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川的名胜古迹的作文
平川区有一大批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其中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文化遗迹,自然风光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揽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最为着名。区内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今平川区共和镇政府驻地)胜利会师,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党活动遗址等成为新的红色旅游景点,黄河文化生态游让人在感受厚重的平川文化同时,领略平川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 汉武帝时代,在今平川区水泉乡中村一带设有渡口——鹯阴口,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其后千余年,鲜卑、羌、党项,鞑靼等少数民族相继驻牧境内,而鹯阴作为会州州治、平凉郡郡治,为会州境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白银市境内最早设置的县之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平川区打拉池胜利会师,在水泉、打拉池成立了农会、为白银市境内最早建立的革命政权之一。区内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红山古寺、屈吴春障、黄湾石刻、月河晚照、将军故墓、北武当山等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经过多年的交融和积淀,形成了一支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创作人才队伍,一批有实力的书画家多次在全国及至国际上获奖,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馆及外宾收藏
二、平川有什么旅游景点?
屈吴山
为祁连山东延余脉,旧志谓“六盘山回顾西北,迤逦而来,界靖、海、会三县”,“以相传屈、吴二姓所居,故名”。主峰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为平川区最高峰。山势雄伟,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李宪败夏兵处即在山下,甘肃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暴动靖远兵暴的第一次战斗也在屈吴山麓打响。 屈吴山自然风光优美,岩壑间多清泉流水,素有百泉之称,水质甘淳甜润,可供酿酒,山间林木遍布,有天然乔木5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0多种栖息其间。 屈吴山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唐贞观十九年,三藏法师玄奘取经归来,在水坝滩驻锡建殿,清龙门派名道士刘一明曾在山中养性修真,主要著述《西游记解》即在山中开始撰写。潮云寺为陇上古刹,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万佛殿则气势恢弘,造型别致,潮云寺与万佛殿像两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屈吴山的南北两侧,为避暑、旅游胜地。《屈吴春嶂》被列为平川八景之一。
平川屈吴山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
