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投资南充佳纷广场,有保障吗?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回报率高的投资风险就更大,想要投资南充佳纷广场,要从多因素方面考虑和视察周边的市场情况看是否值得投资,才能评判是否有保障,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可以考虑投资
拓展资料
一、首先,了解一下南充佳纷广场的背景情况,南充佳纷广场,是佳兆业商业集团首次进军川东北的的商业综合体。佳兆业商业集团,历经17年沉淀,涉及全城市运营业态。凭借过硬的运营能能力,佳兆业商业已悄然布局全国。目前已布局项目(含在营、筹备和在建)达60余个,总面积超300万_,管理面积超过100万_。国际一线合作品牌超10000个,从储备规模来看,佳兆业商业的“黑马”姿态已凸显。
二、其次,有“旧改之王”称号的佳兆业集团,作为集团聚焦“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整合了集团在地产、文体、旅游、消费、健康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具有打造商业“有机更新”的能力。南充佳纷广场,作为未来南充街区商业标杆,将借助佳兆业商业集团的焕新能力,让消费者的逛街体验更加舒适,也让商户对行业发展的探索日渐清晰。
三、最后,南充佳纷广场的魅力就在于24h全时段消费南充佳纷广场全时段、全天候24h随时“待命”从深夜到清晨,都能即刻满足消费诉求,填补24h商业空白。“晚上12点之后去哪儿?”KTV?酒吧?南充佳纷广场,夜间生活不止于此。电影院、美食餐厅、休闲茶吧、嗨玩酒吧,都有灯为你而亮。多元的消费场景,集萃网红打卡、品质小资的潮流新风向,美食餐饮、亲子娱乐、时尚购物一站式齐享;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亲子游玩,全龄段全天候满足不同消费体验。还有8000_户外广场、玻璃廊桥、空中花园、艺术街区、特色辣街、灯光秀玻璃矩阵等网红打卡场景;丰富业态,不同主题活动营造引起情感共鸣的场景。南充佳纷广场,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基于以上种种情况,从远观来看,投资南充佳纷广场会是一件保障的事。
帮我回答几个关於南充的问题,谢谢!!!!
南充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东邻广安,南连重庆,西通成都,北接广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南部、西充、营山、蓬安、仪陇五县,代管阆中市。全市总人口726万,市区面积50.5平方公里,市区居住人口66.9万。
一、人文自然概况
历史与人文。周代属巴国统辖,为巴子国址。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刘邦建立汉后,念纪信舍身安汉有功,在其家乡置安汉县以示纪念,安汉为南充设县之始。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2月23日,川北区党委、川北行政公署(省级建制)成立,胡耀邦同志任党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行政中心设于今顺庆区。1952年,撤销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1953年1月,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93年7月,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和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和广安地区(地级)。数千年来,南充英才辈出。汉有范目、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三国时有谯周、王平,晋有陈寿,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宋有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四人及抗金名将张宪,明有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诗书双绝的黄辉。南充得革命风气之先,民主革命时期吴玉章、杨暗公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顺泸起义的总指挥部也设于南充。南充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转战3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5万多南充儿女参加了红军,解放后有2.74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
自然与资源。地处盆北低山区和盆中丘陵区两大地貌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北向南缓倾,海拔高度为256米至888.8米。地貌以丘陵为主,浅丘带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地貌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辖区南北温差不明显,一般不超过2℃,年平均气温17℃左右,冬暖、春旱、夏长、秋短、霜雪少。境内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水能、天然气、石油、盐卤及动植物。共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有林地面积430万亩,新造林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30.07%,森林积蓄量1326.8万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支流100多条,嘉陵江水能总蕴藏量110万千瓦,可开发量81万千瓦。地下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盐储量达1万亿吨,为四川盆地最大的盐盆,已探明石油储量7779万吨,伴生气储量90亿立方米。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盛产水稻、小麦、红薯、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尤以蚕茧、柑桔闻名。旅游资源丰富,阆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系三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达国家3类标准,大气三项指标有两项达国家2类标准,一项达3类标准,综合环境按国家环保标准测定在2-3级之间。
二、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2∶33.7∶34.3。
1、工业发展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配件、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农业发展情况。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止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南充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运,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运。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
4、财政金融运行情况。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5、群众生活情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2.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运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227所(不含5所高校),在校学生123.3万人;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567万平方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达5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7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输送大中专新生3万余人。西华师大、川北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投资7亿多元扩建新区,新增校园面积3000多亩,新增学生2万多人。
2、卫生事业。全市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7所乙级甲等医院,床位1.2万张,20个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532所乡镇卫生院,有各类医卫技术人员1.4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4163人。
