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学概论》第4章 案例分析青少年具有哪些心理特征
青少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它是个体发展、发育最富特色、最宝贵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迅速。青少年期的生理特征具有突变性,他们的形态、形体、内分泌等一系列的生理现象都会发生一个快速而巨大的变化。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变化,加之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心理特征是错综复杂的。主要表现为:
一.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进入青少年期的个体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但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因而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通常对自己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看问题太过主观。遇到挫折往往又会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是要帮助青少年建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二.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由于大脑机能的持续增强,生活空间的持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增多,其认知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感知觉、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升。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遭事物,会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时,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三.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错综复杂性,从而产生了青少年情感发展与现实的矛盾。
1、闭锁性与强烈交往的矛盾
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感情,个人秘密不肯轻易向家人及朋友吐露,这时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这种状态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的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一方面,自认为是成人的青少年在思想言行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独立性,要求自作主张。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在很多事情上难以做出正确的决断。这时就构成了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
3、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青少年社会经验少,识别力低,他们非常渴望获取新知识,新思想,这时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青少年往往容易感情用事,他们不善于处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常常是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俘虏。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朝气蓬勃,富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不能正确估计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容易遭受到打击。一旦遇到挫折,有的人便会悲观失望,严重的会陷入绝望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6、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规范的矛盾
青春期个体的生理发育已近成人,性意识的觉醒使青少年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这种爱慕越来越强烈。但是他们极其敏感,容易冲动。道德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强大的生理冲击力有时会使他们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时候应特别注意将性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起来,使青少年的性意识发展走向健康的道路。
四.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性意识指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性意识的觉醒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青少年性意识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疏远异性阶段
青少年在性发育的初期,由于在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于是在心理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这一时期的性意识是对两性关系由无知到意识状态,是一种朦胧状态。
2、接近异性阶段
随着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青年男女之间相互产生情感的吸引,对异性表现出关心,希望在一起接触。这一时期的性意识带有朦胧的向往的特点。
3、恋爱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的全面影响以及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青年男女之间开始萌生爱情。他们把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彼此之间相互爱慕,开始恋爱。这个阶段的爱情多以精神内容为主,重视纯洁的感情。
二、大学生旅游需求分析
旅游市场是由单独的游客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成为游客,是由旅游动机决定的。旅行动机,包括内动力,外动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中间条件(收入水平,闲暇的时间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组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1旅游动机复杂而强烈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大学生旅游动机主要有:
(1)放松身心。大学生课业繁重,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寻求乐趣的愿望。调查相关资料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中,有35.16%的人旅游目的在于寻求乐趣。
(2)拓宽视野。现在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早已不局限于单纯课本知识界限,而是转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据调查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外出旅游的目的,46.29%在于拓宽视野。
(3)运动。大学生活泼好动,而平时又忙于学业,缺乏运动和锻炼的机会,因此,许多大学生旅游包含利用旅游的机会,进行登山、滑雪等运动健身的动机。
三、什么是旅游需求它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概念1: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它分为:
(1)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
(2)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又分为 潜在旅游需求 和 延缓旅游需求)
概念2: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简言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旅游需求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即:
(1)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
(2)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
(3)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四、旅游者的需求?
