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中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简介

近年来,汉中市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位逐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城市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普遍,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不强。这种状况损害了全市对外开放形象,影响着现代化建设进程。如何改变这种局面?2005年11月,汉中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局高度出发,做出了举全市之力,用3年时间把汉中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2005年11月23日,市党政隆重召开全市双创工作动员大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双创”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动员大会之后,万余名机关干部和各界群众走上街头清理生活垃圾,从而拉开了双创活动的帷幕。

首先围绕“双创”目标,完善创建工作方案和运行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田杰、市长赵乐秦为正副指挥的双创指挥部,抽调25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定了创优、创卫及城建管理、宣传教育、效能督察、文秘综合6个工作方案,形成了管理规范的工作机制。还分别成立了汉中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和旅游执法稽查大队,恢复了市爱卫办,明确了编制和工作职能,为强化旅游、卫生及城市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与12个县区、106个部门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创建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和单位相继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在全市创优、中心城区创卫的同时,南郑、城固、宁强、略阳县制定了巩固省级卫生县城的措施,勉县、西乡、镇巴、佛坪县结合实际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全市形成了市县联创、创优与创卫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

同时,深入发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贯穿双创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新闻媒体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参与和支持双创。全市各新闻媒体分别开辟了“双创”动态、“双创”大家谈、记者观察等栏目,每天不间断地刊登各类创建工作最新动态;对破坏公物、占道经营、行人文明意识差的行为进行曝光,利用领导访谈、电视评论、编后语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一些深度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并强化相关知识宣传,邀请中省创优、创卫专家为市委中心学习组进行专题辅导;邀请省旅游局专家举办了创优专题培训班,组织编印《双创干部知识手册》、《双创市民知识读本》等。还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办板报、制作专题片、墙体广告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双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氛围,广大市民支持双创、参与双创的意识基本形成。

以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市容环境卫生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环境卫生整治。市、县区分别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中小学生开展义务劳动,对城区街头生活垃圾、卫生死角和脏、乱、差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机关多次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使机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启动城市整容工程。市区多次研究整容工程,筹措经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和标准,把任务细化分解成31个小项,分别落实到相关部门、责任单位。截至目前,兴汉路、天台路、人民路完成了绿化带改造任务;更换维修了南大街、石马路、北大街等主要街道的路灯、灯箱,提高了亮灯率。道路改造全线竣工,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天汉大道、石马立交、江南西路景观绿化带相继完工。先后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建筑立面和楼顶、拆除违章建筑和到期临时建筑、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等涉及创优、创卫8个专项整治,使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好转。

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褒河森林公园、汉中奇石园等景点相继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武侯墓、石门、五龙洞等景区开展了旅游区质量等级评定;南湖环湖路、武侯祠生态停车场、紫柏山生态旅游道路已建成;拜将坛扩建、川陕革命纪念馆、五龙洞森林公园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施工。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全面展开,公共信息标识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组织相关县区、单位参加了第十届西洽会旅游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展和2006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举办了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西乡茶叶节、汉台牡丹节、紫柏山登山暨栈道漂流节,开办了景区A级创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班,组织了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编制了《汉中人手册》、汉中旅游导游交通图,在宾馆、车站、饭店设置了导游图,使旅游产业形象不断提升。去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收入49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16%。

市双创指挥部始终把效能督察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结合创建实际,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汉中市双创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办法》等12个制度、办法和措施,使双创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指挥部领导先后14次带领各工作机构和相关部门,对环境卫生、市政交通、旅游开发、城市整容工程等方面的工作督导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围绕阶段任务、专项整治工作和市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采取明查暗访、跟踪察效的办法,深入县区、部门和单位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书》及《督查通报》,对阶段和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认真进行了考核验收。先后两次组织19个成员单位30多名干部,分5个工作组,由市级领导带队,对118个双创责任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和量化考评,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全市正在继续深入开展占道经营、临街建筑立面和楼顶、拆除违章建筑和到期的临时建筑、临街门店牌匾和户外广告、社区居民小区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旅游市场和城市整容8个专项整治。汉中这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正日趋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汉中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汉中经济在陕西省内处于什么水平?

