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被坑怎么维权?
遇到过(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当然,导游的强制消费离不开旅行团,所以我们在选择旅游团和与旅游团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看三证,旅行社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避免黑旅社。
其次看三点,旅行时间,返程时间,路程时间,一些旅行社会在几天游上做手脚,比如第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早上回来,乘便宜的交通工具旅行,真正的旅行时间只剩下一点。
最后看三个数字,餐饮标准是几个人一桌,几桌几菜,几荤几素和菜品的价格要约定清楚;而酒店的星级要看清楚,几个人间。费用的数额和所包含的东西都要看清楚。
二、投诉旅游景区怎么投诉
法律分析:1、首先要看发生的旅游纠纷是否属于旅游投诉范围:(1)认为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的2)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投诉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3)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致使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发生争议的4)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2、需提交的材料:(1)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国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投诉日期2)被投诉人的名称、所在地3)投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3、处理的时限:(1)自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做出是否受理决定2)受理的案件60日内做出处理。4、受理的部门:旅游法规定参加旅行社组织旅游发生旅游纠纷的,到组团社所在地旅游质检所进行投诉,组团社也就是签订旅游合同的旅行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九十二条 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纠纷,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协商;
(二)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三)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怎么投诉旅游购物强制消费?
旅游被强行购物可以通过民事和行政两种维权途径。
1、就民事途径而言,向当地相关旅游协会或者旅委投诉。根据《旅游法》第九条:“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要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2、就行政途径而言,可以拨打当地的旅游或消费者投诉热线,投诉此种强制交易行为。
旅游购物注意事项:
1、旅游地所售商品的价格并不低,有的甚至远远高出市场售价。在境外旅游购物时,对于导游的劝导、商家的宣传和口头承诺,小伙伴们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在购买贵重物品前,事先要做好功课,充分了解产品特性是否符合自身需要,避免冲动消费。购物后,还要主动索取购物凭证,做好提前防范,以便事后维权。
2、在境外旅游购物时,消费者要尽量亲自参与购物的全过程,不要轻易委托导游或他人代理购物,确需导游代购时也要主动索要购物凭证。因代购涉及环节较多,消费者一旦发现产品价不符实、质量缺陷等问题,需要导游协助办理修、退、换货时,往往费时费力。谨防个别导游通过代理购物的方式推荐质次价高的。
3、境外旅游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如发现商家或导游存在强买强卖、欺诈消费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要及时收集权益受损的相关证据,避免正面冲突,依法主动维权。必要时,请求我国驻外机构协助,或在回国后立即向国家旅游局或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