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教育,旅游属于什么消费

既然既然是旅游 应当算是旅游消费 文化教育旅游 个人观点 狭义的说 你是否是参观博物馆 或者历史馆之类的 广义的讲 你到一个地方 你所接触到的 新鲜 对你有帮助的 可以给你增加知识的那也算是 文化旅游 消费怎么说呢 也就是你所到之处的消费 及旅游周边的各项开支

二、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国民在相对丰盈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而旅游业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出境旅游更是以其旅游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和自然垄断性而逐渐受 到国民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出台了宽松的管理政策,而这些都带动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了我 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在改变着中国旅游经济的运行格局,甚至影响了世界旅游市场走势。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概述

1.1 出境旅游的定义 所谓的出境旅游就是指一国公民跨越国境到另外一个国家或 地区进行的旅游消费活动,其主要类型包括:公务旅行、商务旅行 和私人观光旅游等。其中前两种是公务和商务人员为了公务、商业 或外交等目的,而由国家或企业支付相关费用的旅游活动,而私人 观光游主要是指拥有因私出境护照的公民以观光为目的自费出国 旅游。

1.2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 出境旅游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由于我国社 会形态和早期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导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才出现出境旅游的萌芽,而其真正得到发展是90年代初期,随着我 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出境 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 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09—2010》指出,2009年,我国出境游 人次接近5000万,同时该报告预计2010年出境旅游人数5400万人 次,同比增幅将超过11%;出境旅游花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旅游贸易逆差达到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另据世界旅游组织 的预测,2020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占世界总量的 6.2%,届时就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上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的 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其正改变着中国旅游经济的运行格局,甚至影响了世界旅游市场 走势,并且还担当着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和消减货币 升值压力的重大责任。 2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 2.1 出境旅游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人员结构发生变化 首先,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基数的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商务、公务活动的频繁以及个人观光旅游的需求增加, 相应地带动了我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据相关统计表 明,2009年我国出境游人次接近5000万,其中因私出境约4220.97万 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89%,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的人员比例结构 已经发生了变化,因公出境人员所占比例相对下降,因私出境人员 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 2.2 旅游目的地得到快速拓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亚洲第一 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其重要地位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知,目前 全球已有139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约成为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目 181 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的地,其范围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游客既可以享受到冬 季的浪漫雪景又可以畅游于温暖的大洋之滨,还可以体验着热带 雨林的诡秘。这些在极大地拓展了出境旅游范围的同时也带给旅 游者更多的新鲜感和体验欲,促进了出境旅游的发展。 2.3 旅游线路延长,旅游方式革新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67%出境旅游者选择前往 较近的亚洲周边国家,但同时有33%的出境旅游者选择前往欧美、 大洋洲、非洲等长线目的地国,可见我国的长线出境旅游的线路 潜力巨大;而且相对传统旅游方式,一些新兴的海岛游、邮轮游、 反季游以及自助游等新型旅游方式也不断推出,刺激消费者的消 费热情。 2.4 出境旅游消费总额增长加快,旅游贸易逆差加大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2009—2010》预计数据,我国今年出境旅游将花费480亿美元,同比 增长14%,可见,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快速;同时报告预计今年 旅游贸易逆差将达到50亿美元,而2009年才只是20亿美元,同比增 长了150%,但其同时也起到平衡货物贸易顺差、缓解贸易摩擦和消 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作用。 3 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影响国家和国民形象、声誉的现象严重 走出国门,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只代表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 了一个国家和群体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让国 人走出国门近距离地感受国外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然而国民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以及境外滞 留等违法行为,导致了国民形象和声誉严重受损;同时,由于低价格 促销政策导致了一些目的国针对我国旅游者在接待水准、服务质量 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与发达国家旅游者存在明显差距的旅游产 品,这对我国树立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明显背道而驰, 严重影响我国国家和公民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3.2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我国的旅游市场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缺乏规范,服务过程缺乏 监管机制,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旅行社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不惜采用虚假广告诱导,低报价、高回扣等方式或手段拉拢客源,同 时大量存在诱迫旅游者购物、欺客宰客,诱导其参加色情等不健康 项目的现象,更有甚者强迫旅游者参加高额自费旅游项目以获取 高额回扣,并且对游客投诉不受理、不作为,这些都是导致了服务质 量问题严重和旅游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的主导因素;并且,我国的 消费者对自身消费权益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又不能 及时地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投诉,这也是导致旅游者合法权 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特权垄断经营,导致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混乱 我国政府采取特许经营的手段对出境旅游实行控制管理,然 而其在保护新兴市场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长期的 特许经营方式造成了相关企业和机构取得特许经营权的同时也取 得了垄断经营权,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保障了出境旅游的高 垄断、高报价、高利润的地位,进而导致了其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 的混乱。供需矛盾以及高利润的存在,致使许多旅行社铤而走险, 违法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现象严重,如:没有经营权的旅行社非法 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有经营权的旅行社超范围越权经营非目的地 国家出境游业务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了争取客源市场以 “公务考察”、 “商务考察”等名义,变相经营和推销非目的地国家出 境游项目。 3.4 造成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力下降以及外汇流失加大 由于特许经营模式的存在,催生了出境旅游市场的高垄断和 高利润,而这也导致了更多旅行社想尽一切办法挤入出境旅游这 个门槛,这也就致使了国内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下降、投资额度减少, 造成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低端化、粗野式发展现状,大大降低了国内 旅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因为对出境旅游市场的重视,加大了 其促销宣传力度,也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向出境旅游转移,出境 旅游市场的壮大,必然导致旅游者出境消费总额的增加,自然也就 加大了我国外汇的流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出境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消费方式其不仅仅 带给了我国旅游业机遇和发展空间还有挑战,这两者是共存的,而 在这共存中如何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是我国的旅游业所必须 面对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在了解和阐述了我国出境 旅游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 些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本文能为从事出境旅游的管 理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 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出境旅游者提 供一个更好地消费环境和消费平台。

