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基于以上分析,中国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市场持续增长
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到201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三大市场游客总量达30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对外开放加快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将进一步接轨。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将进一步发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界的话语权将继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持续增长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将大量涌现。城乡居民出游的选择将更趋多样,旅游产品的供应将更加丰富和充裕。 相关设施需求
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对相关行业的依托和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乘坐飞机的乘客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需要新增飞机约1800架、新增航班约630万架次;乘坐铁路的游客将达25亿人次左右,需新增客运车辆约5万辆;全国将新增私家车约4000万辆;将新增客运船舶约1万艘;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 旅游效益显现
今后一段时期,旅游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旅游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旅游业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社会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旅游业可以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外旅游交流人数将达到2亿多人次,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旅游交流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旅游业可以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对台港澳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到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境外旅游花费可达1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旅游业将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缓解贸易磨擦的润滑剂作用。 旅游是提高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旅游集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各个方面的要求,旅游消费成为持续性的需求,这就使旅游业具有比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旅游发展不是简单地适应需求,而是满足现实需求、引发潜在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的综合体现。这是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综合效益不断显现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仍将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我国旅游业已处在“市场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管理提升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素质提升转变,由满足人们旅游的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转变。为此,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完成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三大任务,达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型重要产业的战略目标。
爆发式消费什么意思?
爆发式消费是什么意思?指大家这一段时间或者长久的时间内,压抑到自己的消费,没有得以释放,比如说有的已消费来释放压力的人群,就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消费
没有下半场的旅游业,马蜂窝靠什么“上天”?
“你咋不上天呢?”
片名即金句。
一部短短7分钟的年度微电影,却让马蜂窝的新动作提前曝光。 旅游 产业互联网、“三新定位”、提频、主理人……再结合这些神秘新概念这段时间的陆续提出,曾公开表态“ 旅游 没有下半场”的马蜂窝联合创始人、CEO陈罡,到底如何让这家旅业独角兽真正“上天”?
01
12月29日,马蜂窝发布年度微电影《你咋不上天呢?》。
剧情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孙子“奇思妙想”的支持下,在地球上成功“登陆火星”,实现埋藏心底五十年太空梦的故事。
原本这是一部温馨且励志的微电影,意在鼓励疫情下的国人,不放弃对未知世界的 探索 。有趣的是,很多网友发现,如果把微电影故事套用在疫情之下的 旅游 行业身上,会出现一个绝妙隐喻:
普通人难以触及的太空梦恰似“ 旅游 业难以突破的疫情现实”;周边人对主角王大爷“你咋不上天呢?”的戏谑之言,是绝大多数传统旅企疫情重压下难寻出路的自我吐槽;王大爷在孙子协助下巧换思路,坚持 探索 ,在地球上竟然玩了一把“登陆火星”,隐喻着“马蜂窝转换思路,找到了穿越疫情周期的新方法论”。
马蜂窝是不是如网友所猜,想要通过这部微电影,隐喻表达上述观点,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旅业独角兽今年的确有了一些新想法。
不久前,镁光灯下消失许久的马蜂窝创始人陈罡罕见现身,公开发表一个劲爆观点:
“ 旅游 没有下半场。”
“互联网下半场”论点源于2016年美团创始人王兴,他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彼时已经结束上半场,进入以“高 科技 、互联网+和国际化”为新驱动力的下半场。
过去五年,马蜂窝一直深耕“互联网下半场”,先后发布“3C战略”、“平台经济下的柔性供应链”等多个打法,走在中国互联网经济 探索 的前沿。
然而,新冠疫情的突袭,改变一切。
特别是面对复苏遥遥无期的出境游、接二连三熔断的国内跨省市游、 旅游 产业链被彻底砸碎后的缓慢重塑等一系列行业现状,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马蜂窝必须要有所行动。
高调曝出“ 旅游 没有下半场”同时,陈罡也向外抛出马蜂窝疫情新常态下的新方法论—— 旅游 产业互联网。
疫情催化出“新消费、新品牌、新定位”特征的 旅游 产业互联网,将给行业创造一个全新周期,抓住这个机会,马蜂窝完全可以穿越疫情带来的影响,拥抱变革,实现存活。
业内好奇的是, 旅游 产业互联网到底是个啥,马蜂窝又如何借此机遇成功“上天”?
