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旅游消费者日趋成熟,他们不仅重视旅游设施,而且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旅游企业必须关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要求。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培养相关管理人才。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及其基本规律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尚缺乏融国际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和中国实践特色为一体的本土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作者希望通过出版本书,为推动我国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书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剖析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感知、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信息搜集、决策、购后评价等方面的行为规律,为旅游企业制订营销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初访客与回头客旅游动机的比较,对旅游消费行为有何影响
本文对初次旅游者及数次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意识以及各自的旅游活动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对旅游地形象意识及动机的不同导致了旅游者所去的旅游景点和参加的旅游活动的不同,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如何抓住回头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初次来访的旅游者与多次来访的旅游者构成参加一个地区旅游活动的两大群体,这里将前者简称为初访客,后者简称为回头客。
一、旅游者的动机与决策行为
(一)旅游动机与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旅游动机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之分。旅游者根据自己的偏好作出决定的过程就是旅游决策行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
感知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观光动机可认为是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旅游偏好是虽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必然存在差异,也体现了个性化需求的不同。对旅游偏好的研究是适应市场需求而针对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
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 原文地址:
三、旅游消费者的感知是否会存在偏差?
旅游消费者的感知是存在偏差,个人的感知不一样,体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会存在着偏差。
四、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分哪几种类型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
旅游动机的类型:
1、身体健康的动机。这个动机的特点是以身体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不安。它包括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动机。
2、文化动机。这类动机表达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它包括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格、语言和宗教等动机。
3、交际动机。这类动机表现为对熟悉的东西的一种反感和厌倦,出于一种逃避现实和免除压力的欲望。它包括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动机。
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这类动机表现为在旅游活动交往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的自尊。它包括考察、交流、会议以及满足个人兴趣所进行的研究等。
扩展资料:
当一种旅游动机实现后,会在其基础上产生新的旅游动机,成为支配人们旅游行动的新的目标和动力,这是旅游动机发展变化的规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对象和服务的要求都在不断地发展。
这不仅体现在标准的不断提高上,而且更体现在种类的日益复杂多样上。从1949年至今5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看,50年前人们一般仅能维持生存,旅游只是梦想而已。
近年来,人们不但可以走出家门游览名山大川,更能跨出国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现在出门旅游除了要求能游山玩水之外,还要求游玩得:有特色、有品位,要求身心都有所收获。
不少旅行社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几十条国内旅游热线,拓展到数十条出国旅游线路、几百条国内游线;而城市观光游、生态游、健身游、探险游等专项旅游也纷纷出台,让旅游者各取所需。
因此,旅游业作为文化性特征很强的经济产业,其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配套,旅游产品的不断更新,正是旅游者需要不断发展的结果,使旅游动机具有发展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旅游动机
五、什么叫旅游动机
一个人要外出旅游要满足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就是指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主观上就是指旅游动机。
何为旅游动机?动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促进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通俗的讲,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人的各种行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是为了实现某些未被满足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简单的来说,旅游动机指的是促发一个人有意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它分为:
1.身体方面的动机
2.文化方面的动机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六、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旅游消费者分析,是旅游企业各项营销活动的出发点。不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决策过程、影响旅游消费者满意程度的因素,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竞争。 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前,许多学者对旅游学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他们认为旅游学科的研究内容过于肤浅,学术研究机构没有必要以严谨的学术作风专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问里,营销学家主要研究有形产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他们假定,在消费者眼中,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没有多少差别。因此,在购前、购买和购后三个阶段,旅游消费者和其他消费者评估、选择产品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这种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转变。旅游活动在全世界的强劲发展势头使大量研究人员对旅游消费者行为产生了兴趣,人们到底如何消费旅游产品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质疑传统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式在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的适用性。他们指出,由于旅游产品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点,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也必然会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特点。 例如,一般产品消费过程可划分为购买、消费、处置等三个可明显分离、依序发生的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并非泾渭分明。旅游消费者在参加旅游团、购买交通和住宿服务、观赏旅游吸引物时,并未获得有形物质的所有权,因此,在购买阶段和消费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旅游消费过程是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服务者、旅游目的地居民以及其他旅游者相互接触、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对旅游消费者来说,旅游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消费通常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旅游消费者往往在购买旅游产品的同时就开始评估旅游经历,并在整个消费过程中以及消费之后继续评估自己的旅游经历,而不是像有形产品消费者那样,在使用产品之后才开始评估产品。而且,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评估往往夹杂着主观性较强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