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中国什么叫中产阶级
目前,世界上对中产人没有统一的概念从经济地位、社会阶层和文化素养来看,中产阶层是一个相对中等的概念。这个群体受过比较完善的教育,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也有这种比较高质量的生活条件。
按照福布斯的标准,中产年收入至少在10000美元以上,中国国情下年收入68000元的群体甚至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说月收入超过5700元,这叫中产
另一个中产标准是麦肯锡给的,在麦肯锡标准中,年收入9万以上,也就是月薪7500左右的,可以算中产类。
我国有关部门给出的标准更低。年收入5万元以上,即月收入4200元以上的群体,可以称为中产阶层。
百科网:什么叫中产阶级(中产阶层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图片资料
这三个标准虽然不一样,但基本都是以收入来计算的。这三个条件无论哪一个看似符合,都不是少数人。中国真的这么“有钱”吗?有人是中产班的吗?但是,中国国情复杂。对于一些需要偿还房贷和车贷的人来说,即使月入1万元,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远远达不到中产的标准。即使在许多一线城市,也有很多房奴和车奴月入2万元左右,但仍然无法保证“温饱”。
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中产阶层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标准。
1.家庭月收入4.5万元:中产收入的特点是收入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一定的收入保障,一定程度上有轻度的奢侈品消费。在相关报道中,认为车、房等家庭必须有财产,并以家庭收入4.5万元作为中产阶层家庭收入的门槛;
2.资产估值超过一百万:除了相对稳定和长期中等收入,中产阶层的另一个标准是个人资产。个人资产超过100万到150万,才能在社会上处于一定地位,挤进中产阶层。什么叫中产阶级
3.固定资产:中产家庭除了个人金融资产超过100万外,还需要固定资产,如汽车、房屋等生存必需的固定资产。
4.高等教育背景:中产班不仅要有一定的收入和资产自由,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意味着至少要上大学。
当然,中产仍然因地而异。比如两个收入一样的人,一个生活在三线城市,不用担心开支,各方面都有保障,生活充满味道;一个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只能说生活勉强过得去,只能算是普通大众。因此,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价格和不同的房价,我们要达到中产的收入和财产水平应该至少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倍。
中产阶层在中国意味着什么?
来自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大胆预测,到20世纪末,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100万。然而,很明显,这位奈斯老师仍然不够大胆。无论采用哪种标准,中国中产班的数量肯定超过100万
不过,必须提及的是,在发达国家的所谓“后工业社会”中,中产的阶级占总人口的80%,而中国的数字仍然远远落后。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那么,再过十年,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将占总人口的48%以上,近一半的中国人将成为中产阶层。
随着中国, 中产阶层的增加,中国现在必须做的是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中产阶层的消费。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强国”,其发展和增长必须依靠中产阶级。中产阶层的发展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使得中国更容易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
收入水平分类
通过家庭收入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高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500万,年收入超过80万。这个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这种家庭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
中等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80万,但不超过300万。年收入超过15万,但不超过80万。收入家庭相当于中产阶层。
低收入家庭净资产不足80万,年收入不足15万。这就相当于无产阶级。
二、求2018中国新中产家居消费指数?
“新中产”是近几年来比较热的社会词,新中产人群在经济上取得一定的独立,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同时是这个谁的中坚力量。据鹿豹座平台了解到,新中产人群拥有相对调性一致的生活方式,“品质”和“个性“是被他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近期,居然之家联合新浪家居发布了《2018中国新中产家居消费指数报告》,这份报告针对中国新中产家庭在家居消费方面的行为和需求进行了深度地调查和客观地分析,旨在探索中国中高端人群未来在居消费方面的新趋势、新面貌、新方向。
中国新中产财富概况