纪念馆工程为六层框架结构,长70米,宽18.9米,高26.2米,总建筑面积5118平方米,总投资2900多万元。由平川区民营企业忠恒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纪念馆陈设了革命领袖及十大元帅铜像,设有红军长征文物陈列室、长征革命历史展馆、会议室、接待厅等场馆,另设有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军训场地等。纪念馆已被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军分区命名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学生军训基地。
2010年9月20日,由民营企业家忠恒集团董事长房忠投资兴建的“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落成及开馆仪式,在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圣地白银市平川区屈吴山盛大举行。市党、政、军有关领导及部队和学生代表、各界群众参加了仪式,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发来了贺信,开国元勋朱德的孙女、周恩来的侄子及侄媳、彭德怀的侄女婿及侄孙女、毛泽东的扮演者韩中莅临,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北武当
亦名迭烈寺,庙址在平川区水泉乡黄湾中村。始建于唐代,唐敬德西征青海曾于此渡河,整修庙宇。明正统二年(1437)置靖虏卫,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成化十年(1474)巡检司废除后,“傍置空心楼一座,以资观望,今废,其上建庙,名北武当,有碑记。主殿祀真武大帝,足踏龟蛇,披发仗剑,两旁侍立五大龙神”。明嘉靖年间固原游击黄时值巡边至此,特输俸金,悉力改建,匾曰“真武神庙”,史载“灵异益著,人多蒙福”。在清代还有过大规模的修建,经民国九年的大地震后,仍具规模,三月三庙会极一时之盛,例有七十二会三十六山龙轿朝真武大帝之说。惜尽毁于文化大革命。近年平川、靖远、景泰等县区群众集资修建,能复旧观。登临其上,见庙下突出两石仿佛一龟一蛇悄然对语,左下侧一山宛如驯服的大象。庙下平畴向为古河道,再向前望去,黄河奔流,波涛滚滚,河西一抹红山,晚霞辉映,气象万千,不禁使人生怀古之幽情。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即为著名的福寿山石刻。石刻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形象生动。旁有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对研究清代书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迭照望月》被列为平川八景之一。
红山寺
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山石呈红色,故称红山寺。始建于北魏,宋曾重修。石窟内塑三世佛三尊,护法神六尊。明万历年间,在石窟前扩建大殿一座。后续建东西两殿,法王殿、岳王楼、苏武庙等建筑。清同治二年,毁于兵火,其后屡毁屡修,现存建筑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新建。
红山寺有光荣的革命历史。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为巩固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由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于1936年9月12日下午,彭德怀率部进入平川区境内,并将司令部设在打拉池红山寺。具体执行中央交给的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创造条件,为实施“海打战役”做准备的指示精神。会宁会师后,10月23日,朱德总司令同张国焘率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一军到达打拉池,25日召开会师庆祝会,彭德怀报告一方面军,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及陕北苏区状况。红军在打拉池驻扎48天,建立了打拉池农民协会。平川区成立后,在红山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红山寺现为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进宝
