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消费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快来看看你遇到过

霸王条款"如何认定?

【案例】云南昆明导游小庄带着一个东北旅行团沿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线旅游。旅行社用了两三页宣传资料,把沿途的景区景点吹得天花乱坠,等到签合同时,游客发现,上面列出的主要是诸如"远眺苍山"、"车观三塔"、"远望虎跳峡"等条文。外地游客对此并不知情,到了实地才发现,浏览的不过是车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连停下来拍张"到此一游"照片的时间都没有。一整趟下来,除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和不用门票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外,旅行社基本没有安排像样的景点。游客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赔偿。

【解读】所谓"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一些旅游服务企业在旅游合同中设置的种种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既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与我国日趋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格格不入。

对"霸王条款"问题,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请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旅行社擅改行程怎么处理?

【案例】梁某等26人参加了广州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丽江五天游。行程的第二天早餐后,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了茶马古道旅游项目,收取每人100元。行程结束后,梁某等人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增加的自费项目款。

【解读】导游的行为违反了游客与旅行社之间的约定,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全额退还梁某等人参加自费项目的款项。

旅游过程中,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怎么办?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有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等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双倍赔偿其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解释还规定,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动期间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经营者未尽到必要的提示义务、救助义务,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跟团旅游过程中你遇到过强制消费吗?有何经历?

我是一名在校医学生,没有多宏伟的梦想,整天不务正业,就喜欢到处走走,到全世界各地去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去吃当地的 美食 、去网红打卡地打卡等等!

因为经验与经费不足的原因,曾经有过两次的跟团旅行的经验,两次的跟团 旅游 都没有遇到过强制消费。

基本上就是把你们都带到景点,给你们定个时间,到点集合再出发下个景点。

第一次是跟着34人的团一起出发,地点是防城港,时间是三天两夜,一晚住酒店,两晚在海边露营,基本上都是大学生群体。总消费就三百来块,一路上都很开心,驴友之间互帮互助,导游还是个逗比,在路上一直想尽各种办法逗我们笑,整个旅途下来,不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还结交了许多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朋友。

第二次是作为导游助理出发的海南三亚,带领的是22人的小团,进行了为期五天四夜的旅途,没有工资,只是免了团费,带上了我的小姐妹就风尘仆仆的出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巴车上、船上、过程没有任何的强制购物消费,是一段非常美腻的回忆 !

其实,现在的跟团游只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你心甘情愿的消费,已经不存在强制消费的做法了。

最后是个人的观点,跟团游有利有弊,因人而异吧! 如果像我一样是个没有经验,没有金钱的女大学生,跟团游是最佳的选择。对于一些喜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人来说,那就不适合了。

以下都是我在跟团游的照片~

一般跟团游,都要进购物店的。记得那次台湾跟团游,报的是一家知名旅行社(我跟团都是找正规资质的),签合同注明有购物店,但不强制购物。说实话, 旅游 合同厚厚一叠,谁看得过来,因为本人不喜欢购物,恐留后患,对于行程、购物条款等我是十分注意的,俗话说得好:丑话说在前头。领队在机场还承诺:需要进购物店,买不买自愿。

那次算不上恶性的强制购物,但有点死皮赖脸。那是一个50出头的男性导游,伶牙俐齿,软硬兼施。开始还好。但经常进店后整个团没人购物,慢慢的氛围就不好了,在大巴上骂骂咧咧,有点气急败坏。后来在一个药妆店直接把化妆品往我们手上塞,有人不好意思就勉强买了一点。还有一次令人啼笑皆非,在一个据说是亚洲第一的珠宝中心,店很大,游客很多,看的头都大了。可不到时间不能出去,也没地方坐,我只好逛了一圈,然后就在旁边站着熬时间。结果来了好几个漂亮的女售货员,说头儿在远处观察,叫我陪她们聊聊天,假装推销,帮她们完成任务,这好办,聊风景,天南海北的聊,时间很快到了,导游气得干瞪眼。

应该说,大部分导游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配合进店逛一逛,基本相安无事。但如果导游是承包线路靠提成吃饭的,就不好说了。所以,能自由行的还是自由行。因为,买,对不起自己,不买,对不起导游。

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旅途经历。遇到强制消费,大部分都是跟团游,但自由行中,也会有一些强制消费的坑,甚至更加可恨。

