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成KTV主力军,是KTV比广场舞还有趣吗?
感觉“老人”已经成为近期网络热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但围绕着“老人”的讨论往往带有负面信息,例如碰瓷、广场舞、占用宜家床、责令年轻人让座等等。今天有报道说老年人逐渐成为KTV的主力军,我认为这是好事呢,唱KTV,有这么3点理由:
1、圆了老人的唱歌梦。每一个老人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在老人年轻的时候也当时的歌唱明星,很多老人年轻时也是追星族,甚至还有明星梦。而现在的子女孙辈们根本不喜欢老人的歌曲,所以老人们很少有机会在家里一展歌喉,往往只能随着电视机,默默低声吟唱。而KTV很好的补偿了老人唱歌欲望,约三五好友,在KTV中,一同大声唱着自己年轻时喜欢的歌曲(貌似老人们喜欢的歌曲很适合合唱),满足了老人们的唱歌欲望。
2、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是家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老人找不到活动的场所、找不到活动的伙伴,因此要么宅在家中,要么到宜家等公共场所打发时间。而KTV为老人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活动场所,费用也不高,可以一面唱唱歌、一面聊聊天,丰富了老人的业余生活。同时,唱歌有利于锻炼心肺功能,也算适合老人的运动。不过,在此,也希望KTV针对老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在通风、光照等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为老人提供更健康的歌唱环境。
3、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当KTV在老人中还没那么流行时,老人往往会自发地组织在公园、广场的某个角落,形成合唱团,定期练习。本来是个好事,但一个公园里这样的合唱团至少3~4个,同时演唱不同歌曲。不同的曲风、不同的音乐大声地混合在一起,给其他游客带来了不好的感受。而在KTV中练习,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不仅KTV吸引老人,现在流行的活动,如直播、游戏、微博等都吸引着老人们参与。我们年轻人一方面不要把老人排挤在流行之外(要知道他们年轻时也一样很时尚);另一方面,随着银发社会的到来,在设计流行游戏或活动时,也可以将老人作为目标用户考虑进来,吸引老人多多参与,因此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的!
二、白天的KTV90%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到底有多丰富?
白天的KTV90%都是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到底有多丰富?
提起去KTV唱歌,很多人觉得那是年轻人的娱乐,不过,这几年,唱K也渐渐成了老年朋友的新宠。合肥市丁岗社区、逍遥津街道、县桥社区、丁香社区和家家景园社区,有六成的老年朋友去KTV唱过歌,其中,近三成老年朋友常去KTV欢唱。为啥现在KTV也成了老年人的天下了呢?
如果研究一下老年人唱KTV的时间段你就会发现,很多老人选择的是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场包段。这一时间段KTV通常人比较少,很安静,更重要的是,工作时间包场价格低廉,适合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老年人前往KTV消费,很少点食品或者服务,有的时候零食、小吃、茶水等自己也会携带,有的时候KTV也会进行赠送。这样均摊下来,老年人“组团”唱KTV的成本就相当的低了。据一位大妈介绍称,如果团购或者购买会员卡,唱KTV就更便宜了,花上几块钱就能唱一下午,“在家开空调还要花钱呢!”
老年人现在的文化娱乐活动多种多样,一个老年文体团队,可以将KTV当做练功房,也可以在这里“聚会、联络感情”,有的阿姨说了“有的时候还不要队员出钱,我们直接用舞蹈队经费。”不要钱的文娱活动,哪个老年人不喜欢呢?毕竟大家都曾经年轻过,有爱唱爱跳的时候,如今年纪大了,为啥不重新捡起这个爱好呢?
