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

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

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经统一组织评审认定后,按照上一年实际投资10%给予补贴,单项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

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1

24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网站发布《加强文旅企业帮扶促进行业恢复的工作措施》(下称《工作措施》)。《工作措施》提出,面向终端文旅产品消费者,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工作措施》从支持旅行社开拓客源、支持在线旅游平台、加强文旅宣传营销等三方面发力,提出具体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

在支持旅行社开拓客源方面,《工作措施》提出,对2021年接待外地来蓉游客人次数总量排名前30位且接待外地游客人次数不低于2万人次的旅行社,根据排名次序,第1—10名奖励20万元、第11—20名奖励15万元,第21—30名奖励10万元。2022年,通过包机、专列等方式,组织外地游客来蓉且上座率达50%以上的旅行社,每架(趟)次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符合四川省客源组织奖励政策的旅行社优先享受省级奖励政策。

在支持在线旅游平台方面,《工作措施》明确,对向游客提供2项及以上旅游服务,针对成都以外游客销售成都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产品,2021年销售成都旅游产品订单量排名前3且订单总量较2020年同比增长20%以上的在线旅游综合营销平台企业,分别给予第一名200万元、第二名150万元、第三名100万元奖励。

在加强文旅宣传营销方面,《工作措施》提出,依托文旅成都APP,面向终端的文旅产品消费者,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2

11月23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关于印发《加强文旅企业帮扶促进行业恢复的工作措施》的通知,共推出十一项措施,投入真金白银帮助文旅企业纾危解难,促进文化旅游 行业加快恢复发展。

本次的扶持措施覆盖旅行社、文旅企业、在线旅游平台、旅游景区、酒店、文旅人才等几乎全产业链,最高奖励1000万元。同时还将于近期依托文旅成都 APP,面向终端的文旅产品消费者发放 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成都,四川省辖地级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成都常住人口2093.78万人 。

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 ,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所, 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01家 。

成都是全国十大古都和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发祥地 。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 ;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成都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促进旅游业发展3

随着成都市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全市文旅行业疫情防控从应急管理转为常态化防控,如何帮助文旅企业纾危解难,促进文化旅游行业加快恢复发展?11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文广旅局获悉,目前已经制定出台了11条具体措施,包括对旅行社开拓客源、文旅产品供给、旅游酒店提档升级等给予相应奖励等扶持措施,同时还计划依托文旅成都APP,面向终端的文旅产品消费者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成都还将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为支持旅行社开拓客源,成都将对2021年接待外地来蓉游客人次数总量排名前30位且接待外地游客人次数不低于2万人次的'旅行社,根据排名次序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其中,第1-10名可获20万元奖励。同时,在2022年通过包机、专列等方式,组织外地游客来蓉且上座率达50%以上的旅行社,将按每架(趟)次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

在线旅游平台支持方面,成都计划对向游客提供2项及以上旅游服务,针对成都以外游客销售成都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产品,2021年销售成都旅游产品订单量排名前3且订单总量较2020年同比增长20%以上的在线旅游综合营销平台企业,分别给予第一名200万元、第二名150万元、第三名100万元奖励。

据悉,成都市文广旅局还将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为主题,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推介活动,大力开展新媒体宣传推广,重点组织博物馆、美术馆、景区景点等开展云看展、云旅游等直播宣传推广活动。同时,鼓励各区(市)县、重点文旅企业、景区景点等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的各类文旅活动。“接下来,我们将启动全市冬季冰雪游、都市游、乡村游的策划组织和宣传推动。”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依托文旅成都APP,面向终端的文旅产品消费者发放200万元文旅消费券。

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

烟火成都重归,如何进一步优化文旅产品供给?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将支持创建旅游品牌,对新创建成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新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在支持旅游景区优化服务方面,将对国家4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投资提升环境品质和服务质量,经统一组织评审认定后,按上一年实际投资的1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更多的文旅新产品也将陆续“亮相”。成都市文广旅局将对旅游景区、文博场馆、演艺场所、文旅企业等打造弘扬天府文化、体现成都人文风情的优秀旅游演艺项目(剧目),经统一组织评审认定后,按照上一年实际投资10%给予补贴,单项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同时,支持文旅企业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产品,尤其是近期将推出一批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对新开发的“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优先纳入 “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

