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溪市有哪些名胜古迹?

本溪市中的一个水洞,存在着很多著名的景区,而且都是由几处景区所组成而来的,对此本溪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溪名胜古迹盘点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庙后山6个景区组成,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在本溪市东北35公里处。大厅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码头可同时停泊游船40艘,泛舟可游水洞。本溪水洞被赞誉为“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一此洞天。本溪水洞位于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山、庙后山六个景区组成,沿太子河呈带状分布,总面积四十四点七二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以本溪水洞为主体,融山、水、洞、泉、湖、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内深邃宽阔,现开发地下暗河长三千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发育较好,千姿百态,泛舟游览,使人流连忘返。温泉寺景区,泉水温摄氏四十四度,日流量四百吨,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庙后山古文化遗址,是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对研究辽东古人类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价值。

水洞

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大厅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码头可同时停泊游船40艘,泛舟则可畅游水洞,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飞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洞内空气通畅,水流终年不竭,每昼夜流量1.4万吨,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洞内恒温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见底,洞内分“三峡”、“七宫”、“九弯”,故名“九曲银河”。水域沿洞体展开,纵深达2.3公里,而且时阔时狭,迂回曲折,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这些物象光怪陆离,极具观赏性。从码头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赏飞泉迎客、宝瓶口、海潮、宝莲灯、群猴、福寿双星、玉米塔、宝鼎、仙丹石、龙角岩、剑群、麒麟岩、瀑布、独角犀、春笋、垂暮、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长剑、孔雀岩、雪山等奇景。它们维妙维肖,形象逼真。特别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实相符,几可乱真。银河两岸钟乳林立,石笋如画,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空窿钟乳高悬,晶莹斑斓,神趣盎然,沿河景点达100余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这是水与石浑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可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

本溪名胜古迹大全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距市区48公里,于本溪水洞南十三公里处,因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其状如门,故称关门山。它有三道门;北门,在小市方向,双峰对峙,中间拱桥相连;南门,在去汤沟的岭顶,公路从中而过,十分险要森林公园内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计108处景点。各景点或山姿奇秀,或峡谷幽遂,或林荫遮蔽,移步换景,暇想万千。景区中尤以夹砬子景区内的“雄师镇岳”和龙门峡景区内的“晶帘瀑布”最为壮观,“雄师镇岳”山岩壁立,颇像雄狮,怒目圆睁,镇守关隘。“晶帘瀑布”形如雪浪,三折跌荡,断落处溅起朵朵水花,泻入青潭,轰鸣震耳。特别是昆明世博会首次参展的本溪市市花天女木兰和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枫叶,已成为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

今在关门山“里门”建筑成高58.3米,长183米大坝,堵截小汤河水,成为蓄水量8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水位标高347.2米,真个是高峡出平湖。站在巍巍峨峨的大坝上,看关山湖波光粼粼,望四周青峰如碧秀丽。水映山光,山耀水色,关门山的水色山水更加瑰丽娇娆,更为游人壮行添兴!关门山一年四季五彩缤纷,景色各异。春天,满山满岭野杜鹃、映山红、天女木兰花,还有不知名的各种山花,彼谢此开,烂漫不辍。夏天,云起云落,云雾变幻奇妙。秋天,“晓来谁染霜林醉”,这里漫山枫叶,层林丹染,“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这里虽一如北国冰封雪飘,却突然奇崛,胸藏沟壑。

本溪名胜古迹有哪些

五女山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这里曾是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女山景色秀美,山上的飞来峰独矗一帜,一线天幽壑深远,鬼斧神工。一线天最深处31米,最窄处0.65米,站在其中向上仰望,仅为一线蓝天。你还可登太极亭凭栏远眺,观山下川流迂曲;登临点将台,则可见桓龙湖卧踞足下,十分壮美。五女山山城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南北长1540米,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目前城内主要发现了3处大型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五女山博物馆座落在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西南脚下,依山傍湖,环境幽雅。博物馆内采用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复原、电子图书等表现形式,重现了高句丽初创时期的辉煌历史,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本溪的历史文化风土引擎

本溪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发掘,见证了早在20——3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古人类文明。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由于境内矿产资源丰厚,明清时期采矿业和手工作坊业兴起,使本溪湖街、田师傅、碱厂、清河城、草河口等地商贾云集。在重要的集市,开始出现茶社、评书、大鼓书、二人转、河北梆子、京剧、皮影戏等小型演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县内各地区每逢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民间耍龙灯、扭秧歌、耍社火、踩寸跷等活动比较活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同升、丹桂茶园在本溪湖建成后,相继邀请外地戏班来演出。1910年(清宣统二年)本溪县图书馆交付使用。1916年(民国5年)至1928年(民国17年)县内常有不同的戏曲演出,包括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也曾率团来县内演出。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实行奴化统治,禁止艺术团体进行演出,使文化活动受到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建文化机构,先后成立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文工团,组织文艺骨干深入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使县内群众文化、文学创作、新闻广播、电影电视、美术、摄影、图书、档案、文物、编史修志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满族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县委、县政府相继建立了各种文化管理机构,加大了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种文化专业队伍和业余创作队伍。各类文化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为人民群众做喜闻乐见,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起到了宣传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激励群众投身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作用。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划辽阳、凤城、兴京三县边地设置本溪县,大量满族人迁入境内居住,后陆续又有山东、河北、云南等地移民至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境内汉、满两族杂居,互有通婚,互为融合,逐步形成了汉、满共有的生活习俗。而朝鲜、回族则部分保留本民族特色生活习俗。其他民族人口稀少,生活习俗基本随同汉、满两族。从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底,本溪县各族人民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崇尚文明,共同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生活、处世经验,形成了独特民族习俗和方言俚语。

最具满族特色的风俗习惯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些风俗习惯是满族群众长期与自然环境相克相生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三、本溪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本溪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是地域特色型。

历史文化名城类型有历史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一般史迹型、风景名胜型、地域特色型等。

1、历史古都型: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的城市,如洛阳、西安、北京、南京等。

2、传统风貌型:保留了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榆林、商丘等。

3、一般史迹型: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主要体现方式的城市,如开封、济南等。

4、风景名胜型: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桂林等。

5、地域特色型: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