王进宝(1626年—1685年)字显吾,平川区黄峤乡马饮水人。清顺治五年(1648)投军陕西提督孟乔芳部张勇标下,以精武功,善骑射,屡立战功。尤以平吴三桂养子陕甘右镇总兵王辅臣之功,为康熙所器重,加一等阿思哈呢哈番,授奋威将军,兼提督平凉诸军事。二十一年(1682)九月,以四川云南荡平,诏进宝陛见,康熙帝钦使郊迎,亲临赐宴,赐团龙御衣,黄鞍鞯马,及行,帝亲临海甸,缓辔顾问二十余里,复赐内大臣朝衣一袭,准以外大臣列内大臣班,驰奏觐见。二十四年病逝于固原任所,康熙帝赠其太子太保衔,并授一等子爵,世袭罔替。乾隆朝,乾隆帝顾念平定三藩叛乱勋耆,令图王将军画像悬紫光阁,供后人凭吊缅怀。王将军为有清一代甘肃籍唯一的正一品官。二十五年长子王用予运父柩归葬西格拉滩青砂岘,春三月遴石工兴工建墓。原配孙氏病逝后合葬。座北向南,堪舆家称为“犀牛望月穴”,原立石坊三座,总长150米,宽20米,由南大门向北依次排列 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石像等,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葬碑文一道,神道碑铭一道。立碑规模宏大,石工雕凿精巧,为全国少见之将军墓葬,惜毁于文化大革命,坟堆封土为圆形,周长33米,高7米,向南7米处为首碑座及石坊。
将军墓自葬后数次被盗,为保护地方文物,1992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挖掘清理。
月河晚照
月河晚照 黄河进入平川水泉镇月河村一带,河似月形,舒展优美,周围红山掩映,每当夕阳西下,余晖四射,山色、水色、天色湛然如绘,至暮夜,犹光华灼灼,豁人心目。河岸有明清古城,断壁颓垣,倍添山河之胜概。有诗赞曰:
天机织出赤城霞, 焕彩腾光万树花;几缕纷纷明远岫, 余辉晚送夕阳斜。
摩崖石刻 自迭烈逊渡黄河而抵西岸,即为著名的福寿岩刻,岩壁高约二十米,长五十多米,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阴刻双勾正楷“捧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旁有阴刻行草小字,内容为道教经文。另有临流道人吴大德所书“福寿山”初迹,“创修福寿山说”等内容。接近河岸的地方,刻一灵龟,首望黄河,背负红山,形态生动有力。石刻书法精湛,凌波观赏,别有一番情趣。
黄河岩画
区境岩画目前共发现野马滩、白杨林及井儿川三处。野麻滩岩画位于水泉镇野麻村境内,岩体为红砂岩,面南背北,岩面约成平行四边形状,高7.5米,宽约4.4米,为自然断面,平整无裂缝,右上角和左下角各有一岩眼,位于同一垂线,上眼口径约17-18厘米,下眼口径为10厘米。岩面呈黑褐色,岩体下方有碱蚀,画面保存完好。
岩画共有图像24幅,其中人体像10幅,人头像5幅,动物像8幅,器物像1幅,另有磨迹1处。
白杨林岩画与野麻滩岩画隔河相望,凿刻于距地面约10米的红岩上,面积约8平方米,长约4米,高约2米。现存山羊像1幅,人像、月亮像、太阳像各1幅,人头像5幅,鼎状像3幅。岩画下幅已风化,有略存痕迹者数幅。山羊像位于整个岩画中心部位,如真羊大小,尾巴上翘,形态矫健,颈部刻线应为缰绳,表明先民正在驯养,为发展畜牧业的雏形。
井儿川岩画位于王家山镇井儿川村后圈沟,已发现四处,均刻于红砂岩上,为鹿、牛、马、羊及蛇等动物形像,均为单体,凿刻手法简洁稚拙,且个体较小,风化较野马滩、白杨林严重。岩画一侧有穴居用火痕迹,背风处有动物圈舍遗迹。
三、平川八景有哪些
