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市场特点是什么
农村市场是以农村为范围的商品流通领域它与城市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相对应而存在。所形成的数量众多的集市及有固定商业网的集镇,是城乡物资交流的连结点。一方面,它承担工厂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销售,同时,也向城市供应各种农副产品。在我国,农村市场的主要特点是:(1) 工业品是市场的主体,农民对商品的需求,主要的、大量的是工业品,而对商品性农产品的需求的扩大,是一个发展趋势;(2) 商品购买力占全社会购买力的比重只有50%左右,我国农业人口的需求潜力大;(3) 城乡关系是互助合作关系,农村市场能够在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迅速扩大;(4)农村购买力与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的劳动特点、农村的生活条件、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并随上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什么叫做产地市场?
产地市场,亦称农村市场。福建农村市场包括县城墟市、镇、墟、集、街、场以及贸易性庙会等,多定期进行交易。历史上福建开发较迟,直至唐宋时期,农村市场才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主要是农村小生产者之间产品交换。农民以粮食等农产品,到墟市上交换布帛、食盐和铁器等杂货,或换取货币,用以缴纳赋税或购买一些必需品。唐宋时期福建农村墟市数量很少,交易数量十分有限。延续到明弘治年间,农村墟市数量仍然不多,全省八府一州只有186个墟市(据弘治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十四、十五统计而得)。
随着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风俗和经济的变化,福建农村市场有较快的发展,墟市数量不断增加。入清以后,农村市场更加兴旺发达,一般的县都有六七个墟市,多的达二十多个,并出现诸如粮食、猪、牛等专业性市场。如建宁城北的溪口米墟,多由邻近的江西广昌等地农民挑运食米来该地换取食盐,成为赣米闽盐交换的枢纽,每逢墟日约有三五百担食米上市。因而溪口的米商又大多兼营食盐。
清乾隆时起,福建种植经济作物和经营初级产品加工、销售的人数增多。墟市亦随之扩展,农村粮食销售量不断增加,墟市上粮食交易更加活跃。如龙岩的大池,是个重要的食米市场,每逢二七墟期,“米贩云集”(道光《龙岩州志》卷七,民国《龙岩县志》卷十七)。又如建阳县,每年二月,“突添江右人数十万,通衢市集、饭店渡口有毂击肩摩之势,而米价亦昂。”(陈盛韶:《问俗录》卷一)。
清末至民国,墟市仍为福建最普遍的粮食等农产品市场形式,尤其在闽西、北、南各地占有重要地位。
产地粮食市场的组织及交易方法多种多样。除小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外,粮商采购的粮食,主要不是生产者的余粮,而多半是地主出售的租谷。但在收获季节,有的农户特别是贫苦农民,为了还债或急需用款,也出售粮食,到了春季则靠出卖劳动力的收入,再以高价买进所短缺的口粮。从事农村粮食市场交易的有农户(包括农民及地主)、粮贩、粮商及加工厂坊或碓户。粮食交易方法以闽北为例有:(一)农户将稻谷或糙米直接售给粮贩、粮商或碓户。(二)粮贩或碓户登门收购后,转售给粮商,再由粮商运往县城或外地出售。(三)有的粮商将收购的粮食转售给船户,由船户运往洋口、南平、福州等地出售。
农村市场交易时间大都集中于稻谷收获后数月,但有的市场因地主、富户囤积,大量交易多在收获后翌年春季青黄不接时期。
福建农村粮食预买预卖也很普遍,称为“卖青苗”。如邵武县多于稻谷收获前几个月,由粮商、地主放款给农户,规定借款1元收获时还稻谷一旧担(约合1.4市担),通常稻谷一旧担价格在3元上下,农户损失很大。这种预买预卖通常靠口约或订立字据。
三、农村人为什么都喜欢赶大集呢?集市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呢?
