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 宁夏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去旅游
水洞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文化古迹较多,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有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区60余个景点。保护区中部有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北部有须弥山石窟为中心的丹霞地貌风景。
二、炉霍县旅游景点
住宿推荐1-普陀山如意之家 普陀山如意之家位于普陀山西山二区21幢,金融街旁,靠近普陀山大酒店,邻近普济寺、普陀山客运码头,位置优越,出行便利。普陀山如意之家客房整洁卫生,配套设施齐全,环境温馨,是旅游人士的居停之选。老板娘很热情,来到码头接游客,还会帮忙送行李! 住宿推荐2-舟山思念普陀家庭旅馆 舟山思念普陀家庭旅馆位于普陀山西山二区,毗邻金融街海鲜园,地段优越,旅游交通十分便捷。舟山思念普陀家庭旅馆是居民合作组建式农家群,客房洁净舒适、宽敞通风。旅馆附设棋牌室、餐厅,服务热情质朴,使宾客尽享愉悦的入住时光,满意而归。中式早餐10元/位,吃饱饱! 住宿推荐3-舟山普陀山佛结缘客栈(农家乐) 客栈位于普陀山西山二区,近普济寺;磐陀石、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出游方便。 客栈距离法雨寺和普陀山景区均在28分钟左右的车程。 客栈距离码头很近,老板可以接船。 住宿推荐4-普陀山禄缘阁精品酒店 酒店位于法雨路,依山傍海,面对千步金沙,靠近法雨禅寺,步行约15分钟即到普陀山风景区,距离普陀山机场仅4公里。酒店设有咖啡厅、茶舍、大小会议室、商务中心、健身房、棋牌室、精品商店等。,还提供停车场及接站服务。
三、炉霍县详细资料大全
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炉霍县是康北中心,交通要地。属半农半牧区。
2011年炉霍县辖区面积5796.64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7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为45960人。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2011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 *** 。2011年4月10日17时02分,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炉霍县 外文名称 :Luhuo County 别名 :炉霍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 下辖地区 :新都镇、泥巴乡、雅德乡、洛秋乡等 *** 驻地 :新都镇 电话区号 :0836 邮政区码 :626500 地理位置 :四川省甘孜州中北部 面积 :5796.64平方公里 人口 :45960人(2011年) 方言 :藏语 气候条件 :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 火车站 :甘孜站 车牌代码 :川V GDP :3.59亿元(2011年) 特产 :牛肉干、青稞酒、虫草、贝母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城乡建设,民生,交通,旅游,民族文化,炉霍石棺文化,炉霍“望果”节,名优特产, 历史沿革 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 清置炉霍屯。 民国二年(1914年)设县。 梦幻般的炉霍县卡萨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建立县、乡博巴 *** 。 1950年,建立中国 *** 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 *** 。 2000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2004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行政区划 至2010年底,炉霍县幅员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5个乡、1个镇、171个行政村,其中纯牧业乡6个,半农半牧乡镇10个。 虾拉沱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仁达乡、斯木乡、宜木乡。 新都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新都镇、雅德乡、泥巴乡、卡娘乡、洛秋乡。 朱倭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旦都乡、朱倭乡、充古乡、更知乡。 罗宗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上罗科马乡、下罗科马乡、宗塔乡、宗麦乡。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炉霍县总人口39603人。 至2011年底炉霍县总人口为45960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0.67°,北纬31.39°,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距成都654公里,距康定291公里,总面积5796.64平方公里。 炉霍县 地形地貌 炉霍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鲜水河西北向穿流全县。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 气候 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空气干燥,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7.4℃,年总降水量572.5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偏少16%;年日照总时数为2597.0小时,与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比较偏多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炉霍县矿产主要有砂金、泥炭、汞、多金属矿和一定储量的石灰石。 生物资源 炉霍县资源丰富,主要动物资源有鹿、猴、磐羊、白唇鹿、磐羊、林麝、藏马鸡、细鳞鱼、花鱼、雪山鲢翔;生物资源主要有中药材贝母、雪莲、一支蒿、虫草、贝母等珍稀中药材。 水能资源 炉霍县水能资源充足,集水面在72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9万千瓦,可开发能量14.7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8878万千瓦时。