02
旅游 产业互联网看似是个新鲜概念,本质却并不复杂。
马蜂窝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左边是用户,右边是商家,马蜂窝居中,通过源源不断生产内容,制造丰富 旅游 消费场景(俗称“种草”),深度影响用户 旅游 消费决策,推动 旅游 产品销售(俗称“拔草”),最终实现供需两侧撮合交易。
疫情的出现,极大影响了平台类旅行平台的商业模式的运转。由于人口流动被严重限制,导致一个严重问题——海量 旅游 消费场景消失了。
以出境游为例,疫情之后,跨境出行被严格管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平台生产多少关于出境游的种草内容,供应商研发多少出境游产品,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化学反应,后者根本无法走出国门,再旺盛的需求得不到落地。
客观而言,马蜂窝的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疫情之下,用户、平台和商家之间的内在逻辑,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用户层面。尽管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动,但消费者的 旅游 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加旺盛。这也就是为什么疫情之后,周边游、乡村游、短途自驾游、城市深度体验游等聚焦于本地消费场景的 旅游 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根本原因。所以,用户层面疫情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产品的需求暴增。这是 旅游 产业互联网呈现的第一个新特征——新消费。
新消费的关键词是“场景”。去年以来大火的野餐、露营、剧本杀、冲浪、飞盘、飞蝇钓等新玩法,本质都是一些新的消费场景,能够让消费者深度参与,获得极佳的体验感。
商家层面。用户需求剧变,商家供给随之改变。原来上述这些消费场景基本都是小众玩法,产品和商家在供给侧占比并不大,疫情生生把小众催化成为大众。在这个过程中,商家端发生剧烈地震,一批商家被淘汰出局,一批新商家脱颖而出,在产品质量、品牌意识、服务效率上更加符合新消费的需求,这是 旅游 产业互联网呈现的第二大新特征——新品牌。
新品牌的关键词是“专业”。商家不再需要大而全,小而美也会有机会,关键词是专业和品牌意识,核心是会玩,对用户需求有深入理解。
平台层面。左右需求都变了,平台势必紧随其后为两边变化做好服务,既要站在用户角度帮它们发掘新消费场景和新产品,也要站在商家角度推动优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这就是 旅游 产业互联网的第三大新特征——新定位。
新定位的关键词是“共情”。平台不能局限于做撮合交易,而是要在供需两侧更多起到启发、引导甚至刺激性作用,让商业闭环的运转更加高效和流程。
新消费、新品牌和新定位共同构成 旅游 产业互联网。马蜂窝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转换思路,重启用户、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商业闭环。
03
激活 旅游 产业互联网,马蜂窝依靠的是什么?
答案似乎从未改变:内容。
说到底,这是马蜂窝作为 旅游 攻略社区的本质。只不过,疫情之后“内容”的内涵早已发生改变。
“内容既是场景,又是产品,是构建 旅游 产业互联网闭环的关键。”陈罡如是解读。少有人注意到,今年下半年以来,有一个新内容创作者概念频繁被马蜂窝提及:
主理人。
马蜂窝尚未公开给主理人一个明确的概念定义,也未明确他们的人物画像、人数规模和具体职责。劲旅君从种种迹象分析来看,所谓主理人,是指一批拒绝循规蹈矩,玩得更嗨、更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在某个领域具备极高专业知识储备的专家(个人或者机构),能够带领用户尝试从未经历过的潮酷玩法。
如果说马蜂窝的 旅游 KOL是内容创作者体系里的特种部队,主理人就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
与主理人配套的则是马蜂窝内部称之为“潮人试验项目”的秘密武器:
同城活动。
主理人们以“同城活动”为载体,承担着 探索 新领域、新方向、新趋势的重任。例如去森林感受一场真正的野奢露营、在动物园来一场亲子之旅、在美术馆打卡体验艺术创作与深度接触、像007一样秘密潜入私邸,像“银翼杀手”一样在赛博朋克未来世界游荡,像悬疑片探长一样在工厂废墟寻找蛛丝马迹……
主理人的出现,对于用户、商家和平台,都带来颠覆性变革:
主理人发起的潮流玩法,本质是 探索 创建新消费场景,一旦这个新消费场景在C端获得广泛认可,就能深度影响用户 旅游 消费决策,给他们一个消费“沉浸式体验”的理由;新消费场景的出现同时刺激新产品研发,对商机有敏锐嗅觉的商家们,会第一时间研发对应产品,进入平台官方精选的产品库,供消费者选用;主理人研究潮流玩法产生的所有图文、长短视频、互动、点评、问答等,都是内容创新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让平台内容生态进一步繁荣,用户和商家均对其产生更强黏性。
这就是陈罡说“内容既是场景,又是产品”的真正内涵。
通俗来说,马蜂窝希望通过主理人给用户和商家打个小样,用户到底应该怎么玩,商家又应该研发怎样的产品,从而形成循环。
主理人的出现,还有效解决了疫情之下,马蜂窝最大的一个难题:
提频。
旅游 是典型的低频消费,但以休闲 娱乐 为核心的各类玩法却是高频消费,你可能一年才去 旅游 一次,但必定每周末都会找一些好玩的项目。频次不一样,消费级别不一样,市场规模与潜力不一样,资本市场上的可能性更加不一样。
马蜂窝对提频的决心,从其地铁广告SLOGAN的变更上就有清晰体现,从“ 旅游 之前,先上马蜂窝”到“出门玩之前,先上马蜂窝”,从“旅行“到“玩法”,这就是陈罡期待的马蜂窝进入 旅游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门票。
04
去年至今,马蜂窝围绕 旅游 产业互联网,对平台内容体系发起两次革命性迭代,目前形成金字塔形的四层内容创作者架构体系:
基础:用户。任何用户在马蜂窝平台上发布的任何内容,都将成为构建这一层级的砖瓦,特点就两个字,海量。足够大基数的UGC内容,让马蜂窝有能够挖掘优质内容的基础,是过去十年,马蜂窝的核心竞争力。
中层:核心创作者。这一层级的内容创作者由UGC、PGC和OGC三大类创作者共同构建,KOL、专业商家、 旅游 局等为典型代表,他们的优势是内容专业度高、创作频率高,内容带有更明显的“精选”标签。
为了强化这一层级内容体系,马蜂窝去年推出了北极星攻略,强调不再给用户推荐泛泛的内容,而是有针对性的推荐深度结构化、系统化的精选内容,最大限度提升用户 旅游 消费决策的效率。
高层:主理人。这是马蜂窝今年重点打造的新社区体系,以研发潮流玩法为主要任务,承担着挖掘新玩法、新趋势、新热点的任务,是马蜂窝新增长点的 探索 者和开路者,不亚于十年前,张小龙的微信对马化腾的腾讯的意义。
顶层:蜂首。这是马蜂窝内容森林体系的最高荣誉,任何一个创作者都已登上蜂首为最大荣耀。有人评价,任一款APP,开屏都是贡献给最有钱的金主,毕竟这个广告位是最昂贵的,只有马蜂窝,将这个最昂贵的位置,留给了内容创作者。
态度,说明一切。
能够把这个金字塔统筹起来的,就是马蜂窝的底层逻辑——社区。
未来的马蜂窝,不再是一个家乐福,大而全,而是COSTCO,拼的是精和优。陈罡直言,“马蜂窝的定位,已不仅限于中国最大的旅行社区,也在向中国最会玩的旅行玩乐社区加速发展”。
这或许是马蜂窝回应“你咋不上天呢?”的有效回答。
2021年五一旅游业或将“报复性”增长