汉中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气候、人文、饮食等均属南方,所以汉中属南方。汉中在陕西的经济地位处中游阶段,不过汉中发展的速度处于陕西的前茅,不久的将来也许会位居陕西经济前列,欢迎到汉中来玩,汉中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三、汉中旅游推荐

一 、汉中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 山水风光,各种名胜古迹等传统型旅游资源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与四川甘肃等省接壤。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有国家级生态景点7个,省级16个。如此多而有价值的景点,是周边的几个市都不具有的。其在中国的西部,在整个西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汉中市是国务院于1994年第三批颁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另外人们把汉中称之为“西北小江南”。今年又荣获全国魅力文化城市。现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积极进行“双创”(即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省级卫生城市)建设而努力。

已经取得的国家级的品级称号,是汉中市作为中国旅游城市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今后的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中,这些荣誉称号都将是树立明星意识,打品牌的一笔取之不尽的资源和财富。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汉中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嘉陵江滋养,虽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在汉中境内的佛坪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洋县境内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位置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距南郑县县城60公里处的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原始森林64万亩,其中有20万亩过地林。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其有陕南“九寨沟”之称,现已建成黎坪、冷坝、江石山等四个景区,20多个景点,开发了4条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另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汉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市城区北18公里处,是一处自然人文景观俱佳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总面积3674公顷,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山、石堰四大景区108景点。天台山和哑姑山风别为陕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五龙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略阳县城北部48公里处。

除以上介绍的景点外,在汉中市内还有古汉台、莲花池公园、拜将坛、兴元湖公园、南湖、陕南植物园、褒河石门栈道等著名的景点。遗憾的事,这些反映汉中历史文化的景点并没有被点串成线,策划成固定的旅游项目产品而营销推出。

(二)汉中及周边地区可以开辟成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特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背景下勃然形式的一种主体专项旅游,他反映了今日社会主流群体对旅游方式的某种新的价值取向、文化民俗和客观需求,在21世纪有望成为世界性旅游的主要类型。针对传统的或者说人们较为熟悉的已由旅游资源流动而言,生态旅游还是一种显得相对陌生的旅游方式。关于什么是“生态旅游“学术界、旅游界都认为:回归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强调人地和谐统一应是生态旅游最为基本的内涵。

由于汉中有着特殊的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非常有优势的,更何况汉中还是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要以汉中市为中心,把有实力有特色的景点有机的结合,把近郊与农民有关的、与大自然更接近的资源开发起来。例如,城固县的柑橘生产基地,在中国的大西北能有这样的资源得很难得的,应让“柑橘节”更有特色,要让其在进行柑橘交易的同时, 也要让人享受边品尝橘子边享受远离城市的宁静。汉中市至南镇一带也有许多未开发的资源。不论是城固的建设还是佛坪的建设,都应有一个目标,就是建设一批山野狩猎、池塘垂钓、花卉观赏、果园采摘等景点园地,形成生产观光、娱乐消费一体化的富有乡村风情的农业旅游区。在汉中的旅游业的建设之中,虽提出了休闲度假旅游和农业旅游等生态旅游的一些子项,但是并没有在汉中地区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明确定位,当然生态旅游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围绕某一个资源生态系统开展综合性的生态考察旅游活动,如参观考察野生花卉、鸟兽昆虫、珍稀名贵动植物、岩洞、冰川遗迹有特殊游览价值的地质地貌 。应该指出:生态旅游和保健康复旅游活动的合流,是当前生态旅游崛起之机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新动态,他显示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最新医学科技表明:当代人类的疾病,40%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对整个被废弃、噪音、电子尘雾包围的都市游客来说,生态旅游景区是一个极佳的去处。生态旅游与健康的合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这方面国内外有许多比较成功的例子。罗马尼亚在黑海之滨的康斯坦萨旅游区建有4个休养站,每个休养站都开办专门的疗养院,开设水疗、电疗、磁疗、针灸、按摩等项目。旅游者在此观光休养的同时,还可以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犹如在珠海门户之峰之旁的斗门黄羊山西麓,开辟了一个仿大自然的原理是露天温泉景区,景区内除了一般的温泉游泳池和蒸汽浴池外,还开设有花卉温泉(水中加有各种有益于健康的草药)、咖啡温泉、牛奶温泉、石板温泉、酒温泉等使游客在享受的同时达到康复保健的效果 。

