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节”消费数据亮眼,专家称提高居民收入才是稳消费核心
长达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交出了亮眼成绩单,零售餐饮、国内出游人数、 旅游 收入、电影票房等多项数据都十分可观。商品消费市场火爆,将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复苏。
业内分析,假期消费强劲仍属于恢复性增长,补偿性消费特征明显。长远来看,消费复苏依然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及经济增长的恢复,宏观政策的重点应更加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收入是稳消费和形成“双循环”的核心与根本。
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背景下,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作为聚集性消费的代表,零售和餐饮消费成为黄金周亮点之一。
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但这个4.9%的增速,与往年同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7-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0.3%、9.5%和8.5%。
节日期间,宁波、北京、甘肃、上海、海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8%、18.6%、14.4%、13.7%和12.5%。以海南为例,海关总署9日公布,离岛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的首个中秋国庆长假,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0.4亿元、旅客14.68万人次、件数99.8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48.7%、43.9%、97.2%。
商务部表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商品消费持续升级,吃穿用等基本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有机食品、 汽车 、智能家电、金银珠宝等升级商品销售增幅明显。
受益于国内消费大市场, 旅游 经济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的新阶段。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电影行业也在黄金周迎来爆发。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档宣告以39.5亿元票房成绩收官,成为了史上第二高票房的国庆档。内容题材类型的多元化涌现、数字化宣发的加持,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座率被提升至75%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0年中国年票房累计已突破122亿元(合18亿美元)。
补偿性消费特征明显
郑后成表示,从实体经济运行角度看,逆周期政策的调节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连续3个月录得两位数增长,工业企业亏损家数累计同比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叠加出口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大概率继续回落。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有望触底反弹,对十一黄金周的消费形成支撑。
此外,消费数据亮眼的背后,是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销费政策红利的显现。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 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19项支持政策加快15种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 发展。
地方上,近期江西省、山东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纷纷组织召开 旅游 产业发展大会,拿出硬招、实招,激发文化和 旅游 投资潜力和活力。
郑后成表示,从政策支持层面看,央行及时降准降息,并适时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的力度。财政部加大减税降费以及转移支付的力度。商务部推出“消费促进月活动”,形成贯通全年、引领全年、带动全年消费的积极态势。
提高居民收入是消费基础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弱,消费复苏乏力。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动性、接触式消费受到严重抑制,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8月份终于迎来了年内首次正增长,但累计增速依然为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除 汽车 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15139亿元,同比均下降8.6%。
郑后成表示,消费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消费增速的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向好预期的拉动。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实质性胜利,叠加宏观经济修复,四季度消费增速大概率逐步向好。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19日发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成绩单”,多家机构预计9月消费增速继续加快,将达到3%左右。
二、双节旅游热门城市北京居首?
是的。双节长假期间,北京市位居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榜首,旅游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重点监测的223家旅游接待景区和地区的收入比去年假期大幅增长,营业收入比去年假期增长63.1%。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10月8日结束,北京假日文化和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回升态势。来自北京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分析显示,长假8天北京共接待游客998.2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8.4%,旅游总收入为115.0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9%;
国内外省来京旅游者为407.4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5.4%,旅游收入为91.0亿元、较去年假期下降1.7%;市民在京游人数为590.8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10.6%,旅游收入为23.9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5%。
扩展资料
市民游客人均花费405.2元
据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市民的文旅消费指数也高于去年同期,市民在京游客人均花费405.2元,较去年假期增长13.0%。
在假日旅游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排行中,王府井、南锣鼓巷、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等跻身前10名。其中,王府井接待172万人次、收入2.7亿元,南锣鼓巷接待134.1万人次、收入695万元,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接待52.3万人次、收入1.9亿元。
夜间消费成为疫情后生活服务业消费复苏的重要增长点。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北京市夜间景区门票及外卖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66%和16.25%。
10月1日至8日,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88台436场,吸引观众12.6万人,票房收入2470.8万元;在演出场所限量75%的防控政策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2019年国庆假期的75.7%,票房已恢复至60.7%。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双节旅游进账115亿元!北京位居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榜首
三、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市场呈现什么趋势?
