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区预约制常态化可行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鉴于防控疫情的现实必要,不少景区在“五一小长假”时虽然开放,但采取了严格的限流措施,故宫、明十三陵、大唐不夜城等多个知名 旅游 景区都采取了预约制。尽管一些景区采取了管控措施,但还是没能避免拥挤现象的发生。假期中的泰山景区一度人满为患,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争议:为了看日出,大量游客拥挤在山道上,暂不说其中存在安全隐患,仅仅是大量人群聚集的现象,也给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制造了巨大压力。
在防疫期间,景区采取预约登记制度控制游客数量,应当是解决当务之急的必要之举。对此,多数游客也能理解,毕竟相比游玩的体验,生命 健康 安全更重要。问题的争议点在于,疫情之后,景区预约制是否可以常态化?
中国 社会 科学院 财经 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曾指出,景区限流需要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经济性、安全性与体验性。实际上,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思考景区预约制问题的三个维度:景区盈利情况,景区设施保护情况,以及游客的 旅游 体验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包含 历史 文化古迹的景区,已经将预约制常态化,比如敦煌莫高窟,其中有大量珍贵的壁画与 历史 文物,必须限定参观人数,否则就有损害 历史 遗迹的风险。但更多景区并不存在这种文物被损坏的风险问题,景区在考虑是否采取预约制时,最在乎的还是如何能兼顾景区的经济效益与游客体验。
如果景区的开放时间过短,预约困难,则必然损害游客的体验,也有可能给景区经济效益带来损害。但如果不加以限制,过大的客流量对景区的维护与建设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现实中,应该在两个问题上做足功夫。首先,当实行景区预约制时,应当本着便利性的原则,让更多游客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预约成功。比如,景区可以在门户网站与官方微信账号上开设预约通道,或者利用手机上的小程序,来帮助游客及时预约,并做好消息提醒的工作。只有方便快捷的预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预约制的调控作用,实现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双赢。
再者,景区预约制应该与其他配套措施一起落实,打出调控景区客流量的“组合拳”,仅靠预约制一项举措,还是不够的。比如,近期黄山景区出现了一些拥堵现象,景区外的交通管制工作没能做到位,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实行预约制的同时,还要通过交通管制、有序引导、网上购票等配套措施,真正实现合理限流、精准调控的目标。如今,对不少景区与游客而言,景区预约制常态化还是一个新现象,相信随着相关配套举措的合理落实,它将被更多人接纳,进而更好地协调游客与景区等各方的利益。(黄帅)
二、预约旅游提档升级“多码合一”提升游客便利度
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预约 旅游 成为一个新风尚。人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在景区门口,游客通过出示身份证、 健康 码、预约码等,并接受智能设备体温检测或者 健康 登记等程序后,进入景区。这些流程虽然充分保证了游客的安全游览和景区的管理秩序,但也有不少游客反映,在入园之前需要在景区门口扫多个二维码,甚至需要在不同的App或小程序间反复切换,给出行造成了一些不便。
在此背景下,“多码合一”的持续优化与覆盖拓展则有效改善了这一情况,它通过门票预约前置校验 健康 码、购后行前 健康 码状态跟踪和入园前 健康 码状态展示的“全流程” 健康 状态管理,提升了预约购票和入园的效率,为游客带来更便利的 旅游 体验。
“多码合一”提升游客出游便利度
预约 旅游 对于疫情防控和出行限流而言,都是值得长期推行的有效防控措施。2021年12月,文化和 旅游 部印发通知,要求统筹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假日市场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假日生活需要。通知指出,要指导A级景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剧院、 娱乐 场所等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开放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持续推进门票预约制度。
但由于从游客预约到核验入园之间存在 健康 状态变化的“窗口期”,预约成功后游客可能又因 健康 状态变化而无法入园,最终造成了出行困扰,也不利于疫情防控。如何科学有效让预约入园流程“化繁为简”,以进一步提高预约 旅游 的便利度,这是当前不少目的地、 旅游 企业都在积极 探索 的方向。
2021年国庆节期间,江苏省文化和 旅游 厅展开了积极 探索 ,依托江苏智慧文旅平台,与美团、飞猪、苏心游等多家在线文旅平台合作,通过数据对接为全省上千家景区文博场馆和数百万游客提供苏康码前置核验功能,让游客的预约预订更为高效。
当前,在江苏省的众多文旅场所已经创新实现身份证、入园码、苏康码验证“多码合一”。一位景区负责人认为,“多码合一”不仅满足了景区的疫情防控需求,减少景区门口的人员聚集,更方便了游客的购票与入园。美团一项针对江苏游客的调研显示,在推行“多码合一”之后,用户对于景区门口多次扫码的“吐槽”下降了三成。据悉,2022年,江苏4A级以上景区和市级以上文博场馆将全部实现“多码合一”。
“多码合一”已在全国多地试点
公开报道显示,四川省文化和 旅游 厅联合四川省大数据中心 探索 打造“‘四川天府 健康 通’文旅管理平台”,即景区通过票务或预约系统与“四川天府 健康 通”进行对接,游客在采用原有预约和入园方式时,系统将自动检查 健康 状态查验,同时完成“天府 健康 通”场所码打卡,解决游客多次扫码、亮码问题,进园查验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实现无感快捷入园目标。
河南省文化和 旅游 厅联合河南省大数据局,打造河南文旅预约 健康 一码通系统,以互联网技术实现景区预约码、购票码及河南 健康 码的多码合一,依托河南省政府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移动平台豫事办App,打通互联网 监管数据,对接河南文旅通,实现在线预约、预订、 健康 核验一码通行,全面提升游客舒适度及体验感,系统现已覆盖河南全部A级景区和博物馆。
文化和 旅游 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认为多码合一是提升 旅游 消费便利度的重要手段,值得进行深入 探索 ,“消费便利度是打通消费链条的重要入口,也是检验现代服务业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在一些场景下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多码合一的创新举措,也要逐渐打通各方的数据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