(三) 基础设施

目前,全市有高中档宾馆酒店50多家,有旅行社16家。全市信息交通相对发达,移动电话通至景区,由汉中至西安等航班;由汉中至成都、汉中至北京、汉中至西安、汉中至广州等铁路干线; 公路方面各县与汉中市能够很好的通行。2007年将建成的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会给汉中的旅游业带来一个更加有利机会,将会给汉中带来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汉中市的医疗机构、医护技术人员和床位数都比较多,规格齐全,如综合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等各种类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保健旅游也是一个很有潜力可的市场。

二、汉中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几年来,汉中市这个大旅游区域与国内旅游业比较先进的地方相比,建设中存在许多误区。一是许多旅游景区规模太小,布局不合理,开发分散,缺乏精心的规划、细致的管理和资源难的有效利用、线路的合理组合。二是景区景点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意,生命周期很短 ,重复性的或模仿性的项目做的比较多。三是市场的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虽然近几年汉中也有许多景点被开发出来,但是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事前进行严密的营销分析和策划,事后的市场开发推广以及在行业内部行之有效的管理,可能更为艰难和重要 。四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违反客观规律盲目上马,在资源的开发上有狂热性。总的来说,近几年汉中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市场导向,营销策划脱离了游客需求,建设的观念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需要等问题。

(二)对客源市场中的游客吸引不够,可进入性不高

一个地区旅游业是否发展要看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市场的需求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谈到旅游市场,就要讨市场分布,即客源市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一个旅游地作为吸引物,其吸引的空间范围有多大?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吴必虎博士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表明:城市的一级客源(由城市出发的本地居民)的80%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半径的范围内。其研究绘制的曲线表明城市居民(出游率随出行)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

四、汉中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汉中人口368.9万人,幅员2.7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这里的每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每一个细节都证明着民族的成竹在胸,圣迹历历,史册辉煌。汉中是一个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新区。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5亿元,比1999年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财政总收入88813万元,农业总产值6.17亿元(不变价),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04.1亿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2007年上半年,汉中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64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8.8亿元,增长11%,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19.4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1.9%,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最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健康协调的良好态势。

五、汉中旅游景点排名推荐

汉中旅游景点排名推荐:青木川古镇、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石门栈道风景区。

一、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08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

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龙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地处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龙头山属米仓山山系,海拔约2336米,森林覆盖率高。景区以云海日出、彩林怪石、雾凇冰雪四绝而著称,是一个山奇秀丽、环境优美、风光迷人的高山自然风景度假区。

龙头山远观山脊绵延,犹如龙身,孤峰高耸,婉似龙头,拔地通天,接云荡雾,奇伟而壮美。这里奇特的地形及温润的气候,形成了“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彩林冬滑雪”的四季旅游格局,是秦巴区域较具特色的彩林观赏基地、较具规模的冰雪运动休闲世界。

三、石门栈道风景区

石门栈道风景区是汉中著名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

这里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各种地方美食,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传说中褒姒的故里。这里既有水利工程石门水库,又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的所在地,又是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区。

六、汉中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你想去哪个

汉中旅游景点:五龙洞森林公园 、石门栈道景区 、武侯墓 、勉县武侯祠 、朱鹮梨园景区 、华阳景区 、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 、紫柏山风景名胜区 、青木川保护区-古镇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 。

1、五龙洞森林公园:五龙洞森林公园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略阳县城北部48公里处,1997年陕西省林业厅批准,在我国有金池院林场建立省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584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4.3%,海拔1500米—2214米,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2摄氏度,四季景色各异,环境优美。

2、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

3、朱鹮梨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古有“汉江明珠”之称的陕西洋县,是以朱鹮之乡、万亩梨花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园林。

4、张良庙: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