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如何求平均消费倾向?救命!!
这怎么求的出?
不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2”吧,应该改为“平均消费倾向为0.2”,否则永远求不出! 改了以后的求法如下:
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社会总消费支出/社会总收入
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富人收入占社会总收入比例*富人平均消费倾向+穷人收入占社会总收入比例*穷人平均消费倾向
即
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50%*0.2+50%*0.8=0.5
平均消费倾向计算公式是什么?
APC=C/Y。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
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全部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部分。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必定等于1。
对长期消费统计资料的研究证明,在短期中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变化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减量与可支配收入增减量之比值表示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趋向性。反映不同消费群体或同一消费者群在不同时期消费意向的变动。制约消费倾向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市场供求情况、居民购买心理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公式表示为:MPC一般来讲,人们的消费可划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α+βY,α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就是当收入为0时,即使动用储蓄或借债也必须要进行的基本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即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自发消费是指无论收入多少,即便没有收入,也是必须要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讲变动不大,可看作一个常数,即公式中的α,反映在图形上就是函数在纵轴上有一个正的截距项,从而可推导出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拓展资料】
一、边际消费倾向
(一)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规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C和收入的增量△y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公式为:
MPC=△C/△Y.1或β=△C/△Y。
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即0(二)莫迪利安尼的边际消费倾向受人口构成比例影响。
按照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地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那么,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就是:C=α·WR+c·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这一理论,在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α)是稳定的。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年轻入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二、平均消费倾向(APC)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C在收入总量Y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用公式表示为:
APC=C/Y。
平均消费倾向的介绍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