其中,尼曲、达曲、鲜水三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开发总量的93%以上。至2010年底,已分别建成装机容量为96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和25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 土地资源 2010年,炉霍土地总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是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有耕地9.5万亩,天然草场33.07万公顷。 经济 综述 2010年,炉霍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亿元,比2009年增长9.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25.04%。地方财政收入为1069万元,同比增长40.29%;地方财政支出为4.84亿元,同比增长37.2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61亿元。 炉霍县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比上年增长74.3%。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1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19元,比上年增长14.7%。 第一产业 2011年,炉霍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479.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1.73公顷,粮食总产量10250吨,比上年增长14.31%。 炉霍县 炉霍县2011年推广机耕2733.33公顷,机播面积2400公顷,农机总动力29000千瓦,完成5.1公里机耕道建设,完成人工种草900户133.86公顷。成功研发雪域俄色茶、水淘糌粑等系列农产品,累计实现产值3300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66.67公顷,森林抚育600公顷,化学防治森林病虫1088公顷,义务植树15万株。畜禽品种改良共引进推广各种优良畜禽55头,畜种改良6600头。各类牲畜存栏25.6万头,肉类总产量4970吨。 第二产业 炉霍县工业基础落后,发展慢,2010年该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00万元。大力发展俄色茶产业,在上海、深圳、丽江等地开设7个雪域俄色茶专卖店,实现产值520万元。康巴牦牛乳业公司年产1000吨工业级干酪素生产线点火投产,实现销售收入67万元。 第三产业 炉霍县2010年接待游客3.1万人,旅游总收入2500万元。2011年炉霍县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社会 教育 至2011年底,炉霍县有学校32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7145人。选送38名学生就读“9+3”内地免费中职学校。建成仁达、斯木、宜木3所双语微型幼稚园。为6974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340.1万元和免费提供价值65.87万元的教材,3805名贫困寄宿制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资金453.72万元。 文化 2010年,炉霍县炉霍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炉霍研究基地正式挂牌。完成“村村通”卫星接收设备无偿置换工作,置换设备4475套。投入资金2500万元。 2011年,炉霍县确立石棺文化、川西藏族山歌、藏族绘画三大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打造炉霍唐卡画、雪域俄色茶等具有炉霍特色的旅游产品。 医疗卫生 2010年,炉霍县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参保1632人。完成下罗乡敬老院修建工程和县城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建设,完成1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 2010年,炉霍县启动县中藏医院住院楼和县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新建村卫生室28所。 2010年,炉霍县新建卡娘、充古、朱倭等乡村卫生室28所;投入240余万元,为100所村卫生室配备听诊器等基本医疗设备。 城乡建设 2010年,炉霍县实施城市工程29个,投入资金1.08亿元。投资950余万元,完成廉租房一期工程总工程量的90%;投资250万元,启动廉租房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对符合条件的230户低保户兑现租赁补贴金18.13万元;开展了离退休干部“安心工程”财政补贴兑现工作,兑现离休干部补贴47.70万元,退休干部财政补贴发放工作进入审批阶段;投入25万元,完成泥巴、斯木等乡地质灾害点避险搬迁27户。 民生 2010年,炉霍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29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4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803人,工伤保险参保650人,生育保险参保188人,失业保险参保1562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097人。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6915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58%。资助1.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85.65万元。 炉霍风景 2011年,炉霍县完成25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220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竣工验收。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82人,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428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民众6404人次,医疗总费用646.73万元,补偿278.96万元。 