肃州八景 南山积雪南山,即今祁连山,又称雪山,东西长一千余公里,山势挺拔雄伟,四时积雪不消。其主峰在肃州之南,海拔5564米,峰峦奇秀,十分壮观。山顶积雪,雪上堆云,朝霞夕雾,变化万千。清人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云:“南山积雪,在酒泉正南,相去百里许,连峰叠嶂,延袤几千里。西至昆仑,东接武金山,南通西番诸部,四时大雪,千古不消,凝华积素,争奇献秀,氤氲郁葱,凌空万仞,望之如堆琼垒玉,真佳景也”。故明人戴弁诗云; 酒泉城外碧云端,万叠芙蓉①雪未乾。 素影欲迷银汉迥②,晴光不逐暖风残。 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③六月寒。 公馆日长清似水,几回吟望倚栏干。 注:①万叠芙蓉:形容南山雪峰层峦叠嶂犹如万朵芙蓉花。芙蓉:莲花。 ②素影:指雪峰的形影。 ③番戎: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北陌平沙指肃州北部长城外面的大戈壁。东连内蒙,西接新疆莫贺延碛,长数千公里,即古所谓流沙之区。每因气候变化,黄风蔽天,黑浪卷地。夏日天晴,时或出现烟村云树、瀚海蜃楼之奇景。《肃州志》云:“酒泉北去三、四十里,皆平原旷野,为沙陌之地,草木不生,丘陆罕见,望之茫然,渺无涯际。西有沙州,又有鸣沙山,岂古流沙之地欤?每微风落日,轻若翠浪,隐若连云,布景不一,是可奇也。”明人戴弁有诗赞其景云: 北上高楼接大荒①,塞原如掌②思茫茫。 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③。 远人遥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④。注:①大荒:大戈壁。一望无际的荒漠。 ②塞原如掌:作者登高远望,见塞外原野尽收眼底,如在掌上。 ③弱水,将台两句:指出北陌所在的地理环境。弱水,西北流入居延。青海在遥远的雪山之南,西有将台古迹,北有黑山在北陌中沉眠。 ④最后两句:远人,行路远征的人。斜阳外:指北漠。古战场:即历代打过仗的地方。肃州之北漠,北通居延大泽。汉时,李陵与单于曾大战于此。李陵以五千步卒与单于八万骑鏖战近十日,汉军自杭爱山经居延海,退至酒泉郡之北部障,士卒仅剩二百余人(事见《史记》、《汉书》及《前汉演义》第75回)。金塔凌虚金塔,在肃州北境边外地,约建于元、明之际。黄文炜在《肃州志》中述:“金塔寺,在酒泉东北九十余里,孤峰之北。创自前代,寺屋皆已颓毁,惟浮屠犹在,高数十丈,好事者时或登焉。俯视无边,凡连山远戍、孤村残落与夫平川流水,一举尽在目中。清风送铎铃之声,月夜悬高际之影,殊有佳趣。”民国二年(1913年)分置金塔县。六年,四川人李士璋又作《金塔八景》列此为首景。戴弁诗云: 不省何年缔构功①,一峰突兀白云中②。 高临北极天光迥③,低压南山气势雄。 风送铃声来碧落④,雨收虹影入晴空。 何当平地丹梯上⑤,尽日徘徊兴莫穷。 注:①缔构:构造、营造。 ②一峰突兀:指塔顶像山峰一样突立于空间。 ③北极:北极星。天光迥,北极星的光辉在天空中极深极远,形容塔很高。 ④碧落:指天空,白居易《长恨歌》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之句。 ⑤丹梯:上天梯。何当:什么时候能够。玉关来远玉关来远。按清人黄文炜说法;“玉关,即古玉门关,在沙州路,关在郡内。又酒泉西二百余里亦有玉门关,即古玉门县。我朝开酒泉,胡人内附,而西番诸国,贡献相望,道经于此。”黄氏虽举了两处玉门关,均未敢肯定作为肃州八景之一的“玉关来远”究指何处。其实,宋代《武经总要》、唐人《释迦方志》均言“肃州西行七十里至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宋僧《西天路竟》云:“肃州西行一日程,至玉关”。《十三州志》云:“汉置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置玉门县”。由此证明最古的玉门关,在肃州西七十里。今嘉峪关西北十五里有石关,关在南北两山之间,石峡天险,峡长二十里,即古之“玉门关”。明洪武五年,冯胜平定河西,乃于关南高岗筑堡,因山为名,改称“嘉峪关”,所以嘉峪关是古玉门关的替身,古玉门关是嘉峪关的前身。明代诗人戴弁深知其中缘由,故仍以“玉关来远”为题,列入肃州八景,是很有道理的。诗中所描写的正是明代嘉峪关的实况。明人戴弁诗为证: 圣代文明遍九垓①,河山设险玉关开, 月明虏使闻鸡渡②,雪霁番王贡马来③。 泛泛仙槎浮瀚海④,翩翩驿骑上金台⑤, 幸逢四海为家日⑥,独坐藩垣愧乏才⑦。 注:①圣代:明代,即作者所处的时代。 ②虏使:指少数民族部落的使者。闻鸡渡:封建时代,国家规定,凡外国使节入关,必须事前通报名册,朝廷批准姓名、名额,由关防官员按指定日期,务于鸡鸣开关,验明正身,始得入关,故谓之“闻鸡渡关”。 ③番王:封建社会,凡经过皇帝加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称为番王。 ④仙槎:仙人所乘的木筏。