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决定去北京旅行,三天两夜,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
一顿烤鸭,一顿卤煮,其他随便吃吃,三天两夜游,车票和酒店已经订好,就吃饭、门票、交通费用的话,800块以内吧,主要是北京的景区门票都不贵,都是几十块,很多还不要钱。
除了八达岭长城比较远,要坐火车去之外,大多数景点都在故宫和颐和园附近,既然是学生党,那建议以地铁加共享单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吧。
故宫一定要早点去,最好早上七点钟就到午门入口,争取做第一个进入故宫的人,避开人群,独享美景。






故宫就沿着中轴线游览,不要把时间耗在文创店和文物展览,走马观花逛一圈就行了。
时间不多,没法深度游,从神武门出来,然后直接去景山公园,景山山顶就是俯瞰京城最佳视角,故宫俯瞰图都是在这里拍的。


长城也一定要早早去,去晚了人挤人,走路都困难。坐地铁到黄土店站,换乘市郊铁路S251线(延庆方向),到八达岭站下车。(评论区知友提醒,可以坐高铁去八达岭长城,地铁站清河站坐过去)


夜晚再去鸟巢和水立方,那里主要是夜景美,白天不好看的,在外面拍照打卡就行,不要花钱进场馆,里边没啥好看的。


天安门和国家大剧院的夜景也很美,一定要去拍照打卡。


另外,前门大街可以逛逛,应该已经完成更新升级了,想想我都两年没去过北京了。


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是肯定没了。


不知道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还在不在,可以百度搜一下电话,打过去问问(评论区知友反映花儿已经败了)。


什刹海的荷花也不知道开没开,可以骑着车走马观花看一遍,船就别坐了。



颐和园昆明湖的日落非常美,更胜杭州西湖,北京的纬度高,太阳下山比较晚。





个人建议的路线:
第一天到了北京之后,放下行李就去颐和园附近玩,有颐和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门口口拍张游客照,时间太紧凑所以真的没必要想方设法进去)。先去圆明园,入园直奔大水法遗址,打卡就出来,转进颐和园,晚上在颐和园昆明湖看完日落再去看鸟巢和水立方夜景。
第二天在故宫附近玩,包括故宫、天安门、北海公园、什刹海、景山公园。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到天坛公园走走,没空就算了。晚上去国家大剧院,然后从天安门绕回前门大街,夜晚灯光下的天安门美轮美奂。逛完前门大街,如果还没到九点半,可以去一下三里屯太古里,那是北京最洋气的地方。
第三天去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嘛。