9月19日,国家旅游局网站发布《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旅游指南》。指南提到,预计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预计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2.2%。
一、假日旅游市场预测
国庆、中秋佳节双节喜相逢,假期叠加构成长达8天的“超级假日”。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显示:居民第四季度出游意愿为82.6%,其中64.8%的人选择国庆、中秋假日到十月底期间出游。预计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预计10月1日至10月7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2.2%。假日旅游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1.双节叠加催热长线旅游
“超级假日”使居民出游,特别是国内长线出游热情高涨。调查显示,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出游4至7日的受访者占总受访人数的48.9%,出游7至30日的受访者占总受访人数的17.6%。受金砖会议召开影响,赴厦门旅游深受青睐。根据携程网旅游预订数据显示:三亚、北京、昆明、兰州、厦门、乌鲁木齐、桂林、丽江、西安、上海等目的地受到欢迎,西北和西南地区热度不减。
2.消费升级推动出境旅游
受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升级、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高影响,出境游将迎来小高峰。调查显示,国庆、中秋假日期间选择出国游的受访者占总受访人数的16.4%,选择港澳台游的受访者占总受访人数的20.9%。根据途牛网旅游预订数据显示:新马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是最热门的出境短线目的地,出境长线方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埃及等最受关注,东欧游、非洲游线路成为出境旅游新亮点。
3.自由出行引领周边旅游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升级换代,游客更注重于旅游的品质。调查显示,国庆、中秋假日期间选择自己组织出游的受访者占总受访人数的54.3%。从产品需求看,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主题公园等是自由行游客最感兴趣的目的地。从出游距离看,自由行游客以中短途自驾为主,城市周边乡村休闲度假游更受青睐。
4.差异需求促生主题旅游
不同群体人群呈现出多样化旅游需求。根据飞猪旅行预订数据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旅游大数据中心采集游客评论情况显示:国庆、中秋出境游客中,23至34岁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50.9%,以自由行或者半自由行居多。国内游则以家庭出行为主,拥有大型主题公园的城市,以草原、生态等为主的秋游目的地最受游客欢迎。历史人文博物馆、海洋公园、动物园、主题乐园以及邮轮旅行等是家庭游客的首选。
5.文旅活动唱响民俗旅游
10月4日恰逢中秋节,对既想全家团圆,又想外出旅游的群众来说,在出游旅途中过中秋、赏月成为假日出行的新亮点。围绕“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美食”等打造的赏月、观潮、品海鲜等特色旅游产品深受大众喜爱,西部赏秋、秋季登高、京城古都、东北滑雪、海滨沙滩等具有各地特色的休闲体验活动最受欢迎。
四、国庆节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双节的临近,对于消费者而言,又到了轻松而又忙碌的时刻,旅游、聚会、购物已列入日程,而今年的国庆又迎来了中秋节的色彩,8天长假让广大消费者更加愉悦和期待。同时,各商家提前打响了这场“节日战”,纷纷推出新品及促销手段,以吸引消费者。那么今年的国庆消费在餐饮、旅游、购物等方面与以往有何不同?消费者都有哪些安排?在消费过程中会呈现哪些特点?近日,100度享乐网()携手中国烹饪协会、央视网都市消费频道联合对近万名消费者征集了调查问卷,经过100度享乐网专业生活消费顾问整理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份高含金量的生活消费指南。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在国庆长假来临之际,对于餐饮、旅游、购物等方面保持着强烈的期待与购买欲望。
一、 国庆期间超过六成消费者节假日有安排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终于迎来了金秋十月,在这个黄金假期里消费者选择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的活动与去年相比明显增多。100度享乐网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六成消费者有外出旅游、探亲访友计划,希望借此长假来放松身心,联络感情。
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分析,双节长假的到来,使得蓄积已久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旅游消费需求将迎来一个集中释放的时期,并形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假日旅游消费高潮。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5%的消费者依然会选择在家休息,消费者大多数都了解和经历过黄金周期间外出聚餐、旅游扎堆情况,因此部分消费者选择了在家休息的方式度假。另外因中秋节的介入会有24.2%的消费者选择回家探亲,为60年国庆增添了不少合家团聚的思亲氛围。
