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什么时候发展旅游业的 ?
一、上海国际旅游业的现状 上海国际旅游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1993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4.84万人,其中外国人85.28万人,比上年增长9.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外国人来沪旅游人数变化相反,来沪台胞93年仅为21.5万人,比上年下降25%,按来沪旅游人数多少排列,前四位国家依次是日本39.97万人,增7.3%,美国8.44万人,增9.7%,韩国4.39万人,增48.5%,法国4.22万人,增27.9%。1993年上海旅游外汇收入45.41亿元外汇人民币(合7.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涉外饭店宿费14.28亿元,比上年增6.43亿元。民航客运外汇收入10.54亿元,增加6.40亿元,但是旅游商品销售的外汇收入比上年减少32.2%,旅游商品销售的外汇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7.6%下降为16%。去年上海涉外宾馆客房全年平均出租率达到77.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到1993年底为止,上海共有涉外饭店101家,客房2.6万余间,其中星级饭店89家,(5星级7家,4星级9家,3星级34家,2星级29家,1星级10家)。上海现有一类旅行社13家,二类旅行社13家,有通晓24种语言并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1480名。旅游涉外定点商店41家,旅游涉外定点餐馆95家,旅游涉外娱乐场所352处(涉外饭店中310处、涉外餐厅中35处、社会涉外娱乐场所7处)。上海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城市。 二、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上海历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 从1979年到1988年,从1989年到1991年这两段时间内,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数都呈线性增长。1989年上海旅游业跌入低谷,但只经过两年,这两项重要指标均已超过1988年水平,恢复期比当时预料的要短。说明上海对各国旅游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来,上海旅游创汇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率。从1990年到1993年,上海每年旅游创汇增长率都超过30%,特别是1992年达到103.8%,1993年达到43.7%,这样的增长率在全国是少见的。另外1989年上海入境旅游者人数下降28.4%,而旅游创汇仅下降21.5%。这说明上海旅游业结构比较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199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下跌0.4%,这是一个需要十分重视的信号,它提醒我们,上海必须加倍重视旅游市场促销,否则有可能进入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徘徊期,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上海历年客房数与客房出租率 上海1993年接待境外旅游者比1979年增长5.8倍,而涉外饭店客房数增长5.7倍,1979年每间客房平均接待47.1名入境旅游者,1993年每间客房平均接待48.0名入境旅游者,这说明近年来上海饭店业的发展与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是基本协调的。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从1989年的最低点52.9%逐年上升,1993年达到77.8%,表明上海的饭店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与香港饭店业相比,1993年上海每间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游者48人,而香港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为77.8%,而香港为82%,表明上海饭店业的潜力还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国(地区)历年来沪人数 日本是上海最主要的客源市场,日本客人几乎要占来沪外国旅游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日本全年出国旅游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来上海的日本人仅占日本出游人数的3%左右,这说明日本市场潜力还很大。 美国客人历来占来沪外国旅游者人数的第二位。美国来华旅游者大多居中上层收入者,消费水平高。美国是世界旅游市场的最大客源发生地,近年来每年出国旅游人数都超过4000万。随着中国恢香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中美经济合作的加强以及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美国来华人数还应有所增长。从长远观点看,美国和日本应同是上海大力开发的一级客源市场。 法、德、英等西欧市场近年恢复较快,1993年已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西欧市场将日趋成熟稳定。但由于西欧与上海交通相对不便,再加上西方经济仍处于不景气状态,西欧来沪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随着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与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周边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已成为上海新兴的客源市场。这是一个与中国有着血缘和悠久文化渊源的特殊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值得大力开发的客源市场。这个市场如果开发成功,将有可能成为上海第二个“港澳台”市场。 港澳台市场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场,也是近年来稳步发展的传统市场。虽然93年台湾来沪人数有所减少,但客源结构变得更加合理,这已是一个市场逐渐成熟的表现。尽管“千岛湖”事件暂时会影响台胞来沪旅游,但港澳台市场必将仍然稳步向前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已基本具备了大量接待各国旅游者的能力,上海国际旅游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几大因素 上海的国际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国内外一些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游创汇来讲,1992年上海旅游创汇8.8亿美元,而北京为10.6亿美元,广东为10.8亿美元。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来讲,上海不到1%,而美国的夏威夷达到60~70%。上海国际旅游业要持续高速发展就必须不断打通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困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就会出现新的矛盾。七十年代来,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馆奇缺,外国旅游者到了上海无处住宿。八十年代中后期,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大交通运力不足,外国旅游者进不来、出不去。九十年代初,因扰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4大因素是: 1.旅游景点建设滞后。 