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二大的鲸鱼是什么

长须鲸是体型第2大的鲸鱼,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平均寿命超过90岁,长须鲸在25-30岁时才达到成熟。雌性长须鲸的体型一般比雄性大,体长可达27米,体重可达80吨。它们是大型鲸鱼中的游泳冠军,速度保持在37公里/小时,短时间内时速可突破40公里/小时。它们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

中文学名: 长须鲸

拉丁学名: Balaenoptera physalus

别称: 脊鳍鲸,真须鲸,鲱鲸,鳍鲸

二名法: Balaenoptera physa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现存:约120000 头长须鲸 背鳍位置:中央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约2吨 成年重量:30-80吨 族群大小:3-7(1-2)头 良好食区:可达100只或更多 体型:初生 6~6.5 公尺,成年 18~22 公尺 寿命:约40 年[1]

[编辑本段]简介

长须鲸,属于鲸目 鲸科,拉丁学名Balaenoptera physalus,英文名Fin whale。长须鲸 最长体长26米,体重95吨。身体较细长。背部为黑褐色,喷气孔后方至鳍肢基部有一个“V"字形淡色区域,向腹面逐渐无规则过渡为纯白色。下颌左右两侧颜色不对称,左侧为黑色,右侧为白色。喷气孔有2个,位于眼前方背中线上。上、下颌及喷气孔周围有50~100根感觉毛。口大,每侧的须板为260~470枚。背鳍、鳍肢较小。有50~60条褶沟。 多单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时速为20海里,下潜深度200米以内。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怀孕期11~12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6.4米,8~10年性成熟。寿命90~100年。 分布于南至南极、北至北冰洋的各大洋中,在中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曾遭过度猎捕,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编辑本段]濒危信息

CITES: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编辑本段]鲸歌

像其他鲸一样,雄性的长须鲸的叫声长、响亮且频率低。据现时人类所知,蓝鲸和长须鲸的叫声是全世界长须鲸所有动物的叫声中最低的[18]。 长须鲸大部分的发出低调频的声音,范围从16至40赫兹(大部分的人类可以听到的范围是20赫兹至2万赫兹之间),每个声音持续1至2秒,并以许多不同的声音来组成一个长7至15分钟的序列。长须鲸会在持续很多天来反复的发出这些声音。这些声音在参考距离一公尺一大气压的情况下达到184-186分贝,并且在几千公里之外都可以检测到 。 长须鲸当美国研究人员首次纪录到长须鲸的叫声时,并不明白这种异常响亮、长且纯粹的规律声音是由鲸鱼所发出的。他们首先怀疑这些声音是因为机械故障、地球物理学的一种现象、甚至是苏联侦测敌人潜艇所导致的。最终生物学家终于确定这些声音是由长须鲸所发出的 。 因为这种声音是在鲸鱼的生育季节中发出的,所以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求偶的展现。在过去超过100年间,船只与军事活动造成的海洋噪音可能减缓长须鲸量的恢复速度,因为这些声响可能妨碍雄鲸与雌鲸之间的接触。

[编辑本段]分类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Mam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须鲸亚目 科: 须鲸科(rorqual) 属: 须鲸属 种: 长须鲸

