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穷吗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不穷。山东省政府改建东鲁村大力发展环境、经济、人口,所以在政府的扶持下东鲁村不穷。东鲁村,位于博兴县城东南15公里,镇驻地曹王以北3公里处,距205国道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人口5400人,1560户,耕地7213亩,全村共有党员87名,村民代表165人。东鲁村2010年被评为博兴县“先进民兵连”等荣誉。东鲁村自建立村政权以来,东鲁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鲁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认真贯彻执行“1+5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广大村民不出门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每月村内财务收支情况,提高了村内政务、财务的透明度。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网站,获得第一手权威信息。

二、滨州有什么特产

1、阳信鸭梨

阳信鸭梨,产于山东省阳信县。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鸭梨皮薄核小,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风味独特,素有“天生甘露”之称,富含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清心润肺、止咳定喘、润燥利便之功效。鸭梨适合加工梨脯、梨糕、饮料等多种营养食品。阳信县栽培鸭梨历史悠久,唐、明时即有大面积栽培,现有梨园20万亩,被誉为“鸭梨之乡”。阳信鸭梨在全国展评中屡屡盖压群芳,蝉联桂冠。阳信鸭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并含有果酸、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具有清肺、化痰、润早、利便之功效,对咳喘病、高血压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堪称果中佳品。

2、沾化虾酱

虾酱又名虾糕。它是以各种小鲜虾加盐发酵后,经磨细制成的一种粘稠状酱。我国沿海凡产小虾地区均能生产。以山东滨州、河北唐山、羊角沟、浙江和广东出产最多,每年5~10月为生产加工时期。以滨州的沾化、无棣两县均出产虾酱,且虾酱的质量都比较高,虾酱的产销量、商品率沾化县更大一些,在外地的知名也较高。虾酱的形状略似甜酱,分一、二、三等。色红黄鲜明,质细味纯香,盐足,含水分少,具有虾类的特有鲜味,无虫,无臭味者为佳。有的加工时混入小蟹、小蛤等,影响质量,颜色多是灰黄色,也不鲜明。

3、博兴西红柿

博兴西红柿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的特产。博兴县店子镇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博绿牌”西红柿顺利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的认定。

4、渤海黑牛

【渤海黑牛】 目前我国罕见的黑毛黄牛品种。1983年正式列入全国畜禽品种志。全国良种牛育种委员会1986年年会将该牛列为全国八大名牛之一。因中心产区在东临渤海的阳信、无棣、沾化等县,故称“渤海黑牛”。 渤海黑牛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属役、肉兼用型牛。黑牛的被毛、蹄角、鼻镜均呈黑色,有光泽;结构匀称,低身广躯,后躯发达,体质健壮;重心低,挽力大,能吃苦耐劳,亦称“抓地虎”,深受农家喜欢。 据渤海黑牛品种资源调查,成年公牛、阉牛体高一般在133厘米左右,体重在460公斤左右;母牛体高一般为120厘米,体重在360公斤左右。据对10头未经育肥牛测定,渤海黑牛平均屠宰率53.13%,净肉率44.72%,胴体产肉率84.18%,胴体骨肉比为1:5.09。由于渤海黑牛产肉性能好,净肉率高,且肉质良好,因而在香港市场上有“黑金刚”之誉称。

5、沾化黑猪

【沾化黑猪】 原称渤海黑猪,属华北型地方良种猪,沾化县是主要产地,1983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正式命名为“沾化黑猪”,并列入全省地方畜禽良种志。其外貌独特,嘴巴直长,耳大下垂,额部有纵行皱褶;背腰狭窄,凹腰垂腹,四肢健壮;背毛全黑,鬃毛粗长,皮厚略疏松,尾长而粗扁。繁殖率高。

6、博兴金丝鸭蛋

博兴金丝鸭蛋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特产。博兴县所产的金丝咸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 金丝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金丝鸭蛋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博兴金丝鸭蛋久负盛名。该产品的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优质的咸鸭蛋咸度适中、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7、青阳小米

青阳小米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的特产。小米是青阳的特色农产品,它具有颜色鲜亮、味道纯正,香气溢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产品远销省内外。青阳小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青阳镇位于邹平县西南部的长白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境内有低山丘陵、平原多种地形,低山海拔在100米-765米之间,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季节温差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无污染,为天然矿泉水,是谷子生长的理想基地。小米是青阳的特色农产品,它具有颜色鲜亮、味道纯正,香气溢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产品远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8、邹平香椿

红芽香椿是邹平香椿的主要品种,以其色泽艳、香味浓、味道鲜、营养丰富而著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磷、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邹平香椿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芽香椿是邹平香椿的主要品种,主要采食早春嫩芽,幼芽红色,香味醇浓,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锌多种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

