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分析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境外游客陆续涌进,中国的旅游商品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逐渐发展并兴旺起来,但作为旅游要素之一的旅游购物,却长期处于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提出了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比重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也连续7年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论坛等活动,为旅游商品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从2009年至今,中国的旅游商品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发展期。中国的旅游商品也逐渐从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的小圈子,逐步向旅游工业品等更广阔的旅游商品领域迈进。
2014年8月,国务院31号文件将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列为旅游业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的旅游商品终于走进了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习惯和旅游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旅游商品发展呈现出六大主要趋势。
趋势一:向大旅游商品发展
中国的旅游商品在很长一段时期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旅游商品的狭隘理解。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误把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理解为全部旅游商品,而人们生活所需的生活类工业品没有被纳入到旅游商品中,以至于各地开设的旅游商品店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店、工艺品店和农副产品店。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旅游纪念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比重也属于雷声大雨点小。在一些工业落后地区,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稍高一些;而在一些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旅游工艺品在旅游商品中的占比越来越低。游客对“华而不实”的工艺品的兴趣是逐渐降低的,其购买量也逐年下降。尤其在出境游比例扩大后,游客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在旅游购物中占比微乎其微。这些出境游客主要购买的是生活类工业品,包括化妆品、服装、鞋、包、电子产品等。
近年来,在国内的旅游商品销售中,生活类工业品在高速增加,在旅游购物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时,游客购买的生活类工业品在旅游购物中的比重已高达80%。
为了和过去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为主的传统旅游商品相区别,我们把包含了生活类工业品等的旅游商品称为大旅游商品。
事实上,在大旅游商品做得好的地区,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和旅游购物绝对值都是巨大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向全品类的大旅游商品发展成为旅游商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趋势二: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主要强调文化、科技特征。经营者多从文化、科技角度去设计、研发、销售旅游商品,形成了旅游商品市场上貌似新产品很多,但游客购买量却不大的“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片面强调文化,结果造成印有景区图案、标志或者著名景观造型的商品比比皆是,而商品的功能反而被忽视。
反观国外的旅游商品,普遍没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无论在电子产品上还是在服装、鞋、帽、箱包等上面,很少看到文化符号、景区的名字、图案等。没有文化特征为什么游客喜欢?有人说是因为国外的商品有品牌。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国外没有品牌的、能提高生活品质的商品也被游客大量购买。
为提高生活品质而开发旅游商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中国旅游商品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是中国原创商品能够走出去的必然趋势。
趋势三:各类旅游商品同步发展并相互促进
无论是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农副产品,还是新型的生活类工业品,它们既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又在互相促进,不断创新。目前,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在向实用化、生活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那些冷冰冰的工业品也借鉴了很多传统工艺品的图案、纹饰、造型等,使工业品在保留实用性的同时,更有艺术性、观赏性,也易于受到游客的喜爱。
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农副产品,它们的包装也有很大变化,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纸盒、粗布布袋、印有花纹的传统纹饰的包装材料,而是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既简洁又生动,又有实用性,还具有安全性。
趋势四:旅游商品销售与“游”深度结合
长期以来,旅游商品销售主要是在专门的旅游购物店或普通商店的自然销售。大多数商店与旅游关联不大,更没有主动与旅游相结合。现在很多商店已经开始与旅游结合来销售旅游商品,包括商店位置的选择,建设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针对游客宣传促销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商品的销售,使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得到方便轻松的购物享受。尤其是商业街和商店内外旅游吸引物的出现,使旅游购物店、旅游商业街、旅游购物街呈现景点化趋势。