[编辑本段]特征

外形特征

长须鲸体呈纺锤形,长约25米,体重约70吨,雌雄兽最大者可长达26.8米,最大体重有95吨。我国捕到的长须鲸雌兽仅有20.3米,雄兽仅有18.4米。眼小,位于口角的后上方。喷气孔2个。上下颌周围和喷气孔周围有50~100条灰褐色感觉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体后部有1个背鳍,胸鳍小,末端尖,尾鳍宽。喉胸部有50~60条,最多可达114条褶沟,褶沟达脐部。口大,口内每侧有鲸须约260~470片,平均为350~360片。颜色不一样,右侧的前约1/2为淡黄色。 其余均为灰黑色,其中有许多角质板部分或整板呈白色,有时略带黄色。这是长须鲸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与其他须鲸类截然不同。雌兽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左侧暗灰色。每侧须板260~480枚,右侧前20~30%的须白或黄色,其余深蓝灰色。1头长22.7m、重57.6吨的雌鲸,其脂肪重13.78吨,肉25.22吨,内部器官6.21吨,心脏0.13吨。肺和气管0.54吨。胃0.2,肠1.04,肾0.23,肝0.56,头骨2.62吨,脊柱4.76,肋骨1.89,颌1.25吨。 长须鲸的体形小于北极露脊鲸和蓝鲸,居鲸类第3位。头部约占体长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体型庞大,头部颜色不对称,它的身体呈纺锤形,较为细长,从背面看,头的前部呈楔形,两侧边不平行,在身体后背部形成较高的背脊。背鳍小,位于肛门正上方的背部。鳍肢也比较小,仅为体长的1/11。尾鳍宽小于体长的1/4。褶沟有50一60条,向后到达脐部。眼睛较小,位于口角的后上方。喷气孔有2个,位于眼睛前面一点的背中线上。 长须鲸背鳍小,头上有纵脊,头部后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纹, 是近距离鉴别的有利特征。 右侧的下唇、口腔以及鲸须的一部分是白色,而左侧则全部都是灰色。 不对称的颜色有可能是由于摄食时是以右侧游泳所致。鲸须每侧260-480厘米,长须鲸的鲸须最长可达70至90厘米,宽度可达20至30厘米。鲸须和头部一样,具有罕见的不对称色调:右侧前1/4至1/3的鲸须呈白,乳白或黄白色,期于的右侧鲸须与整个左侧则都呈暗灰色(经常间杂着黄白和蓝灰色的条纹)。鲸须刚毛比蓝鲸的软,呈黄白至灰白色不等。左侧的所有鲸须都呈暗灰色。

背鳍

背鳍前缘外突,背鳍耸立呈钩状(有个体差异),末端尖锐(有个体差异),背鳍后缘有时有凹刻或擦痕。

尾鳍

后缘稍微向内凹,中央凹刻明显,尾鳍宽阔。初生3.4-4米成年11.5-14.5米

头部

长须鲸头部的不对称特征在某族群中可能非常广泛,某些个体头部右侧的白色部分会延伸至上“唇”,甚至到达颈部侧边。大多数长须鲸沿着喙形上颚都有一道纵脊,少数个体甚至还有两道额外的隆脊;虽然这些通常都不很明显,但仍可能会与布氏鲸混淆。长须鲸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5至1/4。 2个喷气孔明显,单一纵脊从喷气孔延伸至吻尖附近,独特的头部呈V字型,吻部窄而尖,喷气孔前卫显著,喙形上颚宽而平,但不如蓝鲸扁平,右侧前方的饿鲸须呈白色,头部右侧呈白色,喉腹褶。

喷气

喷气呈现非常高耸,狭窄的气柱,高度通常在4至6米之间,从相当远的地方就看得见。

[编辑本段]鉴别特征

体型非常庞大 头部颜色不对称 背鳍小,向后倾斜 头上有纵脊 喷气高耸而狭窄 喷气后不久可见到背鳍 尾鳍很少展现 头部后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纹 对船只反应冷淡

[编辑本段]行为习性

长须鲸大多单只或二、三只在一起活动,但也能见到10一20只 ,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群,最多时为200只长须鲸左右。在进食的时候,它游泳的速度较为缓慢,每小时大约只有3—4海里,但在洄游时,游速也可以增到每小时12—14海里,最高时速为20海里。每经2一3分钟的浅潜水后就浮出水面换气,每次呼吸需时大约为5秒钟。 既不回避,也不接近船只。几乎不可能判断它们会在何时,或在多远处出水,近距离观察非常困难。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的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在进行5至15分钟的潜水前(也可能待更久),一般会喷气2至5次,中间约隔10至20秒;潜行的深度至少是230米。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最长可持续20一30分钟。此时可以看见它露出水面的头部、肩部、背鳍和高举在水面上的尾鳍,有时为了换气,头部常抬出水面很高,甚至连褶沟部分都露出来。它在呼吸的时候喷出的雾柱比较细长,好象一个倒置的圆锥形,高度为6—10米,接近蓝鲸喷出的雾柱,如果是晴朗的天气,数海里之外都能见到。不对称的体色可能是由于摄食时是以右侧游泳所致。有时会跃出海面。游泳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30公里。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到形成小型的族群体。经数次浅潜水后,再拱起背部进行最后一次呼吸,随后就静静地转为时间较长的深潜水。