9、长山山药

是邹平县著名的土特产品之一,因种植面积大,历史悠久,故以“长山山药”传名。长山山药块大粗直,产量高,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珍贵的保健型、无公害天然绿色食品,保质期可达一年。不但可以做美馔佳肴,而且可以入药,有健脾补胃,润肺、生津等功效。目前,仅邹平县长山镇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优质山药2万余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

10、汪子岛鳎麻鱼

汪子岛又名“望子岛”、“汪子堡”,这个名字的得来据说与秦始皇有关。汪子岛鳎麻鱼学名半滑舌鳎,无棣县渔民俗称鳎麻、鳎米。因其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以来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鳎麻鱼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和保护视力颇有益处。味道鲜美,肉质细嫩。

三、求山东滨州市历史文化特点。如名人故居,剪纸及特产或者民俗活动

民间艺术

1978年,全区的民间艺术处于低谷阶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黄河、徒骇河沿岸村庄的民间剪纸开始恢复,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窗花、墙花、灯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鱼虫等一起出现,还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等,逐步丰富起来。1985年,滨县民间剪纸赴济南展出,随后又晋京展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选送全国剪纸展。 1988年, 滨州市文化馆出版《滨州民间剪纸》一书,较详尽地介绍了全区民间剪纸的源流、题材、风格、花样种类等。1990年起,惠民县的木版年画、惠民县河南张村的泥娃娃,生产数量和艺术质量都有所发展,并不定时举办各种展览,吸引中外游客参观、购买。博兴县的柳编制品、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花样品类到生产数量都成倍增加,并畅销国内外。1991年,滨州市的剪纸、惠民县的木版年画、博兴县的柳编工艺品,联合在上海市举办民间艺术展览,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生产数量到创造花样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而扩展到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遗址遗迹

一、西南庄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西南庄西,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3米,为东周

至汉代遗存。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斧、铲、磨盘;骨器有针、锥;陶器有敛

口钵、红顶钵、鼎、罐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韩遗址

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5万

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

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

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公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的高埠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典

型城堡遗址。文化堆积厚3.5~5米,分为13层。清理了一批城墙基础、墓葬、灰坑、

窑址、房址遗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盂、泥质红陶罐;龙山文化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黄褐陶,纹饰有弦纹、堆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

和突棱纹等,器形有(yan) 、鼎、 、鬲、盆、杯和器盖。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以夹

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褐陶和黑陶,纹饰多为绳纹、突棱纹、附加堆纹和划纹,器

形有罐、鼎、 、鬲、尊和器盖。商周时期陶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红褐陶,流行

绳纹。在1235号灰坑内发现一片龙山文化刻13个字符号的陶片,将汉字起源向前推进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路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东, 面积近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主要为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盖、石锛等;商周时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西南150米处,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5米,

暴露有红烧土、灰坑等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黑陶、夹砂红陶为主,纹饰

有弦纹、堆纹,器形有鼎、罐、 杯;岳石文化有泥质灰陶尊形器、罐、夹砂黑陶盆、

鼎;商周时期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六、秦台遗址

位于阳信县雷家乡秦家村西北800米处, 为台形地遗址, 东西约400米、南北约

250米,遗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七、棒槌刘遗址

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棒槌刘村北,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7米,采

集有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方格纹罐、纺轮及骨锥、蚌镰等。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鲍家遗址

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鲍家村南,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6米,下层为龙山

文化遗址,上面叠压商周至秦汉遗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镞、黑陶杯、鼎等,具有

龙山文化的特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兰家遗址

位于滨州市堡集镇兰家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1957年,

发现一批青铜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发现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商遗址

位于惠民县何坊乡大商村南,面积近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发现有赤黄

色陶 和黑陶、灰陶器物残片、堆纹鬼脸形陶鼎足、绳纹夹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属龙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郭遗址

位于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面积3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锥、磨石、

蚌镰、陶拍等。1973年,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铣、戈、矛、

刀等青铜器和石锛、石铲、玉环等,墓室有二层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东、西、北

侧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寨卞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卞村北1公里处,面积约9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3米,经钻

探发现16万平方米的城址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多为夹砂褐陶、黑陶和红陶,纹

饰有弦纹、竹节纹、堆纹,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遗物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

灰陶豆等。据考,此为蒲姑国故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村高遗址

位于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北,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米。采集的龙山文

化陶器以夹砂红陶、黑陶为主,纹饰有弦纹、堆纹,器形有 、罐、鼎;商周时期有

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簋等,另有汉代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郝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城关镇郝家村西南100米处,面积12万余平方米,为漫坡状台形遗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层距地表较浅,堆积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遗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东鲁遗址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东鲁村西南,俗称“龙台子”,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

