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助游客人消费心理分析
楼上的回答好像与提问不合适哦.(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按旅游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机构来划分团队游
客与散客。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
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
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
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充满挑战的旅游方式,在
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
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
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
调整或改变行程;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
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
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己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
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
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
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
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但从
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
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
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
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
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
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
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
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
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
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休闲
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流向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目的
地,或流向城市周边的景区(点),而对城市周边游来说,自驾车旅游是
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则追求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
游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区更受青睐。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
上都具有避热倾向,或是避开观光型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或是避开其高峰
旅游期、反季节游览热点景观,领略不一般的风景,总之,人头攒动的场
面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这个特点客观上对缓解供求矛盾起到一定作用
2.自助旅游者的参与度高,属于深度旅游。由于需要自己安排一切
自助旅游者们通常在出行前做充分的准备:收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
当地风土人情等相关信息,设计线路,选定交通工具、查询航班及车次情
况,根据预算条件查找相应的住宿设施,进行票务预订,对于自驾车、自
行车旅游者来说,必要的装备及路况信息的准备更是必不可少。这种准备
工作使旅游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而不仅仅是旅游景区(点)的
情况。在旅游过程中,自助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都更贴近当
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实地接触当地居民,感受当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
国民营科技与经
情及社会习俗,其参与度更高。同时他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
面或某一主题对目的地进行深度了解。而参加常规旅游团似乎总是与当地
人隔得很远,旅游者基本上都是在专门接待旅游者的定点饭店、定点餐
厅、定点商店之间活动,就连像民族歌舞、婚俗这样的“民俗风情“展示
也往往带有很强的表演性,甚至演化成变相收费的项目,极易使旅游者与东道居民互生成见,有悖旅游增进交流与理解的宗旨。
3.与团体旅游相比,自助旅游的出行规模小,同行者志趣相投,更易
达成一致;同等规格标准下,比参团旅游花费更高,并体现出特殊的消
费心理:一方面陶醉于精打细算、讨价还价,尤其是住宿、当地交通等
基本要素,但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却显现出不俗的购买力,对“特
色”更是格外偏好,比如特色旅游项目、独特的工艺品、地方美食等等。
二、我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自助旅游市场增长迅猛
据调查,北京94%的家庭不愿受旅行团的约束,准备自助旅游,在上
海约有70%的白领在回答“下次你将选择哪种出游方式”这一问题时,都
希望“自助旅游”,当然“准备或希望自助旅游”不能表明目前自助旅游占
多大市场分额,但说明了自助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另外从各个“旅游黄
金周”的盘点评述中,也可以发现自助旅游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尤其是
非典之后,根据携程旅行网的网上调查显示:非典之后约有74.3%的被访
者选择个性化更强、随意性更大的自助旅游,远高于选择组团出游比例。
(二)短程旅行占多数
在自助旅游市场中,家庭休闲游占了相当的份额,而且多为去往周
边地区的短程旅游,双休日和公休假日是自驾车短途旅行的出游高峰。据
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749个家庭所做的调查显示:过去半年曾
经进行自助旅游的被访者表示,最近的一次旅游大多是到所在城市的周
边进行短途旅游。从最近一次旅游的目的地看,在曾旅游的84名北京被
访者中,到辽宁(大连等)旅游的占12%,到河北(北戴河、秦皇岛、石
家庄等)旅游的占27%,到天津的占10%,到山西(五台山、大同、平
遥等)的占7%,到山东(曲阜、济南、泰山等)的占8%;在曾旅游的
81名上海被访者中,到江苏(苏州、无锡、南京、镇江等)旅游的占22%,
到浙江(杭州、宁波、绍兴、千岛湖等)的占47%,到江西和安徽(庐
山、九华山、黄山)的占9%;在曾旅游的69名广州被访者中,在广东省
内旅游的占49%,到广西(桂林、南宁)旅游的占10%,到湖南的占6%,
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占4%。
(三)自驾车旅游增幅最快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自驾车出游成为有车
族首选的出游方式。此外,租车旅游业成为自驾车出游的另外一种方式,
以北京为例,有驾照无车者超过100万人,全市有80多家汽车租赁公司,