此处指外国使节乘骆驼由沙漠中走来,遥望犹如仙人泛槎的样子。 ⑤金台:本意为帝王的都城所在地。故《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篇”云:“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 ⑥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四海之内,到处可以为家。 ⑦藩垣:本指卫国的大臣。这里指肃州官署。戍楼晓角肃州城头,三面皆有戍楼,每逢五更,守城戍卒便吹起螺角(民国改为军号),催人早起。时或冬夜,晨星寥落,寒风呼啸,螺号嘟嘟,一片边塞呜咽之声。清人黄文炜释曰:“酒泉城,东、南,北三面皆为谯楼,每将晓,戍卒奏角,一以惊众戍之晏安,一以慑外人之窥者见。然此角之奏,正是月欲落而天将曙,井烟起而群鸟飞,有可取者。”戴弁有诗志其景云: 碧天如水满城霜,五鼓初收戍角长, 入塞①数声胡北遁,残星几点雁南翔。 梅花叶落开关早②,杨柳风清拂暑凉, 客枕独怜惊夜梦,五云深处侍君王③。 注:①入塞:汉乐府诗,词牌名,属《横吹曲》。 ②梅花……一句:指冬春季节,夜长昼短,城门开得早。 ③五云:即五色祥云,这里借指皇宫。僧寺晚钟肃州城内西北角,原有救生寺,州人俗称“钟楼寺”。文炜曰;“僧寺,在城西北隅,台高数仞,朝暮叩钟。方是时,万籁俱寂,夜景澄清,而月光霜色,碧空万里,钟声之彻, 远近相闻”。明人戴弁诗曰: 何处钟声动酒泉?上方台殿月娟娟①, 灵檐霜满僧吟梵②,孤馆灯残客未眠。 寥亮已传青塞外③,飘摇还过白云边, 几回听罢生乡思,洛下柴扉掩暮烟。注:①上方:指寺的台殿上空。娟娟:古代称月亮为婵娟, 这里称月色明媚好看。 ②灵檐:指寺庙的屋檐。吟梵,指僧人吟读佛经。 ③青塞:青草漫野的边塞,长城内外。嘉峪晴烟嘉峪晴烟,是肃州城西七十里的嘉峪山(又名玉石山)。戴弁诗云: 烟笼嘉峪碧岹峣①,影拂昆仑②万里遥, 暖气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 雨收远岫和云湿③,风度疏林带雾飘。 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天外锁山腰。注:①岹峣:山势高而峻。 ②昆仑,山名,《西域考古录》云:“在肃州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前凉太元二十一年,“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山海经》:“昆仑山,上通天界,乃天帝之下都”。今按:肃州之南有祁连主峰,高5564米,史称小昆仑山,即此。 ③远岫和云湿:远处的山洼里还冒着湿腾腾的白气。清河夜月城北讨赖河,绕城东流,汉时称“呼蚕水”,今俗称“北大河”。东北流二百余里会入张掖河。夏日明月之夜,登高观之,清白如练,长流如带,构成夜月佳景。黄公《肃州志》有载:“清河源发昆仑,自西北达酒泉城,东流会于黑河。肃人或引以灌田,或分以转磨,平原一道,澄明如练。至秋月澄空,而水色蟾光,上下交映,清景可嘉”。戴弁诗云: 一水西来天际流,冷涵桂魄夜悠悠①。 山河有影鱼龙晓,风雾无声鸿雁秋。 杨柳滩头渔下钩②,芙蓉花外客登楼, 一时假我仙槎便③,直上银河看斗牛。 注:①冷涵:清冷,清寒。桂魄:古诗文中对月亮的别称。夜悠悠:夜色闲静悠长。 ②渔下钩:全句谓上旬的斜月,犹如鱼钩,斜挂于杨柳林外。 ③仙槎: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的木筏。槎:用竹木编成的木筏。戴弁,字士章,明代江西浮梁(景德镇)人,领乡荐,以教职擢礼科给事中,累官广西参政,颇具声望。后以功升任左布政使,继又任甘肃凉庄道按察使,巡视河西州县,驻肃州,曾署理肃州边务,作《肃州八景》诗。黄文炜,字飞赤,江南歙县(安徽徽州)人。雍正末,以广东按察使解任来肃州,总理凉州以西台运,兼理高台县三清湾、柔远堡等处屯务。乾隆元年(1736年)补肃州分巡道。在任颇多建树,尤重文教,并纂《重修肃州新志》,作《肃州八景》释文。 肃州后八景 来河绕野 来河即讨赖河也。自城西南而来,内起渠坝数十条,分水引派。而肃州四面田土,咸赖此水灌溉,园林树木,遍野森罗。过夏水盛,恍若江湖荡漾。红水穿碉红水者,即肃州城南之红水坝也。万水皆清,而黑水独黑。已见《尚书》所载。而肃城又有所谓红水者,是又异于诸水。然色既红矣,其延袤犹远,沃田不知几万顷。今谓之穿碉者何?红水坝,又分东洞子坝、西洞子坝。