[编辑本段]繁殖

多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时速长须鲸为20海里,下潜深度200米以内。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怀孕期11~12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6.4米,8~10年性成熟。寿命90~100年。 潜行的深度最少是230米,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形成小型的族群体。 喷气呈非常高耸、狭窄的气柱,高度在4至6米高。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的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族群大小 3~7。 在繁殖季节,雄兽和雌兽的恋情颇深,交配时它们鲸或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时而侧翻体躯,时而倾斜竖立,十分欢娱。雌兽的怀孕期为11一12个月。幼仔出生时的体长为640厘米左右。8一10年后达到性成熟,寿命为90一100年。 由于长须鲸的经济价值很高,遭到过度猎捕,特别是在北太平洋水域,最高的一年的猎捕量竟达到28,000只,导致数量锐减,现在仅剩有大约100,000只,其中南半球水域为80,000只,北太平洋为15,000只,北大西洋约5000只。雄/雌喙形上颚顶端平直(没有向下弯),头部后方的两侧有因个体而异的灰白色人字纹(右侧较明显),体色呈银灰或暗灰或棕黑色,修长躯体呈的流线型,背鳍小,呈镰刀状(有个体差异),末端尖锐(有个体差异),背鳍至尾鳍间有明显的隆脊,因此得名“剃刀鲸”,下唇左侧颜色深,右侧则呈白色,50-100道喉腹褶,通常延伸至肚 或稍后方,胸鳍的腹面呈白色,胸鳍修长,但比例上算短,腹部呈白色,躯体通常有少许疤痕,身上没有斑驳的花纹,尾干厚实。初生6-6.5米,成年18-22米 。

[编辑本段]分布

长须鲸分布于南至南极、北至北冰洋的世界各海洋中,在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在南极海域,主要以磷虾、糠虾、桡足类等为食;在北太平洋则食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在我国海洋主要吃磷虾。浅潜水时,每2~3分钟浮出水面换气1次,喷出雾柱高达6~10米;深潜水时,尾鳍常举出水面,下潜深度约200米,时间约15分钟,最长可持续20~30分钟。冬春季常出现于我国黄、渤海。肉、脂肪、皮骨、内脏、鲸须等均可利用。长须鲸一般不在靠近沿岸的地带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又游回到较为温暖的海域去繁殖。有趣的是,南半球和北球的种群并不相遇,尽管刚出生时的幼仔的体长都差不多,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一致,但北半球的个体达到性成熟时候,体长却比南半球的同龄个体约小150厘米左右,据说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吃的食物的不同而引起的。

[编辑本段]食物

它嗜吃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捕食方式和食物种类与蓝鲸基本相同,但食量稍少。

[编辑本段]下潜程序

1.平坦的头顶会浮现,深潜之后会浮升得更陡。 2.程序竟喷出一道高耸的气柱,背部维持浅浅地露出水面。此阶段可能看得到白色右侧躯体。 3.喷气后,长而色深的背部回翻滚出水。背鳍不易见到,只有在长潜前的最终喷气后才看得到。 4.假如长须鲸只是悠闲地在水面游行,其背部会以长而浅的动作向前翻滚;深潜之后,背部则会高高地拱起。 5.假如长须鲸在进行深潜,那么尾干会陡峭地拱起,然后再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回落水中。 6.当长须鲸潜行时,很少浮现尾鳍;然而尾鳍有时会贴近海面。