2021年开年仍然面对两大疫情背景——全球疫情形式依然严峻、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整体来看,我国的情况要好于世界,国内疫情目前非常乐观,与2020年相比较,自春节开始,居民消费意愿就开始持续释放,这让饱受疫情之苦的 旅游 从业者缓了一口气,鉴于海外疫情还处于波动中,国内 旅游 仍是主旋律、主引擎,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乐观预测:国内 旅游 收入将超过2019年,甚至恢复至2018年水平,整体或能突破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9%;2021年上半年我国入境 旅游 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80%,下半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上升,会有明显好转,预测下半年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5%左右。
绿维文旅结合政策导向、实际消费趋势,预测了2021年六大市场特征。
一、2021两大开年背景
全球部分国家疫情反弹。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3月初欧洲多国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法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德国单日确诊病例均处于水平波动。美国虽在疫苗接种作用下出现向好势头,不过单日确诊病例数仍在数万水平波动。除此之外,3月中旬,印度、巴西、俄罗斯、阿根廷、哥伦比亚病例仍有显著增长。这些数据直接表明,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状况。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曾经公开表示,要在今年年底前实现疫情的结束是不太现实的。
全球疫苗接种率低。据有关数据显示,虽然个别国家接种疫苗比例较高(以色列接种疫苗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最高,为92.46%,阿联酋超过60%,英国超过30%,美国为22%),但目前全球疫苗普及率极低,截至2月28日,全球大约有1.8%的人口实现了疫苗接种,这距离全球实现群体免疫,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钟南山也曾公开表示,要实现全球群体免疫,需要至少2到3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春节释放好数据。商务部发布的消费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基本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充分说明积压的消费需求和潜力,开始爆发,与2020年相比较,今年新春之后,居民消费意愿将持续释放。
文旅消费正攀升。2021年春节是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的第一个春节长假,为了支持“抗疫”,响应国家号召,大量民众选择“就地过年”。但基于电信大数据平台分析显示,春节长假7日游客出游量同比增长达两位数,呈现明显的全面复苏之势。受“就地过年”倡议影响,春节期间本地都市休闲、周边乡村游火爆,尤其是无疫情新增的南方地区。
二、2021全年 旅游 收入预测
2021全年 旅游 收入将超过2019年。 绿维文旅林峰博士认为2021年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民众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将趋向高位,鉴于海外疫情还处于波动中,国内 旅游 仍是主旋律、主引擎,因此,预测国内 旅游 收入将超过2019年,甚至恢复至2018年水平,整体或能突破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5.9%。
另外,受全球疫情不稳定影响,绿维文旅预测2021年上半年我国入境 旅游 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80%,下半年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上升,会有明显好转,预测下半年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5%左右。因此,绿维文旅预测全年入境 旅游 收入将低于500亿美元,恢复至2019年水平(1313亿美元)的38%左右。
绿维文旅:2021年 旅游 收入趋势预测
五一国内 旅游 收入将“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五一”是今年以来的首个小长假,也是疫情好转后经济消费的首个重要节假日,人们抑制许久的消费欲望和高涨的出游热情,将迎来出游的流量高峰;另一方面,2019年五一假期是“4天”,2021年五一假期延长至“5天”,因此,绿维文旅预测2021年五月份国内 旅游 收入较于2019年同期,可增长30%。
体育旅游为什么会爆发式增长?
2018年8月8日是第十个“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以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比起旅游时晒美景、发自拍,如今在朋友圈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以及各种比赛逐渐成为时尚。喜爱运动的小伙伴,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大大丰富了旅游体验。
健身类旅游最受青睐
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选择体育旅游产品出游的人次增幅明显,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24%左右。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再次将体育旅游推上了高潮,世界杯期间,有10万名中国游客赴俄旅游。
在体育旅游中,健身类最热门,占到整体游客量的7成;极限类占2成,观赛类1成。以徒步、登山、骑行等为代表的健身类旅游,由于游客的参与度、体验度更高,平均花费相对来说最低,人群相对更广,成为最为主流的全民健身游活动。驴妈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健身类旅游游玩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民众的健身意识增强。
一年四季都有景区、跑步组织、旅行社等组织登山、跑步、徒步、骑行等健身游活动,从小学生到花甲老人都可参与,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驴妈妈数据显示,黄山、峨眉山、泰山、衡山、天门山等是登山客最多的景区。同时,健身游的用户也成为体育旅游三类里年龄跨度最大的一类。
体育旅游快速增长且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体育赛事热情的高涨,体育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我国旅游消费模式由传统观光游向兼顾休闲与健身的体育旅游消费模式转变。