租赁车辆约有3万多辆,双休日出租情况很好,每逢旅游黄金周更是火爆
空前。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张希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和自助旅游的蓬
勃发展,自驾车出游已成为黄金周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黄金周前,北
京所有租车公司的车辆已被提前预订一空;海口节日期间租车价格虽上
调20%,但仍供不应求;深圳9%的居民自驾车出游,比今年春节黄金周
又有增长。(四)背包旅游悄然升温
这种方式的流行,是因为它价格便宜、自由度大、新颖、刺激,与
参加常规团队旅行相比,更能接触到真正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彻底摆脱
城市商业气息,有些旅游项目还能从中测试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目前,
青少年和青年是自助旅游尤其是长途旅行的主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培养自立精神、丰富人生体验是他们在旅行中追求的目标”,由于他们经
常背着大包做徒步旅行,因此在国外被称为backpacker(背包旅游者)或hiker
(徒步旅游者)。另外还有一个潜力较大的市场,即年轻的白领,经济负担
小,消费观念超前,他们更愿意选择背包旅行这种更自然更环保的方式
去亲近自然。
二、什么是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旅游消费行为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的行为。它包括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纪念性旅游消费。
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下:
1、游客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也决定着需要的层次,从而决定了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
2、游客的构成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的旅游者,不同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旅游消费结构。
3、旅游产品质量
高产品质量,使游客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充分满足,可以激发游客多停留多消费,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从而既可以使旅游消费总量增加,又可以使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合理化。
扩展资料
旅游注意事项
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
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三、分析旅游者购物心理
《旅游学原理》教学大纲
《旅游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科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获得关于旅游现象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自身的起源、形态、结构、特征、性质,以及与社会其他有关方面的关系,并对此做出解释;深刻领会和掌握“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两个基本原理(事实上,本课程对旅游现象的解释,都是在对这两个基本命题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转换学生在旅游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中的传统思维方法,即旅游现象的研究必须围绕旅游者的需要为中心展开,必须把它放在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背景上来考察。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旅游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当前,该课程(原课程名为《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大多单纯阐述旅游服务诸行业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发展要素等问题,缺乏深度的理论探索,失去了作为对旅游现象宏观层次理论探讨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的性质,而陷入了“部门经济”的泥潭。其教学内容大体上包括旅游发展史、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的作用与影响等,在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上没有大的变化。学生刚入校,听听这些内容,可能还有兴趣,但一到高年级,就觉得这些内容有些简单肤浅,似乎这门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以后的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学内容都是重复的。《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同旅行社经营管理、现代旅游饭店管理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等,都多重复讲授,而且后者讲得更深入、更系统、有理论、有公式、有实践案例。为此,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中,我们把该课程特更名为《旅游学原理》,并打破了沿用已久的教学内容体系,除了过去已有的教学内容外,引入了旅游体验、旅游流、旅游支持、旅游效应、旅游现象的运行范式及发展范式等内容,从而使旅游学理论体系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发展,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旅游学与旅游学科
一、旅游学和旅游学科的概念
二、旅游学、旅游学科与旅游发展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问题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二、旅游学的研究任务
三、旅游学研究中的问题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
第五节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的性质和特征(6学时)
第一节 旅游现象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1学时)
一、人类早期旅行的出现
二、中古近代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及其意义
四、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第二节 旅游现象运行及发展的基本范式(2学时)
一、旅游现象运行范式
二、世界旅游发展范式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2学时)
一、旅游的本质规定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三、旅游的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概念(1学时)
一、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
二、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10学时)
第一节 旅游者(3学时)
一、旅游者的界定及统计标准