首先说下跟团游:跟团游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心,最烦心的地方就是会经常遇到强制消费,特别是去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各种珠宝玉器、乳胶名表、医药保健品等等,好点的团不买也要在店里困到时间,差的团直接言语攻击,强制消费。如何辟免呢?在出行之前,一定要选优良的旅行社,签定好旅行合同。不要贪便宜,那种低价团甚至免费团尽量别去,动脑想想,900元就能去东南亚某国,算算帐,机票钱都不够,更别提住宿吃饭了,这种团一看就是购物团,最好别去。

再说自由行,好多人都想:跟团总会遇到强制消费,那就自由行吧。自由行中也要注意一点,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国家,先上网了解一下其它游客的经厉。比如有的地方专欺游客,到了海鲜市场,你一问这鱼多少钱?老板鱼一捞,刀一挥,无论多少钱,这鱼你是必买了,到了饭店,看好价再点,否则一盘虾,不是论份算的,而是论个算的,帐单一出会让你惊掉下巴。

旅游 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旅行中遇到强制消费,会给 旅游 体验大打折扣,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避免踩雷。

遇到过,几乎谁都遇到过,主要是去云南和出国。

跟团过程中遇到过强制消费,我没妥协,还受到了小小的报复。

前几年跟团去九寨沟,八日4000多元,也不算是低价购物团,在九寨沟团餐也吃不饱。

结束了九寨沟的游览,去往黄龙的路上,一上午去了四个购物店,玉器店、土特产店、药材店、牦牛肉店。

我属于购物欲不强的那种人,平时在家非必需的也不购买。看着那些自己不需要又质次价高的东西,我也不想购买。

导游在车上的时侯为购物作了铺垫,讲了特别感人的故事,动情处甚至留下了眼泪,大意是说,亲情多么重要,自己出来一趟,要给父母、爱人、孩子带东西回家。

见我没买,在购物出口等着收团友购物小票的导游,提醒我总要买一些,我说这些东西我实在不需要,他的脸色瞬间难看。

第二天,我坐了好几天的 旅游 中巴靠窗的固定位置上,被抹上了机油,我没注意蹭到了衣服袖子上,洗也洗不掉的那种……

旅游 本来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但如果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会使我们的 旅游 体验大打折扣,强制消费应该是跟团游过程中最容易中招的。

记得还是十多年前跟团去了一次香港,地接导游是一个台湾人,一路上就在打压大陆人,吹嘘台湾和香港多富有,知道她是套路,激起大家的虚荣心来购买贵重物品。带大家去的购物地方都是隐藏在小街小巷里,完全封闭,一团的人进去,大门就紧紧的关起来,连窗户都没有,时间不到不准出去。这些地方有的是专卖金饰品,有的是专卖名表,还有卖保健品的等等,因为是内地团,大家并不是很了解商品的价格,以为香港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加上款式比较新颖,还是有不少人解囊,后来发现比正规商店里的价格高50-80%。我们这个团因为有一家人购买的比较多,导游大概比较满意,于是没有再为难其他人。但是这次跟团游的经历还是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基本上避免再参加国内的跟团游。出国游因为语言的原因,还是不得不跟团游,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尽量不被忽悠,捂住钱袋子

三、旅游营销案例分析,急求解答!!!

因为没有适应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 大都是一些常规的,三五年没有变化的产品,即使有些有新意和特色的旅游产品 也会因为不成熟,或者营销 市场定位不准确 而不受欢迎的。其实改进常规旅游也很简单,多了解游客的需求,参考国外的一些旅游度假产品。比如旅行社可以推出婚庆旅游,以新婚度蜜月的游客为主打对象,景区+婚庆+集体蜜月体验+婚纱照 等 也可以推出探险旅游,针对寻求刺激的游客,可以开发沙漠探险,溶洞探险,原始森林探险 等等, 还可以推出缓解工作压力 针对白领的休闲度假旅游,比如到偏远景区 住住当地,远离城市的这样的旅游产品。 暂且说这么点 因为是即兴回答 不太周全 见谅

四、你关心的旅途问题有哪些?315旅游消费好评/差评榜邀你来评

在 旅游 出行时,你是否会碰到进入景区需要各种手续、体验感不佳、需要出示各种证件或者找不到路的情况?是否会遇到景区、酒店和航空公司票价高、服务差、随意取消航班等各种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或多或少也遭遇到在 旅游 行业中的憋屈和种种不愉快。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重磅推出封面民生报告2.0,开启“3·15维权行动”,集结消费者、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畅通维权之路,共同“聚焦民生,助力消费”。

届时,为了消费者能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有效解决消费者 旅游 期间碰到的各种问题,本次“3·15维权行动”在“封面新闻”官方客户端开启线上互动通道,消费者可登录封面新闻app点击首页下方“315我要投诉”悬浮窗,进入投诉页面,填写相应的投诉内容,提出消费建议、分享暖心消费故事,进行线上反馈。如果在消费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侵害,希望大家勇敢发声,向我们提供线索,揭露消费黑幕和行业潜规则,共促消费公平。

