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会有哪些新的消费形态?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开始推行夜间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服务第三产业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夜间经济涉及餐饮、文化、游览、购物等多元化的商业形态,北京、长三角地区、广东、山东、川渝地区等开始推行夜间经济城市的网民最关注夜间经济发展动向。夜间旅游需求增长迅速,夜游产品开发正加速,参考国外发展经验,夜间经济需要根据城市特色打造,促进经济良好循环。
夜间经济的消费者不仅有助于拉动本地居民的内需,还能延长外地游客、商务办公者等的留存时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线上及线下的夜间消费需求逐渐丰富,夜间消费比例约占总体零售消费的六成,预计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
总结起来看,中国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要素,其中有一下4点:
第一点是夜间管理。毕竟夜间经济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在晚上,这个需要完善夜间管理组织和夜间管理手段。
第二点是营商环境。夜间人们不愿去往更远的地方,则需要提高企业经营的便利性,方便用户。
第三点是交通,不排除有三五好友约在一起玩,需要有便利的夜间公共交通体系,否则在一些不便交通的地方,影响用户出行。
第四点是安全与环保。夜间安全是第一,需要加强城市安全程度,增加夜间照明和指示,提高卫生与健康。
中国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趋势
1.集中资源,规划夜间经济商圈。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夜间相比日间,劣势在于人流量少而分散,交通相对不够便利,以及商业运营成本上升。因此资源集中,人流集中是夜间经济发展的核心。规划夜间经济的商圈,能够减少所需夜间交通运营线路,将夜间活动的人流商户集中起来,减少商户的运营成本,提高销售额,并且能够最大化丰富消费者夜间消费体验。
2.更加多元化业态,丰富夜晚生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9中国整体人均收入减缓,社会零售消费增长减缓,夜间经济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提升经济活力支撑国民经济,是大势所趋。同样人民的消费习惯改变升级的趋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除开传统的购物零售,人们希望能够在夜间享受如同一样多彩的活动,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文化体验类。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夜间表演、夜间社交、夜间游览等相关项目会不断丰富多彩。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丨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夜经济对旅游的影响?
1、文化旅游“夜经济”(夜间旅游)是一种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点和文化旅游产品;既可以提升城市、景区旅游资源和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价值,也能够提升游客的时间利用率和旅游体验度。
2、精彩纷呈的夜间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经济、社会、人文等多重价值,从而为游客提供一种焕然一新的体验,进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夜间旅游消费。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温州瓯江夜游项目融合光影山水秀、光影渔人码头、光影游船、光影礼堂等多种形式,成为夜间旅游创新的最新尝试。
武汉夜游同样表现不俗,“长江灯光秀”带火两江游览,2019年“五一”期间,该项目共接待游客超过2.2万人,同比增长121.5%;总收入超过200万元,同比增长142.9%。
此外,延安旅游业在大型城市灯光秀《延安颂》的带动下实现井喷式发展,2017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2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1.0%。
3、发展夜间旅游,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区应系统规划,差异化布局,逐步推进。要充分考虑城市现有资源,确定“夜游”项目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城市气质、凸显城市调性的夜间旅游产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夜间旅游。
扩展资料
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全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4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0.4%。
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相继推出夜游。全国已形成一批深受本地居民和游客欢迎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夜间节事、夜游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
《报告》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夜游首选。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
夜跑、夜市、广场舞、剧场、开放麦、相声、音乐节、杂技等可体验参与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夜间演艺门票价格三年来持续下降,演艺防控措施调整后,第3季度环比增长超7倍;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得到满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点亮文化旅游“夜经济”(新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夜经济激活城市竞争力
文旅行业如何持续掘金夜游?
近日,为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 旅游 经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文旅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 旅游 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符合文化和 旅游 发展方向、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和 旅游 消费规模较大、消费质量和水平较高、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 旅游 消费集聚区。
据携程发布的《2021上半年 旅游 夜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用户人均夜游次数达1.3次,夜游人均消费达187元;上半年夜游景区及玩乐门票销量同比增长469%。今年“五一”、端午节假期期间,夜游门票订单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分别增长150%、300%。爆发式增长的夜游数据带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也彰显了文旅行业“掘金夜游”的雄心壮志。
细究起来,夜游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夜经济早在2019年就大行其道。2019年8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夜经济成为国家层面促进消费的20条意见之一。随后,在全国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进消费政策中,夜经济渐成高频词汇,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纷纷颁布相应举措,打造综合性夜间经济模式。今年,上海、沈阳、西安等城市围绕重点领域,密集推出提振夜经济的升级版举措,持续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动能。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6万亿元。
如今,文旅部再度发文,明确鼓励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和 旅游 消费集聚区,这背后有何深意?