[编辑本段]何处观赏

南半球最普遍,热带较少见。会游入极地水域,但不象蓝鲸或小须鲸那样频繁;是唯一常在地中海出没的长须鲸须鲸科。可能有三种地理隔离的族群分别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半球。尽管长须鲸的行动较其他大型鲸难以预料,但是有些族群可能会往返迁徙于相当温暖的低纬度越冬区,与较冷的高纬度避暑区之间。分布与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科特斯海)等某些低纬度的族群似乎为定栖性。通常出没在外海水域,但也曾见其游至沿岸水深够的区域。跃身击浪 长须鲸 长须鲸有时会跃身击浪,一般以腹部着水 ,溅出激烈的水花;也可能在空中扭体,然后再以侧身或背部(较罕见)着水。当长须鲸开始回落时,可能在空中扭体,重新入水时,会产生响亮的击水声,以斜角出水,躯体的尾段通常维持在水面下。

[编辑本段]现状

在南半球本世纪初未开发前估汁有490000头,由于大肆滥捕,使其数量锐减。最高时1年(1937/38)捕杀18000多头,在1953/54年度捕杀27000多头,现估计那里仅有13000头。北太平洋原有53000头,现在2000头,北大西洋只有几千头。1976年世界已全面禁捕,宣布长须鲸为重点保护对象。

[编辑本段]小夜曲

鲸是海洋中无与伦比的歌剧演员,它们的低频歌声能传播到数百公里外。由于鲸歌很难捕捉和定位,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真正作用。美国科学家收集研究长须鲸的歌声后认为,鲸歌可能是一种求偶信号,因为只有“他们”在唱,就像阳台下弹着吉它唱小夜曲的只有男孩子。 研究人员使用固定在拖缆上的麦克风收集长须鲸的鲸歌。一旦捕捉到歌声,研究者就设法确定演唱者的位置,在它浮出海面时采集一小块皮肤样本。分析其中的遗传物质,就能够确定这头长须鲸的的性别。结果表明,尽管被调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长须鲸,但是演唱鲸歌的全都是雄性长须鲸。研究者据此推断,长须鲸的歌声很可能是一种求偶的信号。由于长须鲸习惯独自生活,这种歌声能够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

[编辑本段]生存

日本政府曾于1986年禁止商业捕鲸行为,却在一年后以科研为借口继续捕杀鲸鱼。批评人士指出,日本实捕杀长须鲸际是借用科研旗号捕杀鲸鱼用作商业目的。今年6月,日本宣布将捕杀小须鲸数量增加到850头, 并增加捕杀长须鲸及座头鲸。 对此,沙尔霍恩说,日本无视国际社会反对及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多次呼吁,仍然继续发展所谓“鲸鱼科研项目”,其实就是“为了金钱”。 “没有人会被日本捕鲸船上标示的‘科研’一词欺骗,”沙尔霍恩说,“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燃油,船队仍能坚持几个月,我们将竭尽所能(阻止捕鲸行为)直至明年3月捕鲸季节结束。” 海洋守护者协会以“米加洛行动”为本次拦截行动命名。“米加洛”源自澳大利亚人喜爱的一头白化座头鲸的名字。“海洋守护者协会”的一份声明说:“当无情的日本捕鲸者要捕杀‘米加洛’和它的家人时,‘海洋守护者协会’将猎捕捕鲸者。我们坚定的目标是要干涉他们的非法活动”。

[编辑本段]加大捕鲸干预

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日本捕鲸行动的干预,与以往环保组织唱独角戏的场面不同,今年,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日本捕鲸行动的干预。在这次事件中,澳大利亚政府反应比较激烈。何勇告诉记者,鲸同澳大利亚似乎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因缘,南大洋的各种鲸不仅时常出没于澳洲大陆沿岸,有时甚至会游入城区水域。去年就曾有母子二鲸两度游入悉尼城中的杰克逊湾,并在那里逐浪嬉戏,流连忘返达数日之久,让城中人们大饱眼福。因此观鲸近年已开始成为澳洲招揽旅游者的一块亮丽的新招牌。 据美国鲸类学会估计,全世界现存座头鲸3万至4万头,仅为人类现代捕鲸活动开始时数量的约三分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但日本渔业官员解释说,座头鲸的数量已经反弹,大约升至6万头,不再面临灭绝危险。捕杀座头鲸将有利于海洋生物学家研究这种生物的内部器官,了解其生活习性。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作文也是一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佳体现,作文的写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文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参考一下别人的作品,以下分享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范文。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1

我是快乐的小水滴,我在一条小溪中,和许多小水滴哥们顺着水跑呀跑,一直连滚带爬地流进了一条大河。

突然,我们一起从山上向下摔,像一个大水帘洞挂在山崖上。太阳公公怕怕我们的身体,不一会儿,为我们画出了多姿多彩的色彩,我可漂亮了!