近几年来,许多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把发展旅游业与发展当地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兴建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如广东建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江苏建了唐城、欧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园,但是上海却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的新景点。因此境外旅游者来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滩、逛豫园、看杂技、观玉佛,几十年贯制。有的外国旅游者说:到中国不到上海就象没有到过中国,而到过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使上海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中拿不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成为上海扩大招揽客源的主要障碍。旅游景点建设滞后也使境外旅游者在沪人均逗留天数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游景点建设滞后已成为当前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旅游商品陈旧单一。 上海是中国工业和商业最发达的城市,是中国的购物天堂。但是多年来上海却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质量的旅游商品。因此近年来上海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逐年减少。旅游商品收入是旅游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内进行的对外贸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游发达城市都把加强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作为发展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来抓,旅游商品收入在旅游创汇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较高,象香港占到50~60%。旅游商品陈旧单一,已成为影响上海国际旅游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颈作用仍然严重制约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设施落后,运力不足仍然严重制约了上海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以民航为例,上海虹桥机场飞机起降约100架次/天,而香港启德机场为1454架次/天,东京成田机场为600架次/天。由于运力不足,境外旅游者无法大批进入上海。同样,国内航线中,上海到黄山,上海到桂林,旅游者也很难通达。供不应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业经营机制没有转换,短期行为和部门所有制更加剧了交通问题的恶化。
2010—2015年上海旅游平均发展速度怎么
2010—2015年上海旅游平均发展速度很快。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在扩大其旅游业的空间和市场规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体现在上海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潜力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势必会加速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市旅游收入持续增长,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通过整理相关年份的《上海统计年鉴》数据,可得从2000年到2016年以来,旅游收入增长了2911.37亿元,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为3820亿元,所以旅游收入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上海游客人次不及武汉的一半,为啥旅游收入却比武汉高出40亿?
文 | 付一夫
国庆中秋假期已经结束了。
这个小长假,消费市场着实迎来了一波增长的小高潮,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旅游 业的强势反弹。尽管海外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出境游受限,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在国内出游的意愿。从数据上看,无论是国内接待游客数量、 旅游 收入,还是酒店、民宿、餐饮、休闲、 娱乐 等相关领域,都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例如,国庆假期前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相信很多假期去了热门 旅游 城市或是景区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人山人海和交通拥堵的面貌。
有意思的是,在已经公布 旅游 数据的城市中,武汉黄金周8天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成为人气最高的城市,其 旅游 收入也接近93亿元;上海的 旅游 收入以135亿元雄踞首位,但其接待 旅游 人次只有883万人次,不及武汉的一半。
无独有偶的是,天津今年“双节”期间,共接待各地游客979.5万人次,实现 旅游 收入58.73亿元, 旅游 人次与北京差不多,但 旅游 收入同样不足北京(115亿元)的一半。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在于, 旅游 人次不一定与 旅游 收入呈正相关。一座城市 旅游 收入与游客逗留时间的长短、花销支出、当地的物价水平、当地的景点数量等多重因素有关。例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有繁华的商业街、景点较多,物价水平也比一般城市高一些,所以创造的 旅游 收入比武汉高。
当然,武汉 旅游 人气最旺,收入却偏低,与当地景区免门票政策也有很大关系。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抗疫支援,8月8日起至今年年底,湖北推出全省A级景区免门票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双节期间”期间,黄鹤楼公园、武汉欢乐谷等热门景区预约门票一投放即被抢光。
不过,归根结底,这一切的一切,首先要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与持续向好,这是消费市场得以强势复苏的先决条件,如果疫情防控不彻底不到位,十一期间如此大规模的出游观影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时,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让广大消费者的对未来的预期有所改善,消费信心也得到了修复,叠加中秋国庆假期的“假日效应”,释放的能量自然是令人惊叹。
很多人都说,中秋国庆小长假才是今年以来头一个正儿八经的假期,此前因为疫情和工作安排所限,没有机会出去游玩,这些被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在十一期间得到了集中的爆发。 当然,这也能充分反映出,曾经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 旅游 、影院、餐饮、酒店等领域,如今已经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困扰,而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真正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2010年上海的GDP和旅游总收入
2010年上海Gdp是16872.42亿元,按照2010年的汇率,大约是2518.17亿美元;2010年上海市的旅游总收入超3400亿元,
国庆黄金周迎客流高峰,上海商户多重优惠炒火旅游消费,上海旅游消费如何?