对于多数消费者,外出旅游依然是大家度假方式的首选。在有外出旅游计划的消费者中,有近四成消费者会选择10月3日至5日外出,以避开1日及2日的高峰期。同时今年十一长假计划出游的消费者显然多了一个清晰的目的地――08奥运会场馆游。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消费者十一的出游计划就是北京的奥运场馆游,具体比例达到了40.3%。计划到北京看奥运场馆的消费者人数多,热情高涨,北京奥运场馆又将迎来参观高峰期。同时,由于两岸直航航班定期化及台湾游产品的多元化,年轻人赴台游热情高涨,台湾旅游市场将逐渐走向深度游、分区游。基于以上因素影响,港澳台旅游人数猛增,与常规旅游景区并驾齐驱。
二、对于外出旅游的消费者超出六成黄金周预算不超1000元
虽然计划旅游的消费者比去年多,但是持续上涨的物价也使消费者对于十一的花费不得不理性规划。100度享乐网调查显示,10.7%的消费者除了基本的生活以外争取不额外花钱,还有20.6%的消费者花费控制在500元以内,计划花费在500-1000元的消费者居多,高达38.6%。由此可见,旅游、探亲、聚会等费用是消费者假日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在激动兴奋的迎接十一长假的同时,也在预算方面进行着理性的控制。
三、 消费者将会在国庆黄金周进行大采购,尽情享受节日带来的各种优惠。
国庆黄金期间是商家最为忙碌的时刻,各种各式的促销活动悄然声起。国庆黄金周蕴藏的无限商机,令商家们早早就开始准备迎接国庆的销售高峰。一方面, “十一”期间带动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也将利用这一假期,挑选自己心仪已久的产品。因此,对于商家而言,黄金周无疑是提升自身品牌、推广产品、增加销量的绝佳时机。那么消费者的购物倾向有哪些?呈现哪些特点?哪些产品会热销?100度享乐网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将会在十一期间进行大采购,好好享受节日带来的各种优惠,其中服饰类的商品依然是消费者的首选。
四、 对于购物的品牌关注度,有五成以上的消费者注重品牌消费。
黄金周的各种促销产品充满诱惑,吸引着消费者,而消费者对于国庆购物同样充满期待。国庆期间各大商家促销活动已经启动,根据100度享乐网调查数据显示,近6成消费者倾向品牌购买,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质量都可以得到保障。同时物品质量也排到了第二位,说明消费者在选购物品时,质量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华而不实,质量差的物品已逐渐被消费者识别并淘汰。同时,100度生活消费顾问建议消费者,虽然各大产品在十一期间都会做各种促销手段,但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注意质量和售后服务,不要盲目追求促销手段带给人们的误区,也祝愿消费者在黄金假期里有愉快的购物经历并好好享受购物乐趣。
五、优惠券成为消费者新宠
商家为了吸引广大消费者,催生了很多促销手段,根据数据显示优惠券促销手段占据榜首达到31.3%,优惠券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以其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等成为消费者近年来的新宠,也培养了年轻消费者无券不欢,无券不爽的消费习惯。同时,对于商家来说,优惠券的发放也成为商家必做的促销手段,目前已由传统餐饮、服饰等行业的使用逐渐涉足到IT、旅游等其他行业发展。在众多促销活动中,优惠券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成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促销手段之一。
[FS:PAGE] 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分析,电子优惠券的使用在节前表现得异常活跃,说明消费者在消费中越来越趋于理性,对价格的关注度上升,呈现精打细算过大节的现象。在选择就餐及休闲娱乐时,更加理智谨慎,以多种方式进行经济消费。
六、消费地域商圈化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不断完善,以购物中心为新城市地标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消费者更愿意集中在一些设备完善、商家众多、服务周到的商圈进行集中消费。各大商圈也分别在网上做搜索等信息,方便来京和当地人在网上选择想要去的地方,了解这些地方都有哪些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在网站上的关键字排名搜索也让商家尝到一些甜头。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分析一部分商家已经开始意识到此种新型消费习惯背后所蕴藏的商机,纷纷选择热点商圈作为发源地,调查数据显示,西单大悦城、世贸天阶、新东安等商圈成为消费者喜爱的消费聚集地。
七、中秋国庆相连,月饼成黄金周必备礼品。月饼最爱蛋黄,无糖类商品受到青睐。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中秋恰逢国庆,在这个阖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走亲访友、相互之间馈赠礼品已经成联络感情必不可少的程序。由于中秋节的介入使得月饼成为国庆期间不可或缺的赠送礼品首选。现在月饼的口味越来越多,100度享乐网调查显示最爱吃蛋黄馅月饼的消费者比例最高为35.4%,而传统类的枣泥、豆沙馅月饼当然也受消费者的喜爱,比例为19.6%,排在第二位。除了考虑口味外,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从健康出发。调查数据显示,无糖等替代糖类月饼悄然兴起,9.0%的消费者中秋节还会吃些无糖类的月饼。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分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上更加注重品质,不只停留在吃饱的阶段,尤其消费者在工作忙、生活压力大的时期,更容易因缺乏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在吃上更应从健康方面考虑,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八、 短信是消费者送去中秋祝福的首选途径
