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有哪些?
乡村旅游产品因旅游者在乡村旅游活动中的需求产生,是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结果其本质特征是乡村性,具有乡村旅游资源“乡”“土”“农”的特点,体现在乡村区位、乡村空间、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根据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和市场需求的不同,按照产品形态,乡村旅游产品可分为乡村民宿、农家乐(庄)、农业园(场)、乡村营地、乡村文博馆、文创工坊和习俗活动7种类型。
1 乡村民宿类
概念:利用乡村民居等闲置资源,民居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代表项目:民宿。
适用对象:近郊农村、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点和古村落等。
典型案例:李家园村民宿
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依托南山竹海景区建设和开发,梳理挖掘李家园村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了旅游服务型乡村的发展定位。成立“空房合作社”,以资产为纽带,空房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打理,建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配套完善购物和娱乐设施,吸引周边游客,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农民增收。
2 农家乐(庄)类
概念: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田园观光、乡村休闲和乡村度假等体验的经营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
代表项目: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度假庄园、乡村俱乐部和乡村酒店等。
适用对象: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农户或单位。
典型案例:顾渚村农家乐
位于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西岸。顾渚村依托优质的山水自然条件,以老年乐园(现为申兴康复疗养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康养度假、观光休闲旅游,兴办农、渔、茶、林等多主题农家乐,开展品农家菜、宿农家屋和体验农家生活等活动。目前,顾渚村有450多家农家乐,有90%的村民都从事农家乐及相关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约4万元。
3 农业园(场)类
概念: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将农(牧、渔)业生产与观光、瓜果采摘、牧事体验、渔猎体验和农(牧、渔)业科普等活动结合的特色产品。
代表项目:包括租赁农(牧)场、共享农(牧)场、果蔬采摘园、渔场、农艺园和农业博览园等。
适用对象:位于城市近郊,具备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条件的村落。
典型案例:清远艾米农场
位于广东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石湖村。艾米农场通过整合农村闲置优质土地,接受乡村托管,标准化、规模化开垦田园、建筑小院,包括生态水稻区、私家菜园区、农家产品采摘区、山间溪流区、自然教育、中央厨房区和特色民宿区6个区域,是一个集农业生产、家庭农场、科普研学和乡村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农旅项目。
4 乡村营地类
概念:依托乡村河流、溪谷、山地、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资源和乡村较开阔的空间,以满足游客释放压力和寻求刺激的需求,开发的户外产品。
代表项目:乡村露营地、乡村拓展基(营)地和自驾车营地等。
适用对象:具有山地、森林、溪流等自然条件,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农村
典型案例:百松村户外拓展基地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利用乡村周边山地资源,将乡村旅游与户外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创新打造百松户外拓展基地,包括攀岩、射箭、高空项目、丛林真人CS和古迹穿越等项目,开展亲子户外运动休闲、青少年夏令营和企业团队拓展等特色活动。
5 乡村文博馆类
概念:是指以搜集、保存、陈列和展示农村历史、农耕(牧、渔)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民俗和乡村文物等资源为主的场所。
代表项目:乡村历史博物馆、乡村民俗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牧业博物馆等。
适用对象:农村历史、农耕(牧、渔)文化和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农村。
典型案例:新场村农耕文化陈列馆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大村镇新场村。新场村农耕文化陈列馆以农耕文化研学为特色,深挖本地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以农作物、农具、农耕程序、节气和民居等展陈为主,开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研学、农作物与节气研学和乡村牲畜介绍等,吸引杭州市K12和亲子客群。
6 文创工坊类
概念:以农村本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以乡村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为目的的互动体验性经营场所。
代表项目:传统工艺坊、乡村文创体验店等。
适用对象:艺术村、民族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镇)等。
典型案例:新光村廿九间里
新光村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现存大屋的十六幢,包括廿九间里、润德堂、敦睦堂、启明居、长庚居、儒丰居等。2015年10月,成立廿九间里旅游创客基地,一群青年创客,在他们的创客空间有搞书画创作、小酒吧、青创咖啡的,也有做智能交通、旅游农产品体验馆、地质科普馆、篆刻、剪纸和旗袍等。这里整合了旅游创客APP平台,打造的是“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
7 习俗活动类
概念:以乡村本土传统习俗、节庆和农(牧、渔)等为主的体验性产品。
代表项目:包括乡土美食、岁时节日、人生礼俗、体育游艺、农耕、渔猎和牧事等体验活动。
适用对象:民族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镇)等。
典型案例:阳朔漓江渔火节
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流域。阳朔县人民政府通过深入挖掘漓江流域渔家人夜间“渔火捕鱼”文化,创新开展“渔火节”,带动漓江沿岸渔村发展,是一个集观光、体验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节庆。
——————————————————————————曾发表于“乡村规划与建设”。
二、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1、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7、人文生态型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二)产品分层1、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而开发形成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保单位、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生态资源中进行的游览、观赏、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2、示范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指生态资源独特,旅游开发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经营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文保单位等生态旅游资源单位内,进行的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3、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鸟、观察野生动物迁徙、沙漠探险、自然生态考察等。这部分产品数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品牌。
三、农家生态旅游商品有哪些类型?
