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产品的特征

乡村旅游产品的特征

1.鲜明的乡村特色性

所谓乡村特色,是相对于城市特征而言的,指人们在乡村地域内,能够感知和体验到的,和城市有明显区别的所有自然和人文的元素(在前文已有表述)。

乡村旅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正是因为乡村旅游产品和城市旅游产品相比具有的诸多差异性、独特性,从而产生的旅游需求。城乡之间的这些差异包括地理差异、历史差异、文化差异,城乡两个地域仿佛磁铁的两极,存在相互吸引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放射点,正是“乡村特色”,这种强烈和永久的能量,吸引城市人进入乡村,乡村人进入城市,两个区域内人口彼此双向互动。

乡村旅游产品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的乡村都能够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不明显的乡村,不能依靠人造景观开发乡村旅游。只有那些具有相对突出的、明显的自然或人文特性的乡村才具有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础条件。

2.投资和消费的低门槛进入性

乡村旅游产品要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乡村世界的本来面目,强调反璞归真,回归大自然,因此,从旅游投资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产品不需要也不能够大兴土木和投入巨资去培植人造景观。

3.产品项目和产品线的丰富性

乡村旅游的产品线的长度和宽度均较大,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且产品线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体验参与型旅游、消遣休闲旅游、康体保健旅游为一体,可较大一口径地满足各种旅游者的需求。

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有哪些?

乡村旅游产品因旅游者在乡村旅游活动中的需求产生,是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结果。其本质特征是乡村性,具有乡村旅游资源“乡”“土”“农”的特点,体现在乡村区位、乡村空间、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根据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和市场需求的不同,按照产品形态,乡村旅游产品可分为乡村民宿、农家乐(庄)、农业园(场)、乡村营地、乡村文博馆、文创工坊和习俗活动7种类型。

1 乡村民宿类

概念:利用乡村民居等闲置资源,民居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代表项目:民宿。

适用对象:近郊农村、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点和古村落等。

典型案例:李家园村民宿

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依托南山竹海景区建设和开发,梳理挖掘李家园村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了旅游服务型乡村的发展定位。成立“空房合作社”,以资产为纽带,空房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打理,建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乡村民宿,配套完善购物和娱乐设施,吸引周边游客,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农民增收。

2 农家乐(庄)类

概念: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田园观光、乡村休闲和乡村度假等体验的经营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

代表项目:休闲农庄、度假山庄、度假庄园、乡村俱乐部和乡村酒店等。

适用对象: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农户或单位。

典型案例:顾渚村农家乐

位于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西岸。顾渚村依托优质的山水自然条件,以老年乐园(现为申兴康复疗养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康养度假、观光休闲旅游,兴办农、渔、茶、林等多主题农家乐,开展品农家菜、宿农家屋和体验农家生活等活动。目前,顾渚村有450多家农家乐,有90%的村民都从事农家乐及相关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约4万元。

3 农业园(场)类

概念: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将农(牧、渔)业生产与观光、瓜果采摘、牧事体验、渔猎体验和农(牧、渔)业科普等活动结合的特色产品。

代表项目:包括租赁农(牧)场、共享农(牧)场、果蔬采摘园、渔场、农艺园和农业博览园等。

适用对象:位于城市近郊,具备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条件的村落。

典型案例:清远艾米农场

位于广东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石湖村。艾米农场通过整合农村闲置优质土地,接受乡村托管,标准化、规模化开垦田园、建筑小院,包括生态水稻区、私家菜园区、农家产品采摘区、山间溪流区、自然教育、中央厨房区和特色民宿区6个区域,是一个集农业生产、家庭农场、科普研学和乡村生活体验于一体的农旅项目。

4 乡村营地类

概念:依托乡村河流、溪谷、山地、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资源和乡村较开阔的空间,以满足游客释放压力和寻求刺激的需求,开发的户外产品。

代表项目:乡村露营地、乡村拓展基(营)地和自驾车营地等。

适用对象:具有山地、森林、溪流等自然条件,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农村

典型案例:百松村户外拓展基地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利用乡村周边山地资源,将乡村旅游与户外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创新打造百松户外拓展基地,包括攀岩、射箭、高空项目、丛林真人CS和古迹穿越等项目,开展亲子户外运动休闲、青少年夏令营和企业团队拓展等特色活动。

5 乡村文博馆类

概念:是指以搜集、保存、陈列和展示农村历史、农耕(牧、渔)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民俗和乡村文物等资源为主的场所。

代表项目:乡村历史博物馆、乡村民俗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牧业博物馆等。

适用对象:农村历史、农耕(牧、渔)文化和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农村。

典型案例:新场村农耕文化陈列馆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大村镇新场村。新场村农耕文化陈列馆以农耕文化研学为特色,深挖本地悠久的农耕历史文化,以农作物、农具、农耕程序、节气和民居等展陈为主,开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研学、农作物与节气研学和乡村牲畜介绍等,吸引杭州市K12和亲子客群。

6 文创工坊类

概念:以农村本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以乡村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为目的的互动体验性经营场所。

