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茶产量
截止到目前为止,白茶的年产量约为8万吨左右,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例也逐年攀升。白茶的茶区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等地,其中福建省占全国白茶产量的90%以上,其中60%产自于福建福鼎白茶产地。
“据初步估算,去年云南白茶产量达5000吨左右,数字虽然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很猛。”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说,云南白茶的兴起,对产业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已连续两年(2020年和2021年)超过千亿元,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并朝着“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目标奋进。
白茶产量最高的品种
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
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千亿云茶产业“百花齐放”白茶崛起
二、这年头种植白茶有前景吗?
据现象表明,目前中白茶还是很不错的,挺有前景的
白茶种植技术如下
1、园地
建设白茶园,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全土层深度要求达到0.8~1.0米,松土层要求在0.5米左右,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的园地。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沙性黄壤和红黄壤土为好。坡地一般以朝北方向为好。
2、翻地施肥
种植白茶的土壤要求深翻0.45~0.50米,四周开好排水沟,平整好土地,然后每亩施饼肥150~200千克,适宜翠姆颗粒水溶肥或茶叶专用复合肥数量加倍作底肥,要求移栽时根系不直接碰到肥料,以免肥料伤根,影响茶苗成活。
3、种植规格
一般采取单行条栽,行距1.33米,丛距0.33米,每丛种2~3株茶苗。
4、移栽时间
一般以3月上旬前后或10月份为宜。
5、栽种技术
茶苗移栽定植时,要按种植规格确定的行、丛距,开好移植沟或定植穴,最好现开现栽,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白茶苗根系分布较浅,定植时适当深栽,一般埋至根颈处为宜。栽种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壤填入沟(穴)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手轻轻提苗,使茶苗根系既能自然舒展,又与土壤紧密相接,并随即浇足定根水,且在茶行两侧铺好稻草,再在稻草上用行间土覆盖,以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和地温。同时,还要做好抗旱防冻和缺株补植,确保全苗、壮苗。
6、防虫害
为了提高白茶白化程度,应提倡在秋末冬初重施基肥,春茶前和夏、秋茶期间,薄施氮肥。白茶茶园的病虫防治应采用生物、农业和综合防治的方法,一般不喷农药。
7、修剪采摘
白茶园的定型修剪与轻修剪的方法相同于常规茶园。在采摘上,幼龄期要做到多留少采,培养好丰产树冠。
三、白茶的种植新技术 与白茶的发展历史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历史渊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采制】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寿眉。
【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特点】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新白茶、贡眉、寿眉)。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贡茶的品质优于眉茶。
【功效】
白茶的功效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毫
银针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
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跟绿茶和花茶相比,喝白茶有什么好处?
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在我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现在太姥山还有一株具有170多年树龄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名曰'绿雪芽'.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四、安吉白茶市场情况将会怎么样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安吉白茶以品牌经营战略为导向,积极拓展生存空间,不断拓宽和扩大市场,成绩斐然。安吉白茶已成为安吉县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一株茶树兴了一方产业,安吉白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安吉本地的大面积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引种,其推广速度之快引人注目! 在安吉白茶整个发展过程中,安吉各级政府为其发展精心呵护,大观茶论与安吉白茶研讨会深挖了安吉白茶的历史底蕴,确立了安吉白茶始祖的地位;中国白茶之乡、安吉白茶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安吉白茶的品牌建设夯实了基础;两届白茶节的举办和两度评选白茶仙子使安吉白茶在茶界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安吉白茶已经成为所有茶叶品牌中最有锐气、最富个性、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牌。 安吉白茶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的引导和关注比任何时期显得更为重要,主要表现在:安吉白茶10年培育、10年发展。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家族企业模式的经营上,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安吉白茶作为一个享誉全国的名茶新贵,在她的原产地缺少一个规模、规范的茶叶交易市场,天目路、竹业城、白茶街,一地三市场,茶商很迷茫。安吉白茶文化底蕴浅、科技开发层次底、产品结构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空间…… 2006年宋皇贡茗安吉白茶开采节的举办,充分体现各级政府的忧患意识,安吉名牌培育计划的出炉,也显示了政府培育安吉白茶知名品牌的决心,仅有这些笔者认为是远远不够的,安吉白茶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切合安吉白茶实际发展的远景规划。就目前而言安吉必须解决的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加工区规划和建设。安吉白茶的家族制企业发展第一次原始资本的积累过程基本完成,必须扩大再生产,如何使他们原来在茶山附近、住宅旁边的家庭作坊有序的集中在一起,这里就有一个政府引导的过程。另外可以通过加工区的规划、建设带动鲜叶市场的形成和规范,形成加工带市场、市场促加工的有序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或规范的专业合作社,从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和经营,把龙头企业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引入规划建设的加工区,把加工区培育成集加工、科研为一体的生产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抢占国际市场,从而打开安吉白茶多渠道市场营销通路。 随着安吉白茶知名度的大幅度提高,来安吉采购的茶商越来越多,安吉有必要着手中国白茶集散中心的规划和实施。依托安吉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安吉白茶的品牌优势,建设浙北名茶批发市场,是其成为浙北和皖南的名茶的集散地,打造中国白茶之都,使安吉白茶真正清雅冠天下、香飘五大洲! 安吉生态旅游的飞速发展,皈山白茶源生态基地项目的启动,给安吉白茶发展带来无限的空间,以茶为媒大力发展生态茶旅游,是安吉发展生态旅游可挖掘、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项目之一,嫁接在安吉已经成熟发展的农家乐,把一、三产业有机的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