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我国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级,互联网为何成了重要动能?

我国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级,互联网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这是由于互联网的一些特性表现出来的。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各个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正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互联网加旅游”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整合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入融入旅游业,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施的新型旅游发展工具。

传统的旅游信息化已经很难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复杂个性化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问题。智慧旅游正面临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满足游客从旅游经历到旅游发现的各种需求,整合旅游资源的各种要素,通过运营框架将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人员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转化为数据流。新兴的信息技术,并完善和实现服务流程和系统。

旅游信息化不仅体现在纯粹的个人旅行策略,酒店和机票需求预订,学习旅行,文化和商务旅游中,而且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旅游网站和社交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和反馈渠道,包括微信社交平台,旅游网站的个人自助出行策略,旅游订购平台的评价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需求者产生消费影响,而且为旅游供应商进行优化和升级提供了基础。因此,旅游信息化的发展非常重要。主体既包括信息提供者,又包括信息需求者,以实现信息化的双赢。

没有互联网技术的背景,所有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中,云计算在技术实施方面具有资源按需分配与调度,信息聚集,处理与分配等特点,还具有平台灵活,可扩展,面向服务的特点 。这些是实施智能旅游服务的重要支持。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旅游云服务在旅游服务的系统,管理和市场导向方面也是现代旅游业的创新。

三、在线旅游平台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在线旅游在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客流量减少,市场规模下降。但是我国疫情的控制较好,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目前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派系为主,行业集中度高。

疫情对在线旅游市场冲击较大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线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景区闭园,航班停飞,餐馆暂停营业,酒店闭店等,最重要的是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消费等,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客源大量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19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

在线旅游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原因大福下降。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人民币,线上渗透率预计达到16.7%,成功突破万亿级规模,同比增长11.4%,增幅较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首次岀现负増长。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预测,2020全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950亿元,同比下降26.84%。

携程高位领先其他平台,美团线上旅游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携程,去哪儿,飞猪,继续保持哦高位运行;第二梯队为同程旅游,艺龙,美团,途牛,驴妈妈等现在旅游组成。第三梯队为其他在线旅游平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酒店、机票,还是周边游、出境游,携程双管旗下,一方面布局自身业务,同时也通过资本收获盟友。另一方面,美团在中低端酒店咄咄逼人,2019年美团点评全年交易额6821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323%。

注:在线旅游厂商交易规模指数由个在现场旅游厂商季度公开财报中应收数据,营收入同比增长,环比增长,供应商征资数据支持核算而来。

在集中度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以携程、去哪儿为主体的携程系共占69.47%的市场份额,从TOP3份额来看,携程、去哪儿和同程旅行共占80.55%的交易份额。

未来在线旅游行业仍然是增长趋势

疫情对在线旅游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另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出游的消费模式:无人酒店、电子机票、AI机器人服务等减少接触的旅游服务更被消费者所看重。消费需求升级叠加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将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也将持续放缓,到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四、哪一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超过了20000亿元

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渗透率稳步提升推动了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2020年疫情的爆发使得国内旅游业被迫按下暂停键,在线旅游行业受到冲击,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跌至冰点,市场规模大幅下滑。

但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及在线旅游平台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在线旅游发展,目前在线旅游已经逐渐复苏,预计2021年将有较大幅度反弹。

未来,伴随着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进入稳态,国内在线旅游市场将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巨大。同时,在线旅游市场将往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线旅游产业简介:涉及领域广,参与企业多

在线旅游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商业模式,是指旅游消费者通过网络向旅游服务提供商预订旅游产品或服务,并通过网上支付或线下付费获得旅游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与旅游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而将旅游资源整合制作成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的在线旅游平台则是在线旅游产业的核心。

在线旅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参与企业数量众多,且所处行业十分广泛。在线旅游产业链的上游是旅游资源的供应商,包括交通、住宿、旅游项目、服务支持等资源,涉及航空、高铁、客运、酒店、景气、租车公司、娱乐设施、保险签证等诸多企业。

在线旅游产业链的中游是旅游产品整合及分销的线上线下平台,按照模式可以分为线下分销和线上产品整合及分销;线上产品整合及分销模式根据客户群体不同和平台模式不同又可以分为B2B平台、OTA类B2C平台和非OTA类B2C平台。

在线旅游的下游主要是各类营销平台,包括个人原创的UGC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移动应用等。此外,对在线旅游提供支持服务的产业也可以算作产业链的一部分,例如支付、旅游金融、到达服务、出行信息提供等,贯穿于整个产业链中。