趋势五:旅游商品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同步发展
人们一讲到旅游商品销售的地点就谈到景区。其实旅游商品的主要购物地点不是在景区,景区只是旅游目的地中的一部分。旅游商品销售主要在特色商业街、特色购物街和商场、商店,包括工厂店、免税店、保税店等。
很长一段时间,旅游目的地建设很少被提及,人们主要重视旅游酒店和旅游景区的建设,甚至把景区当成了旅游目的地。景区的主要作用是供游客游览。人们在景区里面主要目的是“游”。
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作用则包括了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旅游目的地是包括旅游景区的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系统,让游客不光是游,还要留下来,在这里住,在这里吃,在这里玩,在这里娱乐,在这里购物,而旅游购物所买到的商品就是旅游商品。所以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好坏与旅游购物密切相关。
像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是比较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它们将旅游中的各要素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又享受了购物的乐趣。现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突出旅游目的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也大量出现。旅游目的地也越来越重视旅游商品的销售,旅游商品与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同步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趋势六:旅游购物店与互联网融合
传统的旅游购物店都是一些实体店。互联网出现之后,实体店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做一些宣传,更深的融合比较少。而利用互联网电商开店,直接就能把货物卖给所有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是在旅游中购买商品,因此也很难把电商的销售计算为旅游购物或旅游商品销售。
现在出现的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模式,也就是O2O模式,人们在线上浏览选择商品,并在旅游中寻着途径到线下的实体店里确认选择,并在线上付费。这种新的模式对旅游商品的销售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微店等,也在尝试进行旅游商品的销售。但是,无论哪种利用互联网的旅游商品销售模式,都要考虑到旅游的特点,游客的需求。
有人提出未来互联网将取代实体店,旅游购物将不存在,这是非常荒唐的。游客在旅游中逛实体店本身就有游的感觉,是一种享受。旅游购物店与互联网不会互相取代,而是融合发展,并成为一种趋势。
旅游商品产业是旅游业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产业,也是旅游业中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关乎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顺应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认真地、勇敢地、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的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才能赶上旅游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旅游业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状怎样,前景如何?
景区缺乏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意识我们去过一些旅游景点,常常看到:售卖旅游纪念品大都是一些流动商贩,他们从批发市场进货两三元一件的小商品,售价10、20几元不等,不讲究品质,不讲究形式,反正与游客之间是一锤子买卖,啥新奇就卖啥,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图的就是方便省事、赚快钱。有些景点商店也一直想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到某些批发网站搜索到所谓的“旅游纪念品”,往往只是平时常见的、毫无特色的小商品,如手饰品、纪念章、扇子、水晶、铁艺摩托车等等,说得严重点,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商品是真正的旅游纪念品。因此,一直以来,造成同质化、千景一品在所难免;长此,在游客的印象里,景点纪念品就是那些劣质、无特色、随处可买到的小商品,光顾的意愿大大降低,更谈不上热销。
旅游工艺品市场如何?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游览观光区所购买的,带有旅游景区独特文化色彩,具有相当的工艺水平和纪念意义,具有欣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有别于一般旅游商品的产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全球旅游热点国家之一。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 纪念品的需求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广阔。
我国旅游 纪念品市场前景预测
1.可提供开发加工的原材料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富饶,能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加工提供物质保障,以石雕工艺为例,有日黄石、白田石、红田石、水晶冻、玛瑙冻、、高山石等几十种石品种,均能满足不同的石雕需要。
2.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国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旅游 纪念品的开发注入了创作源泉。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五十六个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审美情趣都分别是一种文化,使中国旅游 纪念品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例如瓷器、景泰蓝等工艺品上的龙纹图案,是中国龙文化的体现。