交通 至2010年底,炉霍县有317国道贯通全境,已完成川藏北线炉色通县油路、三县联网路共181公里,红罗路线按山重四级标准改造,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2010年,炉霍县交通建设投入资金3916万元,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7.8公里,通村公路建设120.2公里。 旅游 炉霍县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以及卡萨湖、宗塔草原、易日沟、地震遗迹、石棺墓群、红军文化遗迹等景点。 卡萨湖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60公里处,海拔3510米、面积1.92平方公里,属于高原淡水湖泊,是川藏北线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冬季的卡萨湖,湖水如镜,倒映着群山白云,恬静美丽。 密八勒幽静圣地 位于炉霍县仁达乡境内。这里是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道场,亦称三怙主神山,三座神山紧相对峙,有着奇妙传说,山上有森林、溶洞、白泉等许景观,有珍稀动物栖息于山中,沟内还有分别属宁玛教派和苯波教派的两座寺庙。 炉霍卡萨湖石棺墓 炉霍县卡萨湖石棺墓地是1984年初,在卡萨湖修建水力发电站开挖引水渠道时发现的,发掘工作从5月初开始,7月中旬结束,发掘工作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孜州文化局联合组织。发掘实际揭露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对引水渠道的西侧和湖周围没有探掘,仅引水渠道地段发掘清理了275座。是全国境内最大的石棺墓葬群。石棺的作法不一,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完全石棺型,常见石棺型,简易石棺型,变态石棺型四种。 炉霍地震纪念碑 民族文化 炉霍石棺文化 炉霍县地处远古民族迁徙古道要衢,以石棺为代表的远古文明遗存十分丰富,在川滇西部高原民族考古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内仅上百座的巨大石棺遗址就有6处,沿达曲河、泥曲河、鲜水河西岸台地均有零星分布,是名符其实的石棺王国。 炉霍“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的意思是土地,“果”的意思是转圈。“望果”就是绕田间地头转圈。它是炉霍等县农区藏族人民一年一度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因此,又称为丰收节。 炉霍县 “望果”节是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吐蕃时期,为了祈祷农业丰收,以村寨为单位,人们手捧香炉,高举幡杆,手拿青稞、麦穗,跟在苯教教主后,绕田间地头转圈,祈祷神灵保佑,获得丰收。这种宗教仪轨结束后,开展角斗、斗刽、耍梭标等活动。 名优特产 川乌 川乌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草本植物乌头,干燥主根。又称川草乌、乌头等。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等功效。四川为主要栽培产区,尤以江油产量著名。 青稞 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 牦牛肉 牦牛肉被誉为“牛肉之冠”,属半野生天然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和胺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俄色茶 雪域俄色茶产于青藏高原的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霍尔章谷地区,是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3800米之间的野生俄色树的一年生嫩芽,经现代工艺加工精制而成的雪域天然绿色的药、食两用健康饮品。
四、四川甘孜十大旅游景点
四川甘孜十大旅游景点:中国墨石公园景区、贡嘎雪山、甲居藏寨、稻城亚丁风景区、卡萨湖景区、奶龙山、仙乃日、丹巴美人谷、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木格措风景区。
1、中国墨石公园景区
中国墨石公园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八美镇卡玛村与中古村交界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约3500米。是香格里拉之巅海螺沟通向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的中转站,拥有壮美草原、婉约湿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秋、白塔圣寺、日出日落八大奇观。
2、贡嘎雪山
贡嘎雪山,又称木雅贡嘎雪山,位于四川泸定、康定、九龙、石棉四县交界处,是大雪山主峰。其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其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拥、雪山相接的宏伟景象。
3、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距县城约8公里,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游景区。2016年9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4、稻城亚丁风景区
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基本未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原始风貌保存较完整,加之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5、卡萨湖景区
卡萨湖景区位于炉霍县城出发向西方向大约30多公里,其景致独具一格,湖水如镜,典雅壮观。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曲型的高原淡水湖泊。湖中鸟鱼同欢,花草争艳,湖边柳枝相伴,人鱼相戏,妙趣横生,是游人的好去处。
6、奶龙山
奶龙山,位于甘孜州北部甘孜县东北,康北地区腹心地带隶属与四川管辖,是朵康地区闻名遐迩的神山,其全称为“东谷索朵奶”,藏语“奶龙”,该神山丛林密布,峰峦叠翠,多姿多彩,远远望观音峰,山形如孔雀开屏,构成了一副天然的奇景。
7、仙乃日
仙乃日位于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孜州稻城县交界处,是当地藏族心中的三座神山之一。登山沿途所见的雪山、冰湖、奇石、高原草场等景色堪称人间仙境。