全国多地打造“不夜城”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夜间经济发展,推动夜间消费供应和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关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预计2022年将突破40万亿元。
而此前,上海、天津、重庆、青岛、杭州、石家庄、南京、西安、成都、南昌、宁波等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码夜间游项目,打造“不夜城”。
璐影文化认为,用文旅消费带动当地夜经济发展,注定要围绕几个关键词进行,首先是文化,城市文化要典型、有特色;其次是 旅游 ,城市要对 旅游 者有吸引力,这是用文旅拉动夜经济的必要条件,没有特色地方文化就无法吸引 旅游 者来城市 旅游 ,基本就执行不了文旅消费的带动方式;最后是夜间供给的条件、能力和内容,倘若夜间消费内容单一、项目设计能力不足、容纳接待条件有限,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企业竞相加码夜游经济
随着政策利好以及需求蓬勃增长,夜游产品供给量急剧增加。除各地政府外,企业也随之加速入局。
近日,海昌海洋公园针对暑期升级了夜宿产品。海昌海洋公园CEO张建斌表示,围绕国家大力支持建设“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指导政策,海昌结合自身深耕海洋文旅的资源与优势,全新推出“海昌·夜时光”产品生态体系,借夜间潮玩的深度体验,加深与消费者之间的 情感 链接。
与传统的海洋馆夜宿不同,海昌海洋公园“海洋鲸奇夜”将夜宿环节设置于全球唯一的7度倾斜式沉浸大展缸前,游客们可以与魔鬼鱼、海龟等上万只海洋动物一同入眠。在两天一夜的旅程体验中,游客将从“吃、住、游、学、娱”等多方位开启沉浸式海洋 探索 之旅。
实际上,除海昌外,其他主题公园企业亦随着夜经济的兴起而逐渐转变策略以求快速入局。据了解,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推出了奇幻《D秀》,游客可在暑期每晚19:45进行观看。同时,上海迪士尼乐园也在举办五周年庆典之际,推出了全新夜光幻影秀,其中包含全国首个漫威主题烟花秀。
此外,今年北京欢乐谷推出了六期·天光夜谭项目,其中包含六大体验内容,包括“夜游、夜秀、夜赏、夜宴、夜购、夜读”等。尽管该项目此前就已推出,却在暑期格外受到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夜游项目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雷同化、简单化。“一些主题公园的夜场项目缺乏创新,只是园区常规活动的延伸。”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真正的夜游项目,应该是独立、有内容、有主题的,能在夜间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夜游经济,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文旅融合、消费升级、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疫情影响、内循环新格局.......多重因素叠加,夜游经济(夜间经济)正加速进入发展上升期。
之所以说,夜游经济如此重要。本人认为,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营造多维度旅游体验空间,提升旅游供给品质
对旅游体验提升来说,夜游通过灯光、全息、置景、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打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多角度场景化环境,夜游氛围的营造能引发游客情感共鸣,让游客在异地有生活融入感,同时审美诉求和情感诉求也能得到满足和释放。
2、延长旅游时间,刺激社会消费
毫无疑问,夜游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旅游消费,活化商圈,弥补夜晚旅游的空白,平衡淡旺季旅游资源短缺的问题,一般游客在一个景点停留2小时,目的地只能获得一张门票的收入,停留四小时,就可能获得门票加餐饮的收入,过夜才能获得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综合收入,所以有一个过夜客等于七张门票的说法。
3、带动区域旅游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融合
夜游经济在自成消费内容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同时刺激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文化艺术、住宿等综合发展,所以对促进产业发展,夜游有整合产业链的作用。
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率越高,市民消费需求就越多元化,消费时间就越长。
城市居民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62%,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收入发生在夜间,广州服务业产值的55%是夜间消费的贡献。
4、提升目的地综合实力,打造城市新名片
旅游城市为吸引更多游客,将城市夜游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投入,城市管理者也迫切希望以城市名片作为切入点,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扩展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而夜游经济构建商贸、文旅、民生三大城市新名片,成为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也是目的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如“一带一路”怀柔夜景;厦门“金砖五国”鼓浪屿夜景照明等。大型事件活动增多,将为景夜游持续发展提供催化剂。西安大唐不夜城近两年来游客量也飙升至全国第一,夜游吸引力带来的溢出效应十分可观,同时夜游景观是城建基础建设一部分,极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根据《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5-70%。目的地夜游必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形成新文旅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夜游经济是文旅融合的试金石,也是度假经济的试金石。尤其,乡村夜游,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