根据胡润研究院《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对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他们是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仍具有高消费能力及投资能力的社会群体。(中产家庭基本消费支出占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具体设定,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其他城市在20万以上。
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北京是拥有最多中产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个省市的中产家庭数量共占全国的50%(除港澳台)。按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中产家庭规模最大,占全国40%以上,达1489万户。
“新中产”除了拥有不错的家庭收入和财富条件之外,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的生活环境等条件。综合来看,中国新中产的规模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30%,新中产家庭净资产需要在300万以上,在常住地至少拥有1套房产,最好还有私家车。据统计,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
中国新中产人群画像
新中产人群整体非常积极向上,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家庭生活,以及对自己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都非常强烈,并且主观自我认同为中产身份。据统计,中国新中产人群平均年龄35岁,80后是新中产的主力军,其次是70后和90后。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大部分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集中在TMT(科技/媒体/通信)等热门行业,部分人士已经晋升为企业管理者或从事专业性自由职业。他们绝大多数已婚并育有子女,其中已婚人群中近1/5已经生育二胎,子女教育成为他们工作之外最关注的话题。同时,他们关注投资,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财富。他们不再满足“有房有车购物自由”的物质追求,而是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品质。
中国新中产的幸福观
新中产人群总体幸福感较强,75%的新中产人士表示自己“很幸福”,他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感到比较满意。尤其是90后年轻一代新中产,无论是对未来经济发展还是个人职业发展都感到乐观,他们有主见勇于创新向往自由。80后新中产所承担的压力怎明显增加,他们正处于事业的成长期或成熟期,十分注重自我投资,同时开始承担照顾父母和抚育子女的责任,他们努力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70后的新中产生活轨迹已归于平稳,正处于人生最成熟的阶段,生活阅历、财务能力和个人修养都处于高峰状态,他们也注重自我投资,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值得一提,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新中产人群幸福感明显高于一线城市。
中国新中产的消费观
新中产人士愿意在感知体验生活和自我提升层面投入更多。日常消费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基础的功能性和价格标签,而是彰显自己品质与品位的生活方式。新中产人群的消费更加理性,相比价格他们更在意消费品的内在品质以及可以赋予他们的额外价值。
新中产人群最为青睐的两大休闲娱乐方式是旅游(53%)和运动健身(40%)。他们非常重视身心健康及身材管理,对运动健身保持高度热情。其中,90后在运动健身上最为积极,超半数每周运动4次或以上。在过去两年中,新中产人群平均因私外出旅游达5次,以休闲度假游为主(69%),其次是家庭游(37%)。新中产人群平均家庭旅游消费7.4万元/年,18%的家庭每年支出甚至超过10万元。
中国新中产的理财观
源于对于中产身份的焦虑,他们担心“不进则退”而从中产阶层跌落,因此他们渴望通过不断积累财富稳固既有的生活阶层或进入更高的阶层。他们平均拥有108万元的可投资金融资产,“如何理财”是他们生活的关注重点。新中产人群投资理财主要以“资产稳健增长”为目的(74%),其次是“资产保值”(23%)。目前在理财产品的配置上,他们选择以传统型理财产品为主,新型互联网金融为辅。但是对于如何安置节余的家庭资金也会感到焦虑,对于通过专业理财服务机构帮其进行投资理财的意向非常强烈(85%)。
中国新中产的焦虑
在新中产人群的各种焦虑中,主要聚焦在子女教育(45%)、投资理财(42%),其次分布在职业发展(27%)、健康医疗(26%)、父母养老(17%)等方面。拥有良好教育背景的新中产对于子女教育格外重视。在过去一年中,新中产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平均支出为9万元。高达93%的新中产父母们有计划甚至已经着手准备子女未来出国留学等一系列规划。在未来子女留学年龄段上,超半数新中产父母希望孩子在大学阶段出国留学,22%的父母选择高中。另外,在二胎热点话题上,幸福感与二胎意愿成正比,幸福感愈强,也更愿意生育二胎。
来源:知道日报
三、中产女性—新时代的消费横力
刚过去的38妇女节,各大公司又都无所不用其极的跪舔广大女性,天猫女王节——女人不设限,京东蝴蝶节——活得漂亮等活动主题设计都从侧面印证了女性意识觉醒,消费更自主悦己。向来以男性消费力为主的京东也从17年就开启了其一系列的女性化战略落地,可见当代女性尤其是中产女性的消费能力已经大到我们在战略布局、活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去主动出击