而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体育设施和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也为健身旅游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体育与旅游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旅游行业的经济特征分析
我国的经济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三大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服务业迸发出了空前的活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计量分析,更好的发挥旅游经济的作用,带来经济的新增长。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通过模型的建立与调整,研究影响我国旅游支出的各种因素,揭示我国旅游经济的结构特征,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国内旅游支出;旅游经济;旅游电子商务;建议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y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s economy presents explosive growth,the three main industrise rapidly develop.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rsting out the unprecedented energy of the third industry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y.Tour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ourism economy, better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bring new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knowledg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m expenditure in our country, reveal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 econometric;domestric tourism spending;tourist economy;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suggestion 一、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在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据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90年的14.5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加了近9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近40倍。人们收入的提高,大大的增强了消费需求。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成为了人们的首选。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
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据预计到2020 年,国内的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 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 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 亿元,相当于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同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使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资源供给充足。在这样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无限的,当前旅游业的良好态势也证明了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 计量经济学模型 在曹开军、高登营(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的《我国旅游收入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从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人数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出发,检验得出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且国内旅游收入与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正向的变动关系。在成希祥(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助教)、肇丹丹(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的《国内旅游发展效益的计量分析》中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城乡居民人民币年底存款余额、旅游人均花费(分为城镇和农村)、铁路里程和公路里程、以及虚拟变量(公共假日),得出国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呈正相关,与城乡居民人民币年底存款余额呈负相关,节假日的变更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不大。 从现有模型看,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经济进行计量分析都是从收入水平、消费倾向、交通设施、闲暇时间方面为切入口。但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迅速崛起,给中国的旅游业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无疑给旅游业带来重大的革命性影响。因此,本文选取的变量有国内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口、铁路里程、公路里程、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社数量以及网民数量。以此来探究各个因素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 影响旅游经济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