当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景泰间,千户曹赟凿崖为碉,由下水渐上,流水潺潺,若叮口当之声,直透崖沃地。西山古刹西山即肃州城西文殊山是也。其山口透卯来泉路,口内有唐贞观所遗佛像。又有元太子喃嗒失重修碑记,又有近年修造庵观寺院。山峡之中,有乔木二株,列于大寺门外,田土数亩,罗于寺之东西。山上獐鹿攸伏,树梢头鸟雀喧呼,幽林雅趣,真是佳景。东涧遗庵东涧乃肃郡东南永丰堡东大河之涧也。其河两岸,深五六丈,东岸之中,不知何代凿石为庵,暗然穹窿,人不敢入,以为藏虎狼也。近年好事者,屡试入之,内凿连洞,又有龟筐之形,人疑以为修仙者所遗。遂因而塑上帝、文昌、三官诸神,又有佛像。而商人杨愬居此,籍耗修饰庵门,有桃树数株,又增悬桥,以通往来。水流其下,岩盖其上,庵建于中。夏则如人居海岛,冬则见月映清涟,涧水声清,石岩势坠,亦可奇也。关限华夷即嘉峪关也,先年只有关城,无楼。河南武陟李端澄构大楼,以壮伟观,望之四达,犹未有长城也。后因大学士翟銮巡边,兵备付使李涵又议筑长城以限西夷。于时,关之南北限以长城,长城之中,边寨有楼,以镇西夷。登之,猛然感慕汉光武闭玉门关,以谢西域之事。徘徊瞻眺,真天限华夷也。诸公卿题咏亦多。市集商贾肃州之地,远僻遐荒,舟楫少通,而番夷交集,宜若无所贸易。然各省商旅,咸聚于此,西无所往,东无所阻,市之鬻贩不拘时,黎明交易,日暮咸休,市法平价,众庶群集,以此极边之地,而有如此之富庶,正如《书》所谓:“贸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是也。”不可以见圣化之远被,如唐虞之海隅苍生,罔不率俾者乎?峪泉活水峪泉乃嘉峪关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极西边关,有此涌泉,不惟民资以丰,且又沃田数顷,盖磨其上,天之所以惠边民,真佳境也。佛谷长川观音山口,谓之佛谷。俗语相传云:先年有佛,步至此处,遂以名山。此乃俗言之谬,固不可信。然观此山之景,亦可以仿佛仙提。此山口内,有观音寺,有重罔峡。番僧长结思冬曰小宛卜者,皆在此口内,率属番住牧,修盖寺观亦多,古刹连环。诸夷孳牧者,青山绿水,林木参天,固可爱矣。而有水名曰丰乐川者,从此流出。有楚坝桥,有石龙口,水从石口出,一石上压,一石下承,俨然如洞之状。先年,人见水细,以为石口所碍,凿之则水益竭,祭之则水复流,近山之人,皆以为神异。夏则松荫伴寺,水绕山峰,边山诸堡,引渠析派,以耕以耘,此南山之一景也。注:肃州后八景皆录于《重修肃州新志》夹边沟(新天园渡假苑)夹边沟,位于肃州城北30公里三墩镇夹边沟村北,由酒泉市新天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景区北依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涛涛黄沙,东临鸳鸯池水库的一湾碧波,西面与夹边沟林场(原长城林场)为邻,南望巍巍祁连雪山,成为一方沃野农田之屏障。区内观光园种有3000亩优质葡萄,30万株防风林带,娱乐园浓荫蔽日,繁华簇拥,绿草齐膝,蒙古包掩映其中,鱼塘静卧路边,每逢四、五月间,桃红李白季节,沙枣花香弥漫开来时,游人们纷纷前来,在娱乐园歇息片刻,喜静者或垂钓,或漫步林间;喜闹者或乘车,或徒步穿过景区,赤足跋涉于无垠的蓝天白云之下,漫漫黄沙波涛之间。向北来到“天生泉”边,掬一捧甘甜清凉的泉水饮之,顿感清爽,逗留片刻,立刻精神倍增,再向东到“鸳鸯池”畔,驻足于沙滩眼望碧波荡漾,心生万种情怀,或游泳或嬉戏,令你情不自禁,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游兴浓时还可登临“鸳鸯池”北岸绵延不绝、怪石嶙峋的北山,举目远眺,漫眼黄沙,依依碧水,巍巍雪山,尽收眼底,足慰平生。令你尽兴而归。返回后,在“娱乐园”蒙古包中吃一块手抓肉、喝一碗酥油茶,旅途中的疲惫一扫而光。随即在“裕固族”少女的歌声中,饮着青稞酒,或跳着民族舞,或倾听着“天生泉”、“鸳鸯池”、“北山”优美的传说。不知不觉中太阳已渐渐西斜。若游兴不减,还可漫步于林间小径,花间草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寄情于乡村的田野风光之中,繁星满天之际,夜静之时,在接待室住宿一晚,尔后返回,却大有不枉此行之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