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龙江“雪乡宰客”事件的根源是什么?
被誉为“中国雪乡”的黑龙江省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双峰林场,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一个传统林区。1999年,因林木资源减少,提出围绕“雪大、雪厚”发展以“中国雪乡”为核心的森林旅游业。
“雪乡”之美很快被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并传播出去。2008年后,雪乡游客开始大幅增加。据统计,2016年雪乡实现旅游产值2.3亿多元,直接带动当地餐饮收入3032万元、住宿收入3498万元、山货等购物收入5598万元,带动区域旅游相关产业收入5亿元。
红火后的“雪乡”开始出现“宰客”事件。2015年1月有网友曝光,当地一个“天价炕”住一夜价格达3200元,引起舆论关注,相关部门开始加大景区旅游环境整治力度。2018年初,来自游客的吐槽将著名东北冰雪景区“雪乡”推向风口浪尖。不断出现“宰客”事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据了解,一些从事“雪乡”旅游的导游大多没有底薪,没有保险,就靠从游客身上获取利益。
冰雪旅游市场季节因素较强,导致商家急功近利心理;一些“黑导游”零底薪、无保障,催生了唯利是图心理;地区或部门间“九龙治水”似的监管,容易产生监管漏洞;不少游客缺乏维权意识和积极性,助长了商家“宰客”的嚣张气焰。这些都导致“宰客”事件多发。
当前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但旅游产品供给还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旅游市场诚信体系还不完备,法治意识较薄弱,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均有待完善和提高。
目前,黑龙江相关部门教育告诫经营冬季冰雪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要守法诚信经营,严格导游管理。多部门将联合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如何看待雪乡宰游客?
在参加去雪乡的旅行团后,被“狠狠地宰了一顿”。去雪乡为何这么“坑”?你去景区都是这样的,这个地方消费高可以理解,如果你家在这里一年只营业3个月,得把一年的钱挣回来,如果是你,你也会这么做的。这位导游说,雪乡除了门票收费之外,里面各个游览项目还要再单独缴费,所以想要玩好,这个1680元的套票包含所有的游乐项目,而且游客非买不可。为了说服不愿意花钱的游客,导游拿出了一套接一套的论据,并告诉大家不交钱就没有御寒的雪服,劝大家,不要较劲。低价团这个就与雪乡没有关系了,这都是旅行社、导游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往雪乡赶的路上,哈尔滨出发到雪乡还有300多公里,一出哈尔滨就可能在旅游大巴上有这样的行为,这和雪乡、和景区当地,肯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北京的韦先生在两周前花3000多元在北京报名参团,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去雪乡的路上,导游告诉他们,要临时加钱,加项目,否则原地等着:旅游行业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雪乡出现的这种个别导游“磨刀宰羊”的心态,终究会让认识到问题的游客,用脚投票。
雪乡宰客,不是第一次报道了,我记得中央电视台就报道过几次,去年还是前年说了很久,引起了相当大的振动。可是今年为什么又出现了,还是我们国家人太多,可能有些人已经忘了去年的报道,有些人或者觉得国家媒体都已经报道了,雪乡肯定已经整顿好了,不会再出现宰客的事件。于是在今年冬季,人们又大批量的来到雪乡旅游,而雪乡的景点的经营者,据说很多都是租来的经营场地,价格不菲。再加上雪乡只是季节性旅游,一年只有这个时期能够赚钱,面对大量的游客,面对一年只有一季的赚钱机会,肯定会发生这种宰客现象。而我们国家的南方人还有摄影爱好者哪怕知道雪乡宰客为了达成自己看雪拍雪的愿望还是蜂拥而至来到雪乡,这样的行为无疑给了导游和经营者吃了定心丸,不管我怎样宰客,总是会有人来的,这点就像云南丽江,处理了多少次,还是会有人来,所以有恃无恐。
其实雪乡的政府一直在做着努力,避免着经营户这种杀鸡取卵,不计后果的赚钱方式。但是经营者看到大批的游客来到景区,平时200多的房间现在一千还是有人租不上房间,肯定会动心涨价的,拿到手里才是钱。如果有周围的商户已经涨了很高的价格,可还是供不应求,这个经营户肯定也会跟着涨价,一年只为这一季,别人涨了自己不涨自己得有多傻?这样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消除,雪乡宰客这种行为永远不会消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智慧和铁腕执法了。
昨天看报道,山东有片海滩非常漂亮,旅游的人是人山人海,可是当地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把海滩封起来5000米开始收门票,这样的结果是从原来游客日平均三万人,变成了夏季游客也寥寥无几的场面。三万多人的衣食住行一天是多少钱,当地只看到了门票收益,就导致了游客大批量流失,旅游周边要损失多少收益?
群众是靠脚投票的,雪乡如果还是不自律,继续宰客,早晚会毁了自己生存的饭碗!
三、黑龙江雪乡“宰客”事件为何一再发生?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及“雪乡”已经采取了多种举措整治旅游市场,但为何还会一再发生“宰客”事件?专家表示说,一些“宰客”的导游和旅行团往往不属本地,他们很难监管。此外,“黑旅行社”“低价团”往往没有正式合同以及行程单,监管部门想查处获取证据都困难。
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一些基层干部称,随着“雪乡”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当地旅游监管压力增大,也存在人手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据了解,一些从事“雪乡”旅游的导游大多没有底薪,没有保险,就靠从游客身上获取利益。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专家认为,冰雪旅游市场季节因素较强,导致商家急功近利心理;一些“黑导游”零底薪、无保障,催生了唯利是图心理;地区或部门间“九龙治水”似的监管,容易产生监管漏洞;不少游客缺乏维权意识和积极性,助长了商家“宰客”的嚣张气焰。这些都导致“宰客”事件多发。
专家认为,当前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但旅游产品供给还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旅游市场诚信体系还不完备,法治意识较薄弱,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均有待完善和提高。
1月15日下午,黑龙江省旅游委、哈尔滨市旅游委和黑龙江省森工部门联合召开经营“哈尔滨——亚布力——雪乡”专线旅游业务旅行社约谈会议,教育告诫经营冬季冰雪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要守法诚信经营,严格导游管理。多部门将联合开展冬季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