商品加工落后、销售价格过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是阻碍旅游纪念品走向市场的三个“难题”。
多数旅游纪念品来自“小作坊”
“躲在深闺人不知”。人们发现很多精美的纪念品都出自手工作坊。人们发现很多被冠以“独家专利权”、“中国第一”都是出自小作坊工人之手,有的还采取了家庭式的加工。由于看好产品的开发前景,都纷纷来展会寻找投资商,为自己的产品找个好“东家”。
旅游界人士表示,与旅游业的整体迅猛发展相比,部分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作坊式的发展难以形成气候和规模。
景区对旅游纪念品兴趣不高
“冬天卖热饮,夏天卖冷饮。”省内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商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商店销售得最好的两样东西,至于旅游纪念品,“一个月卖不出一件也是常有的事儿”。据有关数字统计,大部分游客的旅游纪念品消费仅占其在景点总花费的10%~15%。
据了解,各大景区主要还是靠门票和租赁摊位取得收入,而旅游纪念品则只成了一种陪衬。与此同时,因为景区处于垄断性地位,以及景区消费者流动性大等特点,所以多数景区都将园内商品定出高价,使得游客逐渐形成景区商品价格高、质价不相称的印象。
另外,由于旅行社的导游没有佣金,很多时候是依靠景点门票、购物及餐饮等方面回扣所得,无形中也抬高了产品价格,进而抑制了游客的购买欲望。
销售渠道不畅成最大阻碍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从事旅游纪念品开发的董先生说,他开发的产品都是通过网上销售的,客户都是省外的,销量虽然不大,但是收益还不错。近两年,他们村子里很多人都从事旅游纪念品的加工。他很想扩大经营,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如果有人肯投资,销量肯定能够保证。
针对外出旅游的游客没有纪念品可买、而我国各地事实上不乏特色旅游纪念品这对矛盾,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这与旅游纪念品制造者与市场脱节、销售者与销售渠道脱节有关。
这两个脱节造成旅游纪念品生产出来后就被养在深闺,无法进入市场;而一些销售渠道资源又没有被好好利用,使得真正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商,无法以最顺畅的渠道将商品销售出去。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2、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该具有工艺性、实用性、纪念性和时代性。
3、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具有多样性,开发不同档次的产品,价格适中,每件以100—1000元为宜。
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不必全都走高档路线,产品只要有特色、有特点,而又新颖,就会引起游客的购买欲望,从而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请问谁能帮我分析一下旅游纪念品市场目前的状况!!!
旅游纪念品市场前景广阔,创新是关键
经常旅游的人会发现,目前国内各地的旅游商品种类很多,但载体却很相似,都是些画册、扇子、茶具、水晶挂件、琉璃摆件、大铜章、花瓶、书签等,所不同的只是产品上的图案。同时这些旅游纪念品缺少特色,相似度非常高,在其他地区普通商场里也能买到。很多游客都愿意购买一些体现当地文化、风俗民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但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少。长期以来,由于买不到称心的纪念品,带什么纪念品回家,成为了困扰许多游客的难题。
“吃、住、行、游、购、娱”是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其中,“购”主要指的是购买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产业链的40%至60%,而我国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份额平均仅有20%不到。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城市的旅游纪念品可以被视为这个城市的“形象代言”,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耳坠、美国纽约“自由女神”钥匙扣、荷兰阿姆斯特丹“小瓷鞋”“小风车”、日本东京的和服娃娃等。尽管我国名胜古迹众多,全国各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也很多,但代表各地方的旅游纪念品有哪些,恐怕没人能说出几个来。目前我国旅游纪念品产业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业内专家认为,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问题出在创新设计和制造工艺环节上。首先,开发设计缺乏创意,导致纪念品流于平庸,许多产品从外观上就很难吸引人;其次,制造工艺落后,导致许多旅游纪念品做工粗糙,根本没有纪念价值。
既然旅游纪念品市场前景广阔,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开发这一市场呢?首先,维护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与维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旅游商品要凸显和保持地域文化品格和美学特色。旅游纪念品应将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突出浓郁的各地方文化元素。其次,旅游纪念品应注意与纯工艺品的区别,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突出纪念性和实用性,同时旅游纪念品开发还要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如老年人、时尚青年、儿童都应该有与之对应的旅游纪念品。再有旅游纪念品还应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减小其体积和重量,便于携带,还可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让每位游客都能买得起。
另外,市场的需求是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在开发旅游商品时不能闭门造车,也要走出去。只有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突破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