农家生态旅游商品名目繁多,一般将其归纳为实用品、工艺品、艺术品和纪念品。
(1)实用品。包括:
①农副土特产品。粮食、水果、蔬菜、茶叶、野生菌类、中药材、保健药品、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品等;
②旅游食品。旅游食品是符合环保意识的各类风味食品;
③旅游用品。主要是指旅行途中的日用品,包括盥洗用具、旅游箱包、旅游鞋帽、地图指南、防寒防暑用品、美容化妆品及常备急救药品等;④旅游文化宣传用品。导游图、旅游指南、宣传册、光碟等。
(2)工艺品。包括:
① 石玉类。宝石、玉石、大理石制作物等;
② 木质类。木雕、竹雕、竹藤制品等;
③ 纺织品。蜡染、民族服饰、各种绣品等;
④ 陶瓷类。陶瓷、瓷器、陶瓷雕塑等;⑤ 金属类。金银器物等。
(3)艺术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
(4)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以旅游区的文化特色或自然风光为题材,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体现当地传统工艺和风格,富有纪念意义的小型纪念品。
四、平原、城郊地区的农家生态旅游有哪些产品类型?如何进行针对性设计?
针对平原、城郊地区的客源市场特点,依托景观和资源条件,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类型如下:
(1)观光、休闲型生态农业旅游。以特色蔬菜、花卉果园、垂钓、乡村农舍、特色养殖业基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达近百个,大量城市人口蜗居在城市中,乡村地区的轻松、绿色对城市居民有着强烈的诱惑。且大城市周边地区一般多为地势平坦的平原、岗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将乡村地区的居民生活生产的节律与秩序、房屋建筑、饮食习惯、服饰、礼仪、节庆活动、民风民俗、语言等方面的传统特色糅合到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配以土特产饮食、花卉水果、垂钓休闲等活动,会极大地丰富旅游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在乡村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家庭型的民俗馆,进行民族歌舞表演、节庆活动等展示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动。厦门鼓浪屿在这方面的开发非常成功。鼓浪屿号称“琴岛”,钢琴人均拥有量居全国之首,不少家庭收藏有大量具有历史意义与价值的钢琴。因此,鼓浪屿旅游部门充分挖掘这些旅游资源,将家庭钢琴收藏转变为小型家庭钢琴博物馆,既挖掘了旅游资源,又增加了旅游情趣,同时钢琴收藏家庭还获得了一定经济收入,反过来促进其对博物馆的维护与升级,实现了旅游观光与发展共赢。
(2)体验农耕生活型生态农业旅游。我国目前有6亿左右的城市居民,这一庞大的城市人口中,绝大部分40岁以上的居民是第一代城市化的农民,对农村有着天然的亲切和亲近。因此,体验农耕生活对他们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平原、城郊地区交通便利,适宜于建设“周末农场”,给旅游者提供短暂的农事劳动时间。由于数小时的短暂农事劳动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的成就感和亲切感,又不至于过度劳累,对于返城后的工作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出身农民、久已远离农业生产的第一代城市移民及其家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体验农耕生活型生态农业旅游需要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开展的项目需要相对简单轻松、内容丰富有趣,且不能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可以参考的项目有:花木栽培、花木修建、除草施肥、捕鱼捞虾、挖地种菜、瓜果蔬菜采摘等,在一些特色农业发达的地区,还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展开诸如手工艺制作、插花、盆景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项目。
(3)度假型生态农业旅游。目前,我国在逐步推进和完善带薪假期制度,城市工作者的休闲时间有大分散、小集中的趋势。所谓大分散就是长假不再集中于几个法定的“黄金周”,从国家的层面,假期不再极端集中,旅游景点的客流量将趋于平缓,人们在旅游中真正休闲活动的比重将大大提高,旅游质量有望上一个台阶;小集中就是居民将越来越多地自主选择自己中意的时段进行休假,集中享受超长假期。这一休假制度的改变是农家生态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由于乡村环境优美、宁静,相对城市人口稀少,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因此可以建设特色农场、庄园,满足人们的较长时间度假的需求,如家庭庄园、少儿农庄、银发农园等,一方面提供体验性农业劳作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娱乐设施,供各类旅游者进行乡村度假旅游,与农民共同生活、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淡雅和耕种收获的喜悦。