发展现状

——旅游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在我国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加之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我国在线旅游行业不断发展。在线旅游企业积极与旅游资源供给方合作,双方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相继推出性价比远远高于传统旅游行业的旅游产品,人们对在线旅游的认可程度逐渐提高,营销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我国在线旅游用户规模(旅游预订)达到41001万人,2019年在线旅游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行业

——目前行业已经逐渐复苏,预计2021年有较大幅度反弹

不过,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政府陆续积极出台旅游业相应支援措施,如各地方政府、文旅行业发放旅消费券、2020年7月下旬国家将景区接待游客量上调至承载量的75%等。

同时,在线旅游平台也积极自救推出“超值套餐”活动,如携程推出“2020旅游复兴V计划”,启动10亿复苏基金、美团启动“一千零一夜”旅行直播、飞猪推出“随心飞”产品,我国在线旅游行业目前已经逐渐复苏,而这一迹象最早体现在2020年下半年。

2020年6月以来,我国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逐渐恢复以往水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32亿人。与此同时,在线旅游新增用户规模也重返稳定增长时期。

2020年8月以来,新增用户规模均在1300万人以上。用户留存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30日留存率在58%左右。预计2021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会有较大幅度地反弹。

注:1)在线旅游月活用户规模统计仅对APP启动时长或页面停留时长>10秒的有效活跃用户数据进行统计。

2)新增用户规模统计结果不包括新机预装在线旅游APP数据。

竞争格局

——几大平台均有互联网巨头靠山

目前,我国在线旅游主要参与者有携程旅行、美团、去哪儿、同程旅游四大平台,这四大平台背后均各自背靠我国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携程旅行背靠百度;同程旅行和美团背靠腾讯,不过携程旅行持有同程旅行旗下同程艺龙26.14%的股份;飞猪背靠阿里巴巴。

——携程系一家独大

我国最早进入在线旅游产业是携程旅游网,1999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之久,携程旅行也凭借先发优势,不断在在线旅游市场中布局,业务覆盖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等领域。2015年10月通过换股的方式收购去哪儿网,加上背后有百度股东的流量入口和资源优势,在线旅游领域变为携程系一家独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携程旅行市占率达到40.7%,去哪儿旅行市占率为17.5%,合计携程系市占率达到58.2%。

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下沉,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一二线城市在线旅游渗透率逐渐进入稳态,其用户增长也逐渐趋缓,而三线及以下城市处于渗透率提升、用户增长的高成长阶段,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规模占比由2017年的35.9%上升至2019年的46.1%。

202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需求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低线城市需求崛起趋势不变。未来,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将成为在线旅游增长的主要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往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线旅游需求向低线城市转移之外,未来在线旅游产业也将呈现年轻化、下沉式、本地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年轻客群正在成长,未来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目前30-45岁是我国最核心的高支柱型消费群体,当前消费能力最强;25-30岁是我国最好的高潜型消费群体,美团深耕的是这类群体,消费能力尚未到顶。

随着代际更替,大约3-5年后,二三十岁的年轻客群将成长为在线旅游市场的消费主力,而随着消费结构的逐渐变化,旅游市场结构也将逐渐向低龄化转变,在线旅游市场也将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Y世代是在线旅游的消费主力军,占比达到37.8%。X世代用户在线旅游占比排名第二,为28.7%。95后旅游消费能力快速释放,约四分之一在线旅游需求来自Z世代用户。

随着年轻情侣相聚需求及本地用户周边游需求持续增加,在线酒店预订从过去的异地预订为主向本异地场景并举转移,主流在线旅游平台也纷纷布局本地化在线旅游,主打本地生活服务的美团在本地酒店预订市场占据优势,易于实现“酒店+餐饮”等的配套服务。携程早在2017年就上线了“玩转当地”频道,未来也将持续发展本地化战略。

随着消费者的住宿需求更加多样化,共享住宿逐渐流行,民宿为在线旅游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房源,而且民宿对在线旅游的依赖度更高。相较于酒店的统一场景,消费者也乐于在旅程中体验多样化的住宿场景,多样化也将逐渐成为在线住宿的主要模式。

——市场规模将突破两万亿元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标准的制定,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在线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的主要模式。未来,在线旅游或将逐渐代替传统旅游,在旅游产业中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预计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两万亿元。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