除了送月饼之外,消费者和家人、朋友送去问候的方式是什么呢?100度享乐网调查结果显示,五成消费者选择以短信方式为大家送去问候。现在节日短信内容越来越丰富,不管是自己用心写的还是转发收到的较为喜欢的短信,既方便又贴心。其次是选择打电话的方式,打电话更为郑重,沟通更为直接,充满诚意。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提醒消费者,无论是哪种祝福,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借中国传统节日,传递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是最佳时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表达思念之情的最佳时节。中秋节期间的花费在所难免,100度享乐网调查结果显示,32.5%的消费者预算为200-500元,17.4%的消费者预算高达500-1000元。看来中秋节受益的将是餐饮业和月饼制造商、供应商。
九、 黄金周川菜和湘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人们常说,食在中国、吃在广东、味在四川。“吃”永远是中国人重要节假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川菜为代表的大众性餐饮风生水起,川菜在美食云集的北京也是极为红火,成为八大菜系中最先走出国门的中餐。根据100度享乐网调查结果显示,川菜以其价格合理、口味亲民等特点,稳居消者费心目中最受青睐的菜系榜首。
像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回锅肉、麻婆豆腐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菜名,同时也呈现了年轻人无辣不欢,无辣不爽的饮食特征,随着改良川菜的诞生,今天的川菜更加稳固了自己在北京百姓心目中和各大菜系中的统领地位。
据根中国烹饪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京川菜馆目前已有2万多家,几乎占据了北京餐饮业的半壁江山。是不是够“麻”够“辣”,是衡量川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耳闻能详的川菜馆也成为人们最常光顾的餐饮店。经过100度享乐网调查结果显示,海底捞火锅、麻辣诱惑、俏江南不分高下,成为川菜引领的佼佼者,谭鱼头、眉州东坡酒楼、皇城老妈也紧跟其后。
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提醒广大消费者,川菜固然好吃,下饭又开胃,但川菜口味重,油多、辛辣,经常吃会伤胃脾,容易上火,现在人们追求的是安全、绿色、健康的饮食方式,适当降低辣的程度,少油,以新改良川菜为主食用,将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指数,同时,对于热衷于辣口味的消费者来说,一周吃一次川菜较为适宜。
黄金周期间,与亲朋好友聚会、宴请宾客、结婚庆生等聚餐活动是节日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费用花销比较集中的方面。100度享乐网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的调整,消费者会有意识的控制用餐费用,单次用餐费用控制在200-500元内的消费者居多。
十、 黄金周迪厅是消费者放松身心的主战场。
黄金假日,朋友聚会、家庭出游都是消费者选择放松身心的娱乐方式。根据100度享乐网调查数据显示,迪厅以其强劲的动感音乐及可以自由舞动的快感,赢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以其28.4%的选择比例荣登娱乐场所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酒吧和歌厅。国庆期间,由于长假的原因,年轻人更倾向于彻夜狂欢,释放压力,但100享乐网生[FS:PAGE]活消费顾问提醒年轻消费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适当的放松有助于恢复体能,但过度的狂欢容易导致睡眠不足,体制下降,抵抗力缺乏等亚健康状态,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及节后正常工作,请大家注意休息。
娱乐场所消费费用较高,但由于经济危机、失业等社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娱乐的花销更为理性,偏向于物有所值的花费项目。100度享乐网调查数据显示,国庆八天长假,六成消费者在娱乐方面的费用支出,可接受的范围在1000元以下。
暑期促销的喧嚣方才停歇,“十一”国庆黄金周消费热潮已蓄势待发。“假日经济”已成为商家与消费者集中交易的时期,其消费力度呈“井喷”现象。2009年中国国庆消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消费习惯,人们在外出旅游、探亲访友、聚会用餐等传统项目外,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服饰、美容、电子产品及大宗商品购买等方面。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火热带动了日常消费品的购买欲望。
此次国庆也呈现出双节消费叠加的现象,作为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将会引爆日用消费热潮,超市、商场、餐饮企业将因此受惠。 随后在国庆长假期间,由旅游、娱乐市场的带动,日用消费品市场将持续形成购销两旺局面。100度享乐网生活消费顾问提醒广大消费者,国庆假期中,无论是购物、旅游还是休闲娱乐,都离不开消费者的谨慎选择和理智规划,在选择各项服务产品中,要谨防假冒伪劣产品,遇到纠纷需以合法途径解决,同时,在欢度节日时,也要合理安排好娱乐时间,保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卫生,轻松愉悦的享受节日里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