三、为什么马云说你注定被消费主义和极简主义混双暴打,知道这个就不会

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价值观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庸俗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言之,消费主义就是在告诉你: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了你是谁。

因此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增加,为了匹配你因此而增高的 “社会地位”,你的消费总是如影随形地变高,让你始终无法获得太多的结余。

关于消费主义,尤瓦尔 · 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一书有很精彩的论述:

消费主义告诉我们,想要快乐,就该去买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如果觉得少了什么,或是有什么不够舒服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该买些什么商品(新车、新衣服、有机食品),或是买点什么服务(清洁工、心理咨询、瑜伽课)。就连每一则电视广告,也都是个小小的虚构故事,告诉你买了什么产品或服务可以让日子更好。

最近 5 年,中国的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他们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在过去的 5 年里以很快的速度增长,逐渐接近了欧美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恰恰在这个时候,主流舆论开始谈起了一个词:消费升级。

什么是消费升级?说白了,就是让你把多挣的钱以各种方式花掉。

收入增加了,是不是应该买个劳力士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已经年薪几十万了,还开普通合资品牌的中级车怎么行?至少也应该买一台宝马 3 系吧。现在休假谁还去新马泰啊?不去个奥地利或者澳大利亚,朋友圈都没脸发。

哦对了,现在还流行北欧看极光,南极洲跨年,马赛马拉看动物大迁徙。

而如果去日本旅游,不吃个米其林三星的怀石料理,那是万万不行的。

在消费主义的大旗之下,这些消费行为非但不会被认为是奢侈浪费,反而会被包装成各种美好的事物,让你于情于理都无法拒绝。

买劳力士是为了 “追求人类机械工艺的极致”;出国旅游是因为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买席梦思的床垫是因为 “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最新流行的知识付费,那更是理直气壮:我学习,我自豪,199 包年,有什么理由不买买买?

