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国的圣诞节习俗有哪些?
美国:圣诞派对、圣诞大餐(圣诞节火鸡是例牌主菜)、圣诞帽、圣诞袜、圣诞卡、报佳音(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其他各国大同小异,把一些特殊的介绍一下:
奥地利:12月4日那天,在装满清水的瓶中插一根樱花枝,如果樱花枝在平安夜前绽放花朵,意味着好运气和好姻缘就要来了。
葡萄牙:圣诞节早上吃丰盛大餐,会在桌旁多摆一张空椅子,这样逝去亲人的灵魂也可以来共享佳节。
白俄罗斯:在未婚女子脚下各摆一堆玉米粒,然后放了公鸡去啄。公鸡先吃谁脚下的,那么那个姑娘将最先出嫁。
瑞典:谁要是吃到大米布丁里的杏仁,谁就将在一年内结婚。
芬兰:新年第一天,人们会把熔化的锡液倒入一桶冷水中,锡液在水中凝固成的形状能够预测未来。
墨西哥:12月23日,家家户户都会聚到一起用小萝卜雕出耶稣降生的雕像,雕刻得最好的将被放在市镇广场上展览。
波兰:在准备圣诞前夜的晚餐时,人们会把稻草放在桌布下面,象征着耶稣诞生于马槽中。用餐时,人们会挨个从桌布下抽出一根稻草,如果抽到绿色稻草象征着好运或婚事将近,如果抽到黄色稻草象征着又将单身一年。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1]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二、西方国家对圣诞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英国:他们认为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
圣诞碎肉饼. .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
逢唱诗班逐门逐户唱圣诞歌时,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法国:在圣诞节前夕都要到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弥撒后家人同往年长兄姐家中团聚共享圣诞餐,
并分享一年来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诞欢聚而尽释前嫌,言归于好。故圣诞节
在法国人眼中,视为仁慈和睦的日子。
意大利:在意大利,每逢圣诞节,大家都喜欢在家中安置一些关于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圣诞的
前夕,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参加圣诞弥撒,然后大家去访问亲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
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有一种好风俗,孩儿为感谢父母一年来的教养,会在未吃圣诞大餐前将
他们的作文或诗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将它取出朗读。
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备
有许多高级礼物,要送给美丽女子。“牛” 在圣诞节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当地有一传说:“耶
稣降生时,曾有一只牛向他吐气,使他得到温暖”。
瑞典:在圣诞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来访,甚至连陌生人都
可以进来吃东西。他们将各样的食品都摆在桌上,任人自由选择。
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它们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
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丹麦:最先出版圣诞邮票的国家。这种圣诞邮票的发行是为筹措防痨经费。丹麦人寄圣诞贺卡、
邮件,都喜欢贴这种邮票。
智利:该国在庆祝圣诞节时,必备一种“猴子尾巴”的冷饮。这种饮料是用咖啡、牛奶、鸡蛋、
酒及已经发酵的葡萄制成。此饮品为何叫“猴子尾巴”已无人知晓。
挪威:在圣诞节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寝前需将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认为家人如此做
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得到和睦与安宁。次日早晨,家人见面就互唱最喜爱的圣诞歌曲。
爱尔兰:该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会将一支蜡烛或灯放在窗门架上,表示欢迎圣婴降生。
苏格兰:圣诞节前需将家中借来的物品一一归还原主。礼物是在新年的头一星期赠给小孩及仆
人。
荷兰:该国人赠送圣诞礼物往往出人意外,礼物甚至会藏在布丁、羊肠里呢!
德国:圣诞树的发源国。基督徒的家里定会放置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圣诞饼亦多款且讲究。
美国:一个自由且多彩的国家,圣诞节是他们快乐狂欢的日子。美国的民族复杂,所以其庆祝方
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室内都有别致的布置,门外悬挂着美艳的花环及绮丽的饰
物。
梵谛冈: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圣彼得教堂参加由教皇亲自主持的圣诞弥撒,虽然那里可容纳三
万五千人但仍需预先定位。其圣诞弥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时举行,教皇坐在八个侍从抬着
的轿子上穿过群众,一边向信徒们祝福一边走上祭坛。教皇着白袍外罩金黄色祭服,登上圣彼得
大教堂的祭坛,以拉丁语念出祷告词。零时整,号角手吹响的喇叭,安放于大祭坛上的摇篮本被
覆盖着。这时,圣婴耶稣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内的各国信徒眼眶里含着热泪,以各自
的语言唱出悠扬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视前往圣彼得大教堂,亲谒教皇,受其祝
福,为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日本:虽然日本非基督教国家,但战后日本过圣诞节的风气十分风靡。原因之一与各大商家的促
销有关。有的百货公司以圣诞树作装潢,在店内布置雪景,增加银色圣诞的气氛。各色茶店、夜
总会、酒吧也都安置一株圣诞树以应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为准备圣诞礼物赠送
