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行为有哪些变化呢?
从焦虑变为从容应对,激发理性消费
面对着 2020 年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心理从最初的焦虑变为更加从容的面对,中国各级别城市的阶层财富分化复杂,只着眼于物美价廉的理性消费观念、“重品牌、重样式、重使用“的感觉消费观念和”重视心灵上的满足“的感性消费观念并存;经济不景气将会加速一二线城市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即重视 “共享”的社会。这个观念最先由三浦展提出,用于描述 2000 年以来日本年轻人出现的“低欲望”的整体客观理性的消费。后疫情世代, 一二线城市的 80 后或率先开始类“第四消费时代”的理性消费,这种理性不同于日本年轻人整体客观理性消费,消费者链路三大环节:对美妆品牌的启示5而是在高负债压制下的主观理性。炫耀型消费和品牌效应减弱,性价比高的产品更有潜力 。
1.2 对未来不可知的谨慎,重塑购买考虑
受疫情影响,对安全,健康和未来不可知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会更加谨慎;尤其专家的建议影响变强。从美妆个护品类消费心理动机线上讨论分类对比可以看出,疫情前:效果,成分,品牌,服务体验,跟风代言是线上人群考虑购买的主要因素,疫情后:健康,安全性,专家意见成为更多考虑消费的原因。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产品需求在被重塑成以安全、健康,但是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他们依旧希望可以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看重颜值、时尚设计以及舒适的体验。因此,健康,安全性成为消费者主要消费心理动机,同时追求美的享受和体验带来的小确幸。
1.3 孤独导致社交欲增长,涌现新渠道机遇
疫情期间和隔离期积压的孤独感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巨大释放。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线上社交需求的红利释放,各行业纷纷依托于直播平台进行试水,开始布局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后疫情时代,直播+电商的模式已从最初的自救手段转化成为如今企业布局线上标配。在美妆行业中,直播作为线上购买渠道在各城市线级消费者中呈现出极高的提及率,在低城市线级消费者中渗透率更高。
二、疫情之下的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行为有何变化?
疫情对大众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疫情前,效果,成分,品牌,服务体验,跟风代言是线上人群考虑购买的主要因素,疫情当下,健康,安全性,专家意见,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成为更多考虑消费的原因。疫情的考验让物质财富在价值观中的重要性迅速下降,伴随着而后洪水,国外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得严峻,消费者的心理更加趋于保守和理性。
与此同时,疫情的突如其来拉动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期待享受生活、更加大胆追求美的享受和体验,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会较疫情之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感恩自然。疫情期间和隔离期积压的孤独感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巨大释放。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线上社交需求的红利释放,各行业纷纷依托于直播平台进行试水,开始布局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后疫情时代,直播+电商的模式已从最初的自救手段转化成为如今企业布局线上标配。在美妆行业中,直播作为线上购买渠道在各城市线级消费者中呈现出极高的提及率,在低城市线级消费者中渗透率更高。
三、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 旅游 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各个相关行业厂商的营收短期内都出现大幅下降,全球 旅游 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新冠疫苗的量产与使用,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国内 旅游 行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期,这也为全球 旅游 行业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概况
文化 旅游 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 旅游 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
分季度看,出游人次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从 旅游 花费来看,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同比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同比下降55.7%。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也呈现出整体平缓复苏的迹象。
国内 旅游 市场的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小长假的带动作用下,第二季度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较一季度大幅上涨,初步出现回暖迹象。
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关于推进 旅游 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相关政策调控,全国各地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量承载量上限也由此前的30%上调至50%,应对随后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再次把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承载量从50%调整为75%。受跨省游恢复、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的带动,国内 旅游 市场迅速复苏。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为 旅游 市场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民航客运量持续恢复性增长,铁路月均发送旅客量逐渐稳定。截止2020年底,在线 旅游 月活用户达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在线 旅游 平台新增用户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疫情中文旅产业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竞争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通过数字化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 旅游 服务。以贵州省为例,省文化厅和 旅游 局推动打造的“一码游贵州”项目,囊括贵州全省涉旅数据,助力贵州开启全域智慧 旅游 新模式,为贵州的全域 旅游 注入活力,也为国内 旅游 业增添动力。
市场竞争模式
疫情给 旅游 业带来沉重打击,但2020年 旅游 行业融资额创新高,高达420亿元,在疫情下的行业低谷期,资本抄底 旅游 资产,使得2020年 旅游 业单笔融资金额近4亿元,资本对头部 旅游 资产的争夺异常激烈。主流的在线 旅游 平台也合纵连横,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在线 旅游 交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50.9%,OTA平台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OTA平台以携程遥遥领先占据主导地位,在线 旅游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携程在国内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占据中国最大在线 旅游 平台地位;美团凭其客户端、PC端等平台入口,低成本的流量方式实现其 旅游 业务的主要入口,是美团在线 旅游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猪背靠阿里,有巨大的流量导入,加之完善的金融服务以及阿里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在疫情防控的统筹、相关政策的调控、市场竞争变化等条件下, 旅游 企业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等巨大的财务压力。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服务,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扮演了行业“稳定器”,在行业复苏期扮演了“加速器”,通过各项举措为市场增添活力,这些良性的改变都对整个 旅游 市场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后疫情下的行业变化趋势
智慧、便捷 旅游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升级。智慧 旅游 的发展,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 旅游 需求和 旅游 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 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发展,加速 旅游 业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适应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乡村 旅游 或成新 时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立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无疑会对未来乡村 旅游 提供强大支撑,乡村 旅游 业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步入全面小康 社会 ,民众更加重视文化、 旅游 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 旅游 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