3

即便你逃脱了这一切,也无法逃脱中产阶级头上顶着的两座终极大山:房子和子女教育。

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一胎制,直接把所有的小孩变成了奢侈品。几乎所有有能力的中产阶级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以应对日趋升级的竞争。

因此,各种针对中产阶级子女的 “消费升级” 方案应运而生。在《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文中,就包括: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 天 20000 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 元;

7 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 元一节,一共 2000 元;

游泳班 2000 元;

英语、奥数、作文 3 科培训班 6000 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 35000 元了。

这并不是全部。光是双语幼儿园的收费,就可以从几千块到一年 20 万不等。更不要提子女教育的终极投资:学区房了。

那就正好说说第二座大山:房子。

房子应该是投资啊,不算消费吧?

你错了。十年前曾经有一本风靡一时的理财书籍,叫做 “穷爸爸 富爸爸”,里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个常识就是,自住房产属于负债,而非资产。因为自住房并不能给你带来正的现金流收入,相反,为了维持住在里面,你还有很多的支出项目:水电、物业、折旧等等。

尽管过去十年,在京沪深有房的就是赢家,但是对于大部分只有一套房的中产们来说,这种大幅的房价上涨非但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反而增加了焦虑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死穴就是房子。

我曾经看过一篇北京和纽约房产的对比。最高端的住宅北京纽约几乎同价,也几乎同样豪华和高档,区别出现在中等住宅。美国纽约可以买到漂亮的中等价格住宅的预算,在北京只能是市中心的老破小,或者是远离市区、配套不完善的社区。

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从收入到生活方式都无限向美国中产靠拢的今天,住房水准成为了隔离两者生活水平高低的鸿沟。

而在消费主义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今天,耳濡目染美式中产生活方式的中国中产,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居住水平差异时,想要改变现状,面对高昂的房价又无能为力。如何能不焦虑?

4

为什么消费主义会在近代开始盛行?其实恰恰因为这是推动整个自由经济体系前进的重要基础。

再引用一段《人类简史》的精彩阐述:

然而,如果根据商人的资本主义伦理,所有的利润都该再投入生产而不是白白浪费,这样一来,消费主义伦理和资本主义道德该如何共存?没问题!

就像过去的年代,今天也有精英分子和一般大众的劳力分工。在中世纪欧洲,贵族浪掷千金、尽享奢华,而农民则是省吃俭用、锱铢必较。但今天情况正相反。大富豪管理资产和投资非常谨慎,反而是没那么有钱的人,买起没那么需要的汽车和电视机却毫不手软。

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伦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将这两种秩序合而为一。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 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是的,这就是消费主义盛行的天机:中产阶级越奉行消费主义,他们就越难累积足够的资产;而没有资产的中产阶级,只能通过维持自己的努力工作,用劳动时长来换取或高或低的收入,满足与之匹配的消费需求。

而他们努力工作所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又被自己蓬勃的消费欲消费掉,而不至于呆滞在工厂里成为库存。

这个完美的闭环使得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获得更大收益,中产 / 无产阶级中的大多数则永远无法完成阶级跨越,限于无休止的消费 — 生产循环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消费主义的阴谋。这就是为什么你已经年薪百万,还焦虑不已的原因。

有没有看过一个新闻?

美国银行理财网站的调查发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后,美国人的应急意识有所增强,储蓄率回升。但是总体的储蓄依然不足,只有不到 37% 的美国人有足够的积蓄可以随时拿出 500 美元或者 1000 美元的现金来应对紧急的状况。

是的,有 2/3 的美国人,拿不出 1000 美元来应急。

那么他们拿什么来购买资产?

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被消费主义彻底绑架了的国家案例。

按照消费主义的路走下去,你将穷尽一生,无法自拔。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与之对应“极简主义”,是的!

对于生活,这里需要问自己一个一生缠绕自己的问题“弄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个问题很难,每个时期的你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答案。难道堪比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现在的你,你要什么?

PS:问题涉及到你的经济收入、物质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