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东莞风俗介绍是什么呢?
广东东莞风俗介绍:
1、东莞卖身节
卖身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每年二月初二开耕节,没有土地的农民自发来到东坑找雇主,茶摊、食挡、小农具、日常用品、农贸物资、杂物随之而设,形成了卖身节
解放后成为集工商、农贸、文化、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民众节日。近年,由镇政府推广,成为东莞市独有,最具民俗特色、最具影响力的节日。
2、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每年农历五月,东莞市水乡各镇区都有自己一个龙舟节目。东莞的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都夺得金杯。沙田镇还获得中留龙舟协会授予的“龙舟之乡”称号,在东莞市,龙舟竞渡早已发展成为一项群众踊跃参与的大型体育活动了。
3、东莞荔枝节
每年蝉鸣荔熟的季节,荔枝产区都举办各种形式的荔枝节、荔枝品尝会等活动,成为招商引资、联络乡情的盛会。各大旅行社也纷纷组织以啖荔枝为主题旅游观光专线,使城市人亲临果林、亲摘荔枝、亲尝佳果,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横沥牛墟
横沥牛墟有400年悠久的历史,是广东省三大牛只交易市场之一。伴随牛行的发展,集结了一批能熟练评估牛只价值,熟悉牛生意秘诀的“牛经纪”。
5、春节游黄旗
黄旗山俗称黄岭,海拔185米,是东莞市区内最主要的山峰,故又称主山。宋代建有黄旗古庙,黄岭道院等多处古迹,是人们朝拜、朝圣的山,所以又称朝山、祖山。自古以来,东莞人就有到黄旗山朝圣的风俗。
每年春节,人们扶老携幼,结伴而行,纷纷登山踏青。山下庙会如市。妇女们到黄旗古庙拜观世音,祈望观音送子,到黄岭道院拜三清宫主,越传越广,甚至邻县的人也慕名而来。
二、问:广东东莞有什么地方特色?
1、民间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中国曲艺之乡、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2001年,东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并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文化;2008年东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子论文公益文化活动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新品牌”;2010年,东莞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樟木头客家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百子论文、卖身节、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随着东莞物质生活的丰富的提高,东莞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自发性的重视的热心。使东莞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东莞被誉为全国第一个“游泳之乡”;2000年1月,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道滘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莞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东莞的石排镇中坑村和长安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醒狮舞蹈艺术之乡”,此外,清溪镇、樟木头镇均是闻名中外的麒麟艺术之乡。 南国红豆——粤剧 戏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艺术之一。粤剧在东莞同样深受群众的喜爱,著名粤剧大老倌卢启光等广东粤剧名家常到东莞城乡登台演唱和传艺。长安镇业余粤剧团还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大型粤剧《思源》。作客东莞,可不要错过一睹“南国红豆”风采的机会。 舞狮(龙、麒麟、凤) 东莞民间以动物造型的舞蹈丰富多彩,有龙舞、凤舞、狮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别是狮子舞,技术精湛,演技非凡,扬威四海,长安镇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狮之乡”。每年元宵节,全市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城内万人空巷。 赛龙舟 东莞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夺得金杯。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舟之乡”。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龙及水乡各镇区连续举行一系列龙舟比赛,成为东莞一景。 客家山歌 东莞清溪、樟木头等镇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节日,经常举行各类山歌表演或比赛,热闹非凡。 荔枝节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成熟季节。东莞各地均以佳果迎接四方来宾,举行欢庆活动,共庆丰收,共聚友谊。 东坑“卖身节”—“翻身节”—“泼水节” 这是一个从明代起随时代变迁不断演变而来的有趣民间节日。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东坑及附近生活极度贫苦的农民就聚集在东坑村的大榕树下,等候大户人家雇佣耕田、打工、雇主看中谁,就用水泼湿被雇者的衣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的“卖身节”。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富裕,“卖身节”就逐渐演变成为庆贺美好生活的“翻身节”和“泼水节”。
2、地方美食
东莞菜属粤菜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分丘陵、埔田、水乡、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丘陵片有樟木头客家咸鸡、埔田片有大朗榄酱炒饭、水乡片有中堂鱼鲍、沿海片有虎门大宁蟹黄粥等。
3、地方特产
冼沙鱼丸、蟛蜞粥、鸭尾鱼包、石龙麦芽糖、麦芽糖柚皮、三禾宴、白沙油鸭、麻涌香蕉、石碣龙眼、企石梅菜、道滘裹蒸粽、莞香、东莞荔枝、道滘肉丸粥、谢岗豉油鹅、谢岗鹧鸪饭、厚街腊肠、虎门麻虾、东坑阴菜牛展汤、东坑糖不甩。
三、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第二名,东莞为何如此优秀?有哪些特色?