此外,成都还将支持旅游酒店提档升级。比如,将按照2020年度税费解缴金额,结合综合评分,分别对三星、四星、五星级旅游酒店中排名前5位的给予最高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补助,对新评为五星级、四星级的旅游酒店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再比如,对成功创建绿色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等级民宿等特色品牌酒店,将按照详规规定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对引进符合条件的国内外品牌度假酒店的项目业主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纾危解难!文旅企业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降低、增值税减免

疫情以来,文旅企业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为加强文旅企业帮扶,成都市文广旅局还将落实纾危解难政策,帮助文旅企业落实国家、省、市以工代训补贴,降低文旅企业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增值税减免,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缴,贷款贴息,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纾危解难政策。

为稳定旅游人才队伍,成都市文广旅局还将鼓励导游人员、旅行社计调人员、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人员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行业企业开展旅游行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并按规定享受相关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鼓励涉外导游积极开展短期业务转型,服务内需市场;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拓展关联业务,采取自救措施渡过难关。鼓励外语导游积极申创文化和旅游部“金牌导游”项目培养计划,成立“金牌导游工作室”,优先推荐其参与省级技能大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申报。

二、文旅新地标!“冰雪”主题消费新场景亮相成都

文丨西部菌

高起点建设世界 旅游 名城,成都再添重磅IP。

6月30日,首届成都夏季熊猫冰雪节在位于都江堰的成都融创文旅城开幕。同时,从7月起,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水世界开始试营业。

娱雪项目搬进城市,一时间,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之一的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

此次活动以“熊猫”对话世界,以冰雪点燃盛夏激情,聚 旅游 、文创、赛事、 美食 、音乐、会展于一体。

成都则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拥有一流专业室内滑雪场及顶级冰雪主题乐园的第四城。新的文旅IP的到来,将彻底升级成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

而雪世界、水世界背后的成都融创文旅城,也将成为助力“三城三都”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新样本。

01

新IP亮相,西部文旅新三角格局初现

在流量经济时代,城市IP的价值不断凸显。顶级的城市,基本上都有顶级的IP。

比如在文旅领域,上海的迪士尼,广州的长隆,这些都是名气响当当的主题乐园。它一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成都素来以网红城市著称,从来不缺流量,但同样存在着短板。比如以消费见长,因为商业活力而登顶新一线城市之首的它,一直都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题乐园。

与此同时,在整个西南 旅游 市场,贵州近几年强势杀出, 旅游 经济火爆异常。如此大放异彩的表现,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成都的确迫切需要一个新IP,或者说新的文旅消费场景。

因此,在3月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上,成都融创文旅城作为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新场景的代表项目,被重点推出,寄予厚望。

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兼西南区域集团总裁商羽致辞

成都融创文旅城带来了全新的休闲体验、独具特色的川派乐园。比如这次亮相的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总建筑面积达8.08万㎡,全天最多可接待5000人滑雪。夏天的成都,也能尽享娱雪乐趣。

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人对雪有着独特的情结,成都还是为数不多能看见雪山的城市。不过以往想滑雪,最近也得跑到西岭雪山,现在娱雪项目搬到城市,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一座全新的“欢乐城”拔地而起,在为成都增添文旅新IP的同时,也将重塑四川的 旅游 版图,形成“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欢聚文旅城”的文旅新三角格局。

旅游 产业讲究资源集群,集群才能提升游客停留时长,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在成都融创文旅城的 旅游 新一极加持下,届时,成都人的近郊游,将有更多的理由在此消费驻足。

02

消费新场景,带动文旅产业大升级

2018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正式印发,要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在响应国家号召上,依托成都融创文旅城,成都再次走在各大城市前列。

而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之外,成都融创文旅城水世界同样带来了新场景的意外之喜——它是以冰川奇景、藏羌秘境为特色,融玩水设备、特色汤池、休闲SPA于一体的大型室内恒温水乐园。

新文化、新体验、新场景、新消费,崭新的文旅业态,在升级城市生活休闲方式的同时,还将助力成都的产业转型。

成都融创文旅城水世界实景图

在当前的环境下,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重要性不断提升。事实上,最近这几年以来,消费基因强大的成都,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主题,也正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按照相关目标,2022年,成都将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地位,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60%以上。