8、丹巴美人谷
丹巴美人谷位于丹巴县城约26公里的巴底乡,巴底乡有22个村委会构成,每个村都各具风味,其中邛山村的土司官寨近年得到了修复。所谓美人谷当然是指美女多,而近年因国家的飞速发展,许多俊男靓女早已出乡出国打拼,所以丹巴美人谷的美人足迹遍布全球。
9、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
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川西甘孜州海子山下巴塘县县城北部措拉区(茶洛乡)境内,东起毛垭坝与理塘县接壤,西至海拔4860米的亚素高山,南从列衣、沙溪乡以上至扎金甲波神山与白玉相邻,方圆九百平方公里。这里浓缩了川西藏区的美景,雪山、草原、森林、湖泊、寺庙。措普沟上的措普湖被誉为“康巴第一圣湖”。
10、木格措风景区
木格措风景区,又名康定情歌风景区,坐落于贡嘎山脉中段,距离康定市区约17公里,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四川炉霍旅游景点介绍
四川炉霍旅游景点介绍
炉霍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之重镇。四川炉霍旅游景点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2011年炉霍县辖区面积5796.64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71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为45960人。
2011年,炉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261元。2011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45亿元。
炉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2011年4月10日17时02分,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全城停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历史沿革
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
清置
梦幻般的炉霍县卡萨湖
梦幻般的炉霍县卡萨湖
炉霍屯。
民国二年(1914年)设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建立县、乡博巴政府。
195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炉霍县工作委员会和炉霍县人民政府。
2000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2004年,炉霍县辖1个镇、15个乡。
行政区划
至2010年底,炉霍县幅员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辖4个片区,15个乡、1个镇、171个行政村,其中纯牧业乡6个,半农半牧乡镇10个。
虾拉沱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仁达乡、斯木乡、宜木乡。
新都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新都镇、雅德乡、泥巴乡、卡娘乡、洛秋乡。
朱倭片区工委基层区划:旦都乡、朱倭乡、充古乡、更知乡。
罗宗片区工委基层区划:上罗科马乡、下罗科马乡、宗塔乡、宗麦乡。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炉霍县总人口39603人。
至2011年底炉霍县总人口为45960人。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0.67°,北纬31.39°,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距成都654公里,距康定291公里,总面积5796.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炉霍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鲜水河西北向穿流全县。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
气候
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空气干燥,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7.4℃,年总降水量572.5MM,与历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偏少16%;年日照总时数为2597.0小时,与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比较偏多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炉霍县矿产主要有砂金、泥炭、汞、多金属矿和一定储量的'石灰石。
生物资源
炉霍县资源丰富,主要动物资源有鹿、猴、磐羊、白唇鹿、磐羊、林麝、藏马鸡、细鳞鱼、花鱼、雪山鲢翔;生物资源主要有中药材贝母、雪莲、一支蒿、虫草、贝母等珍稀中药材。
水能资源
炉霍县水能资源充足,集水面在72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17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9万千瓦,可开发能量14.7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8878万千瓦时。其中,尼曲、达曲、鲜水三大河流天然落差大,水源集中,占可开发总量的93%以上。至2010年底,已分别建成装机容量为960千瓦、160千瓦、250千瓦和250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4座,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
土地资源
2010年,炉霍土地总面积为5796.64平方公里,是甘孜州最典型的半农半牧县,有耕地9.5万亩,天然草场33.07万公顷。
;
六、炉霍县海拔多少米呢 炉霍县海拔米数
1、四川省炉霍县平均海拔3860米。
2、炉霍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连道孚县,西接甘孜县,南邻新龙县,北靠色达县,东北与阿坝州毗邻,距州府康定290公里,距省府成都657公里。历为去藏抵青之要衢和茶马古道重镇。
3、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的接触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河流走向多是由西北向东南,牟尼芒起山自北部伸延入境,鲜水河西北向穿流全县。县内平均海拔3860米。属内陆型季风高原气候。