2021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在人民日报社对外公布。东莞从全国261座地级市中脱颖而出,勇夺2021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第二名!
榜单发布后,很多市民表示,近年来东莞的社会发展进步明显,美誉度不断提升,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扎根东莞发展。东莞为何如此优秀?有哪些特色?
包容性强,居民基本不排外。
以我了解的广东宏远篮球队来说,虽然大部分球员都是外地人(周鹏辽宁人,赵睿曾繁日黑龙江人,胡明轩新疆人),但球迷和球员都不把自己当外人,而把自己当成东莞人,以至于有的球迷认为这些球员形成了中国篮球的广东帮,完全忽略了他们是十几岁才从全国各地来到东莞的。政府对外地人有各种优惠政策(限于高学历或高能力,三无人员在哪里都不受待见),本科学历刚来即可申请公租房,各种配套齐全,条件高于城中村,低于小区房,研究生学历可以申请生活补贴,每年2万,连发3年,帮助度过最初的过渡期。
有适合各个阶层的购房选择。
2020年,企业管理,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高收入人群可以选择市区花园小区学区房大约4到5万。公司职员,机关编制外人员等中等收入人群可以选择市区没有学位的公寓,2万左右,一些偏远镇如桥头,横沥这个价格也可以买到学区房,当然读名校就难了,要靠入户或公司学位慢慢解决。低收入人群只要勤奋工作,也可以购买小产权房价格一万左右(有一定风险),一套房70万,或者更便宜的老旧无产权宿舍。总的来讲,在东莞你只要勤奋一点,工作个5,6年不至于没有立足之地。至于你想要学位,车位,花园小区,那就另当别论。
文化产业丰富。
为了吸引年轻高素质人才,这几年政府在文化产业上投入不少,体育方面广东宏远篮球队在全国制霸二十年,文艺方面玉兰大剧院高频上映各种品质歌剧,舞台剧,话剧,四大天王,萧亚轩,周慧敏时常来东莞演唱会。东莞的文化资源一言以蔽之,远不如北上广深量大质高,但对一个普通人或者普通家庭(排除文艺青年,搞艺术创作的家庭)来说,已经绰绰有余。
四、品味独特的东莞饮食文化
东莞文化 中饮食文化有着它特有的品位。东莞人对于莞邑美食,最乐于沉浸其中,所以东莞人到一个地方的时后总要抱怨一下当地的饮食。东莞人会经常“下馆子”,本土美食深得民心,再辅以外地美食的变换风味,东莞人最喜在自己这片土地上品味天下,自得其乐。
近几年,东莞本土美食的领军企业,更是加强在饮食文化上的探索,于是,对珠三角一带的食客开始产生“致命诱惑”,来东莞大吃一顿。东莞饮食界知名人士花园粥城CEO黎平认为,东莞菜的精髓就在其
“浓郁的客家风味,清淡的水乡田园风光”。
莞邑按地形可以分为三大片,以樟木头、清溪等镇区为代表的山区片,这一带以客家菜为主,口味偏咸;以万江、高埗、洪梅、沙田、虎门等地为代表的水乡沿海片,盛产鱼虾,口味属于咸甜混合;还有就是介于山水间的埔田片,以茶山、大朗、大岭山、石排等地为主,家庭多养鸡鸭鹅,口味以甜为主。
东莞的本土菜,或者就说农家菜,其实很“随意”。这种随意表现在就地取材和简单做法上。烹饪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如何原汁原味的展现才是根本。东莞的熟手大厨说,有这些观念在心,只要顾客敢点,他就敢做;拿起什么菜,马上就想出如何做,这就是家常菜与大酒店的区别。
山区片:酿出来的家常口味
镇区:樟木头、清溪、谢岗等
代表菜式:咸鸡、客家酿豆腐、钵仔汤、梅菜肉卷、樟木头酿鲮鱼
客家菜是山区片主体美食风格。据了解,东莞本地人约有十多万客家人,而外来人口中,客家人的数量也相当大,这就是为什么山区片,甚至于东莞本土菜都有浓厚的客家风格的原因。
客家菜除了着名的咸鸡外,还有个特色是“酿”字,几乎想得到的家常菜都可以拿来“酿”一把,如寻常不过的酿豆腐、酿茄子、酿辣椒。记者在东莞万江一家名为温饱地带的家常菜馆看到了酿豆角,造型活泼可爱。简直就是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拿来“酿”。有一位东莞党校的教授认为,正是因为客家人迁徙各地,居住山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所以“酿”出了许多美食,而且这样“酿”出来的东西也可以更长时间不会变质。
水乡沿海片:津津乐道河产海鲜
镇区:万江、道埗、高滘、中堂、洪梅、沙田、长安、虎门、麻涌等代表菜式:莞乡鱼丸、洪梅生滚骨、中堂牛腩煎面、洪梅沙淋仔炆凉瓜、麻涌田鼠肉干、麻涌咸扒猪颈肉、虎门寨石钵蟹