针对于此,我们在营销活动设计、广告投放等如何紧紧抓住这部分用户群体?本文就将就此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一、人群解构——中产女性的人群特征
所谓中产人群是指具有较高经济资本、购买力较强、消费意愿强烈,代表着国内最活跃消费力量,对国内需求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中产女性约有7746万,该部分群体其地域、职业、收入等方面也有其鲜明的特征。(数据参考艾瑞咨询)
1、年龄结构上,一二线呈现倒三角,小城中产则呈现橄榄形
一二线城市中39岁以下的女性达93.7%,而中小城市则为84.1%;一方面大城市更吸引年轻人前去奋斗,同时也和其职业分布相关。
2、职业分布方面,一二线女性职业分布更加集中,小城则更加分散
大城市各个行业岗位更加细分,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也可以看到一二线中产女性中接近30%从事专业人士相关岗位;而小城中岗位种类相对没有那么多,反而公务员、创业等成为了更多的选择。
3、收入与支出方面:4成中产女性年收入增长20%,而支出结构中各城市层级差异较大。
女性消费意识的觉醒背后一定是女性收入增多的事实,从数据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68%的中产女性收入逐年攀升。而在他们的收入结构当中工资及理财收益都占据最大份额,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不同城市层级其投资偏好也不相同:一二线相比更倾向于股权债权、三四线相比更倾向于房产投资收益。
在支出方面一二线城市相比在子女及自身教育方面支出较多,这和大城市生活教育成本较大有关,同时一二线城市中产女性也更愿意进行旅游消费来获取身心的愉悦及眼界的拓宽,而中小城市家庭则更愿意健身等体育类消费。
4、学历分布上:一二线女性水平明显高于小城中产女性
主要原因还是下线城市对高学历水平人才吸引力小,留存难度大。
分析总结 :
1、中产女性普遍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对新鲜事物较容易接受,有一定的投资管理意识。
2、产女性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收入增速也较明显,未来消费能力可有更进一步期待。
3、各层级城市的中产女性在学历、职业等分布特征差异较明显,对应与之产生的影响就是一二线中产女性有急切的身份认同,实现阶级跃进的进取心,小城中产女性生活方式进阶并像一线,但圈子较为固化。
二、消费解构——中产女性的消费观
1、消费注重品质和性价比,其次是需求程度,这也是该人群容易冲动消费的重要原因。
中产女性“自主悦己”,相关消费资源超过90%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因此中产女性购物更加有目的性,但当遇到了商品品质感较强,性价比也较高时,即使需求没那么强烈,也能较强刺激其购买的。
如何在活动信息中充分的传达出品质和性价比,也将成为该活动能否吸引中产女性用户的重要因素。
2、产品及品牌认知渠道较多,但受电商网站的导购推荐影响最大
该部分用户已经有良好的网购习惯,产品及品牌认知多通过电商网站进行了解,同时以人为主导的熟人推荐、明星带货等也是重要方式。
3、中产女性对品牌促销敏感度较强烈
当某一知名品牌进行打折放价时,会较强吸引中产女性群体的购买,说明该群体对品牌的促销敏感度较强。因此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品牌为维度的活动玩法。
三、活动策划设计过程中如何抓住这部分群体
1、获取关注,动用一切渠道和手段获取该部分群体的关注。
无论一个活动设计或一款APP产品运营,用户的关注是流量产生的关键。京东战略投资唯品会、和美丽说蘑菇街成立合资公司等战略布局,市场宣传上就吸引了大批女性用户的注意,而背后是几家公司商品和用户的打通和共享,让女性用户可以在京东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这都是获取女性关注的市场策略,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点着重关注呢?
a、品类。为什么淘宝有天然的女性客群优势?为什么女性同胞都爱在小红书上面种草?这都和各个平台的品类优势相关,女性天生更偏好关注服饰、鞋包珠宝、美妆护肤等品类。这也是为什么京东不惜重金投资唯品会,其背后是为了拓展平台品类,增强品类优势,发展女性客群。
b、品质感。在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中产女性在消费关注的主要因素里,品质占比47.1%。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品质感不仅仅包含所购买的商品,还有购买商品过程中一系列的所接受的各类服务,也就是说品质感不只包含在使用的商品中,我所看到的APP的UI设计、售前售后的服务、商品的包装等都是品质感的传递载体。
c、性价比。性价比在中产女性关注的消费因素中占比达45.8%,好用不贵几乎是每个人的消费追求,中产女性也不例外。但这追求背后的逻辑不光光是好用不贵本身,还有消费智慧的比拼炫耀。活动策划中,一方面确实要甄选出性价比高的商品参与,但同时如何让消费者意识到也非常重要。
2、构建站外—站内—服务—分享协同闭环
站外获取用户的关注吸引更多用户进入站内后要形成有效的转化,而服务则决定了转化的高低及用户是否愿意分享传播。
a、站外。站外渠道是获取新客的重要渠道,制定有效的投放策略渗透目标群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闲逛是女性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常见的行为,而站外咨询渠道如返利网站、新闻、娱乐网站等都是女性用户聚集地需要重点关注。
b、站内。以电商网站为例,一场活动策划中,女性用户更喜欢逛促销、逛店铺、逛内容导购。因此一场活动站内的导购内容、导购形式非常重要。
c、服务与分享传播。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让用户意识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也是用户愿意进行分享传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