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竿具有民俗特色吗?

是具有民俗特色的从以下方面就能看出:

“滑竿”古时叫“肩舆”。近代在四川出现的滑竿,据说开始于爱国将领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时,因为担架不够用,就地砍来竹子制作担架,因为全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就称为滑竿。

中国江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用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乘坐时,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滑竿在上坡时,人坐得最稳;下坡时,也丝毫没有因倾斜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走平路时,因竹竿有弹性,行走时上下颤动,更能给人以充分的享受,且可减轻乘者的疲劳。中国西南各省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滑竿最为盛行。特别是峨眉山上的竹椅滑竿,流传了几千年。滑竿的意义已不局限于交通工具,更是当地民间习俗的一种体现。

以上资料主要从百度资料整理而得出,且,我本人老家是西南方向的人,对“滑竿”太熟悉不过。谢谢!

二、白市布滑竿是什么?

这是一种简易轿子,没有轿厢,只有两个抬杆和一段座布或者座椅。

这种滑竿上山下山轻便,是古时西南地区山路崎岖不通车地方的一种交通工具。

乘坐滑竿可以躺下,很舒服,现在一些景区以此为特色服务经营。

白市布是一种面料,其结构紧密,平实牢固。白市布滑竿也是滑竿的一种,相比睡椅式滑竿更为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