赶集是任何农村人都喜欢的事,集市上砍价简单,产品诸多,小吃丰富。80后左右之前的农村人,或者现在还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或老年人赶集已是农村人无法抹掉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老家,赶集也叫“赶场”,也是农村人农副产品和家畜进行集中交易的场所,更是购买生活用品的必须之地。我家周边的几个集市,赶集市的时间都是交替分开的
大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自由贸形式,担负着农民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农产品收售的交易职能;每逢赶集,市面上商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人头攒动,磨肩接踵,热闹非凡…
在我们这里离镇上大概要十几公里的样子,每个月农历的初五初十,每隔五天都有一个大集。现在农村大集,嗯没有我小的时候热闹了。但是还是有固定的卖家去那儿卖东西,摆地摊儿。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因为人少吗,加上经济收紧,很多商贩已经不再做了。平时,大街上冷冷清清,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卖东西比买东西的多,赶集的人确实少了,卖东西的也将变少吧,
农村的大集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让村子里面的人不用出太远的门儿,走太远的路,到就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赶集在农村是购买商品,不可缺少的活动,商品样式很多,性价比高,是农村大家购物的圣地,在我们那里赶集的人挺多的,赶集日也多
发展的同时当地工商、卫生监督行政单位也要注重管理,特别是商品质量避免假货、以次充好,避免不合格、不卫生食品流入市场!现在到处都是超市,而且网上购物这样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集市还能够继续开起来,就说明集市有它存在的道理,是其他所代替不了的!
四、你见过农村集市上的哪些特色?
农村的集市是很有趣的。我和老公赶过他家乡的集市,回来收获颇丰。
1 当地传统小吃在集市上有很多,而且还可能遇到一些在市面上碰不到的传统的手艺。我和老公吃了一种面饼,是在你面前做好一个面饼,粘上芝麻,然后把面饼放在炉子的金属壁上烤制。面饼不厚,所以几分钟就烤熟了。咬上一口,有些烫,但是面的香味、芝麻的香味和淡淡的焦味混在一起,很原始,也很有特色。最绝的是面饼里面还有适量的糖,那种够量的甜,不多也不少,不淡也不腻,会让你惊叹淡淡的味道脆脆的口感的面饼内还有这样一种强烈。鼻子里充斥着烤饼的香味,舌头上被刚触碰的甜度惊艳了,很是别具一格!
当然吃这种烤饼可能有些干的感觉,您可以喝白水或者是纯牛奶这种没有糖分的饮料,因为有糖分的饮料会冲淡烤饼里的甜的感觉,没有那种对比之下的惊艳的感觉。在这里我强烈推荐喝纯牛奶,淡淡的牛奶味再在鼻腔里和面饼的味道相混合,那真是很好的享受了。
2 集市上有一些精巧的手工艺品。我最喜欢的是手工织的布。纺织者就在街边架起纺织机织布,路过的顾客在旁边挑选喜欢的布料。这种布料没有印染,是直接用有颜色的棉线织成的,有些粗糙,但是颜色却很漂亮,也很结实。我买了一块,回来做了件裙子,大家都说很漂亮。
3 集市上主要是买一些生活用品和小电器。
4 集市上没有过去热闹了。据我老公说在他小的时候,集市上的人很多,卖东西的摊位也很多。如果是一定的节日的话,集市上还会有各种表演,当时能吸引很多人,他有一次就把鞋子挤丢了。现在年轻人逛集市的很少,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打工。逛集市的人多是些老人和孩子,所以没有了过去集市上的拥挤和热闹。
现在农村的集市已经没落了,农村的青壮年在城市打工,农村的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交通便利,各地商品种类齐全,再加上网购发展占据零售业的半壁江山,农村的人们采购需要的商品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即便是居住在农村的人,也很少去集市采购了。
五、农村集市卖点什么?
我们这也有,我们这叫赶大集,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说农村的日常生活用具,如有笤帚、铁锹、做饭用具、桌椅板凳等。像生活用品有服装、鞋袜、床单被罩等。有本地出售的农产品,如蔬菜、粮食、食用油等。还有剃头理发的,卖耗子药的,针头线脑等等。农村的集市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售卖的东西也都是五花八门。
在农村集市上摆摊儿出售的东西,由于大多数都是农民销售,购买的人也基本都是农民。消费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在价格上都会相对比较便宜,总之在农村集市上卖太贵重的东西是很难以出售的。比如说一件衣服大约都是几十块钱的,如果像商场里面卖几百上千的,在农村市场是卖不出去的,什么样的市场对应什么样的消费群体,也就构成了农村这样的集贸市场。
农村的集贸市场,现在也成为了农村大爷大妈闲逛的地方,目前农村年轻人很少在家,平时也很少有年轻人没事到这种集市上闲逛的。于是农村的大爷大妈们,他们买不买东西都想去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