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城特色美食
聊城特色美食有魏氏熏鸡、燕店烧鸽、博平马蹄烧饼、八批果子、临清烧卖、布袋鸡、潘家驴肉、高集豆腐皮、冠县粉皮、炒豆腐脑、南煎丸子、古城鸳鸯饼、孟家包子、朝阳水饺、高唐老豆腐等。
聊城特色美食
魏氏熏鸡: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极具传统特色的特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孟家包子:孟家包子是山东聊城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其制作方法十分精细包子皮薄馅鲜,汁多味香。
高唐老豆腐:高唐老豆腐是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的特色小吃。高唐老豆腐又称豆腐脑,吃起来滑嫩爽口,是远近闻名的高唐名吃。
二、聊城美食特色美食有哪些?
1、八批果子,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种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点食品。
2、冠县马家包:冠县“马家肉包”名闻遐迩,是著名的地方名吃,素有“唐家烧鸡马家包”之说。“马家包”是冠城镇南街村马姓2所创,选肉严格,佐料独特,具有“浓香不腻、灌汤不漏”的特点,深为广大群众和四方游客喜爱。
3、空心琉璃丸子:心琉璃丸子是一道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鲁菜。为阳谷县的特色名吃,通常阳谷民间喜庆宴席中都少不了。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玲珑剔透,形圆如珠,颜色金黄,酥脆香甜,百食不厌。
4、阳谷蒸碗:在鲁西、鲁西北的婚丧嫁娶大宴中,蒸碗是必不可少的。将挂面糊炸制好的肉块、排骨、鸡块、鱼块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盛在一只只黑釉小碗中,加葱、姜末及花椒面,上蒸锅蒸至极烂。
骨肉脱离,取出后反扣在大碗里或者汤盘中,浇上用醋、酱油、骨头汤兑制的沸汤,淋上几滴香油,撒上香菜末,吃起来,软烂脱骨,味入肌里,咸酸扑鼻,齿颊留香,令人久久难忘。
5、博平马蹄烧饼:博平马蹄烧饼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博平镇的特产。博平程庄的“马蹄烧饼”,当地人叫博平烧饼或吊炉烧饼。博平烧饼颜色金黄,外酥内嫩,味香口甜,风格独特。因形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是聊城市特有的名吃。
三、聊城美食特色美食
聊城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每一道美食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带您细数聊城那些美食,让您边听故事,边品美味,边思韵味,乐在其中。
1、临清进京腐乳
临清进京腐乳是临清济美酱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乾隆帝乘船沿运河南下,曾在临清凤凰岭下船,地方官把济美酱园制做的红豆腐乳献上,深得乾隆喜爱,当下朱批红豆腐乳为进朝贡品。
2、阳谷五更炉熏鸡
五更炉系列熏鸡,秉承传统工艺,八百年的熏制秘方,采用现代先进的食品加工工艺,使传统食品达到工业化生产,既保持了传统熏鸡的独特风味,又营养卫生,是现代人时尚新型的食品。
3、高唐“鬼子肉”
老王寨驴肉,高唐传统名吃。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高唐驴肉远近闻名,高唐尹集乡老王寨驴肉更佳,其驴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末时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
4、临清八宝布袋鸡
临清八宝布袋鸡创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八宝布袋鸡盛在盘子里活像个趴着的殷红色的整鸡,吃起来烂、香酥,既有鸡肉的异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鲜美,是宴席上的佳肴。八宝布袋鸡与河南滑县的道口鸡记德州的扒鸡同属运河沿岸的熟食鸡。
5、高唐罗汉饼
罗汉饼,高唐传统名吃。属糕点类,形似月饼,无馅。因其层层叠叠,借叠罗汉之意而得名。清代为贡饼。特点是绵软酥松,层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腻。