太阳公公暖洋洋地照在我身上,我浮在水面,戴了一副眼镜,晒起来了太阳。我们时时往湖底看去,小鱼在湖底跳起了节拍舞,小乌龟和我一样;正懒洋洋地趴在沙子上,还不时时向我打招呼呢!

老鹰过来喝水,一不小心,把我黏在身上。这天,阳光明媚,我热得抓狂。一不小心,被风伯伯拉上风车,飞上了天空,趴在“棉花糖”身上。舔着好吃的棉花糖,真想把哥们叫来:让它们也知道,“天上掉馅饼啦”!

“哎呦”!我捂了一张棉花糖塞在鼻子里,雨妈妈知道我生病了,赶紧派雪娃娃把小鸟叫来,好把我早日治好病。小鸟飞着飞着,我在它身上欣赏祖国山水风云,一不留神掉到了小朋友的棒棒糖上。

“七彩味”棒棒糖可真回味无穷,甜而不腻啊!我在上面欢蹦乱跳,一会儿跳“乐乐”舞,一会儿趴在糖上品尝。这可真是个糖果王国,真是不劳而获!

"什么东西?"我在里面翻来滚去,什么破监狱”!我一会儿往东滚一会儿往西边滚,甚至往南边滚,惹得我眼花缭乱,天旋地转。仿佛天上有闪烁的小星星。我一下子掉进一个小小的滑滑梯。不知去向。

“啊”我像落进岩浆,原来我在娃娃的脸上,变成了汗。

“哎呦”!我又掉进了湖里,只见一阵欢笑,是朋友们在欢迎我回来呢。啊!我是欢乐的小雨滴!

小水滴旅行记作文2

我是小水滴,在云朵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北风伯伯和雷公电母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向我发出命令:“孩子们,现在人间正发生旱灾,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啦!”话音刚落,只见北风伯伯“呜———呜”地向我们吹来。

几乎同时,雷公电母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我们纷纷从云朵下来,犹如千军万马。一边听着声音,一边飞似的直往下坠,只听“滴”地一声,我落在了巨大的水库里,然后,我又顺着水流到一个自来水管。刚钻进时,只觉得里面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

有一天,忽然一种巨大的力量把我从自来水管里挤了出来,把我和兄弟们装在一个盆子里。

哈哈,我终于摆脱了惶惶不安的生活。可正当我心里暗暗高兴时,一位妇女把我揉进一大堆的衣服里,我被妇女搓过来,又搓过去,那位妇女抓起那件衣服使劲拧,我见了,连忙抓紧衣服,才幸存下来,接着,她把衣服挂了起来,走了。

一缕缕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藏在衣服里的我仿佛长了翅膀似的,不由自主地飘了起来,原来,那时我已成了水蒸气了。就这样,我又回到了老家———云朵。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2

小水滴旅行记作文1

我是快乐的小水滴,跟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小河里。

一天,我在小河里睡觉,来了一个小男孩,把我装进了小水桶里,我乘上了免费的“公共汽车”,把路上的美景看了个遍。

小男孩把我“带”进了花园。浇在泥土里,我一抬头,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桃花绽开了笑脸,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衣服,梨花白似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我的身上也“涂”满了花香。

忽然,我的身子变轻了,渐渐上升,升到了云朵上,小云朵们邀请我跟它们一起玩。我跳上了一朵最大的云,躺在上面软软的,真舒服。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活泼的“小白兔”,跟小云朵们在空中捉迷藏。

云朵越来越厚,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变成了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我在空中上下翻滚,体验“飞翔”的.感觉,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河里。