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又分为 潜在旅游需求 和 延缓旅游需求)。
1、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2、它分为: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
3、简言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需求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和把握,即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欲望;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能力;旅游需求表现为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有效需求。
旅游准备
1、旅行证件
护照、身份证、十二岁以下儿童乘坐飞机务必携带户口薄、火车/汽车/飞机票、信用卡、学生证、导游证等(打折)、签证、护照复印件及证件相片(办理临时签证备用)。
2、 服装
一般内外衣有两套换洗,到山地旅游要增带御寒衣服,可常备一件厚实轻便的保暖外套,避免天气乍暖还寒和早晚温差。
3、 鞋袜
旅游要选择具有柔软、防滑、结实、高帮等特点的鞋,柔软可以使走路轻快,防止腿脚扭伤和疲劳。袜子以吸汗棉袜为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旅游需求
五、试分析国内游客旅游的需求变化趋势
A、地点,注目新鲜与稀罕
B、近地,热衷自驾与亲朋
C、观光,讲究主题与深度
D、行程,开始试调与自主
E、游乐,更爱新潮与心跳
F、休闲,趋向健身与轻松
G、高档,追求野趣与豪华
H、不便,暂且观望与卧游
具体内容如下:
A、地点,注目新鲜与稀罕
人们常常把旅游活动目的称为“求新,求逸,求知”。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准确,但是,却可以简单而概括地指明旅游者的目的特征。最近几年,北方地区冬季(曾经是旅游淡季)的冰雪旅游的走热,就是这种“求新”的最好见证。旅游者对新鲜目的地的向往,在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除了冬季北方冰雪旅游的继续走俏、乡村旅游的继续升温外,新辟旅游目的地旅游、西部旅游(包括青藏高原旅游、宁甘陕旅游、新疆旅游)、台湾旅游等,都将逐渐成为新的热点。
而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后开通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宁、兰州至拉萨的旅客列车,便是更加平民化的西部旅游的极佳机遇。此外,还有正在兴起的探险旅游,也正是这种注目新鲜目的地旅游的一个反映。
B、近地,热衷自驾与亲朋
由于时间和道路的便捷性,近地旅游常常是居民出游的第一选择。这些年我国国内旅游的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随着私有轿车陆续进入中国百姓家庭,自驾车旅游也开始成为中国城镇居民的爱好,2005年三个黄金周的自驾车旅游潮,就是有力的证明(有消息甚至说,2006年春节,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和三亚等一些大中城市的信息显示,自驾车出游已经占了短途旅游的2/3分量)。在2006年及其随后的几年,自驾车游将进一步向城镇周边地区扩散。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底,我国1.82亿城镇居民家庭中,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汽车已经达到2.18辆(近5年,我国消费的轿车已经达到930多万辆,其中公务和商用约占三分之一,其余600多万辆轿车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使他们圆了家庭轿车梦)。至2005年底,云南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辆;截至2005年7月底,浙江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43辆;至2005年底,广东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9.7辆。在大城市,2004年,上海市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3辆;至2005年9月底,广州市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6.3辆;至2004年底,北京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12.64辆。在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的比例就更高,如温州,至2005年底,城市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20辆;东莞,至2005年11月底,城市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竟高达42辆……自驾车旅游,既满足了旅游者休息旅游的需求,又带来了亲朋知己聚会和驾车的乐趣,形成潮流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为此做好准备的同时,还必须对已经兴起的“自驾发烧友”的中长距离的跋涉旅游给以及时的关注。
C、观光,讲究主题与深度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也在消费活动中逐渐成熟起来,加之消费思潮的日新月异,因此旅游萌芽期的走马观花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已经注意到了旅游的主题和深度,即使是观光旅游也是如此。2004和2005年,出境旅游的这一倾向已经有了相当的显现,可以预见,这一倾向在今后国内旅游中也必将越来越明朗。关于这一点,不仅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广告中已见端倪,而且在各省市县“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中也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D、行程,开始试调与自主