面对激烈的城市IP竞争,做大外来消费的份额,需要极具竞争力的消费场景来引流;提升消费的经济贡献率,则离不开关联行业的产业支撑。

随着“三城三都”建设的提速,成都在文旅领域的影响力步步攀升。

2019年 旅游 总收入达到4650亿元,同比增长25%。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高起点建设世界 旅游 名城,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果。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实景图

但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尤其今年还遭遇了疫情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2.91万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89.18%。

为了促进消费回补,6月初下发的《成都市以新消费为引领提振内需行动方案》专门提到,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深度发展农商文体旅融合消费。

成都融创文旅城的亮相,可谓正当其时。

娱雪乐园的落地,弥补了消费场景的空白;全球竞争力的冰雪运动赛事场地,极富体验感的文旅业态,还为成都的“三城三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文旅新IP,消费新坐标,成都的消费城市地位和综合能级因此而再度提升。

03

拓疆西南,融创助力城市生长

作为“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成都所在的西南地区,向来是融创耕耘的重点。

截止到2019年,融创拓疆西南,布局了5省20余城130多个项目。比如,去年年底开业的昆明融创文旅城,首开接待客流超过30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

而今年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正式提出,它为成都开启了全新的城运,成都融创文旅城的亮相,无疑和如火如荼的双圈建设形成了紧密呼应。

根据介绍,成都融创文旅城是四川省、成都市的重点文旅项目,前期惊艳亮相的雪世界、水世界,还只是成都融创文旅城的板块之一。

整个成都融创文旅城由融创乐园、融创雪世界、融创水世界、锦秀剧场、高端酒店群、国际会议中心、融创茂、滨湖酒吧街、低密住宅等业态组成,是集多元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 旅游 度假目的地。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实景图

新的文旅业态,除了革新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带动消费、产业双升级,还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助力城市生长,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型文旅综合体,成都融创文旅城这种大的投资项目,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经济拉动效果。

而且,成都融创文旅城的到来,不仅增加了一座大型文旅综合体,还会带来上下游产业项目和城市配套,这将释放新的人口红利和城市竞争力。

对都江堰来说,再造文旅业态的新一极,这是区域升级的重要契机;对成都来说,在成渝双圈建设过程中,新IP和新场景,带来了消费发展的新机遇。

有理由相信,这座拔地而起的文旅新地标,通过赋能产业和消费,将进一步助推融创与成都的共同向上生长;而文旅城和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将为成都这座活色生香的城市增添更多魅力。

三、2022年“十项任务”| 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推进 旅游 为民,发挥 旅游 带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 旅游 局一级巡视员多央娜姆认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深化 旅游 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释放内需、提振消费、复苏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迭代、场景创新、设施完善成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而 旅游 景区一直都是 旅游 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是“诗与远方”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随着首批国家级 旅游 休闲街区、国家级滑雪 旅游 度假地、国家康养 旅游 示范基地等名单的推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国家生态 旅游 示范区的建设, 旅游 产品供给正在逐步丰富,也在引导市场的消费风向。

自北京参与申办冬奥会开始,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与日俱增,截至去年10月,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2025全运会带来的 体育 热潮,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形成“北冰南展”的大湾区样板。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 体育 消费力旺盛,但目前冰雪运动产品的供给明显存在不足,可以借着冬奥的东风,开展多种“冰雪+”活动,进一步挖掘冰雪运动的体验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等。比如,大湾区可以与北方城市如哈尔滨、张家口联动举行“冰雪嘉年华”“冰雪 旅游 节”等,以“冰雪+运动+ 旅游 ”的模式,普及冰雪文化,带动冰雪 旅游 消费。在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冰雪设施和产品的供给,增加冰雪运动的日常消费,实现 体育 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虹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开展国家康养 旅游 示范基地的评选工作,适时批准新余仙女湖、大余丫山、铜鼓汤里等地设立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加大对江西中医药、森林、避暑、温泉、运动等特色康养 旅游 业发展的指导力度,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江西打造全国知名、国际一流康养度假 旅游 目的地。

杜明燕介绍,满洲里作为首批国家边境 旅游 试验区,强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强力推动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和边境 旅游 试验区一体化联创联建,构建了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边境 旅游 发展新模式,边境 旅游 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2019年,满洲里市 旅游 总人数9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9.08%, 旅游 总收入157.63亿元,同比增长9.02%。

《“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 旅游 ,深化“互联网 旅游 ”,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

统筹:邱慧

撰稿:邱慧

素材采写:高婷,袁铭,朱珠,路雪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