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宁的泰宁美食
泰宁的美食有:碧玉卷、乌株粳米糍、暖菇包、陷心馒头、游浆豆腐、状元糍。
碧玉卷:(又名韭菜糍) 每年立夏日,城乡居民制作这一风味小吃。原料为纯大米和韭菜,制作时将大米泡入清水中,约二、三个小时,再将韭菜切细,将大米和韭菜拌匀,用石磨磨成翠绿色的米浆。用旺火烧热铁锅,放入植物油溜锅,用小瓢舀浆,沿锅边旋转入锅摊平,温火烙煎成薄饼,接着将馅料放入,卷成筒状,稍稍翻烤即成,由于薄饼色泽碧绿,酷似碧玉,故誉为“碧玉卷”。
乌株粳米糍:为泰宁县杉城镇南会村乌石上畲族特有的风味小吃。相传这个少数民族村的祖先蓝先举,原是汀州人氏,因家境贫寒携妻带子外出行乞,后来到乌石上大山中搭寮定居,开荒种地,他在垦荒中,发现了一种小灌木名叫“乌株树”,把它的枝叶烧成灰,用开水淋洗过滤,取其碱水,用于浸泡粳米,制成乌株粳米糍。由于这种米糍光滑透明,柔中有韧,滑而不粘,味带碱香,常常成为豪华筵席上的珍品。
暖菇包子:(又称包糍) 暖菇,学名叫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温味甘,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之功效。泰宁民间每年在“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陷心馒头:相传,明永乐年间,外邦遣使向我中原进贡了一对金丝鸟,如能养活,外邦自当岁岁朝贡,如贡鸟死亡,外邦必将兴师问罪。次日,世宗皇帝临朝,召见满朝文武大臣,询问如何养活贡鸟,群官面面相觑,无人能回答。当时有一位新科状元叫商辂,立即前去朝拜恩师伍宁,伍宁当即告诉商辂:“这种金丝鸟为珍奇之禽,既不食虫,有不食草黍,用矿铁铸成的铁子,烧热饲之,可保养活。” 新科状元商辂启奏皇帝,皇帝随即下旨,命架炉炼铁子,贡鸟果然啄食。世宗皇帝见了大喜,立即召见番使,番使一见心中大惊,心想中原果然有能人,回国回奏番王,从此,岁岁来朝,岁岁进贡。皇上因伍宁处理“贡鸟”有功,赐予伍宁“青云”匾额一块,至今仍悬挂在伍宁的故乡——泰宁开善乡上坑村村口的牌坊上。其后裔为纪念伍宁定国安邦之功,元宵节用糯米,粳米加工制作成这种陷心馒头,祀祭伍宁公以示纪念。
游浆豆腐为大豆制品之一,是泰宁县民众常食的一种食品。游浆豆腐的历史攸久,泰宁各地即使是穷乡僻壤都有一家豆腐店。
状元糍除了待客食用,也是一种馈赠亲友的好礼品。这种风味小吃,在泰宁流传的历史也很悠久。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状元糍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块糍粑。经过长期跋涉到京城,因才华横溢,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
二、福建10大“另类小吃”,本地人爱吃,外地食客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福建的汉族风味小吃,名目繁多。遍布在各地的小食店、小食摊,往往汇集成为各地风味小吃的食品街市。每天当晨曦微露之时,便开张营业,顾客纷至沓来,那各种各样的精致食品,色味芳芬,十分诱人。福建小吃分为福州小吃、泉州小吃、漳州小吃、沙县小吃、厦门小吃,莆田小吃、龙岩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宁德小吃等。下面就来看看福建10大“另类小吃”,本地人爱吃,外地食客望而却步,无从下嘴。
1、碧玉卷
碧玉卷是福建泰宁著名小吃,属于闽菜系。 俗名叫做"韭菜糍"。相传北宋年间,邑人叶祖洽,家境较为富裕,小时勤奋好学,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他十六岁时隐居到离县城一百多里外,今属邵武大埠岗管辖的道峰山龙泉岩潜心研究经史,北宋熙宁二年,叶祖洽晋京赴考时,其母用韭菜、大米做成碧玉卷,为他饯行。叶祖洽赴京高中状元,荣归故里后,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又大摆碧玉卷筵席宴请亲友,从此,"碧玉卷"声名大振,成为数百年来久传不衰的风味小吃。
2、闽西八大干
闽西八大干,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闽西"二字即为"汀州",位于福建西部,闽西八大干包括: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明溪肉脯干、宁化鼠干、清流笋干。据《汀州府志》记载,以上8个县唐代明清至解放前均属于汀州(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与建州之一)管辖。所以以上八干统称"闽西八大干"又叫汀州八大干。 其中有一道宁化鼠干,真是让外地食客望而却步,无形下嘴。
3、闽南土笋冻
