动比一般为1:6。如会议展览对汽车、铁路和航空客货运输的依赖,必然拉动运输业经济,会议展览业还对会议电子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的广泛应用起了很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广告印制业、摄影摄像业、电子信息业等的拉动都是非常明显的。

4、有利于塑造区域形象和提高区域知名度

商务旅游的发展对区容区貌、基础设施、市民素质、区域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促进各相关因素的改善和大幅度的提高,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商务旅游者通常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政府官员、文化艺术人士、科学家、医生、商品推销人员等专业人士,他们是提高区域知名度的很好传播者。

5、有利于旅游的削峰填谷

商务旅游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比较小。发展商务旅游,能有效的平衡旅游市场的淡旺季,提高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的利用率,这将提高旅游设施及景点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商务旅游的定义特征

商务旅游〔business travel)是指商务旅游者以商务为主要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外地或外国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及其他活动。

商务旅游活动通常包括谈判、会议、展览、科技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随之带来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休闲、通讯等活动。总之,几乎与商务旅游者发生的所有活动相关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商务旅游活动。 商务旅游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从出行的主要动机界定。商务旅游是从旅游者的主要出发动机是商务活动来界定的,旅游者以商务为主要目的就是商务旅游者,虽然在商务活动之外,部分商务客人会安排一些观光旅游活动,但我们仍将这种旅游视为商务旅游而非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

第二,商务活动的复合性。展览、会议、谈判、考察和科技文化交流、政治访问等,均可列入商务活动或商务旅游范畴。随着区域间的合作增加,政治访问活动在商务旅游中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第三,商务客人的附带性。通常,商务客人会带着家人朋友及贴身工作人员(如司机、秘书、保镖等)结伴出行,商务客人进行商务活动的同时,随行人员一般会进行观光、度假旅游活动。

第四,出行目的的多重性。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奖励旅游这种集团性的休闲、度假活动方式。虽然奖励旅游是以观光为主要目的,但同时也有加强公司凝聚力、展示公司形象的目的,所以国际上把奖励旅游也归为商务旅游范畴。

第五,旅游服务的综合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商务旅游服务不仅仅是代买机票、预订酒店,更重要的是为商务游客提供一揽子全套旅游管理项目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最大程度地降低旅行成本、提供最便捷合理的旅行方案和打理一切旅行接待服务等等。如美国运通(AMARICAN EXPREE)是一家主要从事商务旅行服务的公司,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行服务公司。其业务已伸展到全球各地,全球企业500强中有400家以上的企业委托它做出差业务和公司人员私人出行业务,公务人员只要手持一张运通卡就能在全世界畅通无阻,每年的营业额在200多亿美元。

五、商务旅游是什么意思

商务旅行 〔business travel)又称 公干、出差 等。 是旅游行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 主要涉及到交通,迁移,住宿,体育赛事,文化或者饮食活动和饭店行业的宴会。工作期间的程序是很明确的和会议室、商务中心的安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些必备设施:纸张,投影仪,屏幕,互联网接口等。

商务旅行是一个接待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指标。相对于平均165个游客一天的话,它的预算是260个一天〔欧洲数据〕。

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则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全球每年旅游业收入的35000亿美元中,有4200亿美元属于企业的商旅支出,占全部旅游收入的12%,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比例仍会提高。目前全球商务旅游人数约占旅游者总数的1/3,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连锁饭店通过调查发现,商务客人已占全球住房游客的53%,占连锁饭店的60%。近年来由于许多新兴的旅游项目也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例如增长最快的奖励旅游,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同样发展很快的还有国际会议市场。国际会议自70年代中期以来就以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注意。据专家估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世界每年的会议收入将达到2200亿美元之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都呈现出良好态势。在欧洲,由于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加快,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在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发展也非常迅速并具有持续发展之势,尤其是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此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大陆均已崛起,使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市场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可以用“东西方共发展”来形容世界商务旅游的格局。

(二)、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日趋显现出优势和潜力,商务旅游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且极具成长性。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惊人,规模已经达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幅度,将在今后5年内翻一番,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务旅游市场。总的来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如果全国4000万商务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计算,全年商务旅游总量可达1.2亿人次左右。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国因公出境包括公务和商务考察的人数已占出国人数的53.3%;中国国内商务旅游支出则高达1700亿美元,约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结构中分析,商务及会议旅游共占39.9%,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近年来,中国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与中国通航的国家越来越多,航线越来越长。中国相对齐备的涉外旅游服务系统也为商务旅游提供了便利。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各项展览、会议等都成为吸引商务旅游人士的重要磁石。据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会奖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合称)首要目的地”,而中国加入 WTO、2008 年奥运会及 2010 年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为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收入稳定

由于商务旅游是以商务或者其他特定的活动目的为导向,因此通常商务旅游的时间随意性低,事前计划性强,而且活动具有重复性(尤其是年会、大型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或者预先设定的时间,经过一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就会再次举行)。这就形成了商务旅游的稳定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时间固定,一般来讲它不会受到气候条件或者一些不利条件(如交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是旅游市场中最稳定的一个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商务活动的重复性使商务旅游能够产生稳定的旅游客流和收入,而没有其他旅游项目的明显的季节性和淡旺季的差异。

3、 利润丰厚

商务旅游的消费者构成的特点决定了其中自费的比重不大,并且通常商务旅游者所产生的费用是依照所在组织的内部规定或者商务活动的级别标准而确定,价格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相对于休闲旅游而言,商务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更高。从两种类型旅游的目的上来看,商务旅行者更看中的是服务质量、效率和便利性。据统计,商务客人的人均日消费额比观光客人要高出23%。此外,商务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一般来说商务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远远高于一般休闲旅游的利润。

3、 市场形成期,专业性匮乏

从市场周期角度对于国内商务旅游市场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市场正处于市场发育期。①、首先这一市场被分割成为无数个小的区域市场,已进入者和潜在的进入者数量很多,并且没有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该市场暂时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②、其次,作为旅游市场中的独立细分市场,商务旅游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状态的市场规模。③、最后,这一市场的相应规则还没有成型,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三)、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细分及特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商务旅游的消费者结构相类似,中国国内商务旅游市场主要是由以下四个子细分市场构成:

1、一般商务旅游市场

在这一细分市场中主要是由从事商业活动的消费者所构成。一般商务旅游活动包括会展(如世博会、服装节、糖酒会等)、商业谈判、营销、管理(如培训、奖励旅游)等商务旅游活动。其中会展旅游是商务旅游中最有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

2、政务旅游市场

政府公务人员是商务旅游中的另外一个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公务员,达五百多万人。每年中各种会议、视察、调研活动所产生的商务旅行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

3、学术旅游市场

学术旅游市场是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市场。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的背景下,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日俱增。据中国万方数据公司统计,每年全国性学术会议在一千个以上。区域性学术会议更是不计其数,随着中国加入WTO还有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转移到中国来举行,这一系列会议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且其稳定的周期性特点的确让人浮想联翩。

4、其它商务旅游市场

这个市场主要包括各种大型体育活动如世界杯、奥运会等以及其他类型的庆典、纪念活动。

六、商旅型旅游者特征?

商旅型旅游者,即商旅人士,是因公务或者商务目的旅游的人。

他们的社会特征有:

1、以中青年为主,高学历、高消费、高决策力,以管理人员居多。

2、具备一定的话语权,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品牌意识强,消费需求相对旺盛,但能理性消费。

4、生活节奏快,态度积极,追求高生活质量。

5、工作性质需要往返多地,工作压力较大,但有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