6、莘县燕店烧鸽
“燕店烧鸽”是我国鲁西名吃,产于鲁西莘县燕店镇。以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选用肥嫩优质的本地无公害无添加剂家鸽,经烧煮高温杀菌精制而成。
燕店烧鸽
7、临清烧卖
烧卖是聊城临清的传统名吃,是一种介于包子和饺子两者之间,经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馅面食。临清烧麦以王家烧麦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临清面食行业的四大名吃(窦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烧麦、武德魁肉饼)之一。烧卖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聊城各大小餐馆均可品尝。
8、临清托板豆腐
临清运河名吃。因卖主总是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称“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讲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长方块,放在一块木板上,把嘴凑上去吃。
9、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
10、莘县荸荠丸子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四、聊城 沙镇呱嗒作文500字
沙镇呱嗒,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制作呱嗒的时候,制作工人把面团制作成呱嗒型时,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结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拟声声音,尤其是制作完毕最后一下的响声最大,也最为清脆,顾名曰“呱嗒”。
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而沙镇呱嗒又以“杨家呱嗒”最为有名。沙镇东街的杨氏家族,从山西老家带来祖传煎肉饼的绝活,郑板桥到范县做县官时经过沙镇,便前去亲眼看看。郑板桥正对着一个生肉饼专心致志地看时,被身后的人撞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这个被压扁的肉饼煎熟吃了,顿感味道特别,照此又煎了几个,照样很香。后来,主人根据当时郑板桥压生饼的声音和形状,取名为呱嗒。
历经200多年的传承,连杨氏家族的传人们目前也无法断定,他们的先人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取了“呱嗒”这个名字。它遍布于聊城城里的大街小巷。每逢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大多有设摊者供应,发展较好的,都有了自己的门面,打起了自己的招牌。
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多,呱嗒走出乡土,流传到了各地。“很多在外上学的学生,离开聊城时,通常都会带上几个呱嗒送人,有的被带到深圳、香港、澳门,还有的被带到了新加坡。有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一说。很多来聊出差、旅游的,都慕名前来吃呱嗒。”杨宪申的女儿杨秀冬说。
“沙镇呱嗒以杨氏为正宗,以前传授打呱嗒的技艺时很严格,甚至有传男不传女之说。但现在,人的思想观念都没那么保守了。”杨宪申说。
杨宪申说,最初是教亲戚打呱嗒,后来也教一些素不相识、慕名而来的求学者。现在打呱嗒的人多了,莘县、阳谷、冠县、济南、北京等地都有。
1992年,东昌府区沙镇郭耿村29岁的村民耿学金闯北京,凭着一手打呱嗒的手艺,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吃店。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品尝过呱嗒后对耿学金说:“你卖的呱嗒就是以前我在山东吃过的状元饼,我给你写个牌子吧,保证生意兴隆。”于是老人疾书“山东名吃状元饼”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食客们连声称赞。牌子挂在店门口后,小店的生意立即火了起来。
五、聊城有什么特产?