同时,在 旅游 消费方面,我们也面向全网征集消费投诉线索。我们将从消费者提供的线索中,挑选出典型案例,及时发布。并根据搜集到的线索和案例,推出好评/差评榜,与消费者共同促进 旅游 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 旅游 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同营造出更加 健康 的 旅游 消费环境,让大家的消费满意度将成为行业进步的重要标准。

此外, 旅游 消费好评/差评榜我们将综合行业机构数据、消费者投诉率,以及消费者体验团实地体验等形式,从全网投诉、消费者体验感、消费口碑等多方面对 旅游 行业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多方面的评分标准,产生2021年 旅游 消费好评/差评榜,为广大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协助大家的维权之路。

五、旅游消费陷阱有哪些?

刚高考完的小慧报了某旅行社的跟团游,在旅行的途中经历了导游安排购物,体验某少数名族“洞房”习俗,体验这项习俗时,导游没有通知他这个是要收费的。

随后在到达某景点的时候明明景点票只要30,结果导游团队说给大家先垫付100,还不是通票,结果到了景点内其他项目还是需要自己掏钱,而导游则可以拿到50的回扣。

然后到了景区内导游又以不玩xxx就是白来一趟,配合教练唱双簧,比如某项水下世界旅行,看海底奇观,掏钱之前说可以在水下玩40分钟,结果小慧下水20分钟不到就被教练以氧气快用尽为由催上岸,小慧还没看到教练所说的特色景点。不愉快的小慧忍着怒气,继续旅游。

傍晚导游又给大家介绍来这里不买些特产,宝石,贝壳回去怎么对得起这次的旅游呢,然后给大家说这里的珠宝珊瑚贝壳比内陆要便宜很多,买到就是赚到,小慧在导游的带动下买了一串水晶手链,回家之后给朋友看,被珠宝设计的朋友告知这是假的,气愤的小慧找旅游公司理论。

那么这个案例当中导游给小慧下了多少消费陷阱?都触犯了什么法律?如何维权?

消费陷阱1:导游强制安排小慧进行购物

旅游中,购物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车上睡觉的时候被导游叫醒购买东西,或者是强制买东西,旅游购物不可以随便安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有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也就是说,对于非游客自愿的购物消费,安排购物是违法行为。

消费陷阱2:诱骗旅游者进行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其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因此,吃回扣是犯法的。

消费陷阱3:“特产、纪念品”为名兜售假货

外出旅游,购买当地特产和纪念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不少游客上当受骗,满载而归的结果是假货。

《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导游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如果导游有以上的任意行为,旅行社应当承担责任。

提醒各位要去旅游的小伙伴一下,一定要确保交易时与售货员作出的口头承诺都列明在发票上,买了货物后也要确认一下是不是好的,更加要注意提货时不要被掉包了。

六、大学生假日游案例分析

1,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消费者对信息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

对旅游目的地信息更是看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是上网查询、朋友同学推荐、电视报纸、旅行社传单和其他途径,所占比例分别为44%、31%、14%、6%

、5%。

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年龄层次固定、知识水平高、经济承受力弱等特点,这些都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产生特殊的心理作用,导致其旅游行为具有独特性。

1)个人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出游的最主要因素

2)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价格因素

3,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娱乐身心为主。 求知,缓压,娱乐、情感,实践,获取信息。

4,5,6,7,能找到就不回复了。

8,市场细分有利于识别和发掘旅游市场,开发旅游新产品,开拓旅游新市场;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有利于旅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9,优化产品组合,设计差异化产品。要想在旅游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光靠以前单一的以游为主的产品设计是不够的,旅游企业要同时生产许多产品以形成自己丰富的产品体系,以便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因而优化产品组合,设计特色产品成为现代旅游营销者要予以重视的决策。当然,在产品设计上也不能胡乱组合,要考虑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旅游企业的目标市场、竞争企业的状况等因素,同时注意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并在产品投向市场时进行追踪反馈,根据产品销售率、市场占有率、企业利润率三个指标做参考,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正和改进。

10,通过新的4P组合策略的实施,使,A旅行社实现与其它旅行社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摆脱目前单纯的依赖价格竞争的局面,通过差异化取得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为A旅行社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找到一条出路。 本文从企业经营的实际出发,以现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和竞争理论为基础,力求使本文所阐述的观点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又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能够为处于行业整合期的旅行社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