颐和园附近景点

故宫附近景点

故宫地图
最后,祝你旅途愉快!
二、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出炉,谁是中国城市的人气之王?
这个五一小长假可以说很多人选择了出门旅游,造成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人从众”的现象。
订票网站也都统计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的订票与往年相比的差异。可以看出携程“五一”假期总订单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超30%。去哪儿网也表示“五一”假期机票预订较2019年增长超三成,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超四成。可见今年出门旅游的人真的很多。
那么旅游的话大家都是去哪儿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今年十大热门旅游城市分别是哪些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西安、南京、重庆、武汉、长沙。
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的人气之王还是我国首都北京,其他的基本就是各大省会的强省会或者网红城市了。
其中成都,很多人都应该是去看丁真的。
丁真自从大火之后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这大概就是网红效应吧。
所以也可以看出当初理塘选择丁真作为当地的旅游代言人是多么正确的决定,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创新新颖的方式,短视频的崛起也让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会随之而改变。
但是哪怕如此,排列前三名的旅游热门城市则是更加的强大,因为他们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就能稳居前三,这是他们自身所带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那么这个五一小长假你们有出门吗?估计还是有很多人也选择了蜗居在家,而他们的大多的应该是依靠着刷短视频和打游戏来消磨时间了吧。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旅游是一个体力活儿啊,不论在什么时候出门旅游都觉得十分的累。
三、旅讯丨五一假期江苏旅游消费总额40.70亿元
1、五一假期江苏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 旅游 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 旅游 监测点共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全省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其中乡村 旅游 消费收入10.73亿元。
2、五一期间贵州23家 旅游 景区接待游客均超5万人次
根据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厅消息,2022年“五一”假日,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小落细落实文化和 旅游 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决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多措并举守底线、保稳定、优服务、促消费、助纾困,全省假日文化和 旅游 市场安全平稳、高效有序、稳步复苏。游客出游意愿强烈,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
根据各地报送情况,全省重点监测104家 旅游 景区累计接待超5万人次的有青岩古镇景区、镇远古城景区、荔波樟江景区、兴义万峰林景区等23家。从民航、铁路、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反映出,“五一”假期民航累计进出航班1093架次,进出港旅客9.16万人次;铁路累计进出列车1723趟车次,接送旅客68.71万人次,其中,高铁累计进出列车1434趟车次,接送旅客60.96万人次;高速公路累计进向车流量539.68万辆,累计出向车流量497.58万辆。
3、五一期间,南阳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
五一节日期间,南阳市共接待游客306.92万人次,实现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1.68%、70.1%。全市部分山水 旅游 景区景点正常开放, 旅游 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未发生游客投诉与 旅游 安全事件。
4、张家界小长假接待总量降逾6成,传统重点省外市场几乎丢失
5月4日,湖南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对外公布了“五一”假期5天全市 旅游 接待情况:接待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4.35%。
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还提到,受国内疫情影响,今年五一黄金假期跨省人口流动较少,各大景区客源以省内、周边市州及本地居民为主,跨省游客人数仅占比约30%,其中有部分外省非涉疫地区因黄码无法进入景区。核心景区5月2日迎来高峰期,传统重点省外客源地市场几乎丢失。
5、广州成五一周边游最热目的地 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增长123%
5月4日,携程发布《2022五一假期出游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用户出游整体呈现就近、就地特点,本地游订单占比达40%,较2020、2021年同期显著提升。露营旅行、乡村 旅游 、艺术展览体验游等出游形式受到青睐。
在携程平台上,今年五一假期热门周边游目的地TOP10分别为:广州、成都、深圳、重庆、长沙、珠海、汕头、澳门、佛山、贵阳,均为全域低风险城市。其中,第一名广州的周边游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23%。
6、济南:130家旅行社退还1485.8万元 旅游 质保金
7、海昌海洋公园与越南Sunny World签合作协议
5月4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与Sunny Worl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项目合作、文旅业态及产业资源合作,以及联合拓展业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与Sunny World合作,将聚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助力海昌海洋公园树立国际化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生活 娱乐 平台。
四、五一假期消费怎么样
五一假期消费数据如下:
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从客流来看,据交通部此前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客运量为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在公路网运行方面,预计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2700万辆,同比降低49%左右。
半数以上都在“省内游”,露营旅行成“顶流”。
今年五一假期,半数以上都在“省内游”。截至4月25日,五一出行预订订单中有52%为省内,今年五一省内游客占比超80%,创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高。
从地区来看,五一假期重点监测公园共接待游客47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37.7%。其中,10家市属公园、国家植物园共接待109.15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3.52%。
五、“五一”消费成绩单来了!出游人数超疫前 哪些新趋势需关注?
转眼间,“五一”小长假已过,作为就地过年后首个长达5天的假期,“五一”小长假在促消费方面被寄予厚望。
从文旅部及各地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五一”消费明显复苏。
5月5日晚,文旅部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同时,“五一”假期共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
此外,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
“五一”全国景区交易额同比涨200% 游客更看重品质出行
不少“五一”期间出行的小伙伴已经在“抢票”以及各 旅游 景区的人流量上感受到了民众的出行热情。
消费数据也表现不错。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
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也呈现新趋势,比如支付宝数据表明,“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三四五线出游消费人次占比6成。并且,这一届“小镇青年”花钱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相较2020年同期,三四线人群对博物馆、剧本杀、线下演出、密室等搜索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演出搜索量上涨超22倍、博物馆搜索量上涨近18倍。
文旅部也表示,“五一”期间,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成为主流,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酒店的特色房型一房难求。
全国 旅游 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也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为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
分城市来看,“五一”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45.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2%。北京市监测的西单商场、燕莎奥莱、贵友大厦和菜百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0.9%、86%、81.8%和80.5%。
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172家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36.8%。
杭州市商务局据全市40793家样本企业监测统计,“五一”期间(4月30日至5月4日),累计实现销售(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增长17.4%。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也显示,5月1日至3日,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4.85亿元,购物人次达6.5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15%、140%。日均免税销售额约1.62亿元,相较2019年“五一”假期增长299%。
票房方面,猫眼电影统计显示,截至5月5日24时,“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对比来看,疫情前的2018年、2019年同期票房分别为10.06亿元和15.27亿元。
旅游 收入仍在恢复中 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加速融合
可以发现,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监测的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已经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球疫情蔓延之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迎来“黄金”期,日均免税销售额也较疫情前大幅上涨;电影市场延续春节档的强劲表现,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备受冲击的 旅游 业目前还处于恢复期,出游人数按可比口径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贝壳 财经 记者表示,“五一”假期的 旅游 消费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出行人数已经比疫情前要高了, 旅游 收入按可比口径也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而清明假期时, 旅游 收入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对比来看,备受疫情冲击的 旅游 市场已经在回暖。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另外,官方虽然并未公布消费数据,但从大面上来看,很多景区一票难求,酒店预订、高铁、航班的数据都非常不错。同时,“五一”期间的消费市场还出现了不少新趋势,比如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田园游、乡村游、民俗游,以及马术、水上桨板等新 时尚 运动;基于数字基础的VR主题乐园、云 旅游 等,背后反映的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 旅游 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 旅游 消费业态不断“破圈”,人们的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升级。与之对应的是,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 旅游 消费升级诉求,也在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 资源、特色文旅活动,从而促进消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文旅场景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我国的文旅消费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