小鱼小虾一起欢迎我回来,我奇妙的旅行结束了。下次再去哪儿玩呢?我想。

小水滴旅行记作文2

“大家好,我是一滴小水滴,生活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

因为每天都生活在大海里,所以我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现在是夏天,太阳烤着我们,我跃出水面,竟然变成了水蒸气飞上了天。

我在天上变成了一朵云,一会儿变成羊,一会儿变成大老虎……。当我玩得正起劲,忽然,狂风大作!我又变成了雨落在车顶上,从车顶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滑下来,流啊流,流到了小溪里,大河里。

冬天到了,河水结成了冰,我被冻住了。正当我无聊至极时,一群放了假的孩子们成群结队的来滑冰!嘻嘻哈哈,你追我赶好不快乐!一个小胖子摔了跤,另一个小朋友赶紧去扶她,结果另一个也摔倒了,这样两个,三个好多人都摔倒了,大家不但没有气馁,反而玩得更开心了,我能成为大家的滑冰场也开心极了!

不知不觉,春天到了,河水融化了,我又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这就是我难忘的天空-地面-海洋的旅行,我叫他海陆空变形旅行记!

小学作文小水滴旅游3

小水滴的旅行作文1

我是个小水滴,我叫泡泡。

我在池塘里玩的时候,突然飞到了天上,我看到还有水滴到了天上,就和他们抱在了一块儿取暖。

我们抱在一起就成了云。

可是抱在一起的水滴越来越多,我就变成了小雨滴。

我缓缓落在了一朵花上,花说:“谢谢你,我正好口渴了”。我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后来,我又落到了小河里,但因为我跑的太快飞到了岸上,变成了地下水。

地下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比如虫虫呀,玩具呀,杯子呀,笔盒呀之类的,于是我决定留在地下。

可是在地下看不到阳光,我很不开心。

于是,我又回到我原来的家大海,在大海里,我又可以和小鱼小虾游戏,让鲸鱼把我喷到天上玩,多么刺激呀!

原来的家真好呀!

小水滴的旅行作文2

我是快乐的小水滴,我在一条小溪中,和许多小水滴兄弟姐

妹们顺着水跑呀跑呀,汇成一条大河。

忽然,我们一起从山上向下跌落,像一个大的水帘挂在山崖上,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画出了美丽的颜色,我变漂亮了。突然姐姐推了我一下,我飞快地滚了下去,掉到了“棉花”船上,又松又软,舒服极了。我伸出头来,一看,原来“棉花”船是天鹅,天鹅抖了抖羽毛,我被抖到湖里了。

湖里的小鱼,看见又有新朋友了,高兴得围着我跳起了舞,

忽然,一根管子伸了进来,我充满着好奇心走了进去,咦,可儿

姐姐,你怎么在这儿?“我被这根管子吸进来了”可儿姐姐说。

过了一会,来了一阵狂风,把我们吸到了底,人们把水龙头拧了拧,我们涌了出来掉到了茶壶里。

人们把拎到火上面煮起来,我跟着蒸气飞到了蓝天,一辆辆白色的云车,金色的云车,各种的云车,向我们行驶来。

突然一阵寒风吹来,我落到了花朵上,洗了个香香浴舒服极了,小水滴决定在花朵上住一段时间。

下一个旅程又该去哪里呢?让我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建在陨石坑里的城市,地广人稀,却有着汇聚13种鲸鱼的鲸鱼湾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无数没有燃烧殆尽的宇宙流星,偏离轨道后直奔地球,飞速的在地球的上空中滑落,这就是陨石。它们是脱离队伍的孤独者,在创世纪之初陨石坠落是地球所经历的家常便饭。无数场大规模的陨石雨,改变着地球大陆和生态环境的结构。

魁北克的 夏洛瓦 就是一个 建立在陨石坑里的城市 。第一次知道夏洛瓦是在《国家地理杂志》中看到的,凭借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情怀,因此被誉为“宝石”城市。

夏洛瓦整个城市都是被 山川流水环绕着 ,简直就是加拿大的后花园。占地面积广阔可是人口却只有区区三万多人,地广人稀是一个绝佳的 旅游 胜地。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加拿大看到鲸鱼,印象中能看到鲸鱼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是在各种水族馆中,而野生的鲸鱼更是不可多见。 鲸鱼是海洋的使者,是深海中的精灵。