二、游客特征的描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2学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 旅游业(5学时)
一、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及决定因素
二、旅游业的行业构成
三、旅游产品
第四章 旅游形成机制(6学时)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1学时)
一、旅游需要
二、旅游动机
第二节 旅游需求(1学时)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二、旅游需求的特点
第三节 旅游决策(4学时)
一、旅游决策模型
二、个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
三、群体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过程
第五章 旅游体验(6学时)
第一节 旅游体验基本概念(2学时)
一、旅游体验的概念
二、旅游体验的内容及特点
三、旅游体验的质量
第二节 旅游观赏(1学时)
一、旅游观赏的概念及特点
二、旅游观赏的心理要素
三、旅游观赏的过程
四、旅游审美对象的表现形式
五、影响旅游观赏效果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交往(1学时)
一、旅游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二、旅游交往发生的情境模型
三、旅游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矛盾及交往原则
四、旅游交往中的角色扮演
五、旅游交往中的模仿行为
第四节 旅游消费(2学时)
一、旅游消费、旅游者消费及其特点
二、旅游者消费的构成
三、旅游者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 旅游流(8学时)
第一节 旅游流的概念与特点(2学时)
一、旅游流的概念
二、旅游流的特点
第二节 旅游流的形成和运动模式(2学时)
一、旅游流的形成
二、旅游流的运动模型
三、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
第三节 旅游流运动的实证分析(4学时)
一、世界国际旅游流运动的区域空间格局
二、中国入境旅游流的运动特征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的运动特征
第七章 旅游效应(4学时)
第一节 旅游效应的概念与类型
一、旅游效应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
二、旅游效应的类型
第二节 旅游的经济效应
一、影响旅游经济效应的因素
二、旅游的经济效应
三、旅游经济效应评价
第二节 旅游的环境效应
一、环境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二、旅游的环境效应
三、旅游环境效应评估
第三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一、旅游与接待地社会发展
二、旅游对接待地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 旅游社会支持(4学时)
第一节 旅游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一、政府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二、社会其他部门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三、旅游组织和团体对旅游活动的支持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旅游发展(6学时)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概述(2学时)
一、发展中国家概况及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旅游运行简况
第二节 中国的旅游发展(4学时)
一、中国旅游发展基本国情
二、中国旅游发展的特殊形态
三、中国旅游发展演进
四、中国旅游发展变化及趋势
五、中国旅游发展战略
四、民俗旅游消费者情感分析???
民俗旅游又称民俗风情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其旅游客体是以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其传承文化为载体,通过发掘整理或复原再生等手段,呈现在今天游客面前,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享受。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旅游三大特色系列产品。在广义上,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可以亲身经历旅游目的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文化,领略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因此,可以预计民俗旅游在未来不久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把握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是提高我国旅游品位的关键所在。
个人认为,在现今,我国很多地方盲目开发旅游项目的情况下,很多地方民俗的传统受到伤害.以前做为传统节日,对该民族有神圣意义的一些活动,为了满足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三天两头地上演一次,严重伤害民族传统的传承,而且容易使旅游消费者对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将原本庄重的活动视为儿戏.
同时,在民俗旅游地,一般来说,国内外的游客都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很大兴趣,会有相当大的消费潜力,由于对当地民俗的不了解,旅游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安全、环境、消费欺诈等一系列问题,都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了旅游心理上的复杂性. 使其消费心态承保留状态.比如说云南的旅游业,在全国应该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但是现在去云南旅游的游客都会担心一个问题:宰客!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前往泸沽湖途中建的一个摩梭村,打着旅游民俗的旗号搞得乌烟瘴气,这在网上是众所周知的.
现今中国国内的国民旅游是属于体验式旅游,也就是说大家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可以出来玩了,而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远游归来应该给家中的亲朋带点手信礼物以示挂念,这是种礼貌,在旅游消费学看来这就又是一个商机.但现在我国的旅游产品,准确的来讲应该是旅游商品,呈现品种单一的情况,比如说在九寨沟买的藏族特产,和在青海在拉萨买的几乎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比如说在杭州买茶叶,在四川买茶叶,结果到了海南,还有人叫你买茶叶.这样几次旅游下来,任谁也是没心情再买东西的,千篇一律,哪儿都可以买,我干吗还在这里消费呢?出来旅游,就是想要带点当地有特色的民俗的东西回去,旅游商品的单一化,会造成一种有钱花不出去的情况,肯定会遏制民俗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反之,如果在有效手段下,造成民俗旅游商品的地域差异化,将会很有效地刺激各地旅游消费,例如:在杭州买茶,在海南买椰雕海产,在四川买药材丝织品,在南京买貔貅......形成差异性后,人们会在想起这个商品的时候想起旅游地,也会在想起旅游地的时候就觉得某样商品就该在这里买才正宗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游客形成自己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