1.5米。 采集有商周时期的夹砂黑陶素面鬲、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另有汉

代、南北朝遗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贤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博兴镇贤城村西200米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2米。

经钻探发现长宽各1000米的城墙基址,遗址中发现有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采集有

商周夹砂褐陶素面鬲、夹砂红陶绳纹鬲,战国兽纹瓦当、泥质灰陶豆、鼎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西(feng)遗址

位于沾化县冯家镇西(feng)村西500米处,为漫坡台形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度约2米。 遗物有战国时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面罐、夹蚌红陶素面陶器。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杨家古窑址

位于沾化县富国镇东杨村北,面积15.6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1.5~2米。1955年

试掘,清理东周墓一座,出土贝币、青铜剑、矛等。因徒骇河水冲刷暴露出大量东周

盔形器、滤器、鬲、盆等残片,器壁厚重,质地坚硬,烧制火候高,河岸边有几处显

露的残窑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信阳故城址

位于无棣县信阳乡谢家村西南500米处, 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西南角残存城墙

500米, 最高处6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战国晚期的陶豆、罐、盘、铜剑

及少量齐刀币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龙华寺遗址

位于博兴县陈户镇赵楼村北, 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暴露有砖墙

基、灰坑等遗迹。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代铜造像200余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壶、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一、王薄起义遗址

位于邹平县青阳镇西窝陀村东南雕窝峪内。 公元601年隋炀帝东征高丽,横征暴

敛,铁匠王薄在此聚众起义,后转战数十郡县达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临池镇古城村,面积1.71万平方米,属商周文化遗址。遗址西南、东

南各有一段残存的於陵县故城城墙, 此城建于战国,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层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云纹和树木纹半瓦当、方折豆盘等,文化层

中有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城墙夯土层发现有石斧、石镰等石器。

二十三、邹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孙镇东南1公里处, 西为利民桥和庆淄公路,中间为利民河,为汉代

邹平县故城。旧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旧城墙基夯土痕迹。

二十四、梁邹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韩店镇旧口村北1.5公里处。 北宋宣和末年县城迁址后废。出土文物

有商周时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阳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码头乡甜水村西2公里处。为古朝阳县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王世庄。传为战国齐桓公之苑囿,汉置高苑县,后废。清称苑

城店。遗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砖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遗址

位于惠民县辛店乡先棣州村东南。公元518年(隋开皇元年) 置棣州。此处先后为

棣州、乐安州及厌次县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为避水患,迁新

城。出土文物有铜钱、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寨郝镇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为春秋

时期齐国博昌邑,后为博昌县治所。采集有陶罐、瓦、盆、壶、铜削、盘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属汉、南北朝文化遗存。

二十九、延侯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湖滨镇安柴村西500米处,面积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5米。1981

年发现,采集瓦、罐、盆等陶器标本,属周、汉文化遗存。经考,此地为汉延乡侯国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遗址

位于滨县旧城内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发现黑陶、蚌、骨器物和残片,

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范围扩大,重点区面积约

1500平方米,先后出土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骨锥、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壶、罐、钵等陶片。1983年8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

一、魏氏庄园

位于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问”户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孙魏肇庆的住宅。庄园主体由城堡、广场、水塘、花园四部

分组成,呈长方形,南北84米,东西46米,占地5.7亩。城墙为砖墙,高10米,底宽3

米, 顶宽1.5米,内砌立墙,外垒垛口,四面临街,为封闭式宅院。院内东南、西北

转角处建圆形碉堡,墙内侧上部及碉堡内遍布射击孔。围墙内以南北轴线,分三进六

院, 共有房屋256间,现存48间,均为砖木结构;前、中、后院,各为厅厢回廊组成

的四合院。正厅为二层楼,山墙辟门,设翻板吊桥与围墙连通。庄园布局严谨,房屋

画梁雕栋, 脊顶房檐有陶禽陶兽,颇具中国北方传统建筑特色。1994年4月,开始维

修倒座房、 客厅前后院、东西厢房和复原倒座,总造价200多万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海石桥

位于博兴县曹王镇王海村东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为青石结

构三孔拱型桥,桥长6.5米,宽4.4米,高3.7米,每孔宽1.35米,起拱0.4米,从分水

石至孔顶1.2米,孔顶至桥面1.5米,孔眉浅浮雕卷草图案,中孔顶部刻一水兽头,獠

牙眦目。桥面铺青石板,每边栏杆用五块石板、六根石柱和两个石鼓组建。北侧中间

栏板上刻“凤阳桥”,下雕“双凤朝阳”图案,其余镌“八仙过海图”。南侧中间栏

板上刻“青龙街”,下雕“二龙戏珠”图案,其余镌“四季花鸟图”。南北两侧中间

一根石柱分别刻“明嘉靖岁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岁在戊申重修”铭文。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范公祠