一头鲸鱼一天之内可以游几十公里,横跨众多大洋。它们带着人类看向大海的深处,过低的分贝赫兹让它们无法和除了自己同类的其他生物交流。鲸鱼好像是注定是孤独的群体,就像那头连和同伴之间都无法交流的孤鲸,只有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孤独的存在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而夏洛瓦的魔力就是在这里。在夏洛瓦的圣凯瑟琳海湾中,每年都会迎来大批的鲸鱼在此聚集,在五月这个落英纷飞的季节中,来到夏洛瓦的人群中绝大部份的人都是来到圣凯瑟琳海湾赏鲸,而这段时间是这个地方观赏鲸鱼最佳时间。

海湾中肉眼可见的大批鲸鱼浮于水面 ,任何叫得上来的,叫不上来名字的鲸鱼都集中在这片海湾中。圣凯瑟琳海湾中提供可以近距离观赏鲸鱼奇观的船只,由于怕鲸鱼将我们的一叶小“扁舟”掀翻,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选择更为稳当的大型轮船。

刚刚坐上轮船就看到不远处一个巨大的水柱喷涌而出。庞大的水花在空中炸开,向周围散开。在太阳的照射下顶部的水花如同出水芙蓉一样闪烁着光泽,掉落下的水花将那一块海域笼罩在水帘之下。

这片鲸鱼湾中可不仅仅只有这一种鲸鱼,据介绍这里的 常驻鲸鱼种类有十三种之多 ,也就是说哪怕是多大的水族馆中,也不会有这么齐全的鲸鱼种类。突然视线被一大团黑色占据,这是一头 虎鲸 。其实如果忽略掉它是最凶残的鲸鱼,虎鲸的长相就是触动我的可爱雷达的模样。黑色和白色相间的搭配让他成为了鲸鱼群中最为亮眼的存在,眼周是圆乎乎的白色,这种与熊猫相反的特点再加上圆滚滚的脑袋和有点天生微笑唇意思的嘴巴让它的可爱又多了几分,但是这也是忽略掉它咬着一条海鱼露出的尖尖的獠牙的情况下。

这么多的鲸鱼仿佛要在这片海湾形成交通堵塞,船走走停停,给足了所有人观赏鲸鱼的时间。

但是这仅仅是夏洛瓦美丽诗篇中微微掀起的一角。有人说这里是远离世俗的世外桃源,能看到山川海洋,覆盖着葱郁的森林,还有浅蓝的海湾环绕,所有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此处小住一段时间,有些人是想在这里靠美丽的风景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有些人则是在钢筋水泥建成的城市中待的太久了想到夏洛瓦放松身心好好休息。

为了让游客们更好地放松身心当地除了山河湖海外,还有大型的户外滑雪场、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尔夫球场以及著名的啤酒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当地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性价比超高,只要花三四十块钱就可以参观啤酒的制造过程,了解当地的啤酒文化和 历史 ,而且里面的啤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还可以参与一起制造。不过该博物馆每天招待的人数有限制,先到先得,是个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啤酒聊人生的好去处。

夏洛瓦还有一条串联当地住诸美景的公路,可以租一辆车自驾游,也可以选择徒步,只有一个人走在山川峡谷中间你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世界的广阔无无垠,这时人的心境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鲸鱼每小时游多少 鲸鱼游得快吗

1、鲸鱼最快能达到70km。

2、鲸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八十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有胎盘哺乳动物。“鲸”本身定义比较模糊,鲸目可以包含所有鲸类,还有特定科的鲸类。鲸目中就有海豚,杀人鲸和巨头鲸属于海豚(Delphinidae)科。鲸目分为两个子目:须鲸(Mysticeti)亚目和齿鲸(Odontoceti)亚目。齿鲸类的体形变异比较大,最小的种类体长仅有1米左右,最大的也在20米以上。

谁知到鲸的种类?(和图片)