"闽南土笋冻"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小食,"土笋"不是笋,且压根就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的,状似冬虫夏草,生长于海岸的滩涂地带,早年"土笋冻"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一般有文化讲卫生的人士似乎还不屑光顾,如今成为一道另类 美食 ,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融入水中,冷却后即成果冻状,口感清脆,味美甘甜,如果佐以萝卜酸、芥辣酱或是闽南特制鲜味汁,吃起来更加鲜嫩爽口。好多外地食客看见其样子就不知如何下嘴了,不过多吃几次就会习惯的。
4、宁化生鱼脍
宁化生鱼脍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特色 美食 小吃,产自福建宁化而得名。鱼脍的制作和食用,大概在宋代达到巅峰。文献中有名鱼脍达38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等等。只是到了明代,《本草纲目》对鱼生有异议,明清以后,食"鱼脍"之风才渐渐衰落。不过中国沿海地区,尤其宁化一带,宁化生鱼是取鲜活大草鱼。好多人都吃过海里三文鱼,但是淡水鱼生吃真的味道不敢恭维。
5、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建将乐县、泰宁县民间每年在传统的"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暖菇包的制作因原料的不同,有包糍和包子之分。这道小吃主要是外观非常难看,好多外地食客第一次就看见食欲减半,其实味道还是非常美味的。
6、仙人冻
仙人冻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闽菜系客家菜。用仙人草和米浆熬成的凝胶,比果冻 历史 长,也比果冻美味,在客家人的小食中排第一位一点都不奇怪。吃仙人冻的主要配料就是客家擂辣酱,辣酱由干(烘)红辣椒、茴香、八角、桂皮制成。此时,碧绿的仙人冻配上鲜红的辣酱水,色艳味香,令人食欲大增。因有一股特殊的草味,好多外地食客第一吃还是有些不习惯。
7、 (蛏) 熘
(蛏)熘是莆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道风小吃,(蛏)一般指缢(蛏)。类似于花甲,体细长者称竹蛏。属软体动物,有两扇介壳,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莆田沿海的乡村都有养殖,以涵江哆头所产为佳。(蛏)是莆田海鲜名产之一,其吃法多样。除加工为(蛏)干外,鲜煮的有插(蛏)、清炖(蛏),还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鲜(蛏)炒蛋、等。特别是(蛏)熘,是人们喜欢的一道美味小吃。对于外地食客,尤其西北食客而言,好多人都没吃过(蛏)子,看见碗里一个个裸露的蛏子,真是无从下嘴。
8、红团
红团,福建莆仙地区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红团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按照莆田民间习俗,春节、元宵或者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喜事都会做红团 。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节日气氛,还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馈赠礼品。这道小吃第一见到,要是没有人和你说可以吃,很是不敢下嘴,鲜红色的食物真是第一次见到。
9、鸳鸯面
鸳鸯面是山城屏南的一种土特产,其色泽如琥珀,质地滑腻而富有弹性。鸳鸯面其实就是苦(槠)面。苦(槠)美称鸳鸯果,有两种,一种果实略呈椭圆形,有涩味,其树为灌木,一种果实略呈圆形,有苦味,其树为乔木。每年深秋时节,苦(槠)果成熟,农妇们纷纷上山采摘或者拾取制作成粉,等到苦(槠)粉的苦涩消除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把它加工成苦(槠)面了。这道小吃真是只有本地人喜欢,外地食客一时半会很难适应其味道。
10、泥钉冻
泥钉冻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属于闽菜系。每年秋收后,退潮时,福安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挎个小鱼篓,带上特制的短柄小木锄,到海边滩涂上去寻找一种长约1-2厘米的明状动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泥钉"。"泥钉"刚挖出土时,呈深灰色,与滩涂的泥巴色泽相同,很不易分辨,由于"泥钉汤"含有较高的胶原特质,八至十二小时后,整碗的汤汁就冻结起来了,当地乡民把这种东西叫做"泥钉冻"。上好的成品冻呈银灰色的半透明状,无任何杂质。
福建这10大另类小吃你吃过哪些呢?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下2020年好运连连必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