亲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机致赠礼品予东京室内五十二所肢体及心智障碍的儿童。
纽西兰:该国圣诞节有二周的假期。圣诞节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开“派对”庆祝。纽西兰的
法律明文规定,庆祝圣诞需在家中举行,故酒楼、茶馆在下午六时一律打烊。普通商店营业时间
最迟也只能到晚上九时为止。街上可见到穿着苏格兰短裙的乐队巡回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时不与平民见面的王族,在圣诞节当天,公主会在数千儿童的同乐大
会上给贫苦儿童发礼物。
波兰:波兰人分为两派。在圣诞前夕,一派吃圣诞大餐;另一派整日斋戒虔诚祈祷。
菲律宾:该国过圣诞节从十二月十六日就开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诚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时就起床
祈祷。他们相信如此可得圣婴耶稣及圣母马利亚的特别恩泽,直到二十二日为止,在三天来朝日
才结束圣诞庆典。
哥伦比亚:他们以化装舞会来庆祝圣诞。各人戴着假面具尽量不被人认出,凡能认出最多的人就
可得到奖品。
澳大利亚:适婚年龄的女子,在圣诞节时将溶锡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状,来预测未来夫婿的外
貌,高矮胖瘦。
捷克:圣诞节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苹果皮,抛在背后。她们以为这样做可以看出未来夫婿
的姓氏之第一个字母。
苏联:圣诞前夕,家人围绕着象征“新岁的树”,给孩子讲述荒诞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圣诞节
当天,中产阶级以下的人,争往大商店抢购礼物互赠亲友。
三、摩洛哥有没有圣诞节
没有。不过圣诞节的国家包括:沙特、阿联酋、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阿曼、苏丹、索马里、摩洛哥、突尼斯、卡塔尔、吉布提、黎巴嫩、毛里塔尼亚、巴林、以色列等。
扩展资料
摩洛哥习俗
1、婚姻习俗
婚礼要持续3天。第一天,男方应向女方赠送彩礼,第二天是女方答谢男方的日子,只有到了第三天,女方在沐浴七次之后才能正式进入洞房。
2、色彩偏好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
3、服饰习惯
在摩洛哥,城市和乡村的服饰有明显区别。城里女子多穿白色、灰色长袍。农村妇女唱全身披裹白色或带黑色的斗篷。摩洛哥人多用宽大的盖头布做头饰,需要时可以遮脸。
4、相见礼仪
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识,一般惯用拥抱礼,握手礼也日益普及。摩洛哥女子与客人相见时往往施屈膝礼。
5、主要禁忌
由于宗教信仰原因,摩洛哥人不吃猪肉,不饮酒,也很少抽烟。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不得进入其宅居。他们宴请宾客一般要上茶三次,客人若谢绝,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和西方人一样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贫穷。在摩洛哥,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年龄、收入、情感等隐私。
四、摩洛哥的风俗习惯
摩洛哥的商务礼俗,随时宜穿着保守式样西装。会公私单位均需订约。宜持用有英文、法文对照的名片。当地商人中有不少是外国人。由于摩洛哥外管颇严格,与摩洛哥商人交易,一开始最好用现金,建立信用后,再改为其他付款方式。如果说你要的商品是工业机器和设备,你的买主将是摩洛哥的政府官员。摩洛哥商人大多通晓法文、西班牙文,部分人通用英语。谈生意时,态度宜保守、正式。商业招待甚多,外籍商人喜欢在饭店、夜总会聚餐。本国籍商人则喜欢邀你至家中就餐。不过,无论在家或在外,多半是极为丰盛。
摩洛哥人邀你到家中作客,多半不让家眷与你见面。晚餐后,喝完第三杯薄荷茶后,你就应该起身告退。进入伊斯兰教寺院一定得脱鞋。进入摩洛哥人的房间,也应脱鞋---除非主人坚持要你不脱。上面这些都有是极重要的传统,不可忘记。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即达尔贝达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人口137万,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最宜前往。圣诞节与复活节前后二周宜避免访问。每逢伊斯兰教日及基督教假日都放假。伊斯兰教斋月,生意清淡。
摩洛哥人喜欢绿、红、黑色,忌白色。喜爱鸽子、骆驼、孔雀图案,而禁忌六角星、猫头鹰图案。在摩洛哥,13是消极的数字,而3、5、7和40却带有积极的含义。
摩洛哥王国(The Kingdom of Morocco),简称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角。扼守大西洋入地中海的门户。3000年以前,西亚的腓尼基人海来到这里,扑看到冬天山顶有厚厚的积雪,然而阳光却特别灿烂,照在身上暖烘烘的,腓尼基人非常赏这里的气候和海滨迷人的景色,把这里称为摩洛哥,意思就是“休养胜地”。
摩洛哥面积45.9万平方公里,是个自然条件十分复杂的国家,境内多山,沿海平原富饶。可耕地占十地面积的18%,长年耕地占1%,草原场院占28%,森林、林地占12%,其他占41%。北部山区地质上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并有沙漠化现象。
摩洛哥人口2336万人,其中阿拉伯—伯伯尔人占99%,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95%。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贸易活动通用法语。政府、外交、中等以上教育亦用法语。土著居民讲各种析析语。首都拉巴特。
摩洛哥于1956年3月2日独立。1957年8月定名为摩洛哥王国。现政府为君主立宪法。宪法于1962年生效。国王有权任免总理、阁员,有权解散国会,国会为一院。三分之二议员直接民选,在三分之一由各行业及地方间接选取出。1958年11月1日与我国建交。
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输出国。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6亿美元。天然资源有铁、铅、沙等。柑桔、橄榄、葡萄酒等到供应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