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余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鼻孔两个,如,长须鲸、蓝鲸、座头鲸;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鼻孔一个,叫齿鲸,能发出超声波,如,独角鲸、虎鲸。鲸的体长从1米到30多米不等。须鲸的种类虽少,但个头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种体长也超过6米。  以下是介绍主要的鲸鱼:

1、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属于须鲸亚目。共有四个亚种。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200吨。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通常蓝鲸白天需要在超过100米深度的海域来觅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 ,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四大洋均有分布。

2、抹香鲸(Spermwhale),身长:12至18公尺,体重20至50吨。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 Sperm whale 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的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3、虎鲸(学名:Orcinus orca)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还袭击其它鲸类,甚至是大白鲨,可称得上是海上霸王。虎鲸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有一些群体组成的家族是动物界中最稳定的家族。虎鲸的一些复杂社会行为,捕猎技巧,和声音交流,被认为是虎鲸拥有自己的文化的证据。

4、龙王鲸(学名:Basilosaurus,意为“帝王蜥蜴”),又名械齿鲸(Zeuglodon),已经绝种的古代海洋哺乳动物,现代鲸的近亲,是鲸目中的一个属,生存于3900万至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 龙王鲸刚开始被误认为是巨大的海洋爬虫类的化石,所以被命名为帝王蜥蜴。它最早是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被发现的,随后古生物学家从埃及与巴基斯坦发现的化石中辨认出至少存在两个其他的种。 龙王鲸平均身长为18米(60英尺),而且拥有比现代鲸更为修长的身体。古生物学家对于它们已经退化的短小后肢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证明现代鲸鱼原先是由陆生哺乳类动物演化而来。

5、梅尔维尔鲸(学名:Livyatan melvillei)是利维坦鲸属中最大的物种,是一种灭绝的抹香鲸。其颅骨的75%,以及牙齿和两颚的碎片于2008年在秘鲁皮斯科-伊卡沙漠、距今1200-1300万年前的中新世岩层被发现。2010年6月30日在《自然》杂志公布。是巨齿鲨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麦尔维尔鲸”(Leviathan melvillei),生活在距今1300万年前。麦尔维尔鲸是一种食肉鲸鱼,与迄今已知体型最大的鲨鱼生活在一起,体长约为60英尺(约合18米),其体型比现代雄性抹香鲸还要大。

6、须鲸(学名:Balaenoptera)是须鲸类动物总称,体长约为15~20米,体重25吨左右。世全界现生的种类一共是15种,中国发现的有9种,像蓝鲸、长须鲸、大翅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等,都是哺乳类海洋生物。体形细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交界线波状或云状,过渡区呈灰色。鳍肢和尾鳍的下面为灰色。背鳍呈镰刀形,向后倾斜。每侧的须板为300~400枚,为黑色,故称“黑板须鲸”。喷出的水柱又高又细,垂直。

7、塞鲸(学名:Balaenoptera borealis,英文:Sei Whale)为须鲸的一种,又名北须鲸,是仅次于蓝鲸与长须鲸的世界第三大须鲸。塞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远离海岸的海洋深层,倾向避开阳光与热带海域,每年夏季时从寒冷或两极的海域迁移到温带海域,冬季则迁移到亚热带海域,虽然大部分区域的迁移路线尚未完全明朗。

塞鲸身长可以达到20米(66英尺),体重则可达到45公吨(50短吨) 。估计每天需要900公斤的食物,主要是桡脚类动物与磷虾,有时还包括其他的软体动物。塞鲸的速度也是须鲸中最快的,在短距离上可以达到每小时50公里(31英里或27节)的速度。“塞鲸”这个名称是从挪威语的“Pollock”(青鳕)而来的,青鳕是种与塞鲸同时间出现在挪威海岸边的鱼类。

8、齿鲸 (Odontoceti),顾名思义,就是有牙齿的鲸,抹香鲸、突吻鲸、白暨豚、海豚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也是鲸类亚目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称,受过度捕捞、航运、兴修水利工程和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86%的齿鲸生存受到威胁。齿鲸(Odontoceti)体型较大,该亚目所属各种之间的牙齿差异,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