(4)游乐型生态农业旅游。游乐型生态农业旅游就是纯粹以观光游览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其主题内容则与农业、生态有相当的联系,其形式多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主题生态农业游乐园,供游客参观、游览与参与。如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建设的农业游乐园,可通过布置风车、水磨(石磨)、马(驴)拉磨、手推小车、石臼、织布木机、犁、耙、锄、镐等原始的农业生产工具,并利用图文、声像等现代技术讲解中国古老的农业传统、农业历史、农业文化,开展水磨米面、水车灌溉、石臼舂米、木机织布、陶器制作等参与性质的农业生产体验活动,让游客通过丰富多彩的参与活动感受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
(5)知识技能型生态农业旅游。蜗居在城市中的人们渴望与自然进行交流,因此花卉、盆景、阳台农业等在不少城市居民家中都有体现。但是由于栽培、管理等方面基础知识技能的欠缺,这类活动往往效果不好。游乐型生态农业旅游就是指以先进农业技术、特色农业农艺技术、农耕文化等为主题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通过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去感知、体会、实践植物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插花技术、手工艺技术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这些我国传统的农业手工技术。知识技能型生态农业旅游一般也以参观、参与为主。由于游客的参与实践短暂,因此组织接待方应将相应的农业、手工技术进行充分的浓缩与提炼,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技术要点、难点、意义等介绍出来,并准备最充分的条件,做到使游客能够拿起来就操作、动手就基本能成功。
(6)采摘购物型生态农业旅游。农村农业地区是城市食品的基本供应地,但是农产品在向城市供应的过程中存在周期长、鲜嫩性下降等问题,因此,直接在农产品产地采摘、购买农产品成为很多农家生态旅游的基本卖点,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这一销售模式在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面都取得了效益最大化。首先,对于城市的旅游者来说,自己直接从农田中收获农产品并消费,是一种明明白白的绿色消费,从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因此愿意承担稍微高昂的价格;其次,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者,既减少了农产品的采摘、运输、保鲜等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并通过提供旅游项目获得额外收入。由于新鲜农产品存在时限性等问题,所以生态农业旅游不能完全以采摘作为卖点,还应考虑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展开品尝、直销等旅游项目,如以乡村的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将乡野食品与美食文化结合,开发以绿色食品为主,色艳味美、营养丰富的大众食品、野味自然食品和保健食品,开展果品品尝、特色风味小吃品尝、健康保健食品品尝、绿色生态食品品尝、野菜品尝、特种禽畜菜品尝、烧烤美食品尝等美食旅游活动,并提供各种生态农业商品,形成以农产品、绿色食品采购、消费为主题的特色农家旅游。如在法国,很多的农村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在完成酿造后品尝并带走自己酿好的酒,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日本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海带采集及加工等活动,使都市人直接感受大自然。日本岩水县的小井农场自1962年起,结合生产经营项目,先后开辟600余亩观光农园,设置多个专题场馆,其中动物农场,可以观赏到各种家畜在自然怀抱中的憨态,又能增加动物学的知识;牧场馆,每天有定时挤牛奶表演和定时看奶油的加工过程,观赏之余,可以购买到各种包装精美而新鲜的奶制品;农具展览馆,陈设有各式各样新奇古怪的农用机械,有的是现在使用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们可以借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在农场旁边,是由废机车改装成的列车旅馆,深受怀古思旧者和青年人的欢迎。苏州一旅行社每年春季推出太湖西山采茶一日游,观摩、体验茶叶采摘、炒制,并可以将自己炒制的碧螺春茶带回家慢慢享用。
当然,也可以将以上多种农家生态旅游类型结合起来,综合开发。但综合开发如果规模过大,就有可能失去“农家生态旅游”的特色,因此在进行农家生态旅游开发时,准确、稳定的市场定位非常重要,不能以丢失特色为代价,发展面面俱到的、游乐场类型的生态农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