其实,KTV的营业者本身对于老年人前来唱K也是很欢迎的,KTV行业是文化娱乐行业,本身就很注重人气,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相对来的人数较少,这些老年人正好弥补上了这个空当。
三、KTV开始走下坡路,中老年消费群体占比增加
近年来,“K歌”这个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连带着过去到处开的KTV也渐渐没落了,对于很多90、80后甚至是00后来说,KTV的淡去似乎是随着年龄推进而“自然而然”的,但这背后却是整个产业的 “落寞”。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伴随着线上K歌、密室逃脱、狼人杀等等线上线下的新 娱乐 形势出现,原本注重线下社交的KTV开始走了下坡路,很多人可能上一次去KTV大概还是大学甚至是高中毕业的时候。
报道指出,目前中老年人在KTV的消费人群中占比越来越大,而其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消费能力最旺盛的一批人正在逐渐离开这个行业,这对于其产业发展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然而KTV也基本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伴随着去年至今的经济冲击,线上经济继续迎来发展,KTV产业似乎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这一方面与发展现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KTV的盈利模式有关。
作为包厢式的消费场所,KTV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唱歌、服务以及酒水。
唱歌部分不用多说,采购完机器后,费用基本就是电费以及一些耗材费用,只是最近这几年国内版权意识越发强烈,歌曲版权成本或许也成了不得不考虑的存在,而当前因为各种线上K歌软件以及移动的小型K房的出现,市场进一步被压缩。
酒水方面,很多去过KTV的人都清楚,相比较外面的一些超市,店内的酒水价格相当贵,甚至不少都能翻几倍,跟火车站的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部分KTV甚至还试图用各种“霸王条款”来阻止客人带饮食,碰到大型聚会的消费显然非常可观,这些年对于这些行为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而言使得KTV的收入陷入困境。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KTV将更多的收入都倾向到服务上,通过各种陪唱和陪酒拉高酒水消费,甚至培养出了不少“灰色产业”,一次几个人的聚会消费上万不成问题。只是各种严打以及年轻人到中老年的消费转移下,这类服务也逐渐没有了市场。
据了解,当前KTV中的中老年人已经成为了常客,2019年的相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中老人人数相比青年人要高出20%,但消费上却更多是自己是带茶水,来KTV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就是交朋友,相比公园,这里显然更加方便,只是对于KTV来说,他们失去了最有消费能力的一批客户。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手机为主的线上社交取代了过去的线下聚会,哪怕是K歌也同样如此,线下的KTV受到了店面、服务、歌曲等多方面的限制,但以线上的K歌平台以及在很多商贸综合体中随处可见的迷你移动KTV厅为主的,新KTV模式,正在逐步瓜分原本属于传统KTV的市场。
这些新K歌平台没有太高的门槛,没有昂贵的服务,更是可以填满碎片化的时间,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新平台的出现本质上造成了传统KTV的衰落,而经济大环境只是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其无论是成本还是规模都远超线上和迷你,越大的城市成本越高。
从数据来看,北京三环地区如果想要一块较大的场地,500平级别月租就要10万,每个包厢的相关设备之类的费用至少就要过万,人工、装修以及各种费用零零总总更是十多万,就相当于前期投入至少百万级别,否则根本开不了几个月,更没有客流,这么一算,营收压力可见一斑。
不过也正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专门做KTV的店虽然面临经营困境,然而其中有一些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进入到了移动或者线上的市场中,或者与电影院等进行合作,将两个服务 娱乐 行业合并起来,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与此相对的,过去以服务为中心的KTV可能也会迎来一场悄无声息地缩水,2020年一整年,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有4609家KTV倒闭,半年左右的停摆时间更是倒闭了不少高端行业。
相比较过去,因为追星和各种歌手的综艺较多,年轻人追星的最后便是在KTV进行社交,某种意义上就和网吧一样,但随着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移动设备上,KTV 在人们的手机和日常生活中“遍地开花”, 社会 上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这么多的KTV了,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这其实与业界生态的 健康 化也有关系,毕竟KTV本身的出现有时候就并不只是单纯的企业,各种偷偷摸摸的违法行为也伴随其间,如果能够通过在线化的方式将这些行为进一步杜绝,或许KTV走下坡路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
四、KTV里适合40-50岁人唱的歌有哪些
千百惠-走过咖啡屋 卓依婷-免失志 卓依婷-杜十娘 卓依婷-童年 李玲玉-不能忘记你 卓依婷-长相依 叶启田-爱情一阵风 张燕-天涯歌女 徐怀钰-踏浪 李玲玉-何止一句我爱你 卓依婷-东南西北风 卓依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李玲玉-午夜街头 李玲玉-女儿情 李玲玉-是酒也是泪 李玲玉-柔情似水 李玲玉-爱的风铃 李玲玉-绵绵细雨的夜晚 杨钰莹-我不想说 杨钰莹-甜甜小妹 杨钰莹-让我轻轻的告诉你 林玉英-小雨 杨钰莹-风含情水含笑 林玉英-点燃一根烟 林翠萍-一定要成功 林翠萍-等待你回航 林翠萍-不要延续这段情 林翠萍-都是为了你 江蕙-落山风 蔡秋凤-一生为着你 蔡秋凤-金包银 蔡秋凤-雨水我问你 邓丽君-几多愁 邓丽君-漫步人生路 邓丽君-美酒加咖啡 陈小云-为你唱一首歌 陈小云-月夜相思曲 陈小云-杯中影 陈小云-歌声恋情 陈小云-烧酒话 陈小云-爱人跟人走 陈小云-爱情恰恰 陈小云-痴情花 韩宝仪-午夜香吻 韩宝仪-抹去泪水 韩宝仪-无奈的思绪 韩宝仪-无言的温柔 韩宝仪-站在高岗上 韩宝仪-粉红色的回忆 韩宝仪-舞女 韩宝仪-舞女泪 韩宝仪-蔓莉 韩宝仪-酒醉的探戈 高胜美-千年等一回 高胜美-山地情歌 高胜美-梨山痴情花 高胜美-潇洒的走 高胜美-缘 高胜美-彩云伴海鸥 龙飘飘-多少柔情多少泪 龙飘飘-惜别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