坐落于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县韩泽所建。后经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后殿,

皆为歇山式,四角飞檐,斗拱相扣。现有重修大殿三间。1990年,邹平县长山镇政府

集资6万元,对范公祠大殿的门窗、楹柱、石阶、匾额、塑像、殿内外装饰进行修复,

基本恢复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墙、大门形成原有的格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唐李庵

位于邹平县邹平镇石樊鲁村西北300米会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传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炼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记最后一次重修为明隆庆年间。现存大殿、

东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经楼、客房及山门共32间。山门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内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于1986年春对唐李庵进行部分维修,主要修复

主大殿屋顶, 更换西殿后墙,修复东、西偏殿屋顶和安装所有瓦兽,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县府先后拨款14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对唐李庵主建筑群(大殿、东

西偏殿、影壁、山门、院墙) 进行重建与维修、恢复了原貌。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五、刘庙南清真寺

位于阳信县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杨村南隅,俗称刘庙南寺,建于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毁。1927年重建。为境内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读经“挂帐”的执教者

遍及省内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省市区,占地3600平方米,建

筑面积800平方米。

六、大觉寺塔

位于无棣县城东南关,始建于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高13级,八角形密檐

式砖结构。塔基高约2米,第一级南北各设一拱顶券门,南门上方镌刻“文笔冲霄”,

落款为“罗柱书” , 塔内筑券形踏步回廊,逐级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绪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经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县政府集资和社会投资155万元,重建海丰塔。

七、吴式芬故居

明清间厅堂建筑。位于无棣县城南门里,是晚清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宅第。吴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时期科甲相继,素有“九世朝运”之称。故居古朴典雅、一宅两院,

南院原称“尚书府”,北院原称“尚书第”,布局呈长方形,坐西面东,占地7000余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县拨款13万元专项维修经费对故居内建筑物进行了抢救性

维修。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曹王镇属于哪个区?

曹王镇属于滨州市博兴县下辖镇,不属于其他区。

曹王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地处博兴县南部,东临兴福镇,南连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与淄博市桓台县为邻,北与湖滨镇接壤。区域面积52.9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曹王镇户籍人口41318人。

截至2018年末,曹王镇有工业企业5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7家。

2021年3月,入选山东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境域属齐地。汉时,分属博昌县与延乡侯国。五代后唐时,始属博兴县。明、清时,属贝丘乡。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境域南部属四区,北部属二区。1958年6月,属兴福公社。1961年3月,属兴福区。1968年10月,设立曹王公社。1984年5月,改为曹王镇。截至2020年6月,曹王镇下辖32个行政村。

五、我想问一下 桓台县曹王镇和起风镇还有博兴的店子镇。

楼主是滨州博兴的曹王镇、桓台县的起凤镇。曹王镇位于滨州市最南端,与淄博市接壤,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3.8万人口。曹王镇辖32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曹王村。交通四通八达,国道205线、济东铁路贯穿镇中,南临济青高速公路,北靠潍高公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曹王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立足镇情,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努力做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层党建四篇文章,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镇域经济有了新起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桓台县起风镇地处桓台东北,起凤镇总人口6.1万人,位于风光旖旎的马踏湖区,物产丰富,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盛誉,是山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起凤镇工业发达,全镇工业企业达到168家,初步形成了防伪印刷及制品、血液器具、磨料磨具、电子器材、建筑安全网及服装水洗等为主的行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山东省百强乡镇”、“省级文明镇”和“中国乡镇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店子镇地处博兴、广饶、临淄三地交界处。镇长张立才,全镇面积86平方公里,4.5万人口。境内有古县城利城遗址。省道潍高路贯穿全境。种植特产西红柿、七彩椒为名。镇12处中小学全部通过地区“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优秀学校验收,荣获“地级示范乡镇”称号,4处中小学获“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地级优秀学校称号,2处中学荣获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鲁中名城、齐国故都——淄博的市辖县,全国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1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2个省级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5国道贯穿县内,莱(芜)滨(州)高速公路设有道口,离济青高速公路口只有5公里,张(店)东(营)铁路过境,设有桓台站。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在桓台汽车站坐村村通的汽车就可以了。在索镇坐去博兴的长途汽车就可以到曹王和起凤。从曹王有到店子的车。博兴到广饶的车也路过店子。 这个地图可以看的很清楚,拖动滑标很方便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