3、文化事业。全市现有专业文艺团体9个,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协会)200多个,文物管理所10个,文物保护单位22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80余万册,有文化馆9个,乡镇文化中心(站)200多个。近几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共获国际奖14项,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46项。有各类大小文化活动场地1000多处,南充大剧院已经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4、体育事业。群众体育工作连续四年获省前三名,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建成了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俱乐部5个,优秀传统项目学校3个,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金牌总数比上届排名上升了5位,向国家输送了优秀运动员20人。全市现有各类体育设施4000余处,其中大中型设施场馆30多处,市体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及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成都。
四、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基数大。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726万,居全省第二位。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南充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4.7%、3.1%、2.2%,居6位、13位、9位;但人均占有量低,在全省排位均位于15位以后。
2、经济结构差。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32:33.7:34.3,首次突破二产超一产;全市农业人口585.1万,占80.6%;城市化水平仅25.6%,比全省、全国分别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发展慢。从增幅看,“七五”、“八五”全国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南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仅4.6%,低于全省、全国6.5个百分点,1979-2003年,南充GDP年均增长8.1%、四川9.3%、全国9.4%;从人均GDP看,2003年南充为3496元,仅为四川的54.5%、全国的38.4%。从占全省经济的份额和位次看,1978年南充GDP占四川的5.58%,居第五位;2003年占四川的4.6%,居第6位。相邻的达州人均GDP4071元、广安3950元、遂宁4246元,广元、巴中也紧追我市,南充要成为川东北名符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尚需进一步努力。
4、农业基础弱。一是自然条件差。南充地处秦巴山脉干旱走廊,灾害发生频繁,自建国以来,有47年遭受旱灾。春旱发生频率为64%,夏旱发生频率为40%,伏旱发生频率为72%。同时还有风雹、低温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二是生产条件差。全市450.78万亩耕地中,人均仅0.63亩,中低产田土比重高,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阆中、仪陇、嘉陵、南部),是典型的贫困集中地区。
5、经济外向度低。市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7家,规模小,产值低。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仅1.7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
五、“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区域地位;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点城市公示是什么时间
2021年10月27日。
2021年10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共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个城市入选。根据相关规划,到2022年全国将建设100个试点城市、30个示范城市。
试点城市名单:
(共55个,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
天津市:河西区、南开区、蓟州区
河北省:保定市
山西省:运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辽宁省:营口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上海市:虹口区、浦东新区
江苏省:无锡市、连云港市、淮安市
浙江省:绍兴市、湖州市、衢州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黄山市、池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龙岩市
江西省:抚州市、宜春市、景德镇市
山东省:潍坊市、济宁市、日照市
湖北省:襄阳市、荆州市
湖南省:湘潭市、常德市、张家界市
广东省:江门市、东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玉林市、贵港市
重庆市: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
四川省: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
贵州省:安顺市
云南省: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陕西省:宝鸡市
甘肃省:酒泉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南充市经济发展情况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力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实现南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从发展的态势看,有利于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我市经济连续六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6年达到13.6,2007年仍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二是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近年来,我市在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物价较低增长,2006年增长2.5,位于全年控制目标之内,这有利于刺激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强力实施,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旺盛,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四是经济增长的活力增强。按照“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间投资不断增加,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城市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实现突破,工业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活力不断增强。五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增强。随着达成铁路复线、“三路一桥”、南渝高速公路、城南工业集中区等“十一五”规划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相继竣工和加快建设,水、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得到加强,“瓶颈”制约逐步缓解,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3、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增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压力较大,投入不足、用地紧张、能源短缺的矛盾还未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群众生活还面临不少困难。四是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形势判断上,要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特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握经济政策的取向,了解宏观政策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在发展目标上,要着眼于好,立足于快。在经济结构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新的发展目标进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增长方式上,切实按照“三个协调”的要求真正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重点上,切实把握好四点,一是稳政策,二是调结构,三是抓改革,四是重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