虽然全面个性化的旅游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个性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显现。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不少旅行社已经开始了面向自驾车旅游的自选式“菜单”服务。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的旅行社的团队旅游也已经开始出现由旅游者自己组团、自定时间、自定线路、自定日程、自定标准的“五自旅游”业务。即使旅游者不是自己组团,一些同路人也相约一起试着要求旅行社部分调整原来的行程“套路”。加之近几年赴港澳“自由行”的启示,从发展趋势看,目前旅游者自己制订线路的消费方式,在未来的国内旅游业务中还有进一步蔓延的可能。
这种所谓DIY式的自点菜单的旅游消费,或者就是扬克洛维奇营销顾问公司(Yankelovich Partners)在旅游趋势观察报告中所指出的,世界旅游中正在发生的“从以目的地为中心向以游客为中心”的转变。
E、游乐,更爱新潮与心跳
早年中国的传统旅游,比较注目于清净与闲适。但是受现代思潮影响的年轻人,却更喜爱快节奏的游乐与刺激。与观光游不同的,是游乐旅游有更多的参与,不只能够带来更多的愉悦,而且常常伴随着挑战自我。2004年北京环球嘉年华52天创造1.4亿元惊人收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狂欢节”式的游乐活动吸引了102万人次的游客(2005年北京环球嘉年华历时73天,接待游客约156万人次,活动总收入1.7亿多人民币;与2004年相比,总收入增长17.3%,日均客流量增长20%)。有资料显示,这些游客不仅有大量的北京青少年,也有大量专程从北京周边城市赶来的旅游者。
深圳华侨城的几个主题公园都是十分成功的,但是近几年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的统计,却往往把后起的“欢乐谷”推上游客人数和营业收入双双第一的位置。不可否认,新潮新异和令人心跳的游乐旅游,将是国内旅游今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预料,2006年北京“欢乐谷”的开业,也定将引起更多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注目,或者还将带来全国游乐旅游的新高潮。
F、休闲,趋向健身与轻松
近年,我国在注意到居民的旅游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休闲旅游”的发展,就是两者的有机融合。休闲旅游既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休闲旅游也是整个休闲活动的一部分(旅游活动的另一部分是交流类旅游,休闲活动的另一部分是非旅游的本地休闲)。
当人们不再以观光旅游作为唯一选择的时候,休闲旅游便自然而然地补充了进来。在闲暇和休息时,老百姓自然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如果他们选择异地休闲(自然,也就是休闲旅游),常常又与一般年轻人的取向不尽相同。一部分平时工作负担较重的职工,常常偏于选择闲适和轻松的休息,人们对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的选择,大多属于这种需求;而另一部分对自己身体更为关心的职工,却乐意选择健身活动,在自己常住地选择去健身房、体育馆,在外出旅游时便选择去温泉或度假村。与此相似的是欧洲一些国家正在流行的“健康旅游”(wellnesstourism)。所以,“农家乐”、“度假村”等不仅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如何创造更优环境、如何丰富健身和轻松的内涵,也是应该再加一把力的。
G、高档,追求野趣与豪华
从人们关注的我国“基尼系数”的居高难下,应该确信我国实在有不少的富人。对他们的旅游需求,也同样不应忽视。为了舒适,他们往往会一掷千金;地位形成的惯例,往往又使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混同于“一般人”。俱乐部、夜总会、高尔夫,有时候也嫌人多,所以,他们的旅游活动往往便选择了远离普通人的地方。或者这就是国外所谓的“野奢”(rustic luxury)——在荒凉的地方享受着奢侈的旅游生活,以赢得更多的私人空间与更多的个人体验。
漠漠的孤岛,茫茫的草原,浩浩的沙漠,磊磊的山崖,片片林树,霭霭雾云,一顶帐篷,一缕炊烟,一幅耳机,一杯咖啡……但是最好还能就近有一家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豪华酒店,这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不应该反对他们的正当消费,但是,保护生态却是必须注意的)。与此相似的,是一些并不十分富有的年轻人,也有类似的旅游喜好。因此,对于这种需求潮流,也同样应该给以适当的注目。
H、不便,暂且观望与卧游
旅游供给贴近群众,“方便”、“经济”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国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居民不具有选择旅游的消费实力,他们还处在从旁观望的时期。对于他们,地方政府应该考虑给予更多一些的关注,如杭州西湖的取消门票、河南省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全省6个城市的67个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址对公众免费开放两天)等,都是很有意义的举措。只是对于分布全国各地的低收入者说来,这仍然是杯水车薪。他们还必须在观望中等待自己的旅游条件的成熟。而另一些已经具备条件却暂时没有选择旅游的居民,或者因为一时抽不出时间,或者因为某种顾虑……所以也选择了观望,不过他们却常常在书本中、在报刊上、在电视或电脑里“卧游”。
其实,应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旅游者,而观望与卧游都是暂时的。在后一部分居民中,还有少数的同志是旅游批评者,他们常常会对旅游发表许许多多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这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业的进步都是十分有益的;而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的改善,又正是他们从观望到实践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