国庆黄金周落下帷幕。根据市旅游局统计,国庆七天,本市共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增幅创近年来新高;实现旅游收入102.9亿元,同比增长11.4%。本市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59%,同比基本持平;旅馆招待所客房出租率59.2%,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十一假日期间,全市纳入国庆假日监测统计的135家旅游景区(点)纍计接待游客7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其中,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纍计接待游客16.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野生动物园纍计接待游客31.13万人次,同比增长38%;上海科技馆(含上海自然博物馆)纍计接待游客3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8.8%;
本届上海旅游节推出了“上海人游上海”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推荐一批市民休闲好去处,开展乡村民宅体验周、百名旅游达人游上海活动等,为市民休闲度假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庆假期,全市各区推出了“文化民俗”、“都市观光”、“亲近自然”、“乐游农家”四大类60余项假日主题旅游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产品。从统计中看到,今年上海出境旅游人数跌幅明显,入沪旅游人数呈现微增,而黄浦江滨江、沪郊乡村、各类公园等市民公共空间游客增幅较大。
“建筑可阅读”微旅行成为假日本市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许多游客慕名参与了黄浦江外滩建筑游览,徐汇衡复地区历史风貌建筑“发现之旅”等活动。除了感受二维码“一码进入,多种体验”的建筑旅游导览以外,黄浦江游船上还实现了手机“即拍建筑,即可识别”的智慧旅游。
对标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发展目标,紧跟国际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上海“旅游+”实现融合发展。国庆长假期间,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主题乐园旅游、邮轮旅游等均实现新增长,带动旅游消费升级。从文化旅游来看,红色旅游是国庆假日旅游的热门项目。中共一大会址纍计接待游客4.83万人次,同比增长32%;龙华烈士陵园纍计接待游客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51%。
在主题乐园游方面,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等亲子游项目已经成为上海旅游的热门选择。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纍计接待游客40.1万人次;野生动物园纍计接待游客31.13万人次,同比增长38%;欢乐谷纍计接待游客14.17万人次,同比增长38%。
上海的旅游业水平如何?
上海市经济发达,居民平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也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优越的地理优势及发达的经济,使其成为我国入境及国内旅游的重要地区之一。入境过夜游客在全国排名第二,外汇收入全国排名第三(详见表6-1)。
表6-1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上海市的都市旅游、展会旅游和体育旅游特色鲜明。上海是我国最发达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发展以“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为主要内容的得天独厚优势。上海是中国会展之都,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会展年总收入占全国近50%。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更是强化了上海旅游功能的地位,推动其旅游产业的空前发展。上海是世界体育之都,世界最高级别的单项常驻赛事几乎都落户在了上海,如F1、国际田联钻石联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斯诺克大师赛、汇丰高尔夫世界锦标赛等常年在上海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