东莞是有名的水乡,历史上也曾出过好几个游泳冠军。水乡孕育了丰富的物产,也因此带来独特的美食。虎门新湾一带沿海的大排档,水乡水塘旁的农家菜馆,总是吸引着许多食客开车前来,光看停车的阵势就知这些海鲜、河产受欢迎的程度。
东莞河涌盛产蟛蜞,河水干时,随手就可以捉到。过去道滘的蟛蜞咸扒,是将蟛蜞研烂,加上炒香的米粒,用罐装好,封半个月,与猪肉相伴而蒸,是冬天的佳品佐料。旧社会离乡背井出洋谋生,必带一瓶蟛蜞咸扒,以防到外地“水土不服”,更能品物思乡。只是现在,一些河道污染了,蟛蜞也少多了,倒成为一道特别让人思念的美味。
莞邑有村必有塘,塘鱼自然是灶上的美食。虎门、长安的乌头鱼,鱼肥肉润。盐焗乌头鱼是家乡名菜。冬瓜、毛瓜加姜丝豆豉、腐竹,炆鳙鱼,是水乡高埗、道滘、石碣、中堂家乡特色菜。鲮鱼多骨,人们去骨,以肉制丸,香脆鲜甜。
东江盛产蚬,蚬肉煮咸菜、芋梗干煮蚬肉,是高步、洪梅、道滘、万江等地常用家庭菜。
沿海以鱼虾蟹为特产,以麻虾、禾虫知名。清蒸麻虾,钵仔烤禾虫,老前辈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埔田片:酱料佐菜味更佳
镇区:茶山、大朗、寮步、大岭山、常平、石排等
代表菜式:石排冬瓜煮大鱼、塘厦碌鹅、茶山盐插虾
因为埔田片的地形介于山水之间,水里有的,比不过水乡片,山里有的,比不过山区片,于是这里的人们烹饪就开始在调料上下功夫。埔田地区田少人多,本地人更加精于烹饪,菜式少而精。
他们以自产的豆类作豆豉、豆酱作佐料,无论拌鱼肉虾蟹瓜菜,十分美味。东莞谚语有云:“乌榄白榄松柏朗,番薯芋仔马蹄岗”。大朗以榄酱炒饭,为家乡特色菜。榄角蒸鱼嘴、豆酱蒸鱼嘴,更是人见人爱,更能降血压。寮步、大朗豆豉?桂花鱼,是名牌家乡菜。与腊肠蒸鸡为“风流皇帝”相对,豆豉蒸鸡,民间称为“风流皇后”。
据说,一些酒楼、餐厅为了让菜做出更好的味道,四处去埔田片的农家寻找豆豉、豆酱。一位大厨还告诉记者,东莞那些上等的酱料,商场是买不到的,一定要去农家,一桶才卖30元,可味道却是好极了。
五、东莞文化
东莞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全境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0年3月,东莞县隶珠江专区。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1956年2月,撤销粤中行政区,东莞县隶惠阳专区。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1959年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民间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中国曲艺之乡、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
赛龙舟
2001年,东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并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文化;2008年东莞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众喜爱的百子论文公益文化活动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新品牌”;2010年,东莞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樟木头客家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百子论文、卖身节、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随着东莞物质生活的丰富的提高,东莞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自发性的重视的热心。使东莞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东莞被誉为全国第一个“游泳之乡”;2000年1月,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道滘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莞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东莞的石排镇中坑村和长安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醒狮舞蹈艺术之乡”,此外,清溪镇、樟木头镇均是闻名中外的麒麟艺术之乡。