乌枣
阳谷、茌平等县的传统土特产,亦称熏枣、焦枣。系选用熟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凉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1道工序,就要反复3次,历时6天,经“三次窑子六遍水”方可。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带有特殊的香甜味。旧县志记载:“邑为产枣之区。用鲜枣加火熏制,手术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产品不仅供应当地,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雕刻葫芦
雕刻葫芦: 也称蚰子葫芦。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种植、制作、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梁水镇3地。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1978年以来,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葫芦切割组合成各种造型,改平刻为透刻,使图案立体化,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使之成为馈赠佳品。
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4德,是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曾5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称豆腐脑。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别具风味。其特点是: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老豆腐用精选的上等黄豆制作。将黄豆去皮碾碎,放入经阳光照晒的储存水(净化的黄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黄豆涨足后,用石磨磨成浆。经煞沫、过包(滤渣)后,入锅熬成豆汁,退温后装入桶或缸内,点入石膏,封口20分钟即成豆腐,加入卤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爱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红辣椒。
老王寨驴肉
老王寨驴肉: 高唐传统名吃。高唐驴肉远近闻名,高唐尹集乡老王寨驴肉更佳,其驴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当地人俗称驴为鬼,故称驴肉为“鬼子肉”。清末时曾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也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独特,药料齐全,工艺精湛。其产品呈酱紫色,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压、滋补益身之作用。驴鞭称作“金钱肉”, 更具补肾壮阳之功效。当地人招待客人时有“无驴肉不成宴”之说。
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 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托板豆腐
临清传统名吃。因卖主总是切好放在一块特制的长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称“托板豆腐”。在临清,每天从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车、自行车或是肩挑的小担上,放着一大块用白布包着的颤悠悠、水汪汪、热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争相购买。尤其是早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满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顾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八批果子
八批果子 聊城传统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种油炸的小食品,因炸制成的果子分成八条,两端相连,为椭圆型,故名“八批果子”。八批果子在制作时,面为配以矾、碱、盐的混合面团,炸制时用油量较大。经热油烹炸的面团各批都因气泡而膨胀,颜色金黄,其酥脆程度,落地碎不可拾。八批果子是聊城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且可久放,是美味早点食品。
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 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是—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馅料有肉类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制作时,先用烫面和呆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的馅料,两端捏实,轧成矩形,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适口,加之有馅有面,备受群众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
六、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荐
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求推荐。山东聊城,一座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这里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食材丰富四季常熟。聊城人追求美食,更追求养生。所以,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山东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一起来看看吧。
一、聊城呱嗒
呱嗒是聊城市的传统名吃,其实呱嗒这个词是一个象声词,形容这种食物吃到嘴里的响声演变而来的。沙镇呱嗒走出了聊城几乎根本吃不到,绝对算是聊城的封闭小吃。有肉呱嗒、素呱嗒、鸡蛋呱嗒、肉蛋呱嗒等等,再配上一碗现冲的鸡蛋汤,刚好完美!
二、魏氏熏鸡
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地方传统名吃,别看黑糊糊油乎乎,外地朋友尝过的都说好吃,这个熏鸡不能当扒鸡这样大口吃,不齁到才怪,应该撕成鸡丝下酒慢慢吃,或者煲汤用,如果觉得硬,可以上锅蒸,又香又有味道又有嚼劲儿。
三、高唐老豆腐
高唐老豆腐是山东聊城高唐风味名吃之一,食用起来滑嫩爽口,豆香、料香、卤香、辣香、油香更加丰富,小编我每次每次回家必喝,咸的豆腐脑上一撮葱花是点睛之笔,茶叶蛋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再配上一个刚出炉的烧饼,加上秘制的卤汁,好吃极了。
四、八批果子
八批果子是聊城市的传统名吃,是咱常见的油条,由八根油条组成,而得名“八批果子”,它比我们吃的油条不一样,具体吃法要配上吊炉烧饼,拔开烧饼把油条夹在烧饼里面吃,特别带劲有嚼头,再来碗豆腐脑,这是聊城当地人清晨的特色早餐。
五、临清烧麦
临清烧卖是聊城临清的地方传统名吃,与南方烧麦糯米甜口不同,临清烧麦为纯肉馅烧麦,烫面和面、走捶擀皮、精选鲁西黄牛肉、秘制配方调制肉馅,味道更加鲜美,轻薄的烧卖皮,肥美多汁的羊肉,一口下去肉汁溢出,小麦的甜味在口中回甘,十分具有特色。
六、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是聊城临清地方传统名吃,卖豆腐的人将托盘中酷似白玉的豆腐切成如麻将大小的条状,手拿木托板,吸溜着将豆腐“喝”进嘴里!这样的吃法对豆腐要求很高,如果再抹上一层红红的辣椒,这样吃起来味道才好,热乎乎的早上来一碗,别提多香了,小编我小时候家里开过豆腐坊,这滋味我懂,你们都吃过吗?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山东聊城最有名的六大特色美食,你还知道山东聊城最有名的特色美食都有啥?记得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