代表项目:传统工艺坊、乡村文创体验店等。

适用对象:艺术村、民族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镇)等。

典型案例:新光村廿九间里

新光村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现存大屋的十六幢,包括廿九间里、润德堂、敦睦堂、启明居、长庚居、儒丰居等。2015年10月,成立廿九间里旅游创客基地,一群青年创客,在他们的创客空间有搞书画创作、小酒吧、青创咖啡的,也有做智能交通、旅游农产品体验馆、地质科普馆、篆刻、剪纸和旗袍等。这里整合了旅游创客APP平台,打造的是“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

7 习俗活动类

概念:以乡村本土传统习俗、节庆和农(牧、渔)等为主的体验性产品。

代表项目:包括乡土美食、岁时节日、人生礼俗、体育游艺、农耕、渔猎和牧事等体验活动。

适用对象:民族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镇)等。

典型案例:阳朔漓江渔火节

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流域。阳朔县人民政府通过深入挖掘漓江流域渔家人夜间“渔火捕鱼”文化,创新开展“渔火节”,带动漓江沿岸渔村发展,是一个集观光、体验和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节庆。

——————————————————————————曾发表于“乡村规划与建设”。

三、什么是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是针对供应以城市或异地到特定乡村休闲旅游人群为主体需求的特色产品。主要是乡村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怀旧物品、手工艺品、民族纪念品、地方标识纪念品、地方著名商品,地方文化商品。

四、我国乡村旅游主要类型

1、市场依托型,又叫做客源依托型。

由于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群是城里人,因此它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发展乡村旅游是目前我国最普遍、最成熟、市场潜力最可观的一种类型。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基本上定位在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化城市风格迥异的田园、村落景观及采摘、捕钓、品尝等体验活动,吸引都市居民前来度假、休息,给市民提供短期休憩度假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是借助著名旅游景区本身的知名度和客源优势,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并同时拉动当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又叫特色村寨型。

资源依托型乡村旅游是指利用当地村寨的生态、民俗、建筑、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旅游接待的一种模式。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一般距市区较远,现代化程度较低,交通不甚发达。而历史因素形成的交通阻隔,往往正是某些村庄之所以能够保持自己乡土特色的原因,或者之所以未被发现的原因。

五、请你到实地进行调查,常见的乡村旅游项目有哪些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项目的种类很多,像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乡村农业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项目都是很不错的。以下是前瞻产业研究院归纳的几种主流的乡村旅游项目。

(1)观光农园。观光花园:以观花赏花、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观光农园。主要利用一些大型花卉生产基地,为游客提供观光、赏花、买花、园艺习作、插花技艺学校等旅游活动场所。

(2)观光牧场。观光牧场开发有两个方向:饲养普通家禽、家畜,如牛、马、羊等,开发参与功能,让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参与。

(3)观光渔村。观光渔村主要以参与为主。如规划地周围有大面积的水面和传统渔业,则应恢复传统渔业生产风貌,甚至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旅游吸引力。

(4)农业公园:按照公园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形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六、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类?

以其体现出的特点作依据,可细分为以下8类:

1.乡村民俗型。

指以乡村民俗风情为载体,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其内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风俗和风物。乡村民俗又分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类。拥有这些民俗资源的乡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民俗旅游。

2.乡村传统农业类。

乡村旅游的限定范围主要是在农村,因此这种旅游与农业生产、农业发展过程等密不可分。但农业类旅游有传统与现代农业两大类,故作为传统乡村旅游模式之一,其类型则特指旧式的农业生产观光活动,如旧式的农业生产过程、农耕文化、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

3.古村古镇类。

这一类指以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古乡村环境氛围为观赏、观光、观看、观览、观展、观研载体的旅游活动。

4.乡村风水或风土类。

旧时许多乡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环境和风水结构发展起来的,有的是依据风水理论经过精心设计选址和建设的,有的是依据真山真水环境自发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种排水、给水、避寒、避风、采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间布局形式。乡村旅游规划专家—铭智旅游策划。这对发展乡村环境旅游、科学旅游、体验旅游、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动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乡村土特产类。

品尝、购买乡村土特产是城市或外地游客进入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产包括乡村生产、生活用品、乡村风味食品、乡村手工艺品、乡村名特产等。这些物品大多都有广泛的销售市场和固有的品牌形象,历史形成时间长,产品有较固定的风格和工艺水准,因此其信誉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较大,旅游者对土特产品的认知是发展这类乡村旅游的重要驱动力。

6.乡村休闲娱乐类。

从需求供给角度,大多离城市较近的乡村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闲暇时间提供了优良的休闲、度假、娱乐等场所设施,如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家庭旅馆、乡村旅店等。

7.乡村名胜类。

指依托本村或与之相邻的历史文化或山水名胜资源开发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给后代留下的古迹和名胜,其功能主要是观光,通过其他特色景观来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北京的门头沟潭柘寺村、怀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借助附近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发展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

8.乡村红色旅游类。

此类指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并利用此优势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乡村旅游活动。这类旅游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已有大量乡村旅游点正在全力开发这类旅游产品,并形成乡村旅游的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