南国红豆——粤剧 戏剧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艺术之一。粤剧在东莞同样深受群众的喜爱,著名粤剧大老倌卢启光等广东粤剧名家常到东莞城乡登台演唱和传艺。长安镇业余粤剧团还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大型粤剧《思源》。作客东莞,可不要错过一睹“南国红豆”风采的机会。
舞狮(龙、麒麟、凤) 东莞民间以动物造型的舞蹈丰富多彩,有龙舞、凤舞、狮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别是狮子舞,技术精湛,演技非凡,扬威四海,长安镇还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狮之乡”。每年元宵节,全市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城内万人空巷。
赛龙舟 东莞龙舟队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夺得金杯。沙田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龙舟之乡”。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龙及水乡各镇区连续举行一系列龙舟比赛,成为东莞一景。
客家山歌 东莞清溪、樟木头等镇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节日,经常举行各类山歌表演或比赛,热闹非凡。
荔枝节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成熟季节。东莞各地均以佳果迎接四方来宾,举行欢庆活动,共庆丰收,共聚友谊。
东坑“卖身节”—“翻身节”—“泼水节” 这是一个从明代起随时代变迁不断演变而来的有趣民间节日。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东坑及附近生活极度贫苦的农民就聚集在东坑村的大榕树下,等候大户人家雇佣耕田、打工、雇主看中谁,就用水泼湿被雇者的衣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间的“卖身节”。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富裕,“卖身节”就逐渐演变成为庆贺美好生活的“翻身节”和“泼水节”。
饮食文化
东莞菜属岭南菜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分山乡风味菜系、水乡风味菜系等,各有代表菜式,如山乡风味里有樟木头客家咸鸡、大朗榄酱炒饭、清溪茅根黄豆坑螺汤等,水乡风味有沙田莲藕煲龙骨汤、洪梅芋合干拗蚬肉、虎门蜜汁烤鳗鱼等。
【美食购物】 特产 荔枝、麻涌香蕉、厚街濑粉、厚街腊肠、白沙油鸭、虎门麻虾、虎门膏蟹
东莞主要食肆 花园新村食街——于东城区堑头的花园大街一带,是莞城市区一处十分出名的饮食场所。有海鲜酒楼、西餐厅、酒巴、粥城、茶餐厅、快餐店、面包屋、果汁店、茶庄、客家菜馆、糖水铺等。
虎门新湾食街——位于虎门镇新湾渔村。一条以竹棚搭成的食街,延绵近百米,绝对新鲜的海鲜,简易的竹台竹椅,颇有特色。
长安新民食街——位于长安镇新民村,伸出海边的一个个凉棚,用杉木杉皮搭就,捞上当地出产的麻虾、乌头鱼、膏蟹,即时加工,别有风味。
石排食街——位于石排镇中坑村,这里的食肆以精心泡制塘鱼著称,尤以东莞四大家鱼(鳙鱼、鲩鱼、鳊鱼、鲮鱼)的烹制最为出色。
大岭山蛇宴食肆——大岭山镇烹制蛇宴十分讲究,炖蛇汤用硕大的陶缸作容器,以燃烧中的木糠柴火“焖”成,味道浓郁,食客连喝十碗八碗不腻。
清溪客家菜食肆——东莞清溪镇一带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这里许多